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李杲正確的祭祖方法

李杲正確的祭祖方法

發布時間:2022-02-02 15:51:02

Ⅰ 丹溪翁傳譯文

譯文:

丹溪翁,婺州義烏縣人,姓朱,名震亨,字彥修,學醫的人們尊稱他為丹溪翁。丹溪翁從小好學,每天能記憶千字的課文。漸漸地長大時,跟從家鄉的先生學習儒經,修習科舉考試的學業。

後來聽說許文懿先生得到了朱子第四代傳人傳授的學說,在八華山將受道學,又到那裡去拜師求教,進一步領會到關於道德和人性與天理之關系的學說是那樣的博大精深、純正周密,於是就把它作為專門的事業。

一天,許文懿對他說:「我生病卧床已久,不是精於醫學的人,不能夠使我康復。你很聰明,超乎常人,也許願意從事醫學這門技藝吧?!」丹溪翁由於母親患有脾病,對於醫學也粗略學過。

等到聽了許文懿的話,就慷慨地說:「讀書人如果精通一門技藝,用來推廣惠及萬物的仁德,即使在當世沒有做官,猶如做官一樣。」就完全燒毀拋棄了以前修習的科舉考試之學業的書籍,專心地在醫學上下起了功夫。

原文:

丹溪翁者,婺之義烏人也,姓朱氏,諱震亨,字彥修,學者尊之曰丹溪翁。翁自幼好學,日記千言。稍長,從鄉先生治經,為舉子業。後聞許文懿公得朱子四傳之學,講道八華山,復往拜焉。益聞道德性命之說,宏深粹密,遂為專門。

一日,文懿謂曰:「吾卧病久,非精於醫者,不能以起之。子聰明異常人,其肯游藝於醫乎?」翁以母病脾,於醫亦粗習,及聞文懿之言,卽慨然曰:「士苟精一藝,以推及物之仁,雖不仕於時,猶仕也。」乃悉焚棄向所習舉子業,一於醫致力焉。

出處:出自元朝戴良的《丹溪翁傳》。

(1)李杲正確的祭祖方法擴展閱讀:

背景:

元朝當時盛行陳師文、裴宗元在宋大觀年間制定的《和劑局方》。朱丹溪晝夜研習,知其不足所在,但鄉間無良師可從,於是治裝出遊,訪求名師,「但聞某處有某治醫,便往拜而問之」。他渡過浙江,走吳中、出宛陵、抵南徐、達建業。

後又到定城,始得劉完素的《原病式》和李東垣方稿。但始終未遇到理想的老師。直到泰定二年(1325年),才在武林聽說有名羅知悌者,為「宋理宗朝寺人,業精於醫,得盡劉完素之再傳,而旁通張從正、李杲二家之說」,但性格狹隘,自恃醫技高明,很難接近。

朱丹溪幾次往返登門拜謁,均未得親見,趑趄三月之餘。但他心誠意真,求之愈甚,每日拱手立於門前,置風雨於不顧。有人對羅先生祥加介紹 朱震亨的為人與名聲後,始獲相見。誰知卻一見如故。

羅知悌對朱丹溪說:學醫之要,必本於《素問》、《難經》,而濕熱相火為病最多,人罕有知其秘者。兼之長沙之書,祥於外感;東恆之書,重在內傷,必兩盡之,治疾方無所憾。區區陳、裴之學,泥之必殺人。

聞此,朱丹溪向日之疑盡皆冰釋。羅先生時已年過古稀,卧於床上,並不親自診視,只是讓弟子察脈觀色,但聽回稟便處方葯。隨其學習一年之餘後,朱丹溪醫技大進,盡得諸家學說之妙旨。回到家鄉,鄉間諸醫「始皆大驚」。

不知他在外邊學了多大本事,但看其處方用葯,又嘲笑不已,以為不倫不類。但朱丹溪正是用這種被眾醫斥之為離經叛道的方法治癒了許謙的痼疾。四方求治者、求學者盈門不絕。朱丹溪總是有求必應,不避風雨,致使貼身僕人均難受其苦,怨聲不絕。

Ⅱ 李杲腦愛磁場講座是真的嗎

現代科學已經這么發達了,基本一切事情只要能經過科學的手段進行推論都能獲得正確的科學解釋。

而且現代醫學也一直都在發展,香港最近還宣布了可能治癒艾滋病的手段。在這個現代文明社會中,怎麼會有人不相信科學,反而相信洗腦的力量呢?
信念這回事是存在的,但它絕對沒有強大到能夠對抗所有疾病的地步。
還有,任何忽悠,你只要看他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就知道了。據說這個講座已經開始賣產品了,題主自然可以自行分辨了。

Ⅲ 李杲老師講如何祭祖才能旺家

旺家要靠自己勤勞致富,封建迷信只能越來越窮。想要生活的好,必須腳踏實地,不能投機取巧。

Ⅳ 宋元時期的史學、文學、書畫成就有哪些

還有沈括的《夢溪筆談》、郭守敬的《授時歷》等等

沈括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傑出的科學家。他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青年時代即在沭陽(今屬江蘇)任主簿,大力修治沭河,灌田70萬畝。宋仁宗時中進士,授職揚州司理參軍,因熟悉天文學,還命其兼管司天監事,負責觀測天象和修訂歷法,提出了與現今陽歷相似的「十二氣歷」。宋神宗時參加過王安石變法運動,時常出京到各地察訪新法實施情況,先後到過兩浙、河北等地,還奉命出使過遼國。每到一地,都留心觀察自然風物和風土人情,隨時做記錄。他由浙江雁盪山的地形,認識了水的侵蝕作用;從太行山岩石中海洋生物的遺跡,推知山東的陸地原為海洋。他博學多才,對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和歷史、考古等都有較深的研究。晚年,定居於潤州(今江蘇鎮江),修築夢溪園,舉平生見聞,撰《夢溪筆談》一書。

