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高齡胃癌中醫治療方法

高齡胃癌中醫治療方法

發布時間:2024-08-13 00:54:53

⑴ 胃癌有哪些治療方法

對胃癌的治療方法,曾進行過多種嘗試,但目前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將胃部癌症部分切除。

一般胃部分切除中,多少會感到胃有點縮小,不會有什麼術後問題。但是,胃切除的范圍較大,特別是胃全切後,往往要引起一些術後問題。高齡者與缺少其他內臟器官的人,由於有術後問題,所以在手術後的一段時間里,要在醫生的照看下進行生活。需要吃些容易消化吸收的營養價值高的食物,應定期檢查有無貧血、營養情況、肝功能等。

胃切除後,切口癒合,體力也有所恢復,可回到家裡,也要吃一些營養高容易消化的食品,要避免有刺激性的嗜好品、酒類和煙等。雖然可以進行短時間的洗澡和散步,但不適宜做過於疲勞的運動。胃切除後,至少在5年時間里,生活要有規律,嚴禁暴飲暴食。

在飲食生活中,要避免過於咸辣的食品,不要大量飲酒,可飲用適量牛奶。當胃部有些不適或食慾不好以及有所消瘦時,要請胃病專科醫生進行檢查。

當胃部略覺不適時,就是無症狀也應該去看醫生,特別是40歲以上的人每年應定期接受兩次體檢,這對早期發現胃癌極為重要。

另外,當發現胃癌的癌前病變後,要反復追蹤發病經過,並進行檢查。總之,發現無症狀的早期胃癌可以完全治癒,這是目前最實際的預防方法。

在胃切除術後,通常應禁食禁飲,24~48小時後一般情況良好,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才可給予少量的溫開水或葡萄糖飲料。如無不適,次日可給少量清淡流食,如米湯、菜湯、稀藕粉、淡果子水等,但不能吃蔗糖、奶及豆漿等,因為這些食物可產生腹脹。第四日可仍用流食,但在流食的基礎上加用甜牛奶、甜豆漿等。第五日可用少渣半流食,例如可選擇大米粥、碎肉番茄汁燴豆腐、餛飩或菜汁燴掛面、麵包、蛋糕、牛奶、豆漿等。第九日可改用營養豐富、易於消化、無刺激性、質軟,一日五餐的胃病飲食。若進食後有惡心、腹脹等不適,則應減少或停止飲食。待症狀消失之後,病好轉,再開始進食。

胃切除後的飲食恢復是十分重要的,既要彌補術前疾病的慢性消耗,又要填補手術創傷的損失。因此應在較長時間內採用每日分五次進餐,保證有足夠的營養補充,如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以促進創傷的修復。如蛋類、乳類及其製品、瘦肉類、豆腐、豆漿等豆製品、鮮嫩的蔬菜及成熟的水果等。避免吃刺激性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辣椒、酒、咖啡、濃茶和含粗纖維多的芹菜、韭菜等。

烹調方法更應注意,不要採用炸、煎、煙熏及生攔等方法,以免難於消化,採用蒸、煮、燴、燉等烹調方法。患者要待手術創傷及虛弱的身體完全康復後,再逐漸地過渡到正常普通飲食。由於胃切除後,容積明顯減少,食物營養素的吸收受到影響,所以每日膳食中注意適量增加維生素D含量多的食物,如動物的內臟及胡蘿卜等,以防止手術後的骨軟化病。另外,吃飯後不要急於下床活動,應卧床休息,不要吃高糖飲食。

胃切除術後,最常見的並發症是缺鐵性貧血,維生素B族缺乏。有15%的患者有骨軟化症,由於維生素D的缺乏,很容易使非常稀薄的骨質發生變化。在一些無明顯維生素D缺乏的病人中,早期的骨組織變化可以得到糾正。這就使人們很難推斷,在胃切除後所發生的骨質疏鬆和骨軟化症與維生素D缺乏、鈣吸收有關。但不論怎樣,這些病人都有明顯的鈣吸收障礙和維生素D的缺乏。胃切除術後的病人應注意膳食中補鈣,這對骨骼鈣化有利。動物性食品如蛋黃、肝臟,含視黃醇很高。一些植物性食品如黃、紅色蔬菜、水果中含β-胡蘿卜素,可在肝臟轉變為維生素A。

含鈣較高的食品有各種豆製品、乳製品和燕麥片、捲心菜、白菜、胡蘿卜、芹菜、南瓜、蘿卜、菠菜、葫蘆、韭菜、蒲公英、冬瓜等。硬果和種子等食品含鈣量也很高,如干杏仁、核桃、榛子、葵花子等,水果類有橙子等。

一些蔬菜如菠菜、莧菜、蕹菜等所含的草酸均影響鈣的吸收,對含草酸高的蔬菜可先在沸水中焯一下,使部分草酸先溶於水,濾去水再炒食。注意在麵粉、玉米粉、豆粉中加發酵劑,並延長發酵時可使植酸水解,游離鈣增加,使鈣容易吸收。常用的食療方有:

藤利根雞蛋

用料:藤利根50g,雞蛋2個。

製作和服法:將藤利根濃煎取汁,再煎沸後打入雞蛋,煮成溏心蛋。空腹食用,每日一次。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潤燥。適用於胃癌、腸癌,可長期食用。

洋參瘦肉湯

用料:豬瘦肉500g,西洋參24g。

製作和服法:西洋參洗凈,用溫水泡軟,切片。豬瘦肉洗凈,與西洋參片一起放入鍋內,加入泡洋參的水及適量的清水,武火煮沸後炊火堡2小時(堡湯時切忌揭開鍋蓋),調味供用。

功效:補氣健脾,強身開胃。適用於胃癌患者化療後體虛,白細胞減少等。

黃葯子酒

用料:黃葯子33g,虻蟲30g,全蠍30g,蜈蚣30g,白酒1500g。

製作和服法:將諸葯共浸入酒內,裝瓶密封,埋入地下6天。取出後每次10~30ml,每日2~3次。

功效:活血散瘀,消腫止痛。適用於早期胃癌,形氣尚實者。

青蒜拌馬齒覓

用料:青蒜頭,鮮馬齒莧150g。

製作和服法:先將青蒜剝去外皮,洗凈,晾乾後切碎,搗爛,剁成泥糊,備用。再將新採摘的馬齒覓全草摘洗干凈,理順碼齊,入沸水中氽一下,撈出,切成3cm長的段,放入盤碗內,加入青蒜泥糊以及味精、精鹽,拌和均勻,加入少許醬油即成。早晚餐隨餐分食,或當菜食用,當日吃完。

功效:清腸化濕止瀉。適用於濕熱內蘊型癌症,對胃癌放療、化療後出現大腸濕熱引起的腹瀉夾有粘液者尤為適宜。

歸參燉鳥雞

用料:當歸20g,吉林參6g,龍眼肉30g,烏雞1隻(約500g)。

製作和服法:將當歸、吉林參分別揀去雜質,洗凈,曬干或烘乾。當歸切成片,放入紗布袋中,扎緊袋口,備用。吉林參切成片或研成極細末,待用。將龍眼肉洗凈,放入碗中,待用。將烏雞宰殺,入沸水焯透,撈出,用冷水過涼,轉入沙鍋,加入上面的葯材和適量雞湯、清水,大火煮沸,烹入黃酒,改用炊火燉1小時,待烏骨雞酥爛,加蔥花、薑末,取出葯袋,濾盡葯汁,調入吉林參細末(或吉林參片),拌勻,再煮至沸,加入少許精鹽、味精,淋入麻油,拌和即成。當菜佐餐,隨意服用。

