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乳房畸形通常被視為遺傳作為漏斗胸部畸形。大多數人認為肋骨和肋骨的增長過高,並且異常螺紋是肋骨畸形中的次要。有人認為,膈肌粘附的發展與膈肌的發展有關,不附著在劍和肋骨上,但粘附在腹部肌肉的背後,但粘附在腹部密集的肌肉後面,深勢,肌內肌肉收縮被拉入腹部肌肉,並且膜片外側的肌肉收縮加深,由於沒有煙道肌肉載體,胸骨的下部向前移動,導致雞乳房畸形。另一種部分認為,雞胸肉畸形與重復的慢性呼吸道感染有關,長期慢性呼吸道感染具有降低的肺組織,呼吸功能削弱。為了滿足呼吸的需求,加強隔膜運動,插入英雄毛囊。
Ⅱ 近期蛋雞常發的5大肝病及治療手段
近期商品蛋雞出現肝腫大、變性、出血、壞死等症狀的疾病。發病日齡大多在30~90、110~200、300~400日齡,發病率在1%~15%,死淘率在0.5%~10%。如有繼發感染或強應激因素,死淘率更高。主要包括包涵體肝炎、安卡拉病、弧菌性肝炎、黴菌毒素中毒、戊型肝炎等肝病。本文從中醫辨證和治則方面對這5種疾病引發的肝臟病變進行辨證施治,以期對廣大養殖戶有所幫助。
1 包涵體肝炎
包涵體肝炎病毒屬於禽腺病毒E種(FAdV-6,7,8株),該病特徵是發病後3~4 d後突然出現死亡高峰,一般第5天停止,但偶爾持續2~3周。發病率低,病雞呈蜷曲姿勢,羽毛粗亂。
病死雞肝臟腫大,呈土黃色,質脆,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點,有時可見大小不等的壞死灶。法氏囊萎縮,胸腺水腫;脾腫大,呈土黃色,易碎;腎腫大,蒼白,被膜散在點狀出血,腎小管內有尿酸鹽沉積。
中醫辨證:濕熱病中的伏暑病,濕熱鬱蒸於里,黃疸已顯。因病發展較快,變化急,病勢烈,雖然黃疸的癥候在雞的外表不明顯,但在剖檢時發現腹部脂肪黃染,肝臟、腎臟均腫脹色黃,腎小管內尿酸鹽也發黃,由此可推斷出具備黃疸的特徵。因黃色顯明如橘子色,發熱、喜飲、尿酸鹽發黃,可以判為陽黃之證。
治則:清熱利濕。
2 安卡拉病
安卡拉病的全稱是心包積液-肝炎綜合征。病原是腺病毒1群4型毒株。該病的發生多為點狀發生,戶與戶之間不一定必須被感染。這就驗證了該病的發生與種雞場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流行病學調查幾家發病雞場,發現線索指向了同一個種雞場,而且雞群同舍不同架之間發病先後懸殊很大,表現為一側雞群發病達到極高死亡率而另一架則死亡輕微。據此推斷呼吸道的傳播不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方式,很大可能是接觸傳染以及通過飲水採食及代謝物水平傳播。
在臨床的觀察中間可以發現,從十幾日齡到30~40日齡的肉雞和50~60日齡的蛋雞及90日齡土雞發病,但是前期發生過腺胃炎的雞群似乎易感性更強,臨床表現和死亡也更嚴重,也因此認為免疫抑制病會促進安卡拉病的發生和臨床危害。
病死雞心包積液,呈膠凍狀,顏色淡黃而澄清,心包呈水囊狀;心臟畸形、鬆弛柔軟、心內膜出血;肝臟腫大,邊緣鈍圓,表面出血,質脆易碎,顏色呈淡黃色或土黃色;膽囊充盈,顏色變淺,內有大量膽汁淤積;肺臟充血和水腫;腎臟蒼白,腫大。