《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是沈括集科學研究、社會考察、文史掌故以至街談巷議、奇聞異說等,兼收並蓄寫作而成的。該書完成於11世紀末。包括《夢溪筆談》26卷,《補筆談》3卷,《續筆談》1卷,共30卷。全書分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權智、藝術、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志、葯議共17目,609條,是一部綜合性的著作。其中最有價值的是自然科學和科學技術部分,有二百多條,包括天文、歷法、地理、制圖、地質、氣象、數學、物理、化學、水利、建築、冶金、醫葯、農業、動物、植物以及武器製造等,足以反映北宋的科學水平。

郭守敬

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順德邢台(今屬河北)人。元朝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他的祖父郭榮「通五經,精於算數水利」。郭榮曾讓郭守敬拜當時天文、地理專家劉秉忠為老師。郭守敬32歲那年,劉秉忠的老同學張文謙將郭守敬推薦給元世祖。元世祖召見郭守敬,郭守敬面陳發展華北水利的六項建議,每奏一項,元世祖都嘆曰:「任事者如此,人不為素餐矣。」當即授提舉諸路河渠。不久,郭守敬隨張文謙視察寧夏一帶,修復了不少古渠,提升為都水少監。

元朝初期,承用金朝的大明歷。大明歷的誤差已很顯著。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世祖下令由太子贊善王恂、都水監郭守敬領導,設立太史局,召集南北歷官,修訂新歷。並且命御史中丞張文謙、樞密副使張易主管此事。王恂主要負責歷法本身。郭守敬主要負責儀器和觀測。郭守敬創制了近二十件天文儀器,主持了大規模的測量,他自己也作了許多觀測。經過四年努力,新歷告成,被命名為《授時歷》,於至元十八年(1281年)頒行。就在這一年,王恂病故,當時尚有許多材料尚未整理定稿。郭守敬花了兩年時間,最終寫成定稿。

晚年,郭守敬又轉歸水利工作。至元二十七年(1291年)春,他領導整修大都至通州的運糧河,經一年多的時間,運河修通,定名通惠河。為了解決通惠河水源不足的問題,郭守敬主持修築了白浮渠,「引北山(今北京昌平神山)白浮泉水,西折而南,經瓮山泊(今北京昆明湖),自西水門入城,環匯於積水潭」。充足的水源,保證了漕糧船隻可以直接駛入大都積水潭,積水潭上出現了「舳艫蔽水」的盛極景象。

中醫成績顯著.

宋元時期,隋唐兩代興起的國家對醫葯進行管理與教育模式,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與發展。

宋代的醫學管理機構與教育機構是分開設立的,新設翰林醫官院是管理機構,太醫局則是醫學教育機構,這與唐代有所不同。元代以太醫院為管理機構、醫學提舉司為教育機構,名稱雖不同,路子是一樣的。

作為國家的醫學教育機構,對醫學的分類是整個醫學技術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成為對醫學發展起促進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唐代的醫學教育分為四科:醫科、針灸科、按摩科、咒禁科,顯然較為粗糙。宋代分為九科:大方脈科、風科、針灸科、小方脈科、眼科、產科、口齒咽喉科、瘡腫兼折瘍科、金鏃書禁科,比唐代一下子多了一倍以上。元代更是增加到了十三科:大方脈科、風科、針灸科、小方脈科、眼科、產科、口齒科、咽喉科、正骨科、金瘡腫科、雜醫科、祝由科、禁科,是唐代的三倍多。

從唐代到元代,醫學分科的發展速度相當之快。這種快速的發展,正說明原來的不成熟。而從元代再往後,分科的速度又趨緩,則表明了宋、元時代是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重要時期。

醫學分科的成熟與精細,對於醫學人員的專門化、技術的精益化,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國家對醫葯技術發展更直接的促進措施,是國家組織編纂醫葯著作,主要是本草類與醫方類的醫書。

在本草方面,宋政府先後編撰了《開寶本草》、《嘉佑本草》、《圖經本草》。此外,根據當時唐慎微私人撰修的《證類本草》三次加以重修而出版棗《大觀經史證類備用本草》、《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紹興校定經史證類備急本書》,成為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以前最優秀的本草類著作。

在醫方方面,先後組織編纂了《神醫普救方》1000卷、《太平聖惠方》100卷、《聖濟總錄》200卷,成為收方最多的著作。

編纂這樣的大型醫葯書籍,一般的私人自然是無力組織進行的,而它們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由國家組織編纂醫書,其功至偉。

北宋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宋仁宗下詔編修院設置校正醫書局,組織校正出版重要的醫書。這是個重要的舉措,對於重要醫書的出版起了保證作用。

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促進醫學發展的舉措。

如北宋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翰林醫官院鑄造了俞穴銅人兩個,作為針灸教學與考試醫生之用。這兩個銅人的聲名甚至傳到了金國,以至在高宗建炎二年金宋議和時,金方居然將索要銅人作為議和的條件之一。

又如,北宋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在開封設立了太醫局賣葯所(又稱熟葯所)。接著,又陸續在各地開設和劑惠民局(簡稱惠民局或和劑局)。這種葯局既賣葯也看病,完全是現代國立醫院門診的雛形。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因此,元、明兩代也依然採用。

在國家對醫葯事業的大力推動下,整個國家的大形勢對醫葯的發展極為有利,從而為這時期的醫葯科學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有利條件。

二、遲遲成形的法醫學與艱難起步的解剖學

法醫檢驗,是對凡有人生傷亡案件進行審理的首要而重要的步驟。

在《禮記·月令》、雲夢睡虎地秦簡律書中,都有臨案勘察傷亡情況的記錄,這是我國最早的法醫萌芽狀況。

法醫學的起源雖早,但成形較遲。據說在北齊有徐之才的《明冤錄》,是我國最早的法醫學專著。但這部書不久就失傳了,具體內容無從知曉,反映出法醫這一學科依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沒有成形。

但經歷了千餘年滄桑磨煉考驗,法醫學成形的時刻有幸降臨在五代至北宋時期。

五代時期,和凝、和□父子聯手撰著了《疑獄集》(公元951年)。

到兩宋時期,這類著作猶如雨後春筍一般一下子涌現出了許多部,如無名氏的《內恕錄》、鄭克的《折獄龜鑒》(公元1200年)、桂萬榮《棠陰比事》(公元1213年)、趙逸齋的《平冤錄》、鄭興裔的《檢驗格目》等等。在淳佑七年(公元1247年)誕生了一部匯集眾說,體系完整的法醫學名著棗《洗冤錄》。

