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腎陽虛怎麼治療
腎陽虛西醫治療
腎陽虛的治療包括葯物治療及輔助治療。可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左歸丸等方劑治療。
腎陽虛的食療方法
1、海參、枸杞、山葯、大棗、核桃仁、羊肉、狗肉、韭菜,這些食物多吃。
2、鱉甲湯、鯽魚海參湯、肉蓯蓉泡酒。
3、阿膠配山葯、人參、海參。
腎陽虛中醫治療
中葯治療腎陽虛,主要配方中採用牛膝、車前子、肉桂、熟地黃、巴戟、枸杞、淫羊藿、山茱萸。
針灸
體針:關元、次髎、復溜、命門。施補法,留針30分鍾,或加溫針灸3~5分壯。
艾灸:氣海、腎俞、三陰交、足三里、艾炷灸3~9壯,或艾條溫和灸,每穴3~5分鍾。
耳針:取耳穴腎、膀胱、皮質下、內分泌、外生殖器,白芥子理壓,膠布固定,每天按壓3~4次。
推拿
兜腎囊:盤膝端坐,解衣調息,將雙掌搓熱,然後左手兜腎囊(陰囊),梢向上用力,右手摩擦氣海、關元部位,兜擦81次,再左右手調換,再兜擦81次。
摩腎俞:臨睡前坐於床,解衣垂手,略作納呆閉口,舌抵上顎,目視頂門,提縮肛門,數十次,然後兩掌貼於腎俞穴、中指正對命門穴,作環形摩擦120次。
摩湧泉:端坐或單盤坐,雙手擦熱,一手握持足趾,另一手施摩湧泉穴,不計其數,以熱為度,左右手互換,再加上法施摩另一邊湧泉穴。
忌食食物:
性質寒涼、易傷陽氣,或滋膩味厚難以消化的食物,如蘆薈、粳米、蕎麥、莜麥、鴨肉、松子、花生、黑木耳、苦瓜、茭白、芹菜、冬瓜、茄子、空心萊、菠菜、香蕉等。
陽虛便秘者還需忌食收澀止瀉、可加重便秘的食物,如蓮子、石榴、芡實、烏梅、糯米、河蝦等。
陽虛泄瀉還需忌食具有潤下通便作用的食物,如核桃仁、芝麻、銀耳、海參、海蝦、兔肉、龍眼、桃子、蘿卜等。
宜食食物:
性質溫熱、具有補益腎陽、溫暖脾胃作用的食物,如秈米、狗肉、羊肉、雞肉、豬肚、淡萊、韭菜、刀豆、肉桂等。
腎陽虛者適合黑色素含量高和溫補性中葯如黑米黑豆、 黑芝麻、 肉蓯蓉 、蟲草等。
陽虛便秘者更宜食既溫補又通便的食物,如核桃仁、薤白、海參、海蝦等。
陽虛泄瀉者更宜食既溫補又止瀉的食物,如糯米、鏈魚、河蝦、乾薑、花椒等;具有收澀止瀉的食物,如石榴、烏梅、蓮子、芡實等。
腎陽虛食療保健(僅供參考,詳細請詢問醫生)
紅燜狗肉:狗肉500克、八角、小茴春、陳皮、桂皮、草果、生薑和鹽適量。慢火燜熟,棄葯渣吃肉。
狗肉燉黑豆:狗肉250克、黑豆50克,調以適量的鹽、姜、五香粉及糖,置砂鍋中文火燉熟,佐餐食用。
羊肉羊腎粥:羊肉100克、羊腎1對、杞子10克、大米100克。杞子煎葯汁,羊肉、羊腎切碎,與大米、葯汁共煮粥,加食鹽調味後食用。
羊腎湯:羊腎1對、肉從蓉12克、杞子10克、巴戟8克、熟地10克。羊腎切片與葯物共煮湯,棄葯渣,食鹽調味,食肉飲湯。
羊肉湯:羊肉150克、懷山葯120克、肉蓯蓉100克、菟絲子150克、桃仁15克、蔥白、食鹽適量,葯物水煎取汁,羊肉切片,與葯汁煮湯,加蔥白食鹽調味,食用。
炸麻雀:麻雀3隻,去毛及內臟,用生油炸香,蘸炒鹽粉食用,每日1次。
麻雀湯:麻雀2隻,菟絲子25克、杞子25克。菟絲子、杞子水煎取汁,麻雀去毛及內臟,與葯汁煮湯,食鹽調味,食肉飲湯。
蝦仁湯:蝦仁50克、冬蟲夏草15克、九香蟲15克,加水燉熟,食肉飲湯。
燉烏雞:烏骨雞(竹絲雞)1隻、巴戟天25克、杞子25克、大棗3枚、生薑3片。烏雞去毛及內臟,與葯物一起隔水燉熟,食用。
燉鵪鶉:鵪鶉1隻、杞子50克、杜仲10克。鵪鶉去毛及內臟,杞子、杜仲共燉熟,去葯渣,吃肉飲湯。
『貳』 針灸取穴方法總結
針灸治療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取穴,辨證准確,取穴合理,在臨床治療中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而針灸取穴的方法有很多種,本文介紹臨床取穴思路十六種,僅供參考。
1、局部取穴與以痛為俞