功效:益氣養血,增強抵抗力。適用於氣血兩虛型胃癌,對胃癌術後或放療、化療後氣血兩虧者最為適宜。

鱉甲燉鴿肉

用料:肉用鴿1隻,鱉甲50g。鹽、味精等調味料適量。

製法:鱉甲洗凈,搗碎放入洗凈的鴿腹內,放瓦鍋或大碗內,隔水燉至肉熟透,加鹽、味精等調味料,即可服食。

功效:清熱解毒,滋陰生津。本膳主要適用於胃癌低燒、乏力消瘦者。一般胃癌手術後,為促進傷口癒合,多用本膳。

由於胃癌的病因尚未明確,故無特殊預防方法。除應注意飲食衛生,避免或減少攝入可能的致癌物質,可多進食含維生素C豐富的蔬菜、水果等。避免進食粗糙食物。少吃或不吃鹽腌食品。多飲牛奶。少吃煙熏、油炸和烘烤食物。改進飲食習慣和方式:要按時進食,避免暴飲暴食;食物不能過成,進食不宜過快;進食時情緒愉快,歡樂開朗;不飲烈酒,不抽煙。

對胃癌前期病變,如萎縮性胃炎、胃息肉等,要進行密切隨訪,以早期發現變化,及時進行治療。

保持身心愉快,講究衛生,飲食起居有規律,堅持適量鍛煉,睡眠充足,增強機體對腫瘤及「感冒」「腸炎」等常見疾病的抵抗力。增加營養,飲食要均衡,切忌過多及營養供應不足,使身體抵抗力下降,不利於病體的康復,甚至出現復發、轉移。

在手術、放療、化療結束後仍有必要維持一段時間的中西醫治療,以鞏固療效。注意定期復查。一般在第一年內,每3個月門診復查1次;在第2年內,每半年復查1次,以後每年1次。復查時尤其注意有無腹部腫塊、鎖骨上窩有無腫大淋巴結、肛門指檢時有無腫塊。每半年復查胸片、鋇餐及腹部B超1次,必要時復查CT、胃鏡等,以明確有無復發。一旦出現異常,應及時處理。