《洗冤錄》,又名《洗冤集錄》、《宋提刑洗冤集錄》,五卷,宋慈撰著。

宋慈(1186??249),字惠父,福建建寧建陽童游里人,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進士。宋慈長期職事政務,尤其是歷任廣東、江西、湖南等處提刑,對於法醫學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

《洗冤錄》卷一載《條令》等4篇,總論法醫的法令原則與基本方法;卷二載《初檢》等12篇,講述各種屍體的情況與屍檢方法;卷三載《驗骨》等5篇,卷四載《驗他物及手足傷死》等10篇,卷五載《驗罪囚死》等22篇,都是講述各種傷亡的狀況與原因,以及屍體發掘、救死方法等。

宋慈對法醫的重要性、法醫的職責,有許多重要的論述,對法醫的責任心尤其重視,強調必須不懼臟累,"審之又審,不敢萌一毫慢易心"。

宋慈指出,法醫的工作程序應該是:到達現場後,先要進行對有關人員的詢問,再記下屍體的位置,驗看周圍場所,最後進行屍檢。

宋慈對於各種傷亡的鑒別極為精細、准確,對自殺、他殺、病故的區別十分精細和准確。

如,對於吊屍,宋慈指出:要仔細觀察吊起的現場與被吊者頸部的情況,還有繩索的情況。要注意吊的高度、繩子的結法、上面有沒有塵土、繩子是否移動過。如果是死後遭繩扎的,死屍上就沒有"紫赤"、"血 "而只有"白痕"。

其他如溺死、燒死、自刑與殺傷等等,都有詳細的闡述。

在書末,還附有各種救死方。如人工呼吸、用明礬蛋白解砒霜毒等等,有些至今仍在使用。

《洗冤錄》是一部集大成的法醫著作,既是《內恕錄》等著作的經驗總結,也有宋慈自己的經驗心得,達到了一個相當系統而高超的水平,標志著我國古代法醫學的正式形成。

在《洗冤錄》問世後直到西方近現代法醫學傳入以前,它一直是古代中國法醫學的指導性著作。在現代,《洗冤錄》已經被譯成荷、法、德、日、朝、英、俄等多國文字,真正成為了世界法醫學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與法醫事業緊密相關的是解剖屍體的工作。

在世界上許多國家與地區,屍體解剖是一件不足為奇的醫學工作,對於醫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古代中國卻是一個不見於明文的"禁區",是一個不可逾越一步的"雷池"。

但歷史記載在宋代有兩次屍體解剖,而且繪成了圖譜,難道是這"禁區"與"雷池"從此就被打破了?

第一次屍體解剖是在慶歷年間(公元1041?048年),由畫工宋景繪成《歐希范五臟圖》。

第二次是崇寧年間(公元1102?106年),也由畫工繪成圖,經醫生楊介整理校對,著成《存真圖》一卷。

這兩幅圖的原件都沒有能流傳下來,但《存真圖》的圖譜被元代孫煥的《重刊玄門脈訣內照圖》錄用而保存了下來,多少還能讓後人有些幸運感。

從當時的記載來看,解剖是成功的,記載的內容是基本正確的,所存的圖雖然疏略粗糙,但價值依然極高,因為這畢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人體解剖圖著。

可從此以後,人體解剖又在中國銷聲匿跡了。於是,不由人們要探究宋代解剖的人體究竟是什麼人。

幸好在文獻中有據可查,才使後人不致永遠被蒙在鼓中。第一次被解剖的,圖名中寫得很明白,姓名是歐希范。歐希范是何許人呢?原來他本是廣西的一位農民起義領袖,被統治者誘殺後,又被剖腹刳腸(參見鄭景壁《劇讀錄》)。第二次被解剖的,人名已經無從可知了,但也可能是一位農民起義者(楊介《存真圖》自序。皆錄自《中國醫籍考》)。

由此可知,宋代的解剖實在是偶爾為之的特殊例子,"禁區"與"雷池"並沒有被打破,一切依然如舊。

然而,正因為如此,宋代的兩次解剖,在中國傳統的醫學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價值。

三、金、元四大家

這一時期,臨床醫學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名醫與流派層出不窮。達到這一時期最高水平的、最負盛名的,則是著名的"金、元四大家"。

"金、元四大家",即劉完素、張從正、李杲、朱震亨。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既恪守《內經》、《傷寒》的傳統體系,又各有所創新,形成各自的風格。

1.劉完素

劉完素(公元1110?200?年)字守真,河北河間人,人稱"劉河間"。

劉完素一生嗜好醫學,不願為官,堅持在民間行醫。由於他醫德高尚,醫技精良,深得民眾歡迎。他一生醫著甚多,有《素問要旨》、《宣明論方》、《素問玄機原病式》、《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素問葯證》、《傷寒直格》、《醫方精要》、《三消論》等。其中《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與《三消論》兩書,後人疑為託名之作。

《素問要旨》,主要論述五運六氣。《素問玄機原病式》是將《素問·至真要大論》的"病機十九條"加以引申、發揮,從而確立他的火熱立論的主張。《宣明論方》也是在於闡發他的運氣之理。《傷寒直格》是將致病機理中的寒、熱二症加以區分,並繼續主張他的熱病之長。

總的來看,劉完素在運氣學說上頗有發展,強調運氣的"常"與"變"應該辯證相待。在致病機理上,對火、熱的因素更有心得,治療也以寒涼葯物的運用為長,故有"寒涼派"之稱。

2.張從正

張從正(1156?228)字子和,自稱"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蘭考)人。興定中(公元1217?222年)曾任太醫,但不久即辭去,亦在民間從醫。