顧名思義,就是在病變局部取穴,可以取病變局部的經穴、奇穴或阿是穴。本法也是臨床運用最多、最廣的方法,如巓頂痛取百會,額頭痛取印堂,耳鳴取耳前三穴,腰痛取腎俞等均屬此類。很多人粗學針灸,只會取阿是穴治療,雖亦有效,但終需進一步學習提高,才能有所成就。
2、循經取穴
指沿著病變所處的經脈取穴,即所謂經絡所過,主治所及。掌握循經取穴必須首先要熟練掌握十四經脈循行及經穴,一般同時取所在經脈的局部及遠端穴位,遠近相配取穴。循經取穴是臨床最常用的取穴方法之一,易於掌握,收效甚佳。如胃痛取足三里、下牙痛取合谷、上牙痛取內庭等。
3、五輸穴取穴
4、其它特定穴法
特定穴除五輸穴外,還有原、絡、郄、募、背俞、下合穴、八脈交會穴、交會穴等。臨床上這十種特定穴也非常實用,往往收效甚佳,各種特定穴之間也可以配合應用,如原絡配穴法,俞募配穴法等,如頭痛針合谷配列缺,即是原絡配穴法。《醫宗金鑒》的《針灸心法要訣》非常重視原絡配穴法、八脈交會穴以及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主治雜病歌等,掌握了上述配穴法之後,在理解《針灸心法要訣》就容易多了。
5、巨刺法取穴
即左有病取右、右有病取左,交叉取穴。如右偏頭痛,取左足臨泣,再如偏癱及面癱的早期也可用此法。本人臨床喜歡用此法,即時效果較好,但仍要配合其它取穴方法應用才能維持療效。推而廣之,上病下取,下病上取,明曉其義,臨證靈變,不用拘泥於巨刺之左右交叉。內經的繆刺之法,左病治右,右病刺血,刺其血絡,也屬此類取穴法,大家要善於總結。
6、刺絡放血法
刺絡放血在活血化瘀、通經活絡、醒神開竅等治法中應用極廣,本人的導師也經常應用刺絡法。刺絡放血法的穴位選擇大概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病變局部刺絡放血,如紅眼病、目痛可以太陽穴刺絡放血。二是循經遠端刺絡放血,如面部痤瘡可以在曲池刺絡放血。三是上面提到的繆刺之法,對側刺絡放血,如中風偏癱,可以在對側小腿足陽明部位尋找充血的血絡放血。刺絡放血法適用於久病難治性疾病以及各種急症、神志病、火熱病症,此法往往收效較快。本人嘗試紅眼病刺耳尖放血、中風急救刺十宣放血、腰痛刺養老、委中放血等等效果都非常好。但刺絡放血法不要濫用,尤其是血虛氣弱之人,放血不當會導致病情加重。
7、全息取穴法
全息對應在全身非常多見,臨床應用也五花八門,但一般不外乎以下幾個層次,一是以肚臍和命門為中心的整體全息對應。如左上肢對應右下肢,肩對應髖,膝對應肘等。二是以肘及膝為中心的各自太極轉換對應,如上臂對應大腿,手對應足等,也可以反向對應,上臂對應小腿,手對應髖。三是以腕與踝為中心的各自太極轉換對應,如手指對應足趾等。一般左右對應仍以臍或命門為中心,如左腰痛,則對應右側腰部。前後對應則病在前取其後、病在後取其前。如胸乳痛取天宗,腰痛針下腹等。
現行的各種微針療法則是身體局部的全息對應療法,例如頭皮針、面針、耳針、鼻針、眼針、舌針、背針、腹針、臍針、掌針、第二掌骨全息、手全息、足底全息等等。個人體會(僅代表個人觀點勿噴)全息取穴往往可取速效,但長期療效往往難以維系,長效治病還須經穴辨證實治。
8、表裡經取穴法以及上下經取穴法
表裡經取穴法即病在陽經,取與之相表裡的陰經;病在陰經,取與之相表裡的陽經。如腰痛在足太陽經,可取腎經的太溪穴。上下經取穴法即病在此病,針經脈循行順序中上位或下位經脈。如胃痛取胃經下位脾經的公孫穴;腎虛耳鳴取腎經上位膀胱經經的昆侖穴。我們常用的後溪治腰痛,就是小腸經與膀胱經上下位循行關系;外關治偏頭痛,也是膽經位於三焦經下位的原理。本取穴法本人在臨床應用也頗多,常常與其他取穴方法結合運用。
9、辨證取穴法
即按照四診八綱辨證方法取穴。總的原則是實則瀉之,虛則補之。瀉則多用針或放血、拔罐,補則或針或灸或針灸並用。如胃火牙痛當瀉胃經滎穴,腎虛牙痛則補腎經原穴太溪穴,中焦有濕取中脘,風證取風池、風府,陽虛補命門之火,寒痹灸腎俞,氣血不足的網球肘取足陽明經原穴沖陽等。
10、奇穴
包括常見的傳統奇穴以及董氏奇穴,《醫宗金鑒》的《針灸心法要訣》中也非常重視奇穴的臨床應用。我在臨床應用中經常十四經取穴與奇穴配合使用,往往出奇制勝,如安神取印堂,頭痛取三叉三和大白,落枕取承漿和重子,腱鞘炎取五虎,大小骨空治爛眼等都可速效。前幾年董氏奇穴頗為盛行,穴法頗有深意,宗於《內經》而異與傳統針灸,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應用一下。