⑵ 胃癌怎麼治療

胃癌的確切病因目前尚未明確,研究表明年齡增大、男性、幽門螺桿菌感染、不良飲食、煙酒、遺傳、精神應激等都有可能增加患病風險。需要注意的是,已有的慢性炎症、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等病變,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不健康飲食和不良環境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下,逐漸向胃癌轉變。
基本病因
1、幽門螺桿菌(Hp)感染
2019年4月發布在中國消化雜志上的《中國幽門螺桿菌根除與胃癌防控專家共識》指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我國胃癌的主要病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患者中15%-20%發生消化性潰瘍,5%-10%發生Hp相關性消化不良,1%發生胃惡性腫瘤。
2、年齡
隨著年齡的增長,年齡大於50歲,患胃癌的風險會增加,臨床上胃癌多見於60~80歲的人群。
3、性別差異
研究表明,胃癌男女比例為2:1,這可能與男女性激素分泌、飲食習慣、行為等存在差異有關。
4、地理環境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發布,東南亞地區是胃癌高發區,中國、日本、韓國3個國家的胃癌總人數約佔全球的70%左右。我國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發病率高於南方地區,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山東、內蒙、青藏高原地區、太行山脈地區(位於山西與華北平原之間,縱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個省、市地區)、福建和江蘇、浙江等地。
5、不良飲食
大家熟知的燒烤、油炸類食品能誘發癌症。尤其是有些地區的人們口味重,喜歡吃燒烤,食物經過燒烤或煙熏後,容易產生如3-4苯並芘和環芳烴類物質,這些都是明確的致癌原。除了燒烤,高鹽飲食也與胃癌的發生有著密切關系。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是,每人每天的鹽攝取量為6克,超過了這個量,就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危害。食鹽的高滲透壓會對胃黏膜造成直接損害,出現充血、水腫、糜爛、潰瘍、壞死和出血等一系列病理改變,同時還能使胃酸分泌減少,胃黏膜易受攻擊。高鹽食物含大量的硝酸鹽,它在胃內被還原菌轉變為亞硝酸鹽,然後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亞硝酸胺,具有很強的致癌性,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
6、煙酒刺激
吸煙均可增加患癌風險,且風險隨每日吸煙量的增多而升高。目前尚不明確飲酒是否直接導致胃癌發生,但嗜酒可加快癌症患者病情進展。
7、家族遺傳
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中有人患胃癌,則個人患胃癌的風險將增高。
8、精神應激
精神心理因素也是誘發胃癌的一項重要危險因素。壓抑、憂愁、思念、孤獨、抑鬱、憎恨、厭惡、自卑、自責、罪惡感、人際關系緊張、精神崩漬、生悶氣、壓力過大等會使胃癌危險性明顯升高。而開朗、樂觀、活潑者危險性相對較低。
9、胃部其他疾患
患者有胃息肉、胃酸缺乏、胃潰瘍等病史,患癌的風險將增高。同時胃部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也可能繼發胃癌。
10、職業因素
胃癌發生也與其職業有關,比如長期暴露於硫酸塵霧、鉛、石棉、除草劑及金屬行業工人,胃癌風險明顯增大。長期接觸放射線、放射性物質的特殊人員胃癌風險也較大。
症狀
總述
早期胃癌多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當臨床症狀明顯時,病變一般已屬中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狀,如上腹脹痛、惡心、食慾不振、噯氣、反酸、黑便等。
典型症狀
1、早期胃癌
患者常無特異的症狀,隨著病情的進展可出現類似胃炎、潰瘍病的症狀,主要有:
(1)上腹飽脹不適或隱痛,以飯後為重。
(2)食慾減退、噯氣、反酸、惡心、嘔吐、黑便等。
2、進展期胃癌
除上述早期胃癌的症狀外常出現:
(1)體重減輕、貧血、乏力。
(2)胃部疼痛:如疼痛持續加重且向腰背放射。則提示可能存在胰腺和腹腔神經叢受侵。胃癌一旦穿孔,可出現劇烈腹痛的胃穿孔症狀。
(3)惡心、嘔吐:常為腫瘤引起的梗阻或胃功能紊亂所致。賁門部癌可出現進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難及反流症狀,胃竇部癌引起幽門梗阻時可嘔吐宿食。
(4)出血、黑便:腫瘤侵犯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小量出血時僅有大便潛血陽性,當出血量較大時可表現為嘔血及黑便。
(5)患者因胃酸缺乏、胃排空加快而出現腹瀉。
3、晚期胃癌
患者可出現嚴重消瘦、貧血、水腫、發熱、黃疸和惡病質。
伴隨症狀
隨疾病進展,患者可出現貧血、消瘦、營養不良、惡病質等。癌細胞轉移時可使機體多個臟器受累。
1、淋巴結轉移
患者可在體表捫及腫大的淋巴結。
2、腦轉移
患者可出現頭痛、視力障礙、精神異常、肢體無力、感覺異常、偏癱、共濟失調、幻嗅等症狀。
3、骨轉移
患者可出現胸背、四肢疼痛,病理性骨折,癱瘓等症狀。
4、肝轉移
患者可有上腹腫塊、肝區疼痛、黃疸、皮膚瘙癢等症狀。
5、小腸及腸系膜轉移
患者可出現腹痛、口腔糞臭味、大便含食物殘渣等表現。
並發症
貧血、消瘦、營養不良、惡病質等。
檢查
預計檢查
醫生會對患者進行仔細的體格檢查,同時進行腫瘤標記物、胃鏡、病理組織活檢、超聲等檢查。
體格檢查
醫生對患者會進行仔細的體格檢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常無明顯的體征,進展期乃至晚期胃癌患者可出現相應的體征,其中鎖骨上窩淋巴結腫大、腹水征、下腹部盆腔包塊、臍部腫物、直腸前窩種植結節、腸梗阻表現均為提示胃癌晚期的重要體征。患者可能具備下列體征:
1、上腹部深壓痛,有時伴有輕度肌抵抗感,常是體檢可獲得的唯一體征。
2、上腹部腫塊,位於幽門竇或胃體的進展期胃癌,有時可捫及上腹部腫塊。
3、胃腸梗阻的表現:幽門梗阻時可有胃型及震水音。
4、腹水征:有腹膜轉移時可出現血性腹水。
5、鎖骨上淋巴結腫大。
6、直腸前窩腫物。
7、臍部腫塊。
實驗室檢查
1、腫瘤標志物
主要包括癌胚抗原(CEA)、癌抗原CA19-9、CA724、CA125等,對胃癌的診斷及術後病情監測有一定的臨床意義,如果胃癌發生了肝轉移,甲胎蛋白(AFP)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2、血清胃蛋白酶原(PG)檢測
我國胃癌篩查根據血清PG檢測和幽門螺桿菌抗體檢測結果對胃癌患病風險進行分層,並決定進一步檢查策略。
3、胃泌素17(G17)
血清G17濃度檢測可以診斷胃竇(G17水平降低)或僅局限於胃體(G17水平升高)的萎縮性胃炎。
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
主要是進行鋇餐檢查,患者遵醫囑喝一種服用鋇餐,待液體會覆蓋在胃內壁時,可通過X線上清晰顯示胃內是否有異常病變。不過這類檢查目前使用得比較少。
2、超聲檢查
具有簡便易行、靈活直觀、無創無輻射等特點,可作為胃癌患者的常規影像學檢查。充盈胃腔之後常規超聲可顯示病變部位胃壁層次結構,判斷浸潤深度,是對胃癌T分期的有益補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以觀察病灶內血供。超聲雙重造影可在觀察病灶形態特徵的基礎上觀察病灶及周圍組織的微循環灌注特點。此外超聲檢查可發現腹盆腔重要器官及淋巴結有無轉移,頸部、鎖骨上淋巴結有無轉移。
3、CT
CT檢查應為首選臨床分期手段,特別推薦胸腹盆腔聯合大范圍掃描。有助於判斷腫瘤部位、腫瘤與周圍臟器(如肝臟、胰腺、膈肌、結腸等)或血管關系。
4、MRI
推薦對CT對比劑過敏者或其他影像學檢查懷疑轉移者使用。MRI有助於判斷腹膜轉移狀態,可酌情使用。增強MRI是胃癌肝轉移的首選或重要補充檢查。
5、其他
PET-CT可輔助胃癌分期,但不做常規推薦。發射單光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儀(ECT)骨掃描在探測胃癌骨轉移病變方面應用最廣、性價比高,且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對高度懷疑骨轉移的患者可行骨掃描檢查。
病理檢查
1、胃鏡檢查和胃組織病理學活檢檢查意義
是目前最權威的診斷方法。胃組織活檢是胃癌診斷的「金標准」。檢查過程中,醫生將一根裝有微型攝像頭的細管從患者的喉嚨向下穿過,並進入胃中尋找癌症的跡象。如果發現任何可疑區域,醫生會收集一塊組織進行分析(活檢)。
2、胃癌患者的胃鏡、病理檢查結果
早期胃癌腫瘤形態多樣,可為小的息肉樣隆起或凹陷,也可為平坦型,但早期胃癌在胃鏡下沒有明顯特徵,且病灶小,易被忽略;進展期胃癌多具有明顯的特徵,表現巨大腫塊,腫塊表面可凹凸不平,可有糜爛,活檢時易出血,也可呈現深大潰瘍。
診斷
診斷原則
就醫後醫生會詢問患者病史,評估患者情況,並根據患者消化系統症狀,行胃鏡檢查,根據鏡下結果可初步判斷,若懷疑胃癌,胃鏡下取活檢可定性診斷。同時根據其他影像學檢查等綜合判斷腫瘤是否有轉移,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分期診斷。在充分了解疾病的嚴重程度及特點後,醫生才能制訂出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
鑒別診斷
1、胃良性潰瘍
與胃癌相比較,胃良性潰瘍一般病程較長,曾有典型潰瘍疼痛反復發作史,抗酸劑治療有效,多不伴有食慾減退。除非合並出血、幽門梗阻等嚴重的合並症,多無明顯體征,不會出現近期明顯消瘦、貧血、腹部腫塊甚至左鎖骨上窩淋巴結腫大等。更為重要的是X線鋇餐和胃鏡檢查可幫助診斷。
2、胃淋巴瘤
95%以上的胃原發惡性淋巴瘤為非霍奇金淋巴瘤,常廣泛浸潤胃壁,形成一大片淺潰瘍。以上腹部不適、胃腸道出血及腹部腫塊為主要臨床表現。
3、胃腸道間質瘤
腫瘤膨脹性生長,瘤體小時症狀不明顯,可有上腹不適或類似潰瘍病的消化道症狀,瘤體較大時可捫及腹部腫塊,常有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現。
4、胃神經內分泌腫瘤
這類腫瘤的特點是能儲存和分泌不同的肽和神經胺,其診斷仍以組織學活檢病理為金標准。
5、胃良性腫瘤
按組織來源可分為上皮細胞瘤和間葉組織瘤,前者常見為胃腺瘤,後者以平滑肌瘤常見。一般體積較小,發展較慢。胃竇和胃體為多發部位。多無明顯臨床表現,X線鋇餐為圓形或橢圓形的充盈缺損,而非龕影;胃鏡下則表現為黏膜下腫塊。
治療
治療原則
醫生會根據患者腫瘤分期、分型、身體情況等因素制訂合理的治療方案。手術治療是胃癌最重要的治療方法,早期胃癌患者可通過手術根治。不能手術根治者,醫生多建議利用化療、放療和生物靶向等多種治療手段綜合治療,以達到最大幅度地控制腫瘤,延長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
葯物治療
1、靶向治療
靶向葯物一般只殺傷癌細胞,對正常組織細胞無損傷或損傷較小,但是僅適用於有特定基因或靶點的人群。目前胃癌靶向治療應用較多的葯物是曲妥珠單抗,但僅對HER2(即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陽性的胃癌有效。
2、緩解症狀的葯物
(1)抑制胃酸,保護胃黏膜的葯物,如奧美拉唑、洋托拉唑等。
(2)鎮痛葯物,如鹽酸羥考酮、嗎啡等。
相關葯品
曲妥珠單抗、奧美拉唑、洋托拉唑、鹽酸羥考酮、嗎啡
手術治療
1、內鏡手術
內鏡治療適用於早期的胃癌,具有嚴格的要求:病灶小於2cm、病理組織分化良好且無潰瘍的黏膜內癌。目前臨床上常用內鏡黏膜切除術(EMR)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該手術創傷小,恢復快,費用低。
2、外科切除