中醫辨證:疫癘挾濕、直中五臟,疫癘之氣裹挾寒濕之氣直接傷到三陰經的心、心包、肺、脾和肝、腎,導致這些臟器功能低下,表現為水液代謝失常、心包積液、心衰和死亡;肝鬱毒結,不能疏泄,腎陽虛衰,無力托水,飲溢心包,心陽陷水。
治則:泄肝毒,溫腎陽,護心脈,利水道。
3 弧菌性肝炎
雞弧菌性肝炎也叫做彎曲桿菌病,是由於感染空腸彎曲桿菌而導致的一種細菌性傳染病。在實際養殖生產中各種日齡的雞群都可以感染,感染後可長期存在機體內。彎曲桿菌也可以說是條件性致病菌,被感染的雞群在良好的飼養管理下極少或不發病,但在應激和不利環境下會發病,這也是臨床發病的主要因素。在發病雞群中產蛋期雞群較常見。
該病以肝腫大、腹瀉為典型特徵。病雞精神沉鬱,呆立不動,食慾減退,喜飲水;腹瀉,排出黃褐色糊狀,繼而水樣糞便。羽毛松亂,雞冠蒼白,呈鱗片狀皺縮,逐漸消瘦,產蛋量下降。青年雞開產期推遲,產蛋初期軟皮蛋、沙皮蛋增多,不易達到預期的產蛋高峰。成年雞畸形蛋增多,整個雞群長期腹瀉。
急性病例:可見肝實質變性、腫大、質地脆弱,肝表面有散在的黃色星狀壞死灶和菜花狀壞死區,被膜下有出血點,或形成血腫。急性死亡的蛋雞,往往肝臟破裂,腹腔積滿血水,不凝固;子宮內常有完整的雞蛋。
慢性病例:肝變硬並萎縮,且伴有腹水或心包液。肺瘀血,有局灶實變區。心臟擴張,心肌變性,心包積液。脾腫大,個別有出血點。肌胃和腺胃漿膜下條紋狀瘀血。卡他性腸炎,空腸黏膜出血。腎腫大,蒼白。產蛋雞卵巢變性,有的卵泡破裂,卵黃掉入腹腔,引起卵黃性腹膜炎。
中醫辨證:肝者主藏血、疏泄、肝火熾盛,灼傷脈絡,迫血妄行,肝失藏血,破血外溢,故見急性肝破裂、出血。濕熱內蘊,蒸腐痰濕,久積成結,故見壞死灶。肝失藏血,則脾虛弱,脾虛則運化失司,氣滯血瘀,痰凝生結,故見脾臟壞死、消化不良。
治則:瀉肝火,養肝血,清熱除濕,調肝健脾。
4 黴菌毒素中毒
黴菌毒素可分為田間黴菌毒素(赤霉烯酮、嘔吐毒素、T-2毒素)和倉儲毒素(黃麴黴毒素、赫麴黴毒素),其中黃麴黴毒素是對肝臟毒性最大的黴菌毒素。
病雞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呼吸迫促,有的病雞還表現嗜睡、食慾廢絕、消瘦、渴欲增加和發熱,有的後期腹瀉。早期感染的雛雞可見肺,氣囊上有黃白色乾酪樣壞死小結,病程較長時還可見到鈕扣狀的黴菌菌落。肌胃角質層出現裂紋和潰瘍,腸道脆性增大,腸絨毛萎縮,腸黏膜壞死脫落,強腐蝕性引起整個消化系統發生炎症,加之腸道對色素的吸收障礙,使雞喙爪顏色呈肉色。
不管發病前期與後期,肝臟均似橡皮狀,以左肝見明顯。毒素對腎臟的損傷使腎小管變性;各種黴菌毒素均易造成法氏囊、胸腺以及脾臟的萎縮,引起免疫抑制,雞對盲腸球蟲以及傳染性法氏囊等疾病多發。黴菌毒素對血管壁的損傷使血壓升高,增加了心臟的負擔,從而導致腹水綜合征。蛋雞產蛋率下降,出現沙皮蛋、軟殼蛋、輸卵管變細、水腫,卵巢萎縮甚至絕產。黴菌毒素可使疫苗接種後導致出現免疫失敗或抗體滴度低、離散度大的現象。
中醫辨證:飲食不潔,損傷脾胃,脾虛生濕,濕停郁而化熱,脾虛濕盛;濕熱內蘊,停滯於肝臟,肝氣郁結,皮目黃染,而成肝之積症。
治則:解毒瀉火,清利肝膽。
