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仲景治療耳鳴的方法

仲景治療耳鳴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4-08-08 09:19:54

⑴ 臨床實踐:十大仲景名方治療耳鼻咽喉疾病

漢·張仲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著成《傷寒雜病論》,經後人整理為《傷寒論》、《金匱要略》。其書所載之方,組方嚴密,葯味少而力專,療效顯著。筆者今就仲景方之用治耳鼻喉科疾病略述如下,以期拋磚引玉。



1 桂枝湯治過敏性鼻炎營衛不和型


桂枝湯滋陰和陽,調和營衛,本用於治療太陽中風證。臨床應用時又並不局限於太陽中風證,只要病機是營衛不和,都可應用。


營衛不和所致過敏性鼻炎,其臨床表現為突然和反復發作的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多遇寒、遇風便發,或於早晨起床之際,鼻癢多嚏、涕多清稀如水,局部檢查見鼻粘膜蒼白水腫、鼻道有大量水樣分泌物,舌苔薄白脈浮,可用桂枝湯調和營衛、祛邪利竅。


方中桂枝辛溫發散,溫通衛陽,可解衛分之邪;芍葯酸苦微寒,攝養津氣,收斂涕液;生薑辛溫,佐桂枝發散風寒以解肌;大棗甘平,佐芍葯滋補津液以養營;炙甘草甘平,配桂枝、生薑辛甘化陽以助衛氣,合芍葯酸甘化陰以滋營陰。


諸葯配伍,共奏調和營衛之功。臨證時,為了加強脫敏功能,尚可加入蟬衣和徐長卿之類,衛氣虛者又加黃芪益氣固表。


2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治肺經邪熱所致之急性喉炎、會厭炎、鼻竇炎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所治為肺內邪熱壅盛致發喘咳之候,用其辛涼宣洩,清肺平喘,取麻黃之開,杏仁之降,甘草之和,倍石膏之大寒,除內外之實熱。急性喉炎、急性會厭炎證屬肺經郁熱,不得宣洩,蘊結咽喉者,臨床表現除發熱口渴外,前者伴聲音嘶啞、甚則失音,檢查見喉粘膜充血腫脹、聲門開合不利,後者表現為咽喉疼痛、吞咽痛甚,檢查見會厭舌面充血腫脹。


邪熱犯肺、肺氣不宣,肅降失職,致聲門開合不利,咽痛音啞即來,用麻杏石甘湯清宣肺熱,挾痰者,伍僵蠶、半夏、天竹黃;充血嚴重者,加山豆根、落得打;疼痛劇烈者,加馬勃、金鎖匙。頑固性的鼻竇炎辨證為肺熱移腦,臨床表現為涕量奇多,色黃質稠(色白質稀者屬虛寒),頭痛不甚(痛甚者屬膽熱移腦),鼻塞不甚(甚者屬清陽不升),檢查見:雙中甲充血腫大,鼻道內有黃色膿樣分泌物,前組鼻竇區有壓痛者,可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方中可加魚腥草、地龍清肺排膿。


臨證應用時,無論是否兼有表邪都可應用,因方中麻黃尚有解表功用,而石膏尚具有辛透之力。方中麻黃,又並非僅在解表,且能引葯入肺,直達病所;而石膏在清肺中邪熱時,具有「火郁發之」之能。本方去石膏,《和劑局方》稱之為三拗湯,可用於治療風邪犯肺所致的暴聾。此聾多繼發於感冒之後,乃風邪犯肺,肺氣不宣,循經上擾耳竅,耳竅為邪所蒙所致。