開腹手術的創傷比內鏡治療更大,恢復期也更長。根治性手術切除范圍通常為全胃的2/3以上甚至是全胃。配合進行區域淋巴結的清掃。分期較晚的胃癌,胃全部切除的同時,甚至聯合周邊組織或器官的切除。
3、腹腔鏡手術
常用於早期胃癌和部分進展期胃癌。相對於外科手術,該方法術中出血少、創傷小、對胃腸功能影響小、術後恢復快,無需開腹,一般在腹壁上「鑽」幾個小洞即可切除胃癌。
4、姑息手術
主要針對出現出血、穿孔、梗阻等腫瘤並發症的患者,主要手術方式包括胃姑息性切除、胃空腸吻合短路手術和空腸置入營養管等。
放化療
1、放療
放射療法使用輻射性的高能量束,殺死癌細胞。治療過程如同做影像學檢查,一台特殊的儀器在患者周圍移動提供能量束。一些患者手術前可通過放療來縮小腫瘤,以便更容易將其切除。也可以在手術後使用放療,殺死任何可能殘留在食道或胃周圍的癌細胞。目前一般推薦放療化療聯合使用。放療後會出現放射性炎症、骨髓抑制、消化道反應等不適。
2、化療(通過化學葯物殺死癌細胞或阻止其生長。)
(1)化療分類:①術前以縮小腫瘤、爭取根治性手術切除機會為目的的新輔助化療;②術後預防復發的輔助化療;③緩解臨床症狀、改善晚期患者生存質量和延長生存期的姑息化療。
(2)化療給葯方式:化療葯物可以口服或者通過靜脈使用。對於一些腹腔積液或腹腔灌洗液中發現癌細胞的患者,或者檢查發現腹腔存在廣泛轉移者,醫生還可能在手術中把化療葯物直接灌注在腹腔進行局部化療。
中醫治療
中醫葯治療有助於改善手術後並發症,減輕放化療的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可以作為胃癌治療重要的輔助手段。對於高齡、體質差、病情嚴重而無法耐受西醫治療的患者,中醫葯治療可以作為輔助的治療手段。除了採用傳統的辨證論治的診療方法服用中草葯之外,亦可以採用益氣扶正、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類中成葯進行治療。
其他治療
免疫治療是目前胃癌的最新治療手段,該治療能抑制腫瘤細胞的免疫逃避功能,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對腫瘤細胞的監視功能,通過人體自身的免疫細胞殺滅腫瘤,因此相對於放化療,副作用較小。目前國內外多個新型免疫治療葯物已經上市,如帕博利珠單抗。
治療周期
胃癌的治療周期一般為30天,但受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方案、治療時機、個人體質等因素影響,可存在個體差異。
治療費用
治療費用可存在明顯個體差異,具體費用與所選的醫院、治療方案 、醫保政策等有關。
預後
一般預後
胃癌的預後受患者個體病情、腫瘤分期、治療干預等多種因素影響。一般情況下,早期胃癌經積極有效的治療,治癒率較高,而中晚期胃癌預後較差。但是國內現狀,大部分胃癌發現時已經是進展期或存在遠處轉移了。日常生活中,注意進行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爭取取得良好的預後。
危害性
1、惡性腫瘤,可危及患者生命,減少壽命。
2、難治性疾病,治療周期長,過程痛苦,治療成本高,可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和心理負擔。
3、可轉移,可復發,難以根治。
4、父母患癌,子女發生腫瘤的風險增高。
治癒性
早期胃癌經積極有效的治療預後較好。
根治性
早期患者可通過手術獲得根治。
復發性
即使是接受了根治性手術切除的患者,術後仍有可能出現復發,且術後5年內是復發高峰期。有研究發現經根治性手術後出現復發的概率仍高達40%~80%。所以胃癌術後,患者應注意觀察、監測和復診。
轉移性
1、淋巴轉移
胃癌的轉移途徑以淋巴轉移為主,進展期胃癌70%有淋巴結轉移。
2、血行轉移
癌細胞通過血管途徑擴散,最常轉移至肝,其次為肺。
3、腹膜轉移
癌細胞經過血管、淋巴轉移到腹膜,或者胃癌組織在腹腔內脫落,直接種植在腹膜上形成癌症。當出現腹膜轉移時,患者往往表現為大量的腹水。
生存周期
1、根據2018年發表的全球癌症數據統計結果,2010 ~ 2014年我國胃癌整體5年生存率為35.9%,也就是說,約36%的胃癌患者生存期超過5年,但相對於發達國家仍處於較低水平。
2、早期胃癌術後的5年生存率可達90.9%~100%,然而晚期胃癌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即使積極採取綜合治療,其5年生存率仍然不足30%。
日常
總述
日常生活中注意給予胃癌患者愛與關心,使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同時患者應管理好生活方式,注意監測病情,警惕胃癌的復發或轉移。
心理護理
1、患者要樹立良好心態,盡早靜下心來,去正規醫院,接受合理治療,而不是不停地打聽各種信息、偏方、特效葯,結果可能耽誤最佳治療時機,還可能導致嚴重的不良後果。
2、醫生、家屬應給患者做好耐心仔細的解釋工作,解除患者的焦慮情緒,並給予正確的引導,必要時可給予抗抑鬱的葯物治療。
3、患者會在一些小事和枝節問題上,對自己家屬、親朋好友,甚至醫護人員大發雷霆。所以,家屬、醫護人員應充分體諒患者,耐心疏導,以便配合各種治療。
術後護理
1、預防感染
經手術治療的患者,注意保持創口衛生清潔乾燥,遵醫囑服用相應預防感染的葯物。
2、活動管理
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視病情可於術後第1天在床上坐起進行輕微活動,第2天協助病人下地在床邊活動,第3天室內活動。
3、經手術治療的患者可有如下後遺症(並發症),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觀察,如有不適,報告醫生:
(1)術後胃出血:術後24小時內,因殘留或創面少量滲血可從胃管流出,觀察暗紅色、咖啡樣的胃液是否逐漸減少,如短時間內引出大量鮮紅色的胃液,立即通知醫生。
(2)十二指腸殘端破裂:多發生在術後3-6天,若有大量出血,表現為右上腹突發劇痛和明顯的腹膜刺激征,立即通知醫生並做好緊急手術治療的准備。
(3)術後梗阻:若病人出現腹脹、惡心、嘔吐等梗阻症狀,立即通知醫生,並做好緊急手術的准備。
(4)傾倒綜合征:觀察病人有無傾倒綜合征的症狀,若進流食10-20分鍾後,出現上腹脹痛、心悸、頭暈、出汗、嘔吐,甚至虛脫等症狀,及時通知醫生。協助病人立即平卧,調節飲食種類,少量多餐,可食易消化的蛋白、脂肪類食物,控製糖類的攝入。進食時取半卧位並緩慢進食,進餐中和進餐後不易飲水。
(5)低血糖綜合征:術後2-4小時表現為心慌、無力、眩暈、出汗、手顫、嗜睡,也可導致虛脫,可少食多餐,減少低血糖的發生。
(6)吞咽困難:患者術後可出現吞咽困難,一般1-4個月可自行緩解。
生活管理
患者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日常生活中鍛煉和運動要循序漸進,以運動後不感到疲勞、自覺舒適為宜。待完全恢復後可以以有氧運動為主,適合胃癌患者的有氧運動有散步、騎自行車、瑜伽等。
病情監測
胃癌有復發或轉移的可能,日常生活中,即使是做了根治手術的患者,亦應隨時監測自身症狀變化,當胃癌患者治癒後或病情穩定後,出現以下情況時,應警惕復發或轉移,及時就醫排查:
1、持續或反復的消化道表現,如反酸、燒心、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嘔血、黑便等。
2、明顯的食慾下降、體重減輕、皮膚黃疸等全身表現。
3、出現腸梗阻表現,一般表現為腹脹、停止排氣排便。
4、反復或持續腹脹、腹部隆起、腹圍增大等表現,警惕腹水。
5、持續或反復咳嗽、氣急、咯血、胸痛等肺氣管症狀,警惕肺轉移。
6、突然出現身體一側的偏癱、抽搐或頭痛、視物模糊等症狀,警惕腦轉移。
7、出現持續固定的骨痛,警惕骨轉移的可能。
復診須知
隨訪復診的主要目的是更早發現腫瘤復發並及時干預處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質量。患者要遵醫囑定期復診,由專業醫師評估病情的轉歸。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胃癌患者應接受標準的術後隨訪:
1、術後的第1~2年,每3~6個月隨訪1次。
2、術後的第3~5年,每6~12個月隨訪1次。
3、術後的第5年後,每年隨訪1次。
飲食
飲食調理
科學合理的飲食可保證機體功能的正常運轉,起到輔助控制病情,維持治療效果,促進疾病康復的作用。
飲食建議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進餐,堅持少食多餐。
2、選擇溫熱、細軟、易消化的食物,減少對胃的摩擦刺激。剛做完手術者應從流質飲食開始(如米汁、蛋花湯、藕粉、牛奶、蛋羹等),到半流質(如稀飯、餛飩、面片、面條等),最後過渡到普通飲食。一般術後2周可以改為半流質飲食,術後半年可恢復普通飲食。
3、補充高蛋白飲食,選擇易消化和氨基酸種類齊全的食物,如雞蛋、魚、蝦、瘦肉、豆製品,蛋白質供能占總能量的15%~20%,如一個體重70千克的人,每天可攝入蛋白質為70~140克,高蛋白食物尤其對術後患者元氣的修復起很大作用。
4、適當選擇動物肝臟或新鮮蔬菜等,以此提高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的獲取量。
5、患者易發生缺鐵性貧血,因此可適當食用大棗、菠菜、綠葉菜、芝麻醬等富含鐵質的食品。
6、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飲食禁忌
1、日常生活中應該戒煙戒酒。
2、嚴禁暴飲暴食。
3、適當控製糖類攝入、脂肪攝入。
4、避免進食刺激胃黏膜的食物,如辛辣的食物、過甜或過鹹的食物。
5、避免吃霉變、熏制、腌制等類別的食品。
預防
預防措施
1、糾正不良飲食習慣,注意飲食衛生
(1)按時進食,定量進食,避免經常挨餓或暴飲暴食。
(2)多食用新鮮的食物。
(3)食物不可過熱。
(4)進食中情緒要愉快。
(5)不吃過期、霉變的食物。
(6)避免進食硝酸鹽、亞硝酸鹽、亞硝基化合物含量較高的水和食物。
(7)避免高鹽飲食。
(8)盡量減少進食熏烤食品、燒烤肉類(叉燒、燒鴨、燒雞、燒排骨、燒肉等)、熏肉(腸)、熏魚干、煎炸食品等。
2、戒煙戒酒
大量的胃癌危險因素病例對照研究表明,長期吸煙、飲酒均為胃癌的危險因素。吸煙時間越長,每日吸煙量越多,開始吸煙的年齡越小,患病的機會就越大,尤以青少年時期開始吸煙的危險性最大。如果飲酒再加上吸煙,兩者有協同作用,則患胃癌的危險性更大。因此戒除不良嗜好,是降低胃癌發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3、避免幽門螺桿菌感染
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衛生,定期進行Hp檢查,早期行抗Hp治療,可降低胃癌風險。
4、保持精神愉快
精神因素是胃癌中不可忽視的危險因素,長期精神壓抑、重大精神創傷史、家庭不和諧、情緒調節差等高級神經活動障礙,通過植物神經、免疫功能的影響對胃癌發生和發展起重要作用。專家提示尤其對於有胃癌家族史者應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或減少嚴重的精神刺激。
5、定期進行胃癌普查
我國建議以40歲以上或有胃癌家族史者需進行胃癌篩查,符合下列第(1)條和(2)~(6)中任一條者均應列為胃癌高危人群,建議作為篩查對象:
(1)年齡40歲以上,男女不限。
(2)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3)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4)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
(5)胃癌患者一級親屬。
(6)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如高鹽、腌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
6、積極治療胃部疾病
患有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等與胃癌關系密切疾病要及時治療,必要時做粘膜活檢,以期發現早期癌,進而早期採取治療措施。
7、其他
對於已經患有胃癌的患者,積極採取對症治療,防止病情惡化,防止復發轉移,預防並發症和傷殘,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⑶ 胃癌應該怎樣治療