5 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又叫肝炎-脾臟腫大綜合征。禽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能引起蛋雞、肉種雞發生肝臟、脾臟腫大,產蛋量下降甚至死亡。死後在腹部有紅色液體或凝固的血液,肝脾腫大。同品種雞群所處環境不同而表現不一樣,環境好的雞群發病率和傷亡率要低。
病雞可能出現雞冠、肉垂蒼白,沉鬱,食慾不振,肛門口羽毛污染或有糊狀糞便。感染雞群產小蛋,蛋殼薄並且顏色淡。
死亡雞只通常出現卵巢退化,腹部有紅色液體,並且肝和脾腫大。死亡前,雞通常體況良好,伴有雞冠和肉垂蒼白,但有時也能見到雞的狀態很差。肝腫大,腹腔中可以見出血或血凝塊。肝臟通常變脆,有色斑和紅色、黃色或黃褐色病灶,被膜下有血腫以及表面附著血凝塊。
肝臟組織學病變從多灶性出血到大面積壞死、出血及肝靜脈周圍異嗜性粒細胞及單核炎性細胞浸潤。在門靜脈周圍經常有部分淋巴細胞浸潤和少數漿細胞。還常見肝細胞組織間隙中同類嗜酸性物質澱粉樣物聚集及肝細胞分隔。在嚴重病例中,可見門靜脈不連續的肉芽腫並可能形成血栓。脾臟病變包括感染後期淋巴細胞缺失伴隨單核吞噬細胞增加,在小動脈和微小動脈管壁內及細胞間隙有同類嗜酸性粒細胞和澱粉樣物聚集。用剛果紅染色認為肝脾組織中嗜酸性物質是澱粉樣蛋白。
中醫辨證:濕熱相交,淤阻血脈,肝膽失疏,脾胃失調。
治則:疏肝利膽,健脾和胃。
6 討論
通過對以上5種疾病的分析,可以發現包涵體肝炎、安卡拉病、弧菌性肝炎、黴菌毒素中毒、戊型肝炎都具有相似的的證候。如肝腫大、質脆,有大量出血斑,肝被膜下有出血或血凝塊,腹腔有血水,肝表面有大量壞死灶。根據中醫辨證論治「證同治亦同,證異治亦異」的指導原則,我們可以把這類疾病歸為同一治法。
當前肝病中醫辨證認為:氣血虧虛為本,氣血濕熱、瘀毒互結為標。毒邪內侵,則肝氣郁結,導致肝陽上亢,相火旺盛,火熱之邪,迫血妄行。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滯則血瘀,而相火亢盛,迫血妄行,氣不行則血只能外溢,從而導致肝臟表面有大小不一的淤血斑或淤血點或肝破裂、出血。熱邪久蘊,則鬱蒸(痰濕)腐化,導致肝臟局部壞死。濕熱內蘊,脾失健運,導致氣滯血瘀,水液內停,病延日久,則會引起肝臟腫大,質地易碎。八綱辨證為里證、先實後虛。三焦辨證為下焦濕熱。衛氣營血辨證為血分證。總體來說,發現即晚期,治療難度非常大。
治則:疏肝氣,清肝毒,降肝火,養肝血。
治法: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利濕。
代表葯物:膽汁酸、板藍根、茵陳、梔子、黃岑、生地、虎杖、鉤藤、茯苓、澤瀉、車前子等。
Ⅲ 蛋雞常見營養代謝病有哪些如何診斷和防治
蛋雞常見營養代謝病主要包括痛風,脂肪肝出血綜合征,維生素A、 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D、維生素E缺乏症,硒缺乏症,鈣和磷缺乏症等。
1.痛風