張從正的著作較少,今存僅《儒門事親》一書。

《儒門事親》15卷,由零散的10種著作合成,為後人所編。前3卷是原本《儒門事親》,張從正原著。其餘部分是他對學生麻知幾、常仲明等"講求醫里"的實錄,由麻氏等編輯成書。

除前3卷《儒門事親》外,其餘卷4?為《直言治病百法》,卷6~8為《十形三療》,卷9為《雜記九門》,卷10為《撮要圖》,卷11為《治病雜論》,卷12為《三法六門》,卷13為《治法心要》,卷15為《世傳神效名方》,另有《三復指迷》1卷,文已佚失。又,《撮要圖》後附有《扁鵲華佗察聲色定生死訣》與《病機》,在《治病雜論》後附有《河間先生三消論》,最後附有《太醫先生辭世詩》5首。

張從正的醫學思想沿著劉完素的思路而又有所發展,他贊從劉完素一直信仰的"六氣致病"說,把各種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歸於六淫的邪氣入侵,在治病原則上很自然地以"攻邪"為主,補養為次,在具體治療手段上也就以汗、吐、下這三法為主,甚至認為攻就是補,於是得了"攻下派"的稱呼。

張從正的醫學風格十分鮮明,三法的運用有獨到之處,但他的"速攻"之策頗招致異議,因此對他的評價往往贊揚與批評兼而有之。

3.李杲

李杲(1180?251)字明之,晚年自號東垣老人,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李杲出身於"貲富鄉里"的財主之家,因母病死於庸醫而立志學醫,拜張元素為師,學成後名在其師之上。

李杲的醫學著作有《內外傷辨惑論》、《蘭室秘藏》、《脾胃論》、《醫學發明》、《用葯法象》等。

李杲的行醫特點非常鮮明,他的醫學思想集中在脾胃診治上,他以傳統的五行理論"脾胃為土"棗土為萬物之母,脾胃為生化之源為基礎,建立起他的理論:(一)元氣為人生之本,脾胃為元氣之源;(二)脾胃之氣必須升降有序,序亂則致病;(三)火為元氣之賊,治則以"甘溫除熱"為主。

李杲這一思想,是與"外感"論相反的學說,因此他力主內補除病。他的這種偏重於內的傾向,也在獲得好評的同時招致了某些批評。

4.朱震亨

朱震亨(公元1281?358年)字彥修,義烏(浙江義烏)人,人稱丹溪翁。

朱震亨學初宗文,後因母病、師病而改學醫,44歲始師從劉完素再傳弟子羅知悌。學成後,又深研《內經》、張仲景、張從正、李杲等學說,參以《易經》太極之理,作"相火"與"陽有餘、陰不足"之論,名聲始傳於四方。

朱震亨的著作有《格致余論》、《局方發揮》、《傷寒辨疑》、《本草衍義補遺》、《外科精要新論》等,以《格致余論》與《局方發揮》最為著名。

朱震亨最著名的思想就是"相火"與"陽有餘,陰不足"理論。

"相火"論的要點為:(一)人有居火(心火)與相火(在肝腎、膀胱、三焦、心包、膽)。(二)相火主動,所以能生生不息。(三)相火為元氣之賊。

"陽有餘,陰不足"論的要點為:(一)天地、人身都是"陽有餘,陰不足"。(二)相火易動,故陰易泄,故陽更有餘而陰更不足。

朱氏的這一思想,是劉完素火熱說的新發展,因此他的醫術強調滋陰降火,並創制了"越鞠丸"、"大補陰丸"、"瓊玉膏"等養陰膏丸,從而得到了"滋陰派"(或稱"養陰派")之名

Ⅳ 李杲宣揚懺悔三昧可以治療癌症是否屬於造謠或者違反相關法律呢

那是在鑽「法律空子」。字眼上麻痹一些粗心大意的人、一些學識膚淺的人……他從而獲取更多利益。
1、首先重點在於「可以」兩個字。因為連尋常家裡一日三頓的白米飯、白開水……都「可以」治療癌症。這就是在「玩弄」字眼游戲,所以法律上一定程度難以給他定罪。
2、但是畢竟他的目的就是為了「誘騙」、「哄騙」、「迷惑」……他人上當,所以真要追究,還是有一定幾率給他定罪的(但必須拿出有力證據,搜集這些證據相對比較困難)。

Ⅵ 古代還有什麼名醫

第一位是 扁鵲----春秋時期著名醫學家,初中有《扁鵲見蔡桓公》一文

第二位是 華佗----東漢末年,或者是三國時期著名的醫學家,古代神醫的代表人物,只要說起中國古代的醫生,他是首屈一指!中國人都知道。

第三位是 張機(仲景)---和華佗一樣是漢末三國的人物,代表做就是「六味地黃丸」(這一味葯最早就是出現在他的《金匱要略》,原本是「八味地黃丸」)!和《傷寒雜病論》。

第四位是 孫思邈---唐初著名醫學家,號稱葯王,代表作是《千金方》。

第五位是 李時珍---明朝著名醫學家,代表作是《本草綱目》。

Ⅶ 檸檬蜂蜜水真能解酒嗎

分析如下:

1、檸檬可以解酒。一般用檸檬搭配蜂蜜來解酒醒酒。

2、蜂蜜中含有的果糖能夠幫助加速酒精中的分解吸收,酒後飲用檸檬蜂蜜水可以幫助快速醒酒,還能幫助緩解酒後嘔吐、頭痛、頭沉、煩悶氣躁等。

1、蜂蜜又是一種天然的營養品,它包含可以燃燒人體能量的優質糖分、維生素以及礦物質。蜂蜜還具有優良的殺菌效果與解毒效果,它有助於把體內積聚下的廢物排出體外,使全身的新陳代謝功能得到改善,使得那些由於不能很好地消耗而在體內積聚下來的多餘脂肪作為能量而得到燃燒。