對胃癌的治療方法,曾進行過多種嘗試,但目前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將胃部癌症部分切除。

一般胃部分切除中,多少會感到胃有點縮小,不會有什麼術後問題。但是,胃切除的范圍較大,特別是胃全切後,往往要引起一些術後問題。高齡者與缺少其他內臟器官的人,由於有術後問題,所以在手術後的一段時間里,要在醫生的照看下進行生活。需要吃些容易消化吸收的營養價值高的食物,應定期檢查有無貧血、營養情況、肝功能等。

胃切除後,切口癒合,體力也有所恢復,可回到家裡,也要吃一些營養高容易消化的食品,要避免有刺激性的嗜好品、酒類和煙等。雖然可以進行短時間的洗澡和散步,但不適宜做過於疲勞的運動。胃切除後,至少在5年時間里,生活要有規律,嚴禁暴飲暴食。

在飲食生活中,要避免過於咸辣的食品,不要大量飲酒,可飲用適量牛奶。當胃部有些不適或食慾不好以及有所消瘦時,要請胃病專科醫生進行檢查。

當胃部略覺不適時,就是無症狀也應該去看醫生,特別是40歲以上的人每年應定期接受兩次體檢,這對早期發現胃癌極為重要。

另外,當發現胃癌的癌前病變後,要反復追蹤發病經過,並進行檢查。總之,發現無症狀的早期胃癌可以完全治癒,這是目前最實際的預防方法。

在胃切除術後,通常應禁食禁飲,24~48小時後一般情況良好,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才可給予少量的溫開水或葡萄糖飲料。如無不適,次日可給少量清淡流食,如米湯、菜湯、稀藕粉、淡果子水等,但不能吃蔗糖、奶及豆漿等,因為這些食物可產生腹脹。第四日可仍用流食,但在流食的基礎上加用甜牛奶、甜豆漿等。第五日可用少渣半流食,例如可選擇大米粥、碎肉番茄汁燴豆腐、餛飩或菜汁燴掛面、麵包、蛋糕、牛奶、豆漿等。第九日可改用營養豐富、易於消化、無刺激性、質軟,一日五餐的胃病飲食。若進食後有惡心、腹脹等不適,則應減少或停止飲食。待症狀消失之後,病好轉,再開始進食。

