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艾灸肩頸的方法
1.1、將艾灸罐打開,取出最裡面的內罐,並准備一段長短合適的艾條。
1.2、將艾條的一端插入內罐中心的銅柱留下一個小孔,點燃艾條有孔的一端,將點燃的一端插入內罐中心的銅柱上。
1.3、蓋上艾灸罐的蓋子,裝上艾灸罐的手柄手持艾灸罐在肩頸處施灸。
1.4、也可以用綁帶將艾灸罐縛在肩頸處施灸,這種方法需要在施灸部位覆蓋毛巾等隔熱,避免燙傷。
2.1、調節陰陽,人體陰陽平衡,則身體健康,而陰陽失衡人就會發生各種疾病。艾灸有調節陰陽補益的作用,從而使失衡之陰陽重新恢復平衡。
2.2、調和氣血,氣是人的生命之源,血為人的基本物資,氣血充足,氣機條達,人的生命活動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補氣、養血,還可以疏理氣機,並且能升提中氣,使得氣務調和以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2.3、溫通經絡,經絡是氣血運行之通路,經絡通暢,則利於氣血運行,營養物質之輸布。寒濕等病邪,侵犯人體後,往往會閉阻經絡,導致疾病的發生。艾灸藉助其溫熱肌膚的作用,溫暖肌膚經脈,活血通絡,以治療寒凝血滯、經絡痹阻所引起的各種病症。
3.1、頭痛可灸通天、懸鍾、太沖和阿是穴。
3.3、 風濕性關節炎可灸大椎、足三里、陰陵泉和阿是穴。類風濕關節炎可灸大杼、曲池、血海、足三里、大椎至腰俞段。
3.4、月經不調可灸關元、血海、三陰交。痛經可灸關元、地機、三陰交,帶下病可灸隱白、氣海、關元、帶脈、子宮。閉經可灸關元、三陰交、歸來、氣海、子宮。
3.5、頸椎病可灸天柱、大椎、合谷、後溪、風池。肩周炎可灸肩髎、風池、曲池、肩髃、肩部阿是穴。腰椎間盤突出症可灸後溪、足三里、命門、腰陽關、腎俞。
1.1、直接灸:是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
1.4、隔蒜灸:用鮮大蒜頭,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然後置於應灸俞腧或患處,然後將艾炷放在蒜片上,點燃施灸。待艾炷燃盡,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規定的壯數。此法多用於治療瘰癧,肺結核及初起的腫瘍等症。
1.5、隔鹽灸:用純凈的食鹽填敷於臍部,或於鹽上再置一薄薑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於治療傷寒陰證或吐瀉並作,中風脫證等。
2.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2.2、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2.3、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
2.4、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2.5、無自製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准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4、防止暈灸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惡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卧,再加灸足三里,溫和灸10分鍾左右。
5、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對於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示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⑵ 艾灸調理頸椎的穴位,頸椎不好艾灸哪裡
該病發生的原因大多是感受風、寒、濕諸邪,濕寒入體淤積,導致氣滯血淤、經脈痹阻。體內則氣血不足、筋骨虛弱,無力自行祛濕。
艾灸治療對緩解本症有較好的療效,可溫經散寒,舒經活絡,效果顯著。
1、疏經活血。首先取頸椎兩側和有壓痛點的阿是穴施灸,疏通經絡、活血止痛。
2、溫經散寒。行走於人體頸肩部的經絡主要是督脈和手三陽經,按照「循經取穴」的原理,可再取風池穴、天宗穴、肩井穴、大椎穴、風府穴等。
3、緩解麻木。神經根型頸椎病常累及上肢,出現手指麻木等症狀,還可加取曲池穴、合谷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