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東北扭秧歌鼓點的口訣
東北扭秧歌鼓點的口訣:
「強 強其強其 強強 強強其強其,強 強其強其 強強 強強其強其」如此反復。
「咚咚囔囔囔,咚咚囔囔囔,咚咚囔, 咚咚囔, 咚囔咚囔,咚咚囔」如此反復。
「噠噠咚咚咚,噠噠咚咚咚,噠噠咚,噠噠咚,噠咚噠咚,噠噠咚」如此反復。 高朝:噠咚噠咚噠咚噠,後面的噠為重。
踩高蹺它也分高、低兩種:高的為"高跣」,低的叫"踩寸子」。
高蹺的扮演者所扮演的人物為:頭蹺:武丑打扮,手持馬鞭,是全隊的指揮。二蹺:武旦打扮,亦持馬鞭。
老蒯、彩婆子,穿農村中生活服裝,持長煙袋鍋子或棒槌。上裝:梳大辮扎綵球,彩色大襟上衣、長裙,手持扇子或手巾,一般為兩三名。下裝:穿帶短水袖大襟上衣,長褲,腰扎綵帶。一般為兩三名。漁翁、漁女,戲曲打扮。其他還有傻柱子、白蛇、許仙、青蛇等戲曲人物。
互相扭逗,雙人對舞。由上、下裝為一組,稱作「一幅架」。最好的一幅架排在隊列的最後,叫作「底鼓」或「壓鼓的」,集體表演時,伴奏樂隊的鼓手,根據他倆的示意變換鼓點,全隊行進由頭蹺率領並指揮。
東北大秧歌具有扭、扮、唱、逗、耍、雜等多種技巧,具有有各種不同人物的形象,取材大都來源於《西遊記》、《白蛇傳》、《梁祝》等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
② 怎麼學習扭秧歌
學習秧歌的基本步伐——四方步
教學內容:
1、復習秧歌的四方。
2、了解秧歌的基本知識和以前學習的幾種秧歌步。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能隨節拍優美地扭出秧歌十字步
2、知道秧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活動的知識
3、體驗舞蹈的樂趣,培養學生美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教學准備:1、扭秧歌的資料 2、秧歌道具扇子、手巾花、綢子等(因學生沒有,現暫缺)
教學過
一、復習引入 1、上學期學習了秧歌的一些基本的步伐,同學們還記得嗎? 2、現在想請同學們前後兩個一組相互提醒、相互學習,回憶上學期學習的 幾種秧歌步伐。
二、新授教學
1、讓學生自己隨著節拍跳一跳步伐。老師觀察學生以前的學習情況。
2、指名一位學生要講台上來跳一跳四方步,其他學生通過觀察來說一說,她哪 里跳得好,哪裡跳得不好。
3、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糾正錯誤的動作,老師在一旁指導,糾正學生在舞 蹈中的錯誤。
4、大家一起跳一下,老師看整體效果,並且兼顧到一些學生的情況,給與指導。 這樣不但可以照顧到大部分學生,也能對少部分學生給予個別指導。
5、這時幾乎所有的學生已經熟悉,並且會跳四方步了,教師示範,提出更高的 要求,要求學生能夠跳出活力和生機。提出兩點注意點:(1)跳得時候動作幅度 大一點(2)跳得時候注意手和腳的節奏要一致。老師給出情境,秧歌是民間的 傳統活動,有東北秧歌、陝北秧歌等很多種類,每到逢年過節,有高興事兒的時 候,就會扭秧歌來慶祝。讓學生想像情境再根據節奏跳一跳。
6、讓學生分組跳。其它學生觀看,從高年級開始到低年級(一共有三年級、四 年級、五年級,高年級跳得比較好一些),從觀看中學習跳得好的同學,對那些 跳得不標準的給與指正。
7、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跳8 個8 拍的四方步。跳結束後,讓學生自己總結自己跳 得時候有什麼有哪裡是跳得比較好的,怎麼跳得哪裡跳得不足,應該怎麼改 。
三、鞏固聯習
1、所有的同學一起再跳一次。
2、休息三分鍾,並且在休息中回憶上學期學習的其他幾個動作,相互學習。
3、請一名記得比較清楚的學生來演示其他的動作,幫助學生回憶上學期學習的 內容。
4、同學之間相互學一學,比一比,跳一跳秧歌的各種步伐。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誰來演示一下的.
五、布置作業 回家收集一些秧歌的資料,下節課大家一起討論。 回家練習今天學習的秧歌四方步。
③ 秧歌基本步法有哪些
秧歌舞蹈動作的基本步法:
a) 壓腳跟:不同腳位的壓腳跟。如正步、小踏步、大八字步、弓箭步等。壓腳跟時後半拍雙腳跟提踵,前腳掌著地,雙腿挺膝。前半拍迅速雙腳落腳跟,提起腳跟的時間要短,落地的時間要相對的長一些。
b) 雙膝屈伸:不同特點的雙膝活動。硬屈伸時雙膝快速屈伸並富有彈性;軟屈伸時膝關節的屈伸要有內在的柔韌感,音樂重拍的動作身體重心向下;挺膝時雙膝挺直以示動作的哏、俏特點。
c) 上身動律:東北秧歌的身體韻律主要是左右擺動和前後扭動。橫擺身是身體的左右兩側胸腰交替提壓,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橫擺。前後扭身是以腰為軸,以肩為主身體左右兩側交替前後扭身,肩與上身扭動形成一體,胯不要扭動,如肩的交替前後劃圓即右肩帶動上身後走上弧線到前方,同時左肩走下弧線到後方。
秧歌演出形式以拜年賀喜為主。在城鎮,秧歌隊要到當地官署和商家鋪戶以拜年名義演出,在農村則是坐著大車到附近的村屯,在村公所或富家大戶宅院中演出,也有登門拜年之意。這種演出,受拜者要預備煙茶款待,並在秧歌隊臨走時給「秧歌頭」賞錢,有的還要管飯。
所以秧歌隊拜年事先已選好對象,起碼是要給得起賞錢的才能去,否則人吃馬喂各種費用就難以開銷了。當然,演出時當地男女老少都可以白看熱鬧。過去農村過年,一是圖「喜興」,二是講面子。
秧歌的歷史秧歌源於漢民族宵節慶時的集會表演,至今已有千年。秧歌隊通常扮作生活中或歷史神話的人物或方陣,由領舞者指揮,集體走出各種隊形或圖案,傳統花樣的二龍吐須,卷白菜心,基本動作較簡答,仿造民間勞作的基本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