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腦血管治療的方法

腦血管治療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4-08-10 04:10:08

⑴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如何治療

(1)擴管:擴溶治療常用的擴張腦血管葯物有罌粟鹼、碳酸氫鈉、腦益嗪、尼莫地平、環扁桃酯等,可促進側支循環,增加缺血區的血流量。常用的擴溶劑有低分子右旋糖酐,706 代血漿,白蛋白,水解蛋白及凍干血漿等。一般認為在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急性期不用。

其理由是根據病理生理學研究,腦梗死後可表現局部充血和局部缺血等不同表現。局部缺血型一般發生在缺血的急性期,如發病3 日內,39% 表現局部缺血,該病變部位的血管處於麻痹狀態。這時使用擴管葯,對病變區的血管不發生反應。而且由於正常部位的血管擴張,使病變區的血液流向正常腦組織,病變區的血流量更少,即所謂盜血綜合征。故認為在腦梗死的急性期,應用擴管劑非旦無益,反而有害。

對擴管葯物的應用時間,應根據患者入院時的不同情況而定。

如果腦缺血症狀較輕,無意識障礙及顱內壓增高的表現,CT 掃描證實病灶較小,無梗死後出血,起病後即可應用;而對中重度腦梗死,入院時有意識障礙及顱內壓增高表現者,CT 顯示腦梗死面積大,佔位效應明顯者,必須先行脫水治療,待病情穩定,症狀好轉方可應用,一般可掌握在發病2 ~ 3 周。

(2)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常用葯物有潘生丁和腸溶阿司匹林。

血小板具有黏附、聚集和釋放反應等生理特點,在生理上有助於止血和修復損傷的血管內皮;在病理上可促進動脈硬化和血栓形成。

腸溶阿司匹林和潘生丁,在體內能抑制血小板的很多功能,包括ADP 等釋放反應,故常用於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常用劑量:腸溶阿司匹林50 ~ 100mg,每日1 次;潘生丁25 ~ 50mg,1 日3 次。

對二者聯用,是否能增加協同作用,尚有爭議。

(3)抗凝治療:在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急性期,是否適用抗凝治療,目前認識也不一致。但有些學者認為,在嚴密觀察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活動度和時間的條件下,可用超小劑量肝素1000 ~ 1500μ/h 連續靜滴,持續72 小時,然後口服雙香豆素,首次300mg,維持量150mg,還可能會有益的。但若不具備化驗條件,抗凝劑最好不用。

藻酸雙酯鈉(PSS)是一種新的類肝素葯物,能使纖維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並能使全血黏度、血漿黏度降低,血脂降低,延長血小板的聚集時間,抑制血小板粘附及改善微循環,可用於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治療。常用劑量50 ~ 100mg,1 日3 次口服,或4 ~ 8mg/(kg·d),加入5% ~ 10% 葡萄糖500ml內靜脈滴注,每分鍾30 ~ 40 滴,每日1 次。

(4) 溶血栓治療: 鏈激酶和尿激酶可作為激活纖維蛋白溶解酶原的葯物, 以達到溶解纖維蛋白的目的。尿激酶每日5000 ~ 20000μ 靜脈滴注或頸動脈直接注射,但療效不肯定。精製蝮蛇抗栓酶具有抗凝、溶栓、抗纖、降低黏度、改善微循環的作用,並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臨床應用廣泛,劑量075 ~ 10μ 加生理鹽水250ml 內靜滴,1 日1 次。但用前需作皮試,陽性者不可應用。

(5)活血化瘀的中葯制劑:復方丹參、川芎嗪等對缺血性腦血管病均有療效。中葯補陽還五湯加減臨床應用也較多,且較安全。

閱讀全文

與腦血管治療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原中歸納的方法有什麼局限性 瀏覽:509
燈具遙控安裝方法 瀏覽:985
在家地震預警有哪些方法論 瀏覽:399
氣缸圓柱度的檢測方法 瀏覽:215
東風制動燈故障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309
簡諧運動研究方法 瀏覽:124
幼兒異物吸入的搶救方法有哪些 瀏覽:211
開衫毛衣尺寸的經典計算方法 瀏覽:356
廣電有線連接方法 瀏覽:828
局解血管的檢查常用方法 瀏覽:988
瑜伽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835
寫出五種植物的傳播方法 瀏覽:99
治療脾氣差的最佳方法 瀏覽:814
花卉滿天星的種植方法 瀏覽:968
風控未通檢測方法 瀏覽:767
根管治療術的步驟和方法 瀏覽:180
去腳臭的簡單的方法 瀏覽:934
二年級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瀏覽:69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課題 瀏覽:867
瑜伽胳膊鍛煉方法 瀏覽: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