表現為耳中憋氣,如塞棉絮,或兼發熱惡風,舌苔薄白,脈浮,音叉試驗為傳導性耳聾。用三拗湯以宣肺利竅,所謂「耳聾治肺」法,效果尤佳,同時配合咽鼓管吹張法更好。


3 白虎湯治急性咽炎、皰疹性口炎、鼻大衄屬於肺胃積熱證


白虎湯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組成,功用清熱生津,原用於治療陽明氣分熱盛證。


方中石膏大寒,用之清肺瀉胃;知母味厚,清肺生津;甘草、粳米養胃。


急性咽炎、皰疹性口炎臨床表現為咽部及口腔內疼痛,有灼熱感,口氣臭穢,伴有發熱、口乾喜飲,便干溲黃,舌紅苔黃,脈數,檢查見咽粘膜充血紅艷,或口腔內皰疹數目較多,局部充血明顯者,證屬肺胃熱盛。肺胃熱盛必然灼傷津液,故治療當清熱養津。


石膏、知母配伍,正合此用。至於鼻大衄者,其特點為出血量多,血色鮮紅,伴有煩熱、口渴多飲,每逢噴嚏、狂咳、(扌鼻)涕、熱水洗臉、咀嚼硬物或劇烈運動等都可再度出血,大便秘結,小溲黃赤,舌紅苔黃,局部檢查鼻粘膜乾燥,立氏區粗糙、充血,甚則潰瘍,或有活動性出血,病由陽明熱甚,薰灼鼻竅所致。


雖說肺開竅於鼻,但陽明之脈夾鼻,且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故出血量多,血色鮮紅者,應從陽明熱盛考慮,立氏區血管豐富,在粗糙、糜爛時上面覆蓋痂皮,一旦乾燥裂開,必引起出血。


此時須滋潤乃可避免出血。選用白虎湯,尚可加生地、丹皮、赤芍清熱涼血;亦可加白茅根、側柏葉涼血止血;大便秘結者,加大黃、瓜蔞仁通腑泄熱。


4 調胃承氣湯治一切耳鼻喉科急性病需要攻下者


調胃承氣湯原用治陽明腑實證,君大黃之苦寒,臣芒硝之咸寒,攻熱泄火,佐甘草之甘平,可以和中。


凡一切急性的耳鼻喉科疾病,兼有發熱口渴、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實、需要攻下者,亦均可使用本方,尤其適用於急性化膿性疾病,如化膿性扁桃體炎、扁桃體周圍膿腫、急性鼻竇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等,可使邪熱從下而解。


仲景原方中大黃是經過酒洗的,酒洗之大黃瀉下力弱,筆者將之改為生大黃,以增加其通便之力,效果顯著。


5 桔梗湯治一切咽喉疾病


桔梗湯是喉科最有名的常用方劑,由桔梗、甘草兩味葯物組成。


桔梗性味辛苦,入肺經,走上焦,善「開肺氣之結,宣心氣之郁」,為眾葯之舟揖;甘草性味甘平,入走十二經,不僅補虛益氣,且能「通經脈,利血氣」,瀉出肺中伏火。


本方為治療咽喉疾患的基礎方,隨證加味而衍化的方劑很多,除張路玉加山豆根、元參,顧世澄加天冬、麥冬仍稱桔梗湯外,嚴用和加入桑白皮、地骨皮等為瀉白散,劉河間加入訶子名清音湯,李東垣治療嗌痛頜腫時在補中益氣湯中加入了本方,《喉科指掌》加防風、荊芥、天蟲、薄荷稱六味湯,《重樓玉鑰》加柴胡、升麻、川芎等來治療慢喉風等等,不一而足。


桔梗湯所治之咽喉病,以咽痛、咽干或咳為主。桔梗在方中用量不宜大,一般以6g為宜,因桔梗對咽喉有刺激作用會引起惡心嘔吐,臨證時應注意。


6 五苓散治水濕內停之聤耳、鼻竇炎、美尼爾綜合征


五苓散一方,原為行膀胱之水而設,主治太陽表邪不解,循經入里而影響膀胱氣化功能,以致水飲內停的太陽蓄水證。


方用豬苓、茯苓、澤瀉利小便、導水下行;白術健脾燥濕;桂枝溫陽化氣以行水,並解在表之邪。


現五苓散為逐內外水飲之首劑,大凡耳鼻喉科疾病表現為耳鼻部水濕停聚,水無所攝,泛溢於肌肉之間,需助脾扶火滲濕者,均可應用。


臨床應用時不一定兼有表邪,如急、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實熱症狀已經消失而膿性分泌物很多;頭痛綿綿,涕多色白,輕度鼻塞,嗅覺遲鈍的鼻竇炎;水飲上泛,停滯於耳的眩暈(又稱水眩)等等。