2、蜂蜜的糖分如能從胃運送到血液中,就會變成能量,很快地消除疲勞。由於血糖值的上升,空腹感也就消失了。

Ⅷ 天麻是什麼種類的植物有什麼葯效或毒性怎麼正確使用

[概述]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莖肉質,地上莖杏紅色,葉子呈鱗片狀,花黃紅色。塊莖入葯,治眩暈、頭痛等。
【來源】本品為蘭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 的乾燥塊莖。
【性味歸經】甘,平。歸肝經。
【功能主治】平肝息風止痙。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
【應用】
1. 用於頭暈目眩。治肝陽上亢的眩暈,可與鉤藤、石決明等配伍;如風痰為患引起之眩暈,又可以半夏、白術、茯苓等同用。
2. 用於熱病動風、驚癇抽搐。對高熱動風、驚癇抽搐、角弓反張者,常與鉤藤、全蠍等配伍同用。
3. 用於頭痛,痹痛,肢體麻木。配川芎等以治頭痛,配全蠍、乳香等以治痹痛等。此外,對於肢體麻木、手足不遂,常配當歸、牛膝等,則為臨床所常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
天麻,原名赤箭,始載《本經》,宋代《開寶本草》始收載天麻之名。明代《本草綱目》中將二者合並稱「天麻赤箭」。別名明天麻,還有神草(吳普本草)、獨搖芝(抱撲子)、定風草(葯性論)、合離草、離母(圖經本草)之稱。日本人稱之為鬼箭桿、盜人腳等。
天麻性味甘,平,有平肝息風的功能,常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天麻是地道葯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天麻化學成分及葯理的認識不斷深入,對天麻產品的開發也不斷擴大。在古代,天麻在醫療保健中已被廣泛應用。《神農本草經》記載,天麻有「主殺鬼精物、蠱毒惡氣,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增年」的奇效;《名醫別錄》記載,天麻能「消痛腫,下支滿,寒疝下血」;《日華子本草》記載,天麻能「助陽氣補五勞七傷,通血脈,開竅」;《開寶本草》記載,天麻能「主諸風濕痹,四肢拘攣,小兒風癇、驚氣,利腰膝,強筋骨」;《本草綱目》記載,「天麻,乃肝經氣分之葯」。《素問》雲:諸風掉眩,皆屬於木。故天麻入厥陰之經而治諸病。按羅天益雲:眼黑頭眩,虛風內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風草,故為治風之神葯「;《小兒葯證直訣》、《聖濟總錄》、《普濟方》、《外科正宗》、《蘭台軌范》等記載,天麻分別配伍相關葯物,可治療急驚風發熱、痙攣抽搐、偏正頭痛、筋骨疼痛、風濕腳氣、早衰白發、眩暈、肢體麻木、手足不遂、肝虛頭痛、中風偏癱、破傷風等症。此外,還用於保健。《本草衍義》記載,「天麻,用根須別葯相佐使,然後見其功。仍須加用之。人或蜜漬為果,或蒸煮食,用天麻者,深思之則得矣」。清光緒年間,慈禧太後患面風,用天麻配伍其它祛風活絡葯,研末酒調,熱熨患部;光緒頭痛眩暈,也常用天麻配伍相關葯物煎水洗頭。在現代,天麻在醫療保健中的應用更為廣泛。《中國葯典》記載,天麻有「具平肝熄風、祛風定驚的功效,用於頭暈目眩,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高血壓,耳源性眩暈」。《全國中草葯匯編》記載,天麻「主治高血壓、眩暈、頭痛、口眼歪斜、肢體麻木、小兒驚厥等症」。一些名醫把天麻的作用歸結為「三抗、三鎮、一補」,即抗癲癇、抗驚厥、抗風濕,鎮靜、鎮痙、鎮痛,補虛。近年來,對天麻的醫療保健作用不斷有新發現。將天麻用於高空飛行人員,作為腦保健葯物,可增強視神經的分辨能力;日本用天麻治療老年性痴呆症。
臨床應用
1. 用於頭暈目眩。治肝陽上亢的眩暈,可與鉤藤、石決明等配伍;如風痰為患引起之眩暈,又可以半夏、白術、茯苓等同用。
2. 用於熱病動風、驚癇抽搐。對高熱動風、驚癇抽搐、角弓反張者,常與鉤藤、全蠍等配伍同用。
3. 用於頭痛,痹痛,肢體麻木。配川芎等以治頭痛,配全蠍、乳香等以治痹痛等。此外,對於肢體麻木、手足不遂,常配當歸、牛膝等,則為臨床所常用。
天麻,又名赤箭、定風草、水洋芋等,為蘭科天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乾燥塊莖入葯。天麻是著名的中葯材,早在兩干多年前就已入葯,其性辛、溫、無毒。據《神農本草經》記載,天麻 (當時稱赤箭,,有醫治驚風、神志昏迷、提氣益神的作用。能治療頭昏、頭痛、眩暈、偏頭疼、語言謇、小兒驚風、四肢痙攣、風寒濕痹、神經衰弱等症。臨床應用證明,對血管神經性頭痛,腦震盪後遺症等有顯著療效。
天麻著名食譜
天麻的吃法極為豐富,是傳統葯膳的極品,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不斷創新,本站只是收集了一部分極為有名的吃法,以供參考
天麻燉雞
材料:母雞1隻(重約1500g),天麻15g,水發凍菇 50g,雞湯 500g,調料適量。
烹制方法:將天麻洗凈切片,放入碗中,上籠蒸10min取出。雞去骨切成小塊,用油氽一下,撈出。蔥、姜用油煸出味,加入雞湯和調料,倒入雞塊,用文火燜40min,加入天麻片,再燜5min,勾芡,淋上雞油。
食法、食量:佐餐或單食均可。
功能:平肝息風,養血安神。
適應范圍:用於肝陽上亢之眩暈頭痛,風濕痹之肢體麻木、酸痛,中風癱瘓,神經性偏頭痛,神經衰弱之頭昏、頭痛、失眠等症。
天麻豬腦粥 來源於《常見病食療食補大全》。
材料:天麻10g,豬腦1個,粳米250g。
烹制方法:將豬腦洗凈,與天麻共同置入沙鍋內,再放入粳米,加清水煮粥,以粥、腦熟為度。
食法、食量:每日晨起,服用溫熱粥1次。
功能:平肝息風,行氣活血。