11、體應取穴法
即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皮治皮,以肉治肉,以脈治脈。當然也可以理解為以骨治腎,以筋治肝,以皮治肺,以肉治脾,以脈治心。本人在應用中非常重視淺刺皮部以治皮膚病,貼骨進針,可治骨痹;合谷刺治筋肉之痹等,在臨床上觀察發現,跟不重視深淺刺,一味求深刺求針感的治療方法相比,病程往往縮短不少。
12、經驗穴法
有不少針灸臨床家都總結有一些臨床經驗效穴,往往各家各有不同,類似奇穴,又不完全屬於奇穴,可以認為是經驗穴。如我的母親教我的推按三角肌止點周圍治療急性咽痛,跟高維斌老師學的供血穴治療延髓麻痹,這些經驗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臨床療效也甚好,再如手三里外半寸治扭傷,大椎與大杼之中點治咳嗽等等,大家在學習中可以慢慢積累總結。
13、安神取穴法
理論源自諸痛癢瘡皆屬於心,本人導師常常應用,針對各種疼痛,取心經或安神諸穴如內關、神門、大陵、百會、神庭等,往往相較於單純應用其它取穴法,效果更好。本人在應用中推而廣之,針對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加上安神諸穴治療,往往效果更佳,大家臨證中也可以嘗試一下。
14、臟腑別通理論取穴法
傳統中醫另有一套臟腑別通理論,認為肺與膀胱相通,肝與大腸相通,心與膽相通,脾與小腸相通,腎與三焦相通,胃與心包相通。按此理論取穴亦有療效。如內關治胃病,中渚止腎痛等,大家仔細體會發現董氏奇穴對此發揮頗多,大家可以深入研究一下。
15、五運六氣、子午流注、靈龜八法、飛騰八法等取穴法
這些都屬於時間醫學的范疇,頗有深意,當努力掌握。學時間醫學,需精通天文、周易等,精通天地自然變化規律。其理奧而義微,可緩緩圖之。本人才疏學淺,不敢妄加評論,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慢慢學習掌握。
16、八字法對應及現代針具針法的發展
八字法包括陰陽、相對、平衡、反應四法,此法由當代名老中醫李柏松先生首創,也非常實用。此法通過「定位」規律和「以針刺為主的反擊方法」,可以瞬間達到消退各種病痛的目的,如腰痛取鎖骨下,乳房病取髂骨上,足背痛取對側手背,在四法的指導下,掌握肌體的各種疾病並了解在各個部位所發生的原因與治療的方法。
隨著現代解剖學以及組織外科學與針灸學的結合,近代醫家發明了許多不同的針具和針法,比如小針刀、微針刀、針灸刀、浮針、新九針、刃針、小寬針、鈹針、松針、微型外科手術帶刃針具等,這些針具應用部位多不拘泥於穴位,而是按照解剖部位選擇治療點,在治療一些筋肉關節疾病效果也不錯。近幾年又有水針刀、注射針刀、激光針刀等派生出來,本人沒有應用過,不敢妄加評論,從資料來看也有不錯的臨床療效。上述針法由針變刃變刀,與傳統常規針灸針大有不同,理論也多與現代醫學相結合,感興趣的可以學習應用一下。針灸屬於中醫之大道,扎幾針往往並不難,但全面掌握針灸技法並非易事。
『叄』 針灸治療腎虛水泛型患者的方法有哪幾種
(1)陽水為病針灸治法
[治法]陽水為病,系肺氣失宣,水濕內停所致,腰以上腫宜發汗,故取列缺、合谷發汗解肌,通利肺氣;腰以下腫宜利小便,故取偏歷、陰陵泉利小便以消水腫;委陽為三焦下合穴,功可調三焦氣化功能以消水腫。
[處方]列缺、合谷、偏歷、陰陵泉、委陽。
[做法]取肺、脾經穴為主。針用平補平瀉法,以宣肺、解表、利水;表邪退後,宜參用陰水治法。
(2)陰水為病針灸治法
[治法]陰水病因脾腎陽虛,針灸脾俞、腎俞、復溜可溫脾腎元陽,促三焦氣化;灸水分利水以消水腫;灸關元培補元氣以溫下焦;補三陰交健脾利濕,通利小便。
[處方]脾俞、腎俞、水分、復溜、關元、三陰交。
[做法]取足太陰、少陰經穴為主。針刺用補法,並用灸法,以溫補脾腎,利水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