又:在治療眩暈時必定要重用澤瀉,乃取仲景用澤瀉湯治痰飲病苦冒眩之意。


7 真武湯治陽虛水泛之過敏性鼻炎、美尼爾綜合征


真武湯溫陽利水,主治脾腎陽虛,水濕內停,小便不利者。方中附子大辛大熱,溫腎助陽,以化水氣兼暖脾土,茯苓、白術健脾利水滲濕,生薑助附子以溫陽祛寒,而尤妙在芍葯酸能泄肝木以疏水。


腎陽虧虛型過敏性鼻炎,是由於腎陽不足,肺失溫煦,寒水上注鼻竅,致涕出清稀如水,淋漓不斷;美尼爾綜合征是脾腎陽虛,不能溫化水濕,寒水內停,上泛於耳而為眩暈。兩者病機均與真武湯所治病症吻合。過敏性鼻炎取本方加用蟬衣、徐長卿、防風等,溫脾腎,除寒水而止嚏斂涕。


美尼爾綜合徵用之以溫脾腎,除寒水而止暈眩,如嘔吐頻繁者加吳茱萸、陳皮、半夏;耳鳴甚者加磁石、五味子;兼有肝風者加天麻、鉤藤。


8 射干麻黃湯治喉源性咳嗽喉源性咳嗽。


其特點是喉頭作癢,然後咳即隨之,因癢而咳,咳聲短促而沉悶,有時愈咳愈癢而無法中止,乃病邪獸困肺經,長期難以外泄所致。此時宣解是唯一的方法,但普通宣解當然力不能及,須應用有力的方葯,方可攻頑解圍。


以射干麻黃湯最為合適:用射干消痰散結清熱解毒;麻黃宣肺平喘;紫菀、半夏、款冬花降氣化痰;細辛、生薑散寒行水;麻黃、細辛、生薑發散邪氣;射干、紫菀、款冬、半夏下降逆氣,共奏宣邪止嗽之功。


9 葶藶大棗丸治頑固性鼻塞


葶藶大棗丸專用治鼻塞為主的慢性鼻炎,方雖兩味但力峻性猛,用於實證見效甚捷。此類慢性鼻炎之鼻塞乃肺氣壅塞,氣血不暢所致,臨床可見患者鼻塞日久,持續不斷,檢查見雙下甲腫大,粘膜暗紅,故用葶藶瀉肺通竅。主葯葶藶入肺瀉氣,主肺壅上氣。葶藶畢竟是峻葯,盡管配伍大棗以緩和葯性,也不宜久用,體質虛弱之人更需忌用。


10 桂枝茯苓丸治瘀血型聲帶息肉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匱要略》,原方是用來治療婦人腹中症瘕積聚之證,今用其活血化瘀之功效,作為聲帶息肉的消散劑,療效較為滿意。本方為化瘀消症之緩劑。方中以桃仁、丹皮活血化瘀;配伍等量之白芍,以養血和血;加入桂枝,既可溫通血脈以助桃仁之力,又可得白芍以調和氣血;佐以茯苓之淡滲利濕,使水道行、津四布而利血行,寓有濕祛瘀化之用。綜觀全方,乃為化瘀生新、調和氣血之劑。