(1)病因 ①飼料中蛋白質尤其是動物性蛋白質含量過高,或機體內合成的嘌呤類物經次黃嘌呤和黃嘌呤的轉化,以及體內的核酸分解增強,使尿酸產生增多。中毒、葯物以及腎臟的炎症、變性等而使腎功能障礙的因素,使尿酸排泄減少,造成血尿酸增高,超出了正常的排泄限度,引起尿酸在體內的沉積。②飼料中缺乏充足的維生素A和維生索D,礦物質含量配合不當,腎臟的機能障礙等也與痛風的發生有關。③水、維生素B缺乏,擁擠、陰冷潮濕、球蟲病等都有促進痛風發生的作用。
(2)症狀與剖檢 症狀:因尿酸鹽在體內沉積部位的不同分為內臟型痛風和關節炎型痛風,有時二者兼有,較常見的是內臟型痛風。內臟型痛風多呈急性經過,表現全身性營養障礙,病禽食慾不振,逐漸消瘦、衰弱,精神委頓,羽毛蓬亂,貧血。母雞產卵減少或停止,有時從肛門排出白色、半液體狀稀糞,其中含有多量的尿酸鹽。有的雞冠蒼白,脫毛,皮膚騷癢,氣喘或神經症狀。關節型痛風較少見,病雞腿、腳趾和翅關節腫大、疼痛,運動遲緩,跛行,不能站立。
病變:內臟型痛風打開腹腔,有一層白色的纖維物(尿酸鹽)包圍著整個臟器。腎臟腫大,色澤變淡,表面有尿酸鹽沉積形成的白色斑點。輸尿管擴張、變粗,管腔中充滿石灰樣的沉澱物。嚴重的病雞在心、肝、脾、肺、胸膜和腸系膜表面散在許多石灰樣的白色絮狀物,有時可形成一層白色薄膜,將這些沉澱物刮下鏡檢,可看到許多針狀的尿酸鹽結晶。關節型痛風可見關節表面和關節周圍組織中有稠厚的白色黏性液體,幾乎完全由滑液和尿酸鹽結晶組成。骨關節面發生潰瘍,關節囊壞死。
(4)防治措施 防治:①本病的治療原則應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②適當減少飼料中的蛋白質,特別是動物性蛋白質的含量。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和新鮮青綠飼料,注意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③由於本病的發生與腎功能障礙有密切關系,注意避免可能影響腎功能的各種因素的發生。④治療原則為保肝護腎,促進尿酸鹽排除。⑤防止飼料中含鈣或鎂過高。⑥不要長期或過量服用磺胺類葯物,以免造成腎功能損傷。⑦預防和控制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法氏囊病、敗血支原體病及雞產蛋下降綜合征等傳染病在雞群發生,以免繼發或並發痛風。⑧防止育雛溫度偏低,舍內擁擠、潮濕,飲水不足等應激因素的發生。
2.脂肪肝出血綜合征
(1)病因 ①飼料中添加了過量的豆餅、菜籽餅、豬油、豆油、玉米等蛋白和能量飼料,導致脂肪過度沉積。②膽鹼、含硫氨基酸、維生素B、維生索E缺乏,飼料發霉變質等也可成為本病的病因。③運動不足、高溫和應激是本病的誘發因素。
(2)症狀與剖檢 症狀:多發生於籠養蛋雞,發病雞群精神狀態良好,突然發生產蛋下降,可比正常情況低20%~30%,甚至更低。高產雞的死亡率增高,病雞多於夜間、午後突然死亡,死雞體質良好,體重偏大。母雞可能超重,站立不穩,甚至癱瘓。冠和髯蒼白,覆蓋皮屑。
病變:屍體肥胖,腹腔沉積大量脂肪,肌胃、腺胃、肝臟、腸系膜及腸道幾乎完全被厚的脂肪層包裹,死雞腹腔內有大血凝塊,肝腫大、蒼白、質脆易碎,實質中可見血腫。有的死雞肝包膜破裂而導致內出血,體腔內充滿血樣液體或包膜下形成血腫,切面有水樣血液流出。部分病例輸卵管內還有一個正常、未產出的雞蛋。
