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背雲是什麼
背雲又名背魚兒,背雲一詞是由清代朝珠而來的,朝珠戴在脖子上以後在背後會有一條絛,絛的中下部有一塊玉,這塊玉就叫做背雲。背雲一般為玉質或翡翠,也有鑲嵌寶石的銅器背雲,背雲的上下都有貫穿孔,與佛頭塔、佛嘴連接,佛嘴一般採用寶石或翡翠製成。『貳』 背雲是什麼什麼時候有的背雲到底有什麼作用
背雲是清代朝珠中的一部分,它是由清朝朝珠演變而來的,還有一個名稱叫做背魚兒,背雲有一個妙用就是平衡手串或者項鏈的壓力,還有一點就是起到美觀的作用。
背雲的材質在古代的時候大多是玉石或者青銅,然後在現代,因為技術的發達,背雲的材質變得越來越多,已經不限於玉石和青銅,還有蜜蠟,松石,青金,南紅等等材質做成的背雲,並且花樣也比以前多了許多,變得越來越豐富。
『叄』 關於背雲是什麼呢
背雲,又叫背魚兒,是文玩珠串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部分。背雲一詞最早出現在元代,是元雜劇中的旁白,背雲其實就是在背後說話的意思。
背雲如何變成珠串上的組成部分,就不得不提乾隆皇帝這位規則的制定者。乾隆28年他主持編著的大清會典中,正式把108顆朝珠的制式納入其中。這才有了我們的現在的頂珠,腰珠,背雲等等的搭配形式。
朝珠都是108顆珠子組成的手串:
而頂珠、腰珠、佛頭,將108平均分成四等分, 27顆一份,而佩戴在後頸的叫做佛頭,與之相對的是頂珠,而兩邊的是兩顆腰珠,背雲則是配於佛頭的佛塔與墜子之間,背雲和墜子起到平衡朝珠的壓力,為脖子減輕負擔。
易經認為背為陽,胸為陰。而背雲集陽氣於串上,所以背部懸掛背雲。能讓人「一元復始」,用現代流行語就是讓你得到滿滿的正能量。
『肆』 文玩愛好者必知:佛教108顆的佛珠到底應該如何佩戴
1、佛頭應該在上還是在下?
相信這個問題困擾了不少朋友,也有很多人為這個說法爭執不已。
對於我們中原文化來說,佛頭是戴在上面的。從道家陰陽理論理解,胸為陰,背為陽,這樣把佛頭戴在上面背雲(背魚兒)自然置於後背,即為陰陽平衡;從中原佛教的角度來說,佛頭代表佛陀,帶在上面是對佛祖的尊敬,我們可以見到寺廟的師傅們都是把佛頭戴在上面的。
2、佛珠應該戴在手上還是戴在脖子上?
我們普通人在出入寺廟的時候,如果攜帶佛珠,最好不要戴在脖子上,應戴於左手手腕,或者手持都是可以的。這是對寺廟僧人的一種尊重。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寺廟里普通的僧人是不佩戴佛珠的,只有寺院的住持或者我們常說的「大和尚」才會佩戴佛珠。所以我們普通人進寺廟,摘下佛珠也是對於僧人的尊敬。
(順便普及一個小知識:不是說我們看見穿僧衣的就是和尚,一般的其實只能算是僧人,比丘僧,比丘尼而已,只有有一定地位和修行的僧人,才可稱為和尚。
3、佛珠多大尺寸最合適?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起了大尺寸佛珠,動不動就是12開外的尺寸,我甚至見過有拿大金剛穿108佩戴的,不誇張的說個矮的話珠子能到膝蓋。我不明白佩戴大尺寸的佛珠是為了什麼?難道是為了彰顯更加魁梧么?
我個人認為如果想要戴在手腕8*6、9*7都是不錯的選擇,10*8也是合適的,再大的尺寸我不推薦,除非是十幾顆的手串,畢竟手需要經常活動,珠子太大、太沉就變成了累贅。
如果想戴在脖子上,最大的尺寸不應該超過1.2cm,12的珠子如果是1.8米的男士佩戴基本就要到肚子了。從傳統的角度講,佩戴佛珠不能過腰,從美觀的角度講我真的認為那麼長的珠子戴起來不好看,畢竟咱不是沙和尚也不是魯智深。一個人的氣質也用不著靠一條珠子,這只是個點綴而已。
我經常跟玩友們說,我們玩珠子就是玩珠子,如果有宗教信仰那另當別論,不能混為一談,更不要沒有信仰愣是裝作有信仰。其實珠子也是一種把玩,我們的「把玩文化」源於人在緊張時手裡需要東西來分擔釋放心理的緊張情緒,慢慢的演變直至今日。要我說玩就是玩,應當把心思花在盤玩上,踏踏實實的才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