聲帶息肉為有形之物,是敗血離經,瘀滯膜里所致,患者表現為聲音嘶啞,經年不愈,檢查見聲帶息肉,色紫有蒂,治當活血化瘀,用桂枝茯苓丸,性緩而功著,祛邪而護正。


一、實證瀉法六要


1,先調中焦。
也就是胃氣為本,需要開胃。苔膩的用溫膽湯。昨天我講了,溫膽湯四個主葯:竹茹、枳殼、雲苓、陳皮。還有四個葯不用,半夏能祛痰,太燥;生薑能祛痰,太燥;甘草、大棗非常滋膩,對痰濁不利。裡面還要配伍:配伍開竅的石菖蒲、鬱金;配伍清熱的連翹、公英;配伍醒脾的木香、砂仁;開胃的焦三仙、生內金。這是一個基本的胃氣為本,先調中焦。


2,給邪出路。
實邪必須給出路,使邪能排除體外。也就是有四條出路:
(1)通過汗出。發汗,從肌表出。比如用防風、桔梗、蟬衣、發汗透表。當然要忌大汗,汗多了要傷心陽和胃氣。
(2)通過潤腸緩瀉從大便出。用全瓜蔞、草決明、菊花和當歸。但忌俊下,以防傷正。
(3)通過淡滲利尿從小便出。主要用車前草、澤瀉、澤蘭、石葦、生薏苡仁、冬瓜仁。
(4)通過涼血從營衛出。主要用生地、丹皮、赤芍、生梔子,給邪出路。四條出路裡面,最安全,出的最干凈,就是利尿,而且不會傷正。


3,疏通為宜。
瀉法一定要以疏通為宜,疏通的辦法有四個辦法。
(1)透竅。選用川芎和石菖蒲。
(2)理氣來疏通。用柴胡和鬱金。
(3)活血來疏通。用澤蘭和王不留行。
(4)用溫通。用桂枝和花椒。


4,重視反佐。
因為祛邪葯都比較烈性都有偏性,往往能祛邪,但往往也會帶來副作用。為了防止偏差,糾正付作用,要用反佐。反佐分兩類。
(1)第一個就是寒性反佐。用溫葯的時候怕它過頭,就選用寒性的反佐,加一兩個公英、連翹、梔子、黃柏、白花蛇舌草。
(2)熱性反佐。用寒葯的時候,怕太涼傷正,採取熱性反佐。選加肉桂、高良姜、烏葯、仙靈脾和鹿角霜。


5,注意引經。
攻邪加上引經是葯到病除提高療效的關鍵。
引經葯分兩類;
(1)一部分是分類引經,分部位引經。上面部位用小量的升麻、桑枝、葛根、柴胡、僵黃;下面部位的取重量的川牛膝、木瓜、獨活和車前草,加於不加引經葯療效會大不一樣。
(2)分臟引經。
a,入心的用炙遠志和琥珀。琥珀是引經的好葯也是安神的好葯,但琥珀現在都用琥珀粉,琥珀粉不溶於水,你要吃琥珀粉不要用水來調,要用蜂蜜來調,後來裝在膠囊裡面吞服。
b,入脾的用砂仁和乾薑。
c,入肺的用橘紅和桑白皮。
d,入肝的用薄荷和川楝子。
e,入腎的用黃柏和補骨脂。


6,中病即止。
一定要中病即止,不能常服,不能久服,尤其用功防過厲之品。像半夏、厚朴的燥性;附子、肉桂的熱性;龍膽草、白頭翁的寒性;蟲類葯的毒性;都要注意中病即止,不能久用長服。