(3)防治措施 預防:堅持育成期限飼,可大大降低發病率。降低飼養密度,對於60日齡以上、體重過大的雞,推遲上籠時間,直至體重降到同日齡標准體重為止。蛋雞開產後,光照時間不宜太長。
治療:調整飼料配方,控制日糧能量的含量,可降低飼料中玉米用量的2%~4%左右。在飼料中加入適量的膽鹼、肌醇、甜菜鹼、蛋氨酸、維生素E、維生素B12及亞硒酸鈉等營養物質。每100千克飼料中可添加氯化膽鹼100克、蛋氨酸50克和多維素5克、維生素B12 12毫克、硒0.05~0.1毫克,混勻飼喂。
3.維生素A缺乏症
(1)病因 ①飼料中缺乏合成維生素A的原料或飼料中添加維生素A不足。②飼料中維生素A質量低劣。③飼料存放時間過長或抗氧化劑的添加量不足,飼料發生了酸敗、發酵、氧化,使飼料中的維生素A失效。④飼料中蛋白質水平過低,維生素A在雞的體內不能正常運送,即使供給充足也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⑤長期多病,肝臟中儲存的維生素A消耗很多而補給不足。⑥本身缺乏維生素A的種雞,其後代也容易發生維生素A缺乏病。
(2)症狀與剖檢 症狀:雛雞的維生素A缺乏症表現為精神倦怠,發育不良,羽毛松亂,嘴、腳黃色變淡,步態不穩。其特徵性症狀為眼內流出一種水樣液體,眼瞼腫脹,蓄積有乾酪樣的滲出物。上下眼皮粘合,用鑷子撥開,可見眼皮下蓄積黃豆大的白色乾酪樣物質,眼球凹陷,角膜渾濁呈雲霧狀,變軟,半失明或失明,最後因衰弱或看不見採食而死亡。
成年雞由於生殖道上皮受損,起初產蛋量下降,種蛋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抗病力減弱,還會出現血斑蛋的發生率增加,公雞則出現精子數量減少、活力降低並出現較多的畸形精子。隨著時間的延長,精神不振,雞冠不紅,腿腳不靈,羽毛不鮮,最後出現眼部病變。
病變:可見口腔、咽部及食道黏膜上出現許多灰白色小結節,有時融合成片狀並形成假膜,成年雞的這種病變比雛雞更為明顯,為特徵性病變。腎臟腫大,顏色變淡,表面有灰白色網狀花紋。輸尿管變粗,有時在其他內臟器官的表面也常有尿酸鹽沉積,雛雞的這種病變比成年雞嚴重。
(3)防治措施 預防:①根據各品種雞的飼養標准在飼料中添加足量的維生素A,是防止本病發生最重要的環節,因為用來生產全價配合飼料的常規動物性和植物性原料,基本上不含維生素A。②全價配合飼料儲存時間不能太久,以免發生腐敗、變質及氧化而破壞飼料中包括維生素A在內的多種營養成分。
治療:①可在每千克飼料中添加魚肝油5毫升,連用10~15天,成年重病雞每天經口投服濃縮魚肝油1丸,幼齡重病雞每天滴服魚肝油數滴,連續數日。②每100千克飼料的多種維生素由34克增至50克。③可用優質維生素AD3粉,劑量為2克/千克飼料,或單項維生素A,劑量為5000~10000國際單位/千克飼料進行全群治療。④對患有眼疾的病雞,在採取上述措施的同時,還必須用2%~3%硼酸溶液進行點眼治療。
4.維生素B1缺乏症
