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磕頭的正確姿勢是怎麼樣的
一、單純磕頭(單叩首),是兒童對長輩的常禮。一般情況是兒童隨家長見到長輩,家長說:「過來見過XX(長輩),給XX磕頭。」孩子要先說句:「給XX磕頭啦。」而後雙膝先後彎曲跪下、手扶地、頭觸地,完成磕頭的動作,然後起立側身站著。
長輩在接受孩子磕頭後,必須做兩件事,一是應當及時說:「好,起來吧。」一是要給孩子來點「賞賜」,例如小玩意兒,糖果等,或給個零錢,「頭」是不能白受的!舊時代許多人在孩子說磕頭還沒跪下時,及時說:「不用啦。」而阻止孩子磕頭,以免拿不出禮物的尷尬。
二、一拜一叩,是成年人拜見長輩的常禮。一般是拜訪、或長輩來訪時,應當主動向前說:「我(自己名字或輩分、身份)給XX磕頭了。」並可以說句祝福的話,而後,正面對長輩拱手長揖,再屈膝下跪磕頭。
長輩若接受了這一「頭」,也必須有所表示,大多要給錢的,並說句「給你喝壺茶(或喝壺酒)吧」,或者「買雙鞋穿吧」之類的話。
否則(如表示謙虛或不想破費),就要在晚輩作揖後,及時說「不必磕啦」、 「免磕了吧」等話語,最好同時伸手扶住對方身體以阻止繼續磕頭,因為只要「頭」磕下去就要掏錢的。
三、一拜三叩,這是隆重的禮節,大多是以下場合,初次見面的長輩,見祖宗級的長輩,拜見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師,拜年,拜壽,拜謝等場合。
其儀式是先做拱手長揖,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一個頭後,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後磕下第二個頭,同樣再磕下第三個頭,最後起立。不要像「搗蒜」似的,不直起上身就把頭接連觸地三次,那是失禮的(幼童可以)。
除上述家常禮儀外,還有些與某種儀式相關的規矩,如祠堂中祭祀,不同廟宇中的敬神,祭天祈雨,官場中的多種繁縟禮節。
(1)正確跪拜方法擴展閱讀
社會爭議
大學生的「磕頭作業」折射「教育幼稚病」
鄭州大學一學院給學生布置了一道「磕頭」作業題,即給父母磕一個頭。
「磕頭」就意味著感恩,能激發感恩之情?在古代,「磕頭」是習慣性的禮節方式,環境使然。而今天沒有了「磕頭環境」。
這道作業難免犯了「教育幼稚病」。
一則作業頗為「天真」,從傳統文化中找到最常見的感恩父母的方式,然後就認為能體現「親情」,能表達出「感恩」;
二則沒有經驗,作業布置者、贊同者自己是否做過,筆者不清楚。不過,至少他們對學生的心理感受不了解,對當今時代感恩內涵缺乏調查研究。拿形式化的東西當內容,斷章取義地繼續「傳統文化」,這就是「教育幼稚病」。
「磕頭」作業題確實抓住了「感恩缺乏」的時代性要害,可惜沒有找出恰當的解決之道。如果硬要說這是繼承傳統文化,只能說是機械地繼承,而非能動地弘揚。機械地繼承,其危害不只是良好的初衷難以實現,而且容易危及傳統文化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