適應范圍:適用於高血壓、動脈硬化、美尼爾病、頭風所致的頭痛等症。
天麻燒牛尾 來源於《食用菌飲食療法》。
材料:天麻10g,牛尾2條,母雞肉、肘子、干貝母、調料知適量。
烹制方法:將天麻洗凈放入罐內,加清水上籠蒸透切片。用母雞、肘子肉同煮湯。將牛尾按骨節縫剁開放入鍋內,加水、蔥、姜、白酒煮開以去異味,再將已去掉異味的牛尾挑入煮好的母雞、肘子湯鍋內,同時也將火腿、干貝、調味品放入湯內,用文火煨2h。熟後將牛尾、母雞、肘子挑起,整齊地碼入盤中,然後再將天麻片鑲於盤周圍,淋上熟澱粉,澆上香油即成。
食法、食量:每天食肉、喝湯1~2次。
功能:祛風濕,止痛、行氣活血。
適應范圍:適用於頭暈、頭痛、風潮等症。
天麻燉甲魚 來源於《膳食保健》。
材料:甲魚1隻(約450g),天麻片15g,調料適量。
烹制方法:用沸水將甲魚稍燙一下後,颳去表面泥膜,挖凈體內黃油。用甲魚膽在甲魚殼背上塗1周,腹蓋向上置於容器中,再將天麻片、蔥、姜覆蓋其上,加黃酒適量後,容器加蓋,隔水燉1.5~2h。
食法、食量:食時,根據食者的喜好,用麻油或調制蒜泥等調味汁水,蘸食新燉熟的天麻及甲魚,並喝湯。
功能:滋養肝腎,平肝潛陽,活血散瘀。
適應范圍:適用於高血壓、肝炎等症。
天麻竹瀝粥 來源於《百病飲食自療》。
材料:天麻10g,粳米100g,竹瀝30g,白糖適量。
烹制方法:將天麻浸軟,切成薄片,與粳米加水煮粥,調入竹瀝、白糖即成。
食法、食量:粥及天麻片在1天內分2次服用。
功能:平肝息風,清熱化痰。
適應范圍:適用於肝風痰熱的癇症(發作前常覺眩暈頭痛、胸悶乏力、心煩易怒,發作時突然昏仆、神志不清、抽搐吐涎,移時漸蘇,醒後一如常人)。
天麻肉片湯 來源於《中國葯膳學》。
材料:天麻、豬肉各適量。
烹制方法:天麻浸軟切片待用。肉片做湯,加入天麻片3~6 g共煮。
食法、食量:葯、肉、湯俱食,宜常服。
功能:滋陰潛陽,平肝息風。
我推薦5種治風濕、頭疼的做法。
一、天麻煮雞蛋
功效:治療頭痛目眩
配方製作:鮮天麻60克、雞蛋3個、水1000克。先將鮮天麻切片放鍋內加水煮30分鍾後,打入雞蛋煮熟後即可食用。
用法:隔日一次食。
二、天麻、枸杞煮豬腦
功效:對頭昏頭痛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配方製作:鮮天麻100克,枸杞子15克,豬腦2副。將鮮天麻片、枸杞子加水文火煎1小時,放入洗凈的豬腦煮熟後食用。
用法:每日一次食,或隔日一次也可。
三、天麻山葯燉乳鴿
功效:具有補肝益腎、健胃、健脾、補氣益肺,滋腎固精等功效。可治療病後虛弱、陽痿早泄、消渴症、婦女血虛、月經不調和閉經、頭痛、眩暈等症。
配方製作:鮮天麻、鮮山葯、蔥白段各100克,乳鴿4隻,豬肉,豬熟肚片、豬腰子各250克,水發綠豆粉條、萵筍、藕各150克,豆腐乾200克,生薑片25克,料酒35克,精鹽1O克,雞精5克,胡椒粉3克,雞湯3000克。將高壓鍋置於火上,鍋內加入雞湯、天麻、山葯、乳鴿塊、生薑片、豬肉、藕片、豆腐乾、料酒、胡椒粉、精鹽、蔥白段,燒沸後,打去浮沫,加閥壓10分鍾,停火降溫後,加入其它原料和雞精,再燒開後,即可食用。
用法:食肉飲湯。
四、天麻鴨子
功效:滋陰潛陽,平肝息風。適用於陰虛陽亢,目眩頭暈,耳鳴頭痛,口苦咽乾等症。
配方製作:鮮天麻100克,生地30克,水母鴨1隻(約500克)。將鴨宰殺,去毛及內臟,與洗凈切片之天麻,生地共燉至鴨料熟,加食鹽、味精等調味。
用法:食肉飲湯。
五、天麻肉片湯
功效:滋補潛陽,平肝息風。適用於眩暈,頭痛等症。現多用於高血壓、耳源性眩暈等。
配方製作:天麻豬肉各適量。天麻切薄片待用;肉切片做湯,加入鮮天麻片60克共煮。
用法:葯、湯俱食。
天麻的營養成分
天麻營養豐富,100克干品中含海粗蛋白11.4%,脂肪5.2%,碳水化合物總量75.9%,纖維素5.8%,灰分7.5%,能量1606.6千焦。
~~~~~~~~~~~~~~~~~~~~~~~~~~~~
拉丁名 Gastrodia elata Bl.
中文名 天麻
拉丁科名 Orchidaceae
中文科名 蘭科
保護級別 3
分布 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台灣、安徽、江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西藏、雲南、廣西
現狀 漸危種。天麻是一種珍貴的葯用植物,目前雖全國各大產區均已廣為栽培。但其野生資源,由於長期採挖和森林的過度採伐,嚴重破壞了其生態環境,有的地區已瀕臨絕滅。
海拔下限(米) 400
海拔上限(米) 3300
形態特徵 腐生多年生草本。無綠葉,地下塊莖肥厚,長橢圓形、卵狀長橢圓形或啞鈴形,長約10(一20)厘米,粗3一5(一7)厘米,肉質,常平卧;節較密,節上輪生多數三角狀廣卵形的膜質鱗片。莖直立,高1一1.5(一2)米,下部疏生數枚膜質鞘。總狀花序頂生,花期顯著伸長,長30-50厘米,具花30-50(一100);苞片長圓狀披針形,長1一1.5厘米,與子房(連花梗)近等長;花橙紅、淡黃、藍綠或黃白色,近直立;花梗長3一5毫米;萼片與花瓣合生成花被筒,筒長約1厘米,直徑5一7毫米,頂端5裂;萼裂片大於花冠裂片;唇瓣藏於筒內,無距,長圓狀卵圓形,長約7毫米,上部邊緣流蘇狀;蕊柱長5一7毫米,子房倒卵圓形。蒴果直立,倒卵狀橢圓形,長1.5(-2)厘米,直徑8一9毫米;種子細小,多數。
特性 通常生於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林緣或林問空地上,郁閉度大的林下罕見。喜生於雨量適中,腐殖質層深厚的土壤上。天麻無葉綠素,是終生依靠蜜環菌Armillariella mellea (Vah1.ex Franch.)Karst.提供營養並調劑其生長機能的異養蘭科植物。天麻從種子萌發到下代種子成熟一般需要三年時間,其間植物體需經過原生塊莖,後生塊莖的充分發育,才能開花結果。從花莖芽自地面出土、開花、結實至種子散出,歷時約62-65天,而絕大部分時間是生活在地下,花期5-7月,果期7-8月。