(1)病因 ①飼料中硫胺素含量不足。②飼料發霉或貯存時間太長,維生素B1分解損失。③魚粉品質差,硫胺素酶活性太高。④抗球蟲葯和磺胺類葯物對維生素B1的拮抗作用。⑤腸道疾病、寄生蟲病影響維生素B1的吸收。引起以糖代謝障礙為主,以神經系統的病變為主要臨床特徵的疾病,又稱多發性神經炎。
(2)症狀與剖檢 症狀:典型症狀為多發性神經炎,病雞表現為厭食,消瘦,消化障礙,體弱,角弓反張。特徵性症狀為腳軟無力,步態不穩,常跌撞後蹲下或倒地,兩腳朝天或側卧,游泳樣擺動或掙扎。有時偏頭扭頸,頭後仰呈「觀星狀」,運動失調,肌肉麻痹等。有的因癱瘓不能行動,倒地不起,抽搐死亡。成年雞一般在飼喂維生素B1缺乏日糧3周後發病,除神經症狀外,羽毛蓬亂,體重減輕,體弱,雞冠發藍,所產種蛋孵化率降低。或突然跳起,轉圈。多次陣發後抽搐死亡。
病變:屍體極度消瘦,皮下水腫,胃腸道有炎症,十二指腸潰瘍,心臟輕度萎縮,睾丸和卵巢明顯萎縮,腎上腺肥大。
(3)防治措施 預防:①防止飼料發霉,不喂變質、劣質魚粉。②注意日糧配合,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B1,滿足家禽需要,雞的需要量為每千克飼料1~2毫克。
治療:小群飼養時可個別強飼或注射硫胺素,每隻內服為每千克體重25毫克。肌注量為每千克體重0.1~0.2毫克。發病後應向飼料里加倍添加復合維生素B和3倍於正常量的維生素B1,病雞每千克體重內服維生素B1 25毫克。肌肉注射為每千克體重0.1~0.2毫克。
5.維生素B2缺乏症
(1)病因 維生素B2又稱核黃素,是動物體內十多種酶的輔酶,與動物生長和組織修復有密切關系,家禽體內合成核黃素很少。①飼料中缺乏富含維生素B2的成分,如酵母、青綠飼料、豆類和麩皮等。②飼料中添加的維生素B2不足。③高脂肪低蛋白飼料。④飼料霉變。
(2)症狀與剖檢 症狀:以雛雞多發,發生下痢,生長緩慢,其特徵性的症狀是病雞的趾爪向內卷縮,呈「握拳狀」,兩肢癱瘓,以飛節著地,翅展開以維持身體的平衡,運動困難,被迫以踝部行走,腿部肌肉萎縮或鬆弛,皮膚乾燥,有的發生結膜炎和角膜炎。母雞則產蛋率和所產蛋孵化率明顯下降,蛋白稀薄。種母雞若缺乏維生素B2,則胚胎死亡增加,孵出雛雞呈棒狀羽毛,水腫。
病變:屍體極度消瘦,羽毛脫落不全、捲曲。消化道空虛,病死雛雞腸壁薄,腸內充滿泡沫內容物。肝臟腫大和脂肪肝。病死成年雞的坐骨神經和臂神經顯著腫大和變軟,尤其是坐骨神經的變化最為明顯,其直徑比正常大4~5倍,為維生素B2缺乏症典型病變。
(3)防治措施 防治:①飼料中添加蠶蛹粉和酵母等富含維生素B2的原料。②早期防治維生素B2用量,每千克飼料中,中小雛雞為3.6毫克,大雛1.8毫克,產蛋雞2.2毫克,種雞3.8毫克。③治療病禽,雛雞用量每隻0.1~0.2毫克,育成雞每隻5~6毫克,成雞每隻10毫克。
6.維生素D缺乏症
(1)病因 維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促進腸黏膜對鈣、磷的吸收,增加其在血液中的含量,同時具有抑制甲狀旁腺,增加腎小管對磷的再吸收,調節雞體鈣、磷代謝。當日糧中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或雞本身患有胃腸道消耗性疾病時,即可發生佝僂病(數周齡至數月齡雞)或骨軟症(成年雞)。
