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盜汗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盜汗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發布時間:2023-12-10 08:21:36

Ⅰ 盜汗怎麼

Ⅱ 中醫怎麼治療盜汗

盜汗用中醫可以通過按摩、針灸來進行治療,通過一些中醫的療法能夠刺激經絡穴位,達到通經活絡和活血化瘀的功效。盜汗可能是由於陰虛所導致的,患者可能會出現脾氣暴躁、情緒不穩定、身體乏力和四肢酸痛的症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滋陰清熱的葯物來進行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應該適當的進行一些體育鍛煉,增強體質,能夠促進病情得到快速的恢復。
盜汗的中醫治療
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泄即止為特徵的一種病徵。「盜」有偷盜的意思,古代醫家用盜賊每天在夜裡鬼祟活動,來形容該病證具有每當人們入睡、或剛一閉眼而將入睡之時,汗液象盜賊一樣偷偷的泄出來。
中醫對盜汗很早就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在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中稱為「寢汗」。「寢」是指睡覺,有個成語叫「廢寢忘食」,是說顧不得睡覺並忘了吃飯。很顯然「寢汗」就是在睡覺的時候出汗。到了漢代,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一書中,形象地用「盜汗」來命名人們在睡夢中出汗這種病症。自此以後,歷代醫家均沿用此名,中醫認為盜汗多為腎陰虛所致。
臨床表現
盜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盜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後盜汗出,有的剛閉上眼睛一會兒即盜汗出。出的汗量,相差很大。
病因病機
1、腎陰虛:虛則陽盛,虛熱內生,陰氣空虛,睡則衛氣乘虛陷入陰中,表無護衛,肌表不密,榮中之火獨旺於外,蒸熱,迫津外泄則汗。醒則氣固於表,玄府密閉而汗止。
2、結核病。
輕重分型
根據盜汗病人的臨床表現,可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三種。
輕型盜汗
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濕,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
中型盜汗
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後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則可使睡裝濕透,醒後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後,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類型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後有時出現口乾咽燥的感覺。
重型盜汗
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泄出。入睡後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汗夜大量湧出,汗出後即可驚醒,醒後汗液即可霎時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鹹味,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濕,一夜非數次替換睡裝則無法安睡,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濕透,被褥較薄或用席子時,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跡。這些病人常伴有明顯的烘熱感,心情也表現的煩躁,汗後口乾舌燥,喜歡涼水。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乾燥。
輕型與中型盜汗,對身體損傷不會太大,但重型盜汗病人,時間久了常會使病情惡化,向「脫症」發展,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性質劃分
1、生理性盜汗
小兒時期,皮膚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活動時容易出汗。若小兒在入睡前活動過多,機體內的各臟器功能代謝活躍,可使機體產熱增加,在睡眠時,皮膚血管擴張,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於散熱。其次,睡前進食可使胃腸蠕動增強,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隨之增加,這可造成小兒入睡後出汗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 小時之內。此外,若室內溫度過高,或被子蓋的過厚,或使用電熱毯時,均可引起睡眠時出大汗。
2、病理性盜汗
有些小兒入睡後,出汗以上半夜為主,這往往是血鈣偏低引起的。低鈣容易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好比打開了汗腺的「水龍頭」,這種情況在佝僂病患兒中尤其多見。但盜汗並非是佝僂病特有的表現,應根據小兒的喂養情況,室外活動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還要查血鈣、血磷及腕骨X線攝片等,以確定小兒是否有活動性佝僂病。
結核病患兒的盜汗以整夜出汗為特點。除此還有,面色潮紅、低熱消瘦,食慾不振,情緒發生改變等症狀。檢查血沉,抗結核抗體、胸片等,常可發現異常。有一點要注意,詳細查頸部有無淋巴結腫大,這對小兒結核病的診斷極有價值。
綜上所述,凡是影響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以及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兒盜汗。作為家長,應仔細觀察小兒,綜合分析後再作出判斷,不可盲目服葯,以免引起不良後果。
中醫的汗證較為常見的有自汗與盜汗。其中時有汗出,動則益甚為自汗;睡中汗出,醒來即止為盜汗。在現代醫學中,甲亢、風濕熱、休克、結核、低血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病也可引起出汗異常。
對於自汗的中醫辨證調理,分為三種證型:營衛不和、肺脾不足及熱滯於內。
營衛不和,常常汗出惡風,周身酸楚,時寒時熱,常見於表虛之人而冒風受寒,或經常失眠者,遇情緒波動則汗出加重。脈緩,苔薄白。治宜調和營衛,可選用調和湯:桂枝12克,白芍20克,黃芪30克,黃芩12克,黨參30克,丹參30克,白芷12克,白術15克,茯苓15克,葛根15克,柴胡12克,陳皮12克,半夏12克,防風12克,生薑3片,大棗5枚,炙甘草10克,水煎服。建中丸、玉屏風口服。
肺脾不足,汗出惡風,平素易感冒,面白,疲乏,氣短,活動後汗出較甚。舌質淡,脈細弱。針對此證,相應宜補益脾肺,益氣固表,可以選用補益固表湯:黃芪60克,白術15克,防風12克,茯苓15克,黨參30克,丹參20克,黃精15克,玉竹12克,百合20克,靈芝15克,蓮子15克,扁豆15克,枸杞子20克,龍眼肉20克,熟地30克,甘草6克,水煎服。參茯丸、參蛤丸口服。
熱滯於內,常表現為蒸蒸汗出,口渴喜冷飲,面赤顴熱,煩躁不安,或兼有發熱,肢節疼痛,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洪大。治宜清泄內熱,可選用清化湯:雙花30克,連翹30克,菊花15克,桑葉12克,黃芩12克,黃柏12克,公英20克,地丁15克,石膏30克,知母15克,竹葉12克,黃連10克,蓮子心10克,生地20克,元參15克,丹皮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熱炎寧、敗毒丸口服。
盜汗的臨床辨證分型多分為:心血不足及陰虛火旺二型。
心血不足,常表現為睡則汗出,醒則汗止,心悸少寐,面色少華,氣短神疲。舌淡苔薄,脈虛。治宜補血養心斂汗,可選用養心湯:柏子仁12克,酸棗仁30克,遠志12克,合歡花15克,夜交藤30克,鹿角膠10克,龜板膠6克,麥冬12克,當歸15克,白芍20克,生地20克,黃連3克,茯神15克,黨參20克,黃芪30克,甘草6克,水煎服。安神丸、歸脾丸口服。
陰虛火旺,往往出現潮熱盜汗,虛煩少寐,五心煩熱,形體消瘦。女子月經不調,男子夢遺。舌紅少苔,脈弦細數。治宜滋陰降火,可選用滋陰湯:黃精15克,玉竹12克,沙參15克,麥冬15克,天冬12克,桑葚20克,當歸15克,生地20克,熟地20克,黃柏10克,黃芩10克,黃連3克,黃芪30克,竹葉12克,旱蓮草15克,甘草6克,水煎服。知柏丸、珍珠丸口服。

