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孩發燒怎麼退燒最快
小孩發燒怎麼退燒最快
小孩發燒怎麼退燒最快,相信很多家長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都會經歷過寶寶發燒的情況,寶寶發燒的時候可以選擇物理退燒,要是很嚴重就要去醫院了,下面我分享小孩發燒怎麼退燒最快,一起來看下吧。
兒童正常體溫是多少
正常體溫范圍:口腔36.2攝氏度到37.3攝氏度之間;腋窩處為35.9攝氏度到37.2攝氏度之間;肛門處和耳溫為36.5攝氏度到37.5攝氏度之間。通過測量後,凡超過正常范圍0.5攝氏度以上時,稱為發熱。
小孩發燒怎麼退燒最快
1、葯物降溫
常用的葯物是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如果孩子沒有出現過熱性驚厥的情況,當用水銀溫度計測腋下溫度超過了38.5度,而且和前一次口服退熱劑的時間間隔大於4小時的情況下,可以給孩子再吃一次退燒葯。但是,24小時之內每種退燒葯吃的次數不能超過4次。
2、酒精擦浴
嬰兒的皮膚很薄,酒精滲透性很強,容易通過皮膚吸收,可能出現酒精中毒的症狀。酒精擦浴也會刺激皮膚,引起毛細血管收縮,阻礙散熱。兒童特別是小嬰兒一般都不建議採用。
3、溫水擦身
用溫水擦拭全身是一種很好的降溫方法,適合各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水的溫度32攝氏度~34攝氏度比較適宜,皮膚接受冷刺激後漲,可使毛細血道管收縮,繼而又擴張,達到降溫效果。每次擦拭的時間10分鍾以上。擦拭的重點部位在皮膚皺褶的地方,例如頸部、腋下、肘部、腹股溝等處。對於高熱或者大點的孩子可以採用溫水浴,水溫比體溫稍低就可以,溫度太低孩子不容易接受。
4、多喝水
多給孩子喝水,補充體液,這是最基本的降溫方法,而且非常有效,適合於所有發熱的寶寶。輸液之所以被大多數家長認為效果好,和靜脈補充體液有很大關系。一些孩子發熱的時候由於嗓子不舒服等各種原因不願意喝水,這個時候喝水是最重要的事,可以選擇各種果汁飲料,當然最好的還是白開水。
5、降低環境溫度
孩子退熱需要和周圍進行熱交換,環境溫度越低越有利於退熱,最好的環境溫度是20攝氏度~24攝氏度(根據季節不同),有利於體溫緩慢下降。對於小嬰兒,特別是夏天,只要把嬰兒的衣服敞開,放在陰涼的地方,他的體溫就會慢慢下降。如果孩子發熱的早期伴有畏寒、寒戰,說明孩子的體溫還在上升期,不適合用這種方法。
6、多排泄
多喝水、多小便是一種很好的帶走體內熱量的方法,其實大便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准備開塞露一隻,如果孩子發熱當天或幾天沒有大便,用一次開塞露,排除體內積存的食物。
7、使用退熱貼
退燒貼使用是相對是比較簡單的,可以把有膠的.這一面的貼紙給撕掉,然後有膠的這一面,實際上是含有退燒葯的。貼在孩子體溫比較高的部位,常常貼的部位,比如肚皮、額頭這些部位。退燒貼不適用於三歲以下的小兒。
一、孩子發燒快速退燒的方法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攝氏度之間。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2、多喝水
以助發汗,並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3、脫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4、冰枕
寶寶高燒時可以做個冰枕給寶寶枕著,既舒服效果又好。待冰塊融化可重新更換,很快寶寶的體溫會降下來。