(2)症狀與剖檢 症狀:①雛雞表現為生長遲緩,發育不良,腿部無力,喙和爪軟而彎曲,步態不穩,左右搖擺,常以跗關節蹲伏。在肋骨和肋軟骨的連結處顯著腫大,並形成圓形的結節(念珠狀腫),胸骨側彎,胸骨正中內陷,使胸腔變小。脊椎在薦部和尾部向下彎曲。長骨質脆易骨折。羽毛松亂,無光澤和有時下痢。②產蛋表現為初期產薄殼蛋或軟殼蛋,繼而產蛋量明顯下降,甚至停產,種蛋孵化率降低。嚴重時雙腿軟弱無力,呈現身體坐在腿上的特有「企鵝型」蹲伏姿勢,有時癱瘓不能行走,喙、爪和龍骨、胸骨變軟彎曲。
病變:雛雞特徵變化是肋骨和脊柱連結處呈鏈球狀,長骨的骨骺部分鈣化不良。成年母雞的病理變化是骨軟而易碎,肋骨內側面呈小球狀的突起。
(3)防治措施 預防:①改善飼養管理條件,飼喂維生素D含量充足的飼料。②保持雞舍內光線充足、通風良好。③合理調配日糧,注意日糧中鈣、磷比例。④雛雞和青年雞每千克飼料中維生素D含量應不少於200國際單位;產蛋雞的飼料中應不少於200~500國際單位。
治療:雛雞缺乏維生素D時,每隻可喂服2~3滴魚肝油,每天3次。佝僂病時可一次性大劑量喂給維生素D 1.5萬~2.0萬國際單位(僅喂1次),或肌肉注射維生素D3 1萬國際單位(僅注一次)。過量維生素D可引起雛雞中毒,因此一定要控制劑量。
7.維生素E缺乏症
(1)病因 ①長期飼喂缺乏維生素E或硒的飼料。②飼料變質,維生素E被酸敗脂肪、鹼性物質和光照破壞。由於維生素E缺乏引起的以腦軟化症、滲出性素質、白肌病和成禽繁殖障礙為特徵的營養缺乏性疾病。
(2)症狀與剖檢 症狀:雛雞缺乏維生素E可發生腦軟化、滲出性素質和肌營養不良。①腦軟化多發生在2~4周齡的雛雞,病雞表現為運動失調、腳麻痹、曲頸、橫卧、飛舞等神經症狀,倒地、轉圈、不能站立,衰竭而亡。②滲出性素質,皮下水腫,尤以胸腹部的腹側皮膚浮腫更為明顯。③肌營養不良,主要以胸肌為主。成雞歪脖子、佝僂爪,母雞種蛋孵化率明顯降低,胚胎早死。公雞睾丸退化,繁殖力減退。
病變:①腦軟化腦膜水腫,小腦充血,有散在出血點和灰白色的壞死點。②滲出性素質腹側皮膚和皮下有血跡的水腫。③肌營養不良雛雞的胸或腿的骨骼肌肉內有白色到黃色的條紋。
(4)防治措施 防治:①在低硒地區,應在飼料中添加亞硒酸鈉,常用量為硒0.000001%,對預防本病有明顯效果。②滲出性素質或腦軟化症時,可口服維生素E300國際單位/只,1~2次可見效;同時補充0.000005%~0.00001%的亞硒酸鈉。③大群按每1000千克飼料中添加維生素E250毫克。④肌營養不良時,除補給維生素E和亞硒酸鈉外,最好同時補充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
8.硒缺乏症
(1)病因 由於飼料中硒的添加量不足所引起的一種代謝性疾病,表現為角肌病。
(2)症狀與剖檢 症狀:多發生在1~4月齡的雛雞和育成雞,雛雞病程短,病雞多在1~2天內死亡。血漿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水平降低,從而出現滲出性素質,蛋雞產蛋量下降,孵化率降低。病初往往頭部水腫,嚴重者睜不開眼,隨之兩腿及腹部水腫,水腫部位呈藍綠色。頭頸彎曲,雞冠蒼白,喙及脛部黃色素消失,精神沉鬱。病程加劇,雞爪並攏,共濟失調,卧地不起,食慾廢絕,排乳白色稀糞,日漸消瘦,最後衰竭死亡。