二、扶正祛邪法則活用。


其活用的原則是:先祛邪後扶正,祛邪時防其傷正,扶正時防其戀邪。
「氣虛常伴停水」
「血虛常伴瘀熱」
「陰虛常伴痰濕」
「陽虛常夾寒凝」
扶正祛邪,這在臨床上最矛盾,最容易疏忽的一個法則,臨床上最多見的就是虛實夾雜。要怎麼辦呢?要掌握一個原則就是先祛邪後扶正,祛邪的時候防它傷正;扶正的時候,要防止它戀邪。你比如說治療 冠心病 心絞痛,他心絞痛也較厲害,而且在於發憋發悶;二一個心慌氣短,腰酸背痛。一看舌苔是膩的,脈沉細的,這就矛盾了,既有痰濁,又有氣虛和腎虧,這矛盾了,就虛實錯雜。怎麼辦呢?先祛邪,化痰濁,用溫膽湯,二陳湯祛痰濁。但是呢在祛痰的過程中,你不能加半夏、厚朴化痰濁,它燥啊,影響它正氣呀,痰化了你才用補氣,健脾,調腎的葯。比如香砂六君子湯,杞菊地黃湯,再給它扶正。但這個時候你不能用滋膩的葯,比如熟地、麥冬、玉竹你就不用,用了以後利邪了,痰濁又起來了,這在臨床是最多見的一個矛盾治法。昨天問了三個問題,都牽扯到這個問題,要下決心,不能拖泥帶水,就是祛邪,祛完邪扶正,這樣才有效。你又要祛邪又要扶正,你肯定失敗,這我幾十年的經驗。原來我也捨不得呀,說病人這么虛光祛痰行嗎?這就跟你們思路一樣,即用祛痰葯有用扶正葯,結果舌苔更膩了,效果不好了。最後總結了,斬釘截鐵,別三心二意,單一的祛痰,單一的扶正。這是臨床最多見的矛盾治法。


三、重視升清降濁。


要重視升清降濁。中醫的升降理論,清要升,濁要降,升降出入是人體重要的生理功能,升降失調也是人體致病的重要的病機。脾主要升清,胃主要降濁。升清才能運化,降濁才能納谷。所以所有的病先調它的升降。升清用什麼葯呢?升清用生黃芪、各種參類、白術、仙鶴草、升麻、柴胡、桔梗、蟬衣、葛根、川芎。這十個葯我反復給你們講,別一升清就十個葯都用上,你就沒有餘地了,裡面用一兩個來回的換。降濁的葯就有蘇子、杏仁、陳皮、竹茹、赭石、磁石、珍珠母和旋復花這八個葯降濁。這個論治巧配裡面一個很重要的升清降濁。剛才我講了, 高血壓 的病人,你給他很對症,證類說的也很准,比如痰瘀同治,或者調腎,你再加個升清降濁的葯。比如痰瘀同治裡面,你加個柴胡,你加個珍珠母,升清降濁,他療效不一樣; 糖尿病 的病人,剛才那位同仁, 糖尿病 我給你補氣為主,你回去琢磨,補氣養陰這個時候你再加上升清降濁的葯,升清用葛根或者仙鶴草,降濁的葯你用一個杏仁,降糖效果不一樣。所以辯證很對症,論治很巧,你再加上升清降濁會明顯的增加療效。


四、肝脾制化乘侮。


要注意肝脾的關系,肝和脾,木和土啊,這也是臨床巧配的一個關鍵。木克土,往往就形成了肝胃不和,剛才講了用四逆散。一個肝氣,一個脾胃是臨床所有病的根本,重要的病機。我講了,《內經》講了,百病生於氣,對不對?李東垣講了,脾胃是所有病的根源。所以抓肝和脾,木和土的關系。主要用柴胡、枳殼、白芍、黃連、川芎、赭石和萊菔子。這就我把四逆散給你變通了,不是原方的四逆散,提高療效裡面加了好多別的葯加減。反過來,木克土就是脾胃不調,要用逍遙散。肝是氣,脾是虛。白術、雲苓健脾,當歸、白芍柔肝,加上柴胡疏肝,薄荷引經,組成了逍遙散。我也給你加減變化了,這我反復講,你方劑絕對不能死記硬背,原方照看不行的。因為方劑跟古方,時代不一樣了,變化很大,你死記方劑,肯定影響療效,你就要掌握它的方義,對不對?你比如逍遙散、四逆散,四逆散它的方義就是疏肝和胃,逍遙散的方義就是疏肝健脾,掌握這個原則,靈活變化加減,再配合西醫的葯理,很提高療效,這就是巧配,別死守。