⑷ 73歲老人得了胃癌中期,該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

胃癌

【概述】
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占胃惡性腫瘤的95%。胃癌在我國發病率很
高,死亡率占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全國胃癌平均死亡率高達20/10萬,男性高於女性,男:女約3∶1。發病年齡高峰為50歲~60歲。世界胃癌的年發病率為17.6/10萬,日本、丹麥等國發病率高,而美國及澳洲則較低,在我國以山東、浙江、上海、福建等沿海地區為高發區。
【診斷】
(一)症狀 早期表現為上腹不適,約為80%患者有此表現,將近50%胃癌患者有明顯
食慾減退或食慾不振。晚期可出現乏力,腰背疼及梗阻後出現惡心、嘔吐、進食困難。腫瘤表面潰瘍時出現嘔血、黑便。
(二)體征 早期無特殊體征,晚期可見上腹腫塊,直腸指診可及腫塊,左鎖骨上淋巴結
腫大,同時貧血、消瘦、腹水等惡液質表現。
(三)實驗室檢查 早期可疑胃癌,游離胃酸低度或缺,如紅血球壓積、血紅蛋白、紅細
胞下降,大便潛血(+)。血紅蛋白總數低,白/球倒置等。水電解質紊亂,酸鹼平衡失調等化驗異常。
(四)X線表現氣鋇雙重造影可清楚顯示胃輪廓、蠕動情況、粘膜形態、排空時間,有無充盈缺損、龕影等。檢查准確率近80%。
(五)纖維內窺鏡檢查 是診斷胃癌最直接准確有效的診斷方法。
(六)脫落細胞學檢查 有的學者主張臨床和x線檢查可疑胃癌時行此檢查。
(七)B超 可了解周圍實質性臟器有無轉移。
(八)CT檢查 了解胃腫瘤侵犯情況,與周圍臟器關系,有無切除可能。
(九)免疫學CEA、FSA、GCA、YM球蛋白等檢查。
【治療措施】

胃癌的治療與其他惡性腫瘤的治療相同,均應將手術治療作為首選的方法,同時根據情況合理的配合化療、放療、中醫中葯和免疫治療等綜合治療。
根據TNM分期,當前採用綜合治療方案,大致如下。

I期胃癌屬於早期胃癌,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對個別Ⅱa十Ⅱc型侵及粘膜下層,淋巴結出現轉移者,應配合一定化療。
Ⅱ期胃癌屬於中期胃癌,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有的輔助化療或免疫療法。

Ⅲ期胃癌多侵及周圍組織並出現較廣泛淋巴結轉移,雖以手術切除為主,但應配合化療、放療、免疫治療和中醫中葯治療。

Ⅳ期胃癌已屬晚期,多採用非手術療法,有適於手術者盡量切除原發與轉移病灶,配合化療、放療、免疫、中醫中葯綜合療法。
(一)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分為根治性手術、姑息性手術和短路手術。
1.根治性手術切除:此概念是相對的,指從主觀判斷認為腫瘤已被切盡,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實際上只有一部分能達到治癒。
2.姑息性切除:指主觀上判斷腫瘤已不可能完全切除,但主要的瘤塊可切除,切除腫瘤可解除症狀,延長壽命,為進一步綜合治療創造條件。
3.短路手術:主要用於已不可能手術切除的伴有幽門梗阻的病例,作胃空腸吻合術可緩解梗阻。
(二)放射治療
1.術前放療:指對某些進展期胃癌,臨床上可摸到腫塊,為提高切除率而進行的術前局部照射。每次200cGY,5次/周,共4周,總量為4000cGY。停止放療後lo一14d行手術。可增加局部切除率,但不能影響淋巴結轉移的程度,術前費時6周。因此對5年生存的影響難以估價。
2.術中放療:指腫瘤切除後建立胃腸吻合前,針對以腹腔動脈為中心的術野進行一次大劑量照射,以3000~3500cGY為宜。對進展期胃癌可提高5年生存率約10%。術中確保將腸道隔離在照射野外,防止放射性並發症的發生。

3.術後放療:多數學者認為無效。
(三)化療 早期胃癌可不用化療外,其他進展期胃癌均應適當化療。
1.周身化療:臨床上決定化療方案。首先考慮腫瘤病理類型、部位、病期等因素。胃癌多為腺癌,常選用5-FM、MMC、ADM、MeCCNu等葯物。術後第一年應作三個療程,每療程約2個月,休息2個月後作第二療程。第二三年每年作二個療程,第四五年每年作一個療程,五年後可不必化療。
常用化療方案:
1)FAM:5-Fu 500mg iv d1d8d15
ADM 30-50mg iv d1
MMC 4-10mg iv d1
21天為一周期。
2.腹腔化療:可術後腹腔置管或腹腔埋置化療泵及插管化療。增加局部濃度。
(四)免疫療法 免疫治療與化療並用,可延長患者生命。常用干擾素、IL-2、BCG等葯物。
五)中醫中葯治療 以扶正為主。可對抗放療副作用,提高白細胞、血小板,調整胃腸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
【病因學】
目前認為下列因素與胃癌的發生有關:
(一)環境因素 不同國家與地區發病率的明顯差別說明與環境因素有關,其中最主要的是飲食因素。
食鹽可能是外源性胃癌誘發因素之一,居民攝入食鹽多的國家胃癌發病率也高。亞硝胺類化合物已成功地在動物體內誘發胃癌。熏制的魚肉含有較多的3,4-苯並芘(benzopyrene);發霉的食物含有較多的真菌毒素;大米加工後外面覆有滑石粉,其化學性質與結構都與石棉纖維相似,上述物質均被認為有致癌作用。
(二)遺傳因素 某些家庭中胃癌發病率較高。一些資料表明胃癌發生於A血型的人較O血型者為多。
三)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發病率較高,可能機體免疫功能障礙,對癌症的免疫監督作用下降,在胃癌發生中有一定意義。
四)癌前期變化
所謂癌前期變化是指某些具有較強的惡變傾向的病變,這種病變如不予以處理,有可能發展為胃癌。癌前期變化包括癌前期狀態(precancerous
conditions)與癌前期病變(precancerous lesions)。
1.胃的癌前期狀態
(1)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與胃癌的發生率呈顯著的正相關。
/2)惡性貧血:惡性貧血患者中10%發生胃癌,胃癌的發生率為正常人群的5~10倍。
(3)胃息肉:腺瘤型或絨毛型息肉雖然占胃息肉中的比例不高,癌變率卻為15%~40%。直徑大於2cm者癌變率更高。增生性息肉多見,而癌變率僅1%。
4)殘胃:胃良性病變手術後殘胃發生的癌瘤稱殘胃癌。胃手術後尤其在術後10年開始,發生率顯著上升。
(5)良性胃潰瘍:胃潰瘍本身並不是一個癌前期狀態。而潰瘍邊緣的粘膜則容易發生腸上皮化生與惡變。
(6)巨大胃粘膜皺襞症(Menetrier病):血清蛋白經巨大胃粘膜皺襞漏失,臨床上有低蛋白血症與浮腫,約10%可癌變。
2.胃的癌前期病變
(1)異形增生與間變:前者亦稱不典型增生,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可逆的病理細胞增生,少數情況不可發生癌變。胃間變(anaplasia)則癌變機會多。
(2)腸化生:有小腸型與大腸型兩種,小腸型(完全型)具有小腸粘膜的特徵,分化較好。大腸型(不完全型)與大腸粘膜相似,又可分為2個亞型:Ⅱa型,能分泌非硫酸化粘蛋白;Ⅱb型能分泌硫酸化粘蛋白,此型與胃癌發生關系密切。