5、溫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攝氏度)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6、冰袋冷敷
可以去商店購買化學冰袋,使用時放冰箱冷凍,由凝膠狀態變成固體後取出,包上毛巾敷在寶寶頭頂、前額、頸部、腋下、腹股溝等處,可以反復使用。
7、用退熱貼
有助於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二、孩子發燒降溫的要點
1、根據發熱不同階段,科學為寶寶降溫
(1)體溫上升期
發熱時,寶寶感覺冷,此時不宜用冷水擦身,要多飲水,退熱貼,或冰敷頭部,手腳涼的寶寶給予手腳保暖,改善末梢循環;
(2)持續高熱期
寶寶感覺很熱,可予冰敷頭部,溫水擦浴、多飲水排尿排汗、溫水洗浴等體溫超過38.5度,可予退熱葯口服處理;
(3)退熱期
寶寶出汗,要注意補充水分,及時換汗濕的內衣褲等;所以,監測發熱寶寶體溫變化很重要。
2、不建議酒精擦身降溫,可冰敷前額頭部降溫
由於酒精可通過皮膚吸收,所以不建議酒精擦身降溫,可以用冰敷前額、頭部;物理降溫方法:溫水擦浴、室溫相對恆定在舒適溫度(22攝氏度-26攝氏度)、多飲水排尿排汗、溫水洗浴等。
3、低至中度熱可進行物理降溫
低至中度熱主要是物理降溫。寶寶發燒,是否伴有「生病「,具體看孩子有沒有伴隨呼吸道消化道症狀,如家長不能做這方面的評估,可以到醫院讓醫生進行體格檢查和診斷。
三、孩子發燒錯誤的退燒方法
1、把孩子裹得嚴嚴實實
當孩子發熱時,有的家長怕小孩再受風,於是將孩子裹得嚴實。殊不知,這樣做不僅影響孩子散熱降溫,而且還會誘發孩子高熱驚厥。
2、選用高濃度酒精或冷水擦浴來退熱
當孩子發熱時,皮膚的血管擴張,體溫與冷水的溫差較大,高濃度酒精或冷水擦浴會引起血管強烈收縮,導致畏寒、渾身發抖等不適症狀,甚至加重孩子的缺氧,出現低氧血症。
3、不正確使用退熱葯
有許多家長一看到孩子發熱,恨不得用退熱葯馬上給孩子快速退溫,殊不知,降溫過快並不表示病情有所好轉,若是應用不當,還可引起孩子大汗淋漓,出現虛脫等不良反應,造成孩子不必要的傷害。
4、隨便給孩子服葯
有的家長為了方便,常上葯店自購葯物給孩子吃。但是由於孩子的病情變化快,對葯物的耐受性差,加上孩子的肝臟解毒功能不足,腎臟發育不完善,故易受葯物影響,造成臟器功能的損害。
5、小病大治,有點小病就打點滴
有不少家長認為,打點滴的降溫效果好,可以補充水分,所以孩子一有點發熱,主動要求打點滴。雖然這種治療方法好,但也有不少的不良反應及有可能引起交叉感染。
1、散熱:通過把孩子的衣領領口解開,適當的少穿衣服,被子不要蓋得過厚等辦法,使孩子身體里的熱量更快的發散。
2、飲用溫開水:給孩子適量的多飲用一些溫開水,通過飲用溫開水補足身體里的體液,有利於退燒。
3、物理降溫:可以用溫水毛巾擦拭孩子的額頭、顏面部、頸部、手心、腳心,使孩子的體溫快速降下。
4、服用退燒葯:當孩子的體溫達到38.5℃以上時,要給孩子服用口服退熱葯,如臨床比較常用的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都具有很好的退燒效果,可使孩子的體溫快速降至正常。注意給孩子服用退燒葯時,要遵醫囑,避免劑量過小不易退燒,劑量過大產生副作用。
嬰兒發燒注意事項
給孩子的穿著上要注意不要給孩子穿得過多,發熱的時候需喚棚李要有散熱的作用,很多家長在和廳孩子發燒的時候就怕孩子受涼,給孩子盡和遲量多穿衣服或者多蓋被子是不對的,只有在發熱的時候給孩子少穿一些衣服、少蓋些被子,通過散熱可以達到降溫的目的。
注意給孩子適當的補充一些水分,因為本身發熱會有散熱的作用,可能會造成孩子不顯性的脫水,適當的補充水,可以讓孩子的脫水有些改善,再有也可以幫助孩子能夠出現排汗、排尿,達到降溫的目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退燒