五、祛風不忘和胃。


另外一個中醫講的風呀是百病之長,什麼病都離不開風。當然風有外風有內風,甭管外風和內風,巧配的一個辦法就是和胃。當然古人還有養血祛風呀,平肝息風呀,都不如和胃。怎麼和胃呢?風善行而數變,就是別忘了加上和胃的葯,二陳湯和木香、砂仁,和胃呀!這個我經常碰到蕁麻疹,這個病很難治,反復性很大,外科大夫光知道和血息風。我是用什麼呢?用和胃的辦法來治療,什麼方子呢?我在這不保守啊,要講到全科論治,明天我還要講。什麼葯呢?萊菔子、葶藶子、地膚子、蛇床子、石菖蒲,鬱金、制軍、丹皮、赤芍、雲苓、陳皮、丹參和紫草。這對蕁麻疹比單純的養血熄風效果要好,而且一般不會復發。蕁麻疹你不要吃發物,吃這個方子,好了一般不會復發。你看這方子裡面,大部分都在和胃,萊菔子、雲苓、陳皮、石菖蒲、鬱金都是和胃的葯。另外反過來,表證的時候,解表加和胃的葯,用茯苓、陳皮、姜半夏。內風息風的時候,也加和胃的葯,用木香、砂仁和炒蒼術。這樣祛風的效力就大了,效果就好了,這是我講真正的方子,你基本上抄下來了。



六、心腎對立統一。


心和腎的對立統一,這是巧配裡面的一個高招。心主火,腎主水,心陽下降了,才能滋潤腎水,腎水上潤了,才能平息心火。因此呢,在臨床各種病都要想到心和腎的不交,要採取交通心腎。要加用交泰丸。黃連10g,肉桂3g,3:1,這樣也是增效的一個巧配。


七、論治宜活。


外感病的治法有四則。
內傷病的治法有兩則。
最後給你總結一下,今天講了一天論治巧配,也就是論治要活,怎麼活呢?外感病有四個活法。
(1)風寒,辛溫解表,用荊防敗毒散;風熱,辛涼解表,用桑菊飲和銀翹散。這是第一大的原則要活。
(2)要注意透表。要辯證的選用川芎、桔梗、蟬衣、桑白皮和蘆根。就是在辛涼解表、辛溫解表裡面要適宜的加一兩個透表的葯來提高療效。要注意透表。
(3)要重視分利,就是利尿和潤腸。主要加車前草、澤蘭利尿;草決明、全瓜蔞潤腸。
(4)第四個活法,要強調扶正。要選加生黃芪、白扁豆、仙鶴草。
所以給你總結了,中醫治病無非一類是外感實病,一類是內傷雜病。外感實病就這四個關鍵,活了就有效了,這是第一部分。外感病要活,這我給你們總結了,中醫內科分清外感、分清內傷,外感就這么簡單。
內傷病的論治有兩條,兩個活。
(1)第一虛證來講,補脾不如調腎,用杞菊地黃湯。主要有這么七個葯:白菊花、枸杞子、生地黃、黃精、生杜仲、桑奇生和蛇床子。這是虛證。
(2)實證要痰瘀同治,溫膽湯為主方。竹茹、枳殼、雲苓、陳皮、石菖蒲、鬱金、萊菔子和丹參。丹參要用30g。


中醫很神秘,學中醫很難,這兩天我就給你們最簡化了。內傷病的虛證、實證怎麼分?以舌為准。但見一症便是,它症不必悉具。見苔膩的痰瘀同治,苔薄的調腎。簡化了,非常簡單了。外感病你分清風寒和風熱,用透表、用分利、用扶正。我這一身情意呀,我把家傳的好多秘方,我都給你簡化到這步了!你記住這一步,然後再配合西醫的葯理,差不多你臨床70-80%的患者會有效,但不能十全十美。我行醫到如今我還經常碰釘子呢!對不對?用這個辦法不靈。療效到了70-80%的療效,你就有信心了,中醫就好弄了,不神秘了。