保護價值 天麻是名貴中葯,用以治療頭暈目眩,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等症。天麻是一種名貴的中葯,而蜜環菌也能葯用。它是腐寄生植物,對研究蘭科植物的系統發育有一定的價值。
保護措施 由於不合理的採收,目前有些地區野生天麻資源枯竭。而不少地區天麻的栽培面積擴大,基本上可以滿足市場的需要。為了保護種質資源,建議有關部門及自然保護區保護野生天麻,以利其自然生長繁殖。
栽培要點 天麻必須在有蜜環菌的條件下才能生長、發育、繁衍後代。在產地栽培時,須預先准備好菌材,東北地區一般多用柞樹培菌,在6-7月間,地溫在20-25時,在半陰半陽山坡,選擇排水透氣良好的砂土地,分層堆積菌材,每層接上蜜環菌種,用腐殖質土填滿空隙。菌種最好取自天麻產地,選取附有菌絲的樹根或天麻均可。繁殖可用塊莖和種子。
【英文名】 RHIZOMA GASTRODIAE
【別名】赤箭、木浦、明天麻、定風草根、白龍皮
【來源】本品為蘭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 的乾燥塊莖。春季4~5月間採挖為「春麻」;立冬前9~10月間採挖的為「冬麻」,質量較好。挖起後趁鮮洗去泥土,用清水或白礬水略泡,颳去外皮,水煮或蒸透心,切片,攤開晾乾。
【性狀】本品呈橢圓形或長條形,略扁,皺縮而稍彎曲,長3~15cm,寬1.5~6cm,厚0.5~2cm。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有縱皺紋及由潛伏芽排列而成的橫環紋多輪,有時可見棕褐色菌索。頂端有紅棕色至深棕色鸚嘴狀的芽或殘留莖基;另端有圓臍形疤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較平坦,黃白色至淡棕色,角質樣。氣微,味甘。
【鑒別】
(1) 本品橫切面:表皮有殘留,下皮由2~3列切向延長的栓化細胞組成。皮層為10數列多角形細胞,有的含草酸鈣針晶束。較老塊莖皮層與下皮相接處有2~3列橢圓形厚壁細胞,木化,紋孔明顯。中柱大,散列小型周韌維管束;薄壁細胞亦含草酸鈣針晶束。髓部細胞類圓形,具紋孔。
粉末黃白色至黃棕色。厚壁細胞橢圓形或類多角形,直徑70~180μm,壁厚3~8μm,木化,紋孔明顯。草酸鈣針晶成束或散在,長25~75(93)μm。用醋酸甘油水裝片觀察含糊化多糖類物的薄壁細胞無色,有的細胞可見長卵形、長橢圓形或類圓形顆粒,遇碘液顯棕色或淡棕紫色。螺紋、網紋及環紋導管直徑8~30μm。
(2) 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浸漬4 小時,隨時振搖,濾過。濾液加碘試液2~4滴,顯紫紅色至酒紅色。
(3) 取〔含量測定〕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及對照品溶液,另取天麻對照葯材0.5g,同法製成對照葯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9:1:0.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及對照葯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應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磷酸鹽溶液(0.1mol/L磷酸二氫鉀溶液和0.1mol/L磷酸氫二鈉溶液等量混合)-水(1.5:3:95.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70nm。 理論板數按天麻素峰計算應不低於15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天麻素對照品(80℃乾燥1 小時)25mg,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 中含天麻素1mg)。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經80℃乾燥後的本品粉末0.5g,置10ml量瓶中,精密加甲醇5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30分鍾,靜置24小時,振搖後再超聲處理15分鍾,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靜置。取上清液離心,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5μl 與供試品溶液5~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含天麻素(C13H18O7) 不得少於0.10%。
【性味歸經】甘,平。歸肝經。
【功能主治】平肝息風止痙。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
【用法用量】 3~9g。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天麻
(一)概述
別名赤箭、木浦、明天麻。