㈢ 小孩退燒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最有效的小兒退熱方法有三種,即物理降溫、解熱鎮痛葯的應用、尋找發熱的病因對症治療。小兒發燒是常見的症狀之一,37.5-38.5℃之間為低熱,首選物理降溫,38.5℃以上為高熱。在物理降溫的基礎上加用第一線退熱葯為布洛芬,臨床常用的是安瑞克、美林。即對乙醯氨基酚,常用的是泰諾林。要尋找發熱的病因,對症治療。發燒有一個過程,最常見的是感染性發熱和非感染性發熱。感染性發熱常見於由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真菌、螺旋體、寄生蟲等引起的感染,還有結核引起的感染。非感染性疾病是比較麻煩的疾病,如結締組織病、川崎病、風濕熱、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等等,還有血液病。長期用葯可以引起葯物熱,還有一些中樞性疾病,如腦外傷、腦腫瘤引起的中樞性功能失調,會長期發熱等,所以發熱有一個過程,一般的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發燒持續3天左右是在情理之中,要首選物理降溫及對症治療。
【拓展資料】
一、體溫高於正常值。正常人體溫在一個狹小范圍內有所波動,如口溫波動在36.0~37.0℃之間,以凌晨0~4時最低,下午5~7時最高,差異在正負1.0℃左右。婦女月經前期、妊娠期、精神緊張以及劇烈運動,都會出現一些體溫升高現象。受情緒影響體溫可升高2℃,5公里長跑後體溫可達40~41℃,這些均屬生理現象。病理條件下的發熱主要是由各種病原體感染引起的,如流感、肺炎、傷寒、瘧疾等引起的發熱。也可以是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發熱,像中暑、惡性腫瘤、白血病等引起的發熱。調節產熱、散熱的中樞稱體溫調節中樞,位於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類似於恆溫器,正常時體溫值穩定在37℃水平上(調定點),若實際體溫高於或低於此值,中樞會加強散熱或產熱活動來保持體溫正常。發熱的根本原因在於致熱原以某種方式使調定點上移。如調定點由37℃升高時,體內出現產熱為散熱反應(如出汗)。
二、一定限度內的發熱是人體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禦反應。此時白細胞生成增多,肝臟的解毒功能增強,物質代謝速度加快,有利於人體戰勝疾病。但發熱過高或過久會使人體各個系統和器官的功能以及代謝發生嚴重障礙。小兒體溫超過41℃時,腦細胞就可能遭受損傷,甚至出現抽搐,並逐步喪失調節體溫的能力。發熱時人體營養物質的消耗增加,加上食物的消化吸收困難,長期下去可引起人體瘦,蛋白質及維生素缺乏,以及一系列的繼發性病變。所以過高過久的發熱是對人體不利的。因此遇到高熱病人應及時採用退熱措施,並立即請醫生診斷、治療。
三、 兒童營養不良最早出現的症狀是體重減輕,消瘦,皮下脂肪減少,皮膚毛發干澀、彈性小,面色焦黃,精神不振,活動減少,肌肉無力。輕度營養不良對孩子的早期身高沒有影響,長期尤其重度營養不良則可使孩子的身高增長遲緩。 引起小兒疳症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喂養不當或小兒挑食、偏食。
喂養不當主要是「太過」和「不及」。「太過」是指沒有良好的飲食習慣,飢飽無規律,過分食用肥膩的食物,過多地吃冷食,導致食積內停,形成疳症。
「不及」指母乳喂養不足;人工喂養調配不當,如牛奶或奶粉濃度太低,或以穀物米粉、麥乳精為主食,從而因長期蛋白質和脂肪不足而發生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