(一) 治神基礎方


四神方:百會、神庭、本神、四神聰、神門。


功用:益氣升陽,清熱瀉火,安神定志。


主治:一切情志病。


按: 該方有四個「神」字穴,故曰「四神方」,是治療情志病的主方,其目的是使人體「精神內守,真氣從之,病安從來」。


(二) 解郁安神法


四關方:合谷、太沖。


功用:鎮靜安神,疏肝解郁;平肝潛陽,清熱瀉火;解痙息風,開竅醒神;搜風理痹,通經活絡。


主治:不寐、焦慮、胸悶氣短;肝陽頭痛、牙痛、眩暈、目赤腫痛、耳鳴、耳聾、脅肋脹痛、帶狀皰疹痛;驚風、中風昏迷、癲、狂、癇、臟躁;風寒濕痹、肢體麻木、拘攣不用等。


按: 「四關方」是廣大針灸醫師常用的針灸成方之一,古今醫籍多有記載,「四關」之名最早見於《靈樞·九針十二原》:「十二原出於四關,四關主治五臟,五臟有疾,當取十二原」。《針灸大成》雲:「四關四穴,即兩合谷、兩太沖穴是也」。《標幽賦》說:「拘攣閉塞,遣八邪而去矣,寒濕痹痛,開四關而已之」。



《經穴纂要·人有四關論》說:「合谷、大沖,是曰四關」。《腧穴學概論》說:「四關治風寒濕痹」。《針灸經外奇穴圖譜》說:「四關主治四肢寒戰、喑啞,並可起鎮靜作用」。根據臨床經驗,周老認為「四關方」不僅可以治療痹證,而更多的是用於鎮靜安神、止痛急救等。


(三) 補益安神法


五臟俞加膈俞方: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


功用:補五臟,調氣血,安神定志,通經活絡。


主治:心悸氣短、腰酸乏力、失眠健忘、食慾不振、面色無華、月經量少、中風後遺症及一切虛勞損傷等。


按: 背俞穴為臟腑精氣匯聚之處,它不僅可以反映臟腑的功能狀態,從而調節臟腑的氣機,改善臟腑功能紊亂現象;而且其中肺、心、肝、脾、腎五臟俞具有補五臟之虛和益氣生血之功,使氣血充盛而神安。若五臟功能失調,氣血虧虛則神亂。因此,以針刺補法調五臟,可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


膈俞為血之會穴,具有調理氣血、通經活絡之功,與五臟俞合伍,稱五臟俞加膈俞方,不僅可以加強五臟的氣機調暢作用,還可使氣血、經脈流通,從而達到補五臟、調氣血、安神定志和通經活絡之目的。


五臟俞加膈俞是「金針」王樂亭教授「中風十三治」中的「一治」,主要是針對中風後體虛,經絡氣血運行不暢的患者。周老在臨床工作中,不斷地擴大了該方的使用范圍,特別是對虛勞損傷、抑鬱不寐、健忘乏力、心悸氣短、月經量少者,效果更佳。因而,五臟俞加膈俞被列為周老治神法中的補益安神法。



(四) 重鎮安神法


督脈十三針方:百會、風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陽、筋縮、脊中、懸樞、命門、腰陽關、長強。


功用:重鎮安神,強腰壯脊;通經活絡,解痙息風。


主治:情志病、癲、狂、癇、煩躁、不寐、兒童多動症與抽動症、 自閉症、腰脊疼痛、下肢痿躄、項背拘急、角弓反張、顫證等。


按: 督脈貫脊屬腎,總督一身之陽,補之可補陽益氣、強腰壯脊;又督脈上行至風府,而入絡於腦。腎主骨生髓,上聚於腦則為腦髓。腦為髓海,又為「元神之府」,故補督亦有健腦益智和鎮靜安神之功。