Ⅲ 小兒盜汗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典型症狀
盜汗主要表現為夜晚睡眠過程中出汗,甚至可能會浸濕睡衣或床單、被褥,醒後汗自止。根據中醫辨證的觀點,盜汗常見的證型包括心血不足、陰虛火旺等。不同證型的臨床表現均有所差異。1、心血不足常表現為睡則汗出,醒則汗止;心悸、失眠多夢、眩暈健忘、氣短神疲、面色缺少光澤;舌淡苔薄,脈虛。2、陰虛火旺主要表現為晚上睡覺出汗,午後潮熱(自覺熱感從面或胸蔓延至全身)、形體消瘦、五心煩熱(手足心熱、心胸躁熱)、顴紅、口渴,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並發症
病程日久或病變重者,則會出現陰陽虛實錯雜的情況,甚至陰陽兩虛之證。

盜汗以虛證為多,臨床主要通過益氣養陰,固表斂汗的原則來進行治療。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觀點,不同證型的盜汗,治療原則有所差異。如心血不足主要為補血養心,陰虛火旺主要為滋陰降火。若盜汗因久病所致,在治療過程中除止汗外,還應側重於原發病的控制。
葯物治療
1、心血不足(1)方葯:歸脾湯加減。(2)常用加減中葯:龍骨、琥珀粉、硃砂、柏子仁、合歡皮、生黃芪、浮小麥等。(3)中成葯:參松養心膠囊、安神顆粒、歸脾丸等。2、陰虛火旺(1)方葯:當歸六黃湯加減。(2)常用加減中葯:秦艽、銀柴胡、白薇、太子參、玄參、阿膠、蓮子心、肉桂等。(3)中成葯:知柏地黃丸、龜膠養陰顆粒等。
手術治療
盜汗一般無需進行手術治療。

閱讀全文

與盜汗的症狀及治療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竹炭一梳黑使用方法 瀏覽:741
怎樣和老師溝通交流有哪些方法 瀏覽:930
evoh阻氧管的鑒別方法 瀏覽:795
47乘99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184
磁鐵的簡便方法怎麼做 瀏覽:888
香料怎麼種植方法 瀏覽:364
銀針擦根的方法視頻 瀏覽:406
世界投資分析方法 瀏覽:847
分析多動症最簡單方法 瀏覽:806
練肌肉的最好方法視頻 瀏覽:916
政治題如何學習的答題方法 瀏覽:909
正確吃牛排的方法 瀏覽:661
取法魏晉的最佳方法 瀏覽:524
中華結縷草種植方法 瀏覽:143
財務報表分析橫向分析方法 瀏覽:713
失眠了怎麼辦最簡單的方法ld 瀏覽:654
兒童清潔鼻子的最佳方法 瀏覽:238
硒麥芽如何食用方法 瀏覽:798
腕管綜合征如何鍛煉方法 瀏覽:721
大球的分析方法 瀏覽: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