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關節炎初發年齡以9-17歲多見,男女比例相當。類風濕關節炎以中年女性多見。風濕性關節炎是鏈球菌感染造成,而類風濕關節炎是多種原因引起的關節滑膜的慢性炎症。
風濕性關節炎與人體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密切相關,且感染途徑至關重要,咽部鏈球菌感染是發病的必要條件。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
健康飲食的積極影響可能因為它們含有更高的抗氧化劑和膳食纖維,可以減少全身炎症;另一個好處是它在維持患者的健康體重方面具有積極作用;肥胖和類風濕關節炎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功能鍛煉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應與飲食模式相結合,以達到最佳體重。糖和鹽的攝入量應減少,尤其是在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中。
❷ 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可反復發作並累及心臟。臨床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酸楚、重著、疼痛為特徵。屬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多以急性發熱及關節疼痛起病。
蒙興文提醒大家風濕病典型表現是輕度或中度發熱,遊走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常見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病變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部分病人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不典型的病人僅有關節疼痛而無其他炎症表現,急性炎症一般於2~4周消退,不留後遺症,但常反復發作。若風濕活動影響心臟,則可發生心肌炎,甚至遺留心臟瓣膜病變。
葯物治療原則是早期診斷和盡早合理、聯合用葯。
常用的抗風濕病葯物如下:
1、非甾體抗炎葯:
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產生抗炎止痛作用,對解除疼痛有較好效果,但不能改變疾病的病程。臨床上常用的有鹽酸氨基葡萄糖顆粒、布洛芬、青黴胺、雙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慢作用抗風濕葯:
多用於類風濕關節炎及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對病情有一定控製作用但起效較慢。常用的有金合劑(肌注或口服)、青黴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
3、細胞毒葯物:通過不同途徑產生免疫抑製作用。常用的有環磷醯胺、甲氨蝶呤、金獨春等。它們往往是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和血管炎的二線葯物,副作用雖較多且較嚴重,但對改善這些疾病的愈後有很大的作用。
4、腎上腺皮質激素:
是抗炎、抗過敏葯物,明顯地改善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病的愈後,但不能根治這些疾病。其眾多的副作用隨劑量加大及療程延長而增加,故在應用時要衡量它的療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選用。
通常所說的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是急性或者慢性的結締組織病,現在統稱為風濕性疾病。
比如,患病初期,患者可有肌肉酸痛不適、疲乏、食慾缺乏;也有發熱,所以往往叫:風濕熱。當風濕熱波及到心臟時,可引起風濕性心臟病,波及到腎臟時,可以引起慢性腎炎,波及到小腦時,可以引起舞蹈症等等。
患病以後去醫院檢查,往往有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血沉增快和C反應蛋白升高;類風濕因子和抗核抗體均為陰性;咽拭子培養可能有溶血性鏈球菌培養陽性;80%的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抗「O」增高,>500U,病情恢復後,這種抗體可逐漸下降。這些都是與痛風性關節炎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