為蘭科天麻屬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Blume),以塊莖入葯。天麻性平味甘,具有熄風定驚的功效。主治小兒高熱驚厥,肢體麻木不仁,偏頭痛,眩暈、高血壓、頭暈失眠等症。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北、陝兩、安徽等地,其中以四川分布面廣。此外河北、河南、山東及東北各地也有少量的培植。天麻為多年食菌草本,葉片褪化成膜質,全株幾乎不含葉綠素,屬典型的異養型植物。它與擔子菌綱傘菌自由蘑科密環菌[Armdla-riamellea(Vaht.ex,Fr)Oud」互為「食科」,共生共處。密環菌不但能附於天麻球莖上,並從生長點和附貼麻體的菌索上種出多量菌絲侵入天麻的表皮組織吸取養分。但當密環菌進入皮層後,遇到天麻分泌的溶菌素被溶解吸收,變成了天麻的營養。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寄生草本,高30~150厘米。地下塊莖肉質肥厚,長圓形,有不很明顯的均勻環節。塊莖項芽成熟期生出直立的地上莖,高約100~15O厘米,紅棕色。葉退化成膜質鱗片,基部呈鞘狀抱莖。立夏至小暑間開花,總狀花序,花黃綠色,歪壺形。蒴果長圓形,熟時開裂,種子多而細小,粉末狀。
(三)生長特性
野生天麻,喜歡生長氣溫較低的,常年多雨、霧、濕度大、腐殖質厚的黑沙土,冬無嚴寒,夏無酷熱,年平均氣溫10℃左右,被砍伐雜木林或竹林地中。特別是砍伐燒山之後的二荒地,樹樁下面較多。天麻無根又無葉,主要靠密環菌供給養分,而密環菌喜歡生長在疏鬆、透氣好的沙質壤土中,密環菌豐富的地方,正是天麻集中生長的地方,所以栽培天麻先採集和培育密環菌。
【各家論述】
1.《本草衍義》:天麻,用根,須別葯相佐使,然後見其功,仍須加而用之,人或蜜漬為果,或蒸煮食,用天麻者,深思之則得矣。
2.李杲:肝虛不足者,宜天麻、芎窮勞以補之。其用有四:療大人風熱頭痛,小兒風癎驚悸,諸風麻痹不仁,風熱語言不遂。
3.《綱目》:天麻,乃肝經氣分之葯。《素問》雲,諸風掉眩,皆屬於木。故天麻入厥陰之經而治諸病。按羅天益雲: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風草,故為治風之神葯。今有久服天麻葯,遍身發出紅丹者,是其祛風之驗也。
4.《葯品化義》:天麻,氣性和緩,《經》曰,肝苦急,以甘緩之。用此以緩肝氣。蓋肝屬木,膽屬風,若肝虛不足,致肝急堅勁,不能養膽,則膽腑風動,如天風之鼓盪為風木之氣,故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由肝膽性氣之風,非外感天氣之風也,是以肝病則筋急,用此甘和緩其堅勁,乃補肝養膽,為定風神葯。若中風、風癎、驚風、頭風、眩暈,皆肝膽風證,悉以此治。若肝勁急甚,同黃連清其氣。又取其體重降下,味薄通利,能利腰膝,條達血脈,諸風熱滯於關節者,此能疏暢。凡血虛病中之神葯也。
5.《本草新編》:天麻,能止昏眩,療風去濕,治筋骨拘攣癱瘓,通血脈,開竅,余皆不足盡信。然外邪甚盛,壅塞經絡血脈之間,舍天麻又何以引經,使氣血攻補之味,直入於受病之中乎?總之,天麻最能祛外束之邪,逐內避之痰,而氣血兩虛之人,斷不可輕用之耳。
6.《本草正義》:天麻氣味,古皆稱其辛溫,蓋即因於《本草經》之赤箭,而《開寶》、甄權諸家,稱其主諸風濕痹,冷氣癱瘓等證,皆因辛溫二字而來,故視為驅風勝濕,溫通行痹之品。然潔古諸家,又謂其主虛風眩暈頭痛,則平肝息風,適與祛風行痹宣散之法相背。使其果屬辛溫宣散,則用以治虛風之眩暈頭痛,寧不助其l騰而益張其焰?何以羅天益且謂眼黑頭眩,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治?從此知果是風寒濕邪之痹著癱瘓等症,非天麻之所能奏效也。蓋天麻之質,厚重堅實,而明凈光潤,富於脂肪,故能平靜鎮定,養液以息內風,故有定風草之名,能治虛風,豈同誑語。今恆以治血虛眩暈,及兒童熱痰風驚,皆有捷效,故甄權以治語多恍惚,善驚失志,東垣以治風熱,語言不遂,皆取其養陰滋液,而息內風。蓋氣味辛溫之說,本沿赤箭之舊,實則辛於何有,而溫亦虛言。
7.《本經》:主惡氣,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
8.《別錄》:消癰腫,下支滿,疝,下血。
9.《葯性論》:治冷氣頑痹,癱緩不遂,語多恍惚,多驚失志。
10.《日華子本草》:助陽氣,補五勞七傷,通血脈,開竅。
11.《開寶本草》:六髦罘縭裕鬧�新危,利腰膝,強筋力。
12.張元素:治風虛眩暈頭痛。
13.《本草匯言》:主頭風,頭痛,頭暈虛旋,癲癎強痙,四肢攣急,語言不順,一切中風,風痰。

Ⅸ 腦場生命意識健生法。是真的嗎

聽過一些李杲的講座,聽得不全,但這個人對」營銷心理學」和「心理暗示與神經反應」等學科是真的有比較深的經驗,建議不要相信裡面有什麼功法、神力、更不要相信李杲借科學之名所說的意識連接與能量傳遞。只能說李杲能乾的事情,找一個正規的心理醫生也能幫你做到。

閱讀全文

與李杲正確的祭祖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線單股壓線鉗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976
甲溝炎有沒有土方法治療啊 瀏覽:974
拔罐的操作步驟和方法 瀏覽:760
儀表接地連接方法 瀏覽:277
線性績效計算方法 瀏覽:870
奧克斯空調扇使用方法 瀏覽:775
如何獲得凱皮膚方法 瀏覽:590
棉花種植新方法 瀏覽:261
大迫傑訓練方法 瀏覽:553
陰蝕的治療方法 瀏覽:722
性冷淡哪裡治療方法 瀏覽:980
液體制劑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瀏覽:135
纏繞膠帶安裝方法 瀏覽:437
痔瘡怎麼樣治療方法 瀏覽:430
地暖氣的安裝方法 瀏覽:707
國際天然氣價格計算方法 瀏覽:38
如何用正確的方法戰勝疾病 瀏覽:711
產前會陰按摩方法視頻 瀏覽:828
大人沖奶粉的正確方法 瀏覽:129
單相電地線安裝方法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