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醫治療癌症最好的方法是哪種
臨床上對於腫瘤的治療都是早期進行手術,不能手術可以放化療結合中葯治療。它可以彌補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的不足,既能鞏固放療、化療的效果,又能消除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從而提高人體的代謝功能,杜絕癌細胞的復發轉移,可以實現帶瘤生存。
中醫葯在腫瘤防治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6點:①減輕或改善腫瘤患者臨床症狀和體征,提高腫瘤患者免疫功能和其他功能。②維護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③對放、化療的增效減毒作用,在控制化療後骨髓抑制、解決消化系統反應、防治周圍神經毒性、減輕放射性炎症等,均取得確切的療效。④促進腫瘤患者手術後康復,預防腫瘤復發與轉移。⑤抑制或穩定腫瘤發展,實現「帶瘤生存」。⑥中葯外用控制癌性疼痛。
❷ 傳統中醫的治癌辦法有哪些
傳統中醫的治癌辦法,包括活血化淤、扶正補益,以毒攻毒三個方面。本文簡單介紹其中活血化淤在癌症治療中的作用和機理。
若干年前,臨床醫生便發現,不少癌症患者手術後或化療後,血液黏稠度顯著升高,其中部分病例還並發心腦血管病。進一步研究提示,血黏度升高確實與癌症的發展、亦即與癌的轉移和復發有密切關系。據調查,85%左右的癌症患者血黏度各項指標異常、血液凝固性增高;而最終死亡的病例,其血黏度更是遠遠高於存活者。另外,癌症發生轉移者血黏度高於未轉移者;晚期患者高於早、中期患者。
現代醫學認為,癌細胞會分泌凝血因子,直接導致血黏度升高。癌細胞越多,分泌的凝血因子也越多,故晚期癌症患者血黏度明顯高於早期;另一方面,血管內眾多的癌細胞,被血小板、纖維蛋白等包圍起來形成體積較大的癌栓,導致血流不暢,血流緩慢、淤積,易促使癌細胞從原發病灶轉移到其他部位;中醫的解釋雖然不如西醫深入,但他們認為癌症等腫塊為「有形之血」淤結而成,故患者多呈血淤症,表現明顯的青紫舌和舌下脈,這類患者經化驗證實血黏度明顯異常。可見,中西醫的認識是殊途同歸。
根據上述理論基礎,中西醫都認為積極緩解血黏度異常,對於控制癌症的轉移和復發,延緩其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應成為綜合治療的一部分。具體說來,就是癌症患者,無論是手術還是化療,無論是早期還是晚期,都宜採用活血化淤葯物作為輔助治療,而在這一點中醫具有明顯優勢。因為西葯中能抗血凝緩解血液高黏狀態的,諸如:肝素、尿激酸、鏈激酸、阿司匹林等,品種單一,副作用大,禁忌症多,難以長期使用,有很大局限性。而中葯則品種繁多,安全度高,效果確切,有較大的選擇性和實用性;比如:毛冬青、昆布、丹參、雞血藤、川芎、水蛭等,均有良好的抗凝、溶纖、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尤其是川芎,不僅能改善血黏度,還具有擴血管、降血壓、防血栓形成的葯理作用。中醫臨床有不少活血化淤方劑,已被證實有良好的抗細胞突變,控制癌細胞轉移等效應。
當然,癌症的治療是一個十分復雜艱巨的課題,中醫葯包括活血化淤改善癌症的機理也還需要深入探討。但可以肯定的是,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已取得輝煌成就,並呈現廣闊前景。據報道,約1/3的癌症危重患者,輔以中醫葯治療後,控制了病情發展,減輕了痛苦,提高了生命質量,出現了長期帶瘤生存的狀態,延長了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