【病理改變】
(一)胃癌的發生部位
胃癌可發生於胃的任何部位,半數以上發生於胃竇部、胃小彎及前後壁,其次在賁門部,胃體區相對較少。
(二)巨體形態分型
1.早期胃癌
不論范圍大小,早期病變僅限於粘膜及粘膜下層。可分隆起型(息肉型)、淺表型(胃炎型)和凹陷型(潰瘍型)三型。Ⅱ型中又分Ⅱa(隆起表淺型),Ⅱb(平坦表淺型)及Ⅱc(凹陷表淺型)三個亞型。以上各型可有不同的組合。如Ⅱc+Ⅱa,Ⅱc+Ⅲ等(圖1)。早期胃癌中直徑在5~10mm者稱小胃癌,直徑<5mm稱微小胃癌。
圖1 早期胃癌分型的示意圖
2.中晚期胃癌 也稱進展型胃癌,癌性病變侵及肌層或全層,常有轉移。有以下幾種類型(圖2):
圖2 中晚期胃癌分型示意圖
(1)蕈傘型(或息肉樣型):約占晚期胃癌的1/4,癌腫局限,主要向腔內生長,呈結節狀、息肉狀,表面粗糙如菜花,中央有糜爛、潰瘍,亦稱結節蕈傘型(彩色圖3)。癌腫呈盤狀,邊緣高起,中央有潰瘍者稱盤狀蕈傘型。

胃竇小彎後壁有一腫物突出胃腔,略呈分葉狀,表面不平呈顆粒狀,並見有糜爛。腫物基部稍狹小,呈亞蒂型,周圍粘膜未見明顯浸潤
(2)潰瘍型:約占晚期胃癌的1/4。又分為局限潰瘍型和浸潤潰瘍型,前者的特徵為癌腫局限,呈盤狀,中央壞死。常有較大而深的潰瘍;潰瘍底一般不平,邊緣隆起呈堤狀或火山口狀,癌腫向深層浸潤,常伴出血、穿孔。浸潤潰瘍型的特徵為癌腫呈浸潤性生長,常形成明顯向周圍及深部浸潤的腫塊,中央壞死形成潰瘍,常較早侵及漿膜或發生淋巴結轉移。
(3)浸潤型:此型也分為兩種,一種為局限浸潤型,癌組織浸潤胃壁各層,多限於胃竇部,浸潤的胃壁增厚變硬,皺壁消失,多無明顯潰瘍和結節。浸潤局限於胃的一部分者,稱「局限浸潤型」。另一種是彌漫浸潤型,又稱皮革胃,癌組織在粘膜下擴展,侵及各層,范圍廣,使胃腔變小,胃壁厚而僵硬,粘膜仍可存在,可有充血水腫而無潰瘍。
(4)混合型:同時並存上述類型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病變者。
(5)多發癌:癌組織呈多灶性,互不相連。如在萎縮性胃炎基礎上發生的胃癌即可能屬於此型,且多在胃體上部。
(三)組織分型
根據組織結構可分為4型。①腺癌:包括乳頭狀腺癌、管狀腺癌與粘液腺癌,根據其分化程度分為高分化、中分化與低分化3種;②未分化癌;③粘液癌(即印戒細胞癌);④特殊類型癌:包括腺鱗癌、鱗狀細胞癌、類癌等。
根據組織發生方面可分為兩型。①腸型:癌起源於腸腺化生的上皮,癌組織分化較好,巨體形態多為蕈傘型;②胃型:癌起源於胃固有粘膜,包括未分化癌與粘液癌,癌組織分化較差,巨體形態多為潰瘍型和彌漫浸潤型。
(四)轉移途徑
1.直接播散
浸潤型胃癌可沿粘膜或漿膜直接向胃壁內、食管或十二指腸發展。癌腫一旦侵及漿膜,即容易向周圍鄰近器官或組織如肝、胰、脾、橫結腸、空腸、膈肌、大網膜及腹壁等浸潤。癌細胞脫落時也可種植於腹腔、盆腔、卵巢與直腸膀胱陷窩等處。
2.淋巴結轉移
占胃癌轉移的70%,胃下部癌腫常轉移至幽門下、胃下及腹腔動脈旁等淋巴結,而上部癌腫常轉移至胰旁、賁門旁、胃上等淋巴結。晚期癌可能轉移至主動脈周圍及膈上淋巴結。由於腹腔淋巴結與胸導管直接交通,故可轉移至左鎖骨上淋巴結。
3.血行轉移
部分患者外周血中可發現癌細胞,可通過門靜脈轉移至肝臟,並可達肺、骨、腎、腦、腦膜、脾、皮膚等處。
【流行病學】
不同國家與地區胃癌的發病率與死亡率有明顯區別,高低之比可相差10倍。日本、智利、冰島、奧地利、芬蘭、匈牙利等國為高發地區;北美、印度、印尼、馬來西亞、埃及等國發病率較低。我國胃癌發病率也高,尤其是甘肅河西走廊、膠東半島、江淅沿海一帶。同一國家不同地區的發病率可有明顯差別,高發區有低發點,低發區有高發點。流行病學調查,對研究胃癌的病因與發病機理有重要的意義。
【臨床表現】
(一)症狀 早期胃癌70%以上可毫無症狀。根據發生機理可將晚期胃癌症狀分為4個方面。
1.因癌腫增殖而發生的能量消耗與代謝障礙,導致抵抗力低下、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等,表現為乏力、食慾不振、惡心、消瘦、貧血、水腫、發熱、便秘、皮膚乾燥和毛發脫落等。
2.胃癌潰爛而引起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穿孔等。胃癌疼痛常為咬嚙性,與進食無明確關系或進食後加重。有的象消化性潰瘍的疼痛,進食或抗酸劑可緩解,這種情況可維持較長時間,以後疼痛逐漸加重而持續。癌腫出血時表現為糞便隱血試驗陽性、嘔血或黑糞,5%患者出現大出血,甚至有因出血或胃癌穿孔等急腹症而首次就醫者。
3.胃癌的機械性作用引起的症狀,如由於胃充盈不良而引起的飽脹感、沉重感,以及無味、厭食、疼痛、惡心、嘔吐等。胃癌位於賁門附近可侵犯食管,引起打呃、咽下困難,位於幽門附近可引起幽門梗阻。
4.癌腫擴散轉移引起的症狀,如腹水、肝大、黃疸及肺、腦、心、前列腺、卵巢、骨髓等的轉移而引起相應症狀。
(二)體征
早期胃癌可無任何體征,中晚期癌的體征中以上腹壓痛最為常見。1/3患者可捫及上腹部腫塊,質堅而不規則,可有壓痛。能否發現腹塊,與癌腫的部位、大小及患者腹壁厚度有關。胃竇部癌可捫及腹塊者較多。
其他體征多由胃癌晚期或轉移而產生,如腫大,質堅、表面不規則的肝臟,黃疸,腹水,左鎖骨上與左腋下淋巴結腫大。男性患者直腸指診時於前列腺上部可捫及堅硬腫塊,女性患者陰道檢查時可捫及腫大的卵巢。其他少見的體征尚有皮膚、腹白線處結節,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晚期可發熱,多呈惡病質。此外,胃癌的癌旁綜合征包括血栓性靜脈炎,黑棘病和皮肌炎可有相應的體征。