病變:水腫部位呈藍綠色膠凍樣,皮下有黏稠的滲出液。肌肉發白,胸肌可見白色條紋。心包積液,心肌鬆弛、色淡,有灰白色壞死灶。肝臟腫大、淤血,有壞死點,膽囊腫大。胃黏膜脫落,肌胃色淡,切面有壞死。腎臟腫大。
(3)防治措施 防治:①缺硒地區或用缺硒飼料應補硒。每千克飼料補硒0.1毫克。可在10日齡雛雞的飼料中加入0.1毫克/千克的亞硒酸鈉。②維生素E缺乏時,對硒的需要量增加。③避免飼料因遭受高溫、潮濕、長期貯存,或受黴菌污染而造成的維生素E損失。④可用0.001%亞硒酸鈉水溶液飲水進行預防。⑤病雞用50毫克/升亞硒酸鈉皮下或肌肉注射,每隻1毫升,4小時後即見症狀減輕、好轉;還可在病雞群飼料中添加0.1毫克/千克,或飲水中添加1毫克/升亞硒酸鈉1~2天,輕症病雞可以恢復。⑥大群治療可每天按3~5微克/毫升的亞硒酸鈉溶液,自由飲服8小時,連用3天,停葯3天,再用3天。注意硒過量會抑制生長,降低孵化率,增加胚胎的畸形率。當飼料中硒的濃度高達4毫克/千克時,則是有毒的。
9.鈣和磷缺乏症
(1)病因 鈣、磷缺乏或比例失調,不僅影響家禽骨骼的形成和成年母雞蛋殼的形成,而且影響家禽的血液凝固,酸鹼平衡,神經和肌肉等正常功能。維生素D不足,日糧中蛋白質過高,或脂肪過多,植酸鹽過多,以及環境溫度過高,運動少,光照不足等管理不當,都可能成為致病因素。①佝僂病可因磷缺乏,但大多數是由於維生素D3的不足引起的。②當飼料中的磷和維生素D3的含量足夠時,如果強迫喂給過多的鈣,也會促發磷缺乏而引起佝僂病。③鈣供應不足時,也會出現缺鈣。
籠養母雞疲勞症,與籠養雞所處的特定環境有關。①日糧中鈣、磷比例不當或維生素C、維生素D,尤其是維生素D的缺乏。②籠養雞長期缺乏運動,神經興奮性降低,軟骨變硬,肌肉張力減弱以至運動機能減弱,可能是本病的誘發因素。
(2)症狀與剖檢 症狀:佝僂病主要發生於2周齡以後、6周齡以下的雛雞,骨軟化症及骨質疏鬆症主要發生於成雞,尤其是產蛋雞。臨床表現為骨松軟變形,關節粗大,骨易折,癱瘓不起、跛行、運動失調,常呈坐姿。生長發育不良,體重減輕,高鈣尚可發生內臟痛風。嚴重時,出現癱瘓。但磷缺乏時,一般不表現癱瘓症狀。蛋雞產軟殼、薄殼蛋,破損率高,產蛋下降。後期病雞胸骨呈「S」狀彎曲。
病變:病雞骨骼軟化,似橡皮樣,長骨末端增大,骺的生長盤變寬、畸形或變薄。與脊柱連接處的肋骨呈明顯球狀隆起,肋骨增厚、彎曲,致使胸廓兩側變扁。喙變軟,橡皮樣,易彎曲,甲狀旁腺常明顯增大。
(3)防治措施 防治:①預防為主,保證日糧中鈣、磷供應量,並調整好鈣、磷比例。②對籠養雞,要有足夠的日光照射。日糧中補充骨粉或魚粉(1%~2%),效果較好。③鈣多磷少時要重點補磷,以磷酸氫鈣、過磷酸鈣等較為適宜。④若磷多鈣少,則主要補充鈣,如碳酸鈣或貝殼粉。⑤病雞加喂魚肝油,或補充維生素D3。嚴重者可以肌注維生素膠性鈣注射液,每日2次,每次0.2毫升,連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