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髖關節骨折,怎麼鍛煉
您好,關於鍛煉方法給予以下幾點建議:
一. 站立位鍛煉法
扶物下蹲法:單或雙手前伸扶住固定物,身體直立,雙足分開,與肩等寬,慢慢下蹲後再起立,反復進行3~5分鍾;
患肢擺動法:單或雙手前伸或側神扶住固定物。單腳負重而立,患肢前屈、後伸、內收,外展擺動3~5分鍾;
內外旋轉法:手扶固定物,單腳略向前外仲,足跟著地,作內旋和外旋運動3~5分鍾。
二. 坐位鍛煉法
1. 屈髖法:患者正坐於床邊或椅子上,雙下肢自然分開,患肢反復作屈髖屈膝運動3~5分鍾;
2. 抱膝法:患者正坐床邊、沙發、椅子上,雙下肢自然分開,雙手叉指合掌抱住脛骨近端前方,反復屈肘後拉與主動屈髖運動相配合,加大屈髖力量及幅度,活動3~5分鍾;
3. 開合法:患者正坐於椅、凳上,髖膝踝關節各成90度角,雙足並攏,以雙足間為軸心,作雙膝外展、內收運動3~5分鍾,以外展為主;
4. 分合法:患者坐於凳邊,髖膝踝關節各成90度角,以足尖、腳跟交替為軸旋轉外移至最大限度,然後以足跟為軸心,雙膝內收外展活動3~5分鍾;
5.蹬車活動法:患者穩坐於特製自行車運動器械上(功能鍛煉車),如蹬自行車行駛一樣,活動10~20分鍾,速度逐漸加快。
三. 卧位
1. 蹬空屈伸法:患者仰卧位,雙手置於體側,雙下肢交替屈髖屈膝,使小腿懸於空中,像蹬自行車行駛一樣的運動5~10分鍾,以屈曲髖關節為主,幅度、次數逐漸增加;
2.抱