【並發症】
胃癌可發生出血、穿孔、梗阻、胃腸瘺管、胃周圍粘連及膿腫形成等並發症。
【輔助檢查】
(一)胃腸X線檢查
為胃癌的主要檢查方法,包括不同充盈度的投照以顯示粘膜紋,如加壓投照力雙重對比等方法,尤其是鋇劑、空氣雙重對比方法,對於檢出胃壁微小病變很有價值。
1.早期胃癌的X線表現
在適當加壓或雙重對比下,隆起型常顯示小的充盈缺損,表面多不光整,基部稍寬,附近粘膜增粗、紊亂,可與良性息肉鑒別(圖4)。

A.胃充盈片 顯示胃幽門前區大彎側稍有凹陷,無充盈缺損可見

B.胃加壓片 顯示胃部小的充盈缺損,胃竇部粘膜增粗。病理檢查發現為早期胃癌
圖4 早期隆起型胃癌
淺表型(圖5):粘膜平坦,表面可見顆粒狀增生或輕微盤狀隆起。部分患者可見小片鋇劑積聚,或於充盈相對呈微小的突出。病變部位一般蠕動仍存在,但胃壁較正常略僵。

A.胃充盈片 顯示胃小彎角切跡略不光整

B.雙重造影片 顯示胃竇及胃小彎側粘膜增粗,相當於胃角切跡附近粘膜變平坦
圖5 早期平坦型胃癌
凹陷型(圖6):可見淺龕影,底部大多毛糙不齊,胃壁可較正常略僵,但蠕動及收縮仍存在。加壓或雙重對比時,可見凹陷區有鋇劑積聚,影較淡,形態不規則,鄰近的粘膜紋常呈杵狀中斷。

A.胃充盈片 顯示胃小彎側垂直部呈局限性不光整

B.胃加壓片 顯示局限性小片鋇劑殘留,附近粘膜增粗,胃竇部粘膜亦增粗

C.胃切除標本 箭頭所指為胃癌凹陷區
圖6 早期凹陷型胃癌
2.中晚期胃癌的X線表現
蕈傘型(圖7):為突出於胃腔內的充盈缺損,一般較大,輪廓不規則或呈分葉狀,基底廣闊,表面常因潰瘍而在充盈缺損中有不規則龕影。充盈缺損周圍的胃粘膜紋中斷或消失。胃壁稍僵硬。

圖7 胃竇蕈傘型胃癌
顯示胃竇部不規則充盈缺損,呈息肉樣
潰瘍型(圖8):主要表現為龕影(見圖8),潰瘍口不規則,有指壓跡征與環堤征,周圍皺襞呈結節狀增生,有時至環堤處突然中斷。混合型者常見以潰瘍為主,伴有增生、浸潤性改變。

圖8 胃竇部潰瘍型胃癌
胃竇小彎側不規則陰影,周圍有息肉樣增生,形成指壓跡(↑)和裂隙
浸潤型(圖9):局限性者表現為粘膜紋異常增粗或消失,局限性胃壁僵硬,胃腔固定狹窄,在同一位置不同時期攝片,胃壁可出現雙重陰影,說明正常蠕動的胃壁和僵硬胃壁輪廓相重。廣泛浸潤型的粘膜皺襞平坦或消失,胃腔明顯縮小,整個胃壁僵硬,無蠕動波可見(圖10)。

圖9 胃竇浸潤型胃癌
顯示癌腫引起胃竇部狹窄

A.胃腔顯著縮小,正常粘膜紋消失,呈顆粒樣陰影

B.胃不能充盈,易排空,胃輪廓尚光滑
圖10 浸潤型胃癌(呈皮革胃)
(二)內鏡檢查 可直接觀察胃內各部位,對胃癌,尤其對早期胃癌的診斷價值很大。
1.早期胃癌
隆起型(彩色圖11)主要表現為局部粘膜隆起,突向胃腔,有蒂或廣基,表面粗糙,有的呈乳頭狀或結節狀,表面可有糜爛。表淺型表現為邊界不整齊,界限不明顯的局部粘膜粗糙,略為隆起或凹陷,表面顏色變淡或發紅,可有糜爛,此類病變最易遺漏。凹陷型有較為明顯的潰瘍,凹陷多超過粘膜層(彩色圖12)。上述各型可合並存在而形成混合型早期胃癌。

圖11 早期胃癌(隆起型)
胃體中部大彎側有一半球形息肉樣隆起,表面光滑,質硬,直徑約1.5厘米,基底寬,四周粘膜完整,無水腫,無浸潤
圖12 早期胃癌(淺表潰瘍型)
幽門前區偏後壁有一隆起,部分呈節結狀,色蒼白,其中央有一不規則淺潰瘍,病理證實為腺癌
2.中晚期胃癌
常具有胃癌典型表現,內鏡診斷不難。隆起型的病變直徑較大,形態不規則,呈菜花或菊花狀。
三)胃液檢查
約半數胃癌患者胃酸缺乏。基礎胃酸中乳酸含量可超過正常(100μg/ml)。但胃液分析對胃癌的診斷意義不大。
(四)生物學與生物化學檢查
包括癌的免疫學反應、本內特殊化學成分的測定及酶反應等。血如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Ⅰ/Ⅱ之比;CEA,CA19-9,CA125等癌胚抗原及單克隆抗體的檢測等,但這些檢查假陽性與假陰性均較高,特異性不強。

鑒別診斷】

胃癌須與胃潰瘍、胃內單純性息肉、良性腫瘤、肉瘤、胃內慢性炎症相鑒別。有時尚需與胃皺襞肥厚、巨大皺襞症、胃粘膜脫垂症、幽門肌肥厚和嚴重胃底靜脈曲張等相鑒別。鑒別診斷主要依靠X線鋇餐造影、胃鏡和活組織病理檢查。
預防】

由於胃癌的病因尚未明確,故無特殊預防方法。除應注意飲食衛生、避免或減少攝入可能的致癌物質,可多進食含維生素C豐富的蔬菜、水果等。對所謂癌前期病變,要進行密切隨訪,以早期發現變化,及時進行治療。
【預後】
胃癌的預後取決於癌腫的部位與范圍、組織類型、浸潤胃壁的深度、轉移情況、宿主反應、手術方式等。

參考資料:中國癌症網

閱讀全文

與高齡胃癌中醫治療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哈聲訓練方法 瀏覽:111
古詩詞文本解讀方法研究 瀏覽:903
天津市落戶有哪些方法 瀏覽:213
簡單收口雙肩包的製作方法 瀏覽:74
君子蘭的圖片及養殖方法 瀏覽:937
平板下載密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69
35寸硬碟連接線製作方法 瀏覽:254
手機養蝴蝶的方法視頻 瀏覽:307
食用油二次利用的方法 瀏覽:538
肺部積水應該採取哪些方法治療 瀏覽:609
譜子快速背誦方法 瀏覽:956
手機拍攝美食的正確方法 瀏覽:522
手機連接功放音響的方法 瀏覽:737
握魚竿正確方法圖解 瀏覽:323
三十烷醇使用方法 瀏覽:853
鯰魚怎麼調漂方法 瀏覽:40
陽痿早瀉及治療方法 瀏覽:85
方格計算方法視頻 瀏覽:346
源泉插件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262
前列腺超聲波治療儀使用方法 瀏覽: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