針灸具有雙重作用,既有補益作用,又有瀉邪之效。因此,瀉督脈可清熱瀉火,疏通經氣,使邪外出,以起到醒神開竅、解痙息風和通經活絡之功。


所謂重鎮,即針對邪氣盛而正氣尚未虛衰的重證患者的治療方法,包括針刺手法較重、用針宜粗、進針宜深等內容,如治療中風偏癱,往往用於久病但正氣仍較充盛、肢體拘急不用的患者;兒童抽動症與多動症中痰火壅盛、脾氣急躁的患兒;還經常用以治療躁狂和性情急躁的頑固性失眠的患者。

⑵ 六味地黃丸可以治療頭暈耳鳴嗎總是感覺自己頭暈暈的,同事說他之前也是,吃了仲景六味地黃丸就好多了

六味地黃丸是治療耳鳴的,但是它主要是治療神經性耳鳴!神經性耳鳴是由於長時間的熬夜,過度勞累,休息不好,血壓高,坦野神精神壓力大,或者是急性病毒感染而導致的耳神經缺血水腫痙攣,患者會出現突發耳鳴,一般是單側發病,有的患者還會出現聽力脊臘下降以及眩暈。在治療上患者首先需要對症營養神經治療,可讓虧以口服銀杏葉片、甲鈷胺片或者是六味地黃丸治療效果良好。

⑶ 一張簡單有效的耳鳴方,出自張仲景之手,兩味葯幫你掃除濕氣

首先來說答迅一下,水濕是怎麼產生的。其實水濕來源於脾胃。脾主運化,脾虛則不胡舉卜能運化,不能運化褲穗就會出現不長氣血,而長水濕的情況。

水濕會順著足陽明胃經,從腳趾到腿,再到胸腹,最後上泛到頭部。

而頭是諸陽之匯,清陽之氣會上注到頭部。如果體內有水濕,清陽之氣上不去,耳竅被痰濕水飲堵住了,最後出現耳鳴、眩暈。

其實關於水濕所致的耳鳴,張仲景寫過一張方子,名為澤瀉湯。

既然是水濕所致的耳鳴,那麼把水濕除掉就行了,方子的主要思路也就是利水除濕。其中澤瀉就是專門利水除濕的,白術也能健脾燥濕。

澤瀉味甘、寒,歸腎、膀胱經,可以利水、滲濕、泄熱。《日華子本草》里是這樣說澤瀉的:「治五勞七傷,主頭旋、耳虛鳴,筋骨攣縮,通小腸,止遺瀝、尿血」。澤瀉可以輕松的將身體的濁水排出。

白術味苦、甘、溫,歸脾、胃經,可以健脾益氣、燥濕利水。《醫學啟源》中說白術可以「除濕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濕,除胃熱」。白術一方面將脾胃的清陽之氣帶到頭面,另一方面還能恢復脾胃功能,從而祛濕。

如果你也有耳鳴、腦鳴、失眠、耳聾的問題,歡迎留言,關注@耳科中醫劉大夫 ,了解更多耳病 健康 知識。

閱讀全文

與仲景治療耳鳴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塑身機使用方法 瀏覽:680
代購郵費的計算方法 瀏覽:433
班主任教學方法的好處 瀏覽:120
硫酸根計算方法毫克每升 瀏覽:549
熱熔塗料標線計算方法 瀏覽:58
冬天用暖氣片的最佳方法 瀏覽:595
現在人們用什麼方法來凈化空氣 瀏覽:124
鈴木國四瑞夢電腦復位方法 瀏覽:509
學滑板的最佳方法 瀏覽:386
正弦規使用方法 瀏覽:35
電飯煲的使用方法圖解 瀏覽:684
12556的簡便計算方法是什麼 瀏覽:673
有什麼推遲大姨媽的方法 瀏覽:201
小兒齲齒治療方法 瀏覽:484
金字塔型的鍛煉方法 瀏覽:133
怎麼用配方法求解二次函數 瀏覽:868
人民調解員的常用技巧和方法 瀏覽:705
用什麼方法去除脖頸小肉粒 瀏覽:813
可以讓自己快速消瘦的方法 瀏覽:509
氯環己烯鑒別方法 瀏覽: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