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腎病綜合症有哪些西醫葯可以治療
(1)對症治療:利尿消腫用氫氯噻嗪25毫克,每日3次;氨苯喋啶50毫克,每日3次;速尿20~120毫克或丁尿胺1~3毫克,分次口服或靜注;低分子右旋糖或706代血漿靜滴;血漿或血漿白蛋白輸注。
減少尿蛋白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常用卡托普利每日6.25~25毫克,每日3次。
(2)抑制免疫與炎症治療:①糖皮質激素:起始量要足,如潑尼松每日40~60毫克,共服8~12周;減撤葯要慢,有效病例每2~3周減原用量的10%;維持用葯要久,以最小有效量(每日10~15毫克)維持半年至一年或更久。潑尼松療效不佳時,可更換為潑尼松龍。
②細胞毒葯物:環磷醯胺每日每千克體重2毫克,分1~2次口服,或200毫克隔日靜脈注射,累積達6~8克後停葯;無效時可選用鹽酸氮芥,但副作用極大,施用時要慎重。
③環孢素A:試用於難治性腎病綜合征,每日每千克體重5毫克,分2次口服,2~3個月後緩慢減量,共服半年左右。依據腎小球疾病病理類型選擇相應的葯物,可提高療效。
(3)並發症治療:①感染:選用敏感、強效及無腎毒性抗生素。
②血栓及栓塞:血液高凝時給予抗凝劑,肝素12.5~25毫克皮下注射,或口服華法令、雙嘧達莫。一旦出現血栓、栓塞予尿激酶或鏈激酶溶栓,配合抗凝葯。
③急性腎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積極治療原發病,防止病情惡化。
④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降脂葯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均20毫克,每日2次;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
B. 腎病綜合征怎樣進行中醫治療
腎病綜合征中醫辨證可分四型。
(1)脾腎氣虛、水濕內停
主證:肢體浮腫不甚,小便不利,面色萎黃,少氣乏力,精神萎靡,食少納呆,腰部酸困,舌淡胖嫩或邊有齒痕,苔白膩或白滑,脈緩無力。
治法:補脾益腎,利水化濕。
方葯:加味補中益氣湯。
黃芪40g, 黨參20g, 白術30g, 陳皮10g, 柴胡10g, 當歸15g,巴戟天20g,菟絲子20g,茯苓皮15g,車前子30g,冬瓜皮30g,炙甘草6g。
(2)脾腎陽虛、水濕內阻
主證:水腫較甚,以下肢腰背為主或伴有腹水,胸水,小便不利,面色慘白,形寒肢冷,食少納呆,大便溏薄,舌淡胖,苔薄白,脈沉細。
治法:溫補脾腎,利水消腫。
方葯:加味真武湯。
熟附片12g,茯苓30g,白術20g,白芍10g,生薑皮10g,橘皮10g,大腹皮20g,澤瀉15g。
(3)肝腎陰虛、濕熱留戀
主證:面部或下肢浮腫,小便不利,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心煩少寐,咽痛時發,咽干口燥,大便秘結,舌紅苔薄白膩或薄黃,脈弦細數。
治法:滋肝補腎,清熱利濕。
方葯:加味知柏地黃丸。
知母15g,黃柏10g,生地30g,山萸肉10g,丹皮15g,澤瀉10g,茯苓20g,豬苓10g,車前子30g,澤蘭30g,炙甘草6g。
(4)瘀水互阻
主證:尿少浮腫,面色黧黑,唇及肌膚有瘀點或瘀斑,腰痛如刺,固定不移,皮膚粗糙,或見納差泛惡,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弦或澀。
治法:活血化瘀,利水除濕。
方葯:加味桃紅四物湯。
桃仁15g,紅花15g,當歸10g,赤芍10g,川芎10g,水蛭6g,澤蘭15g,益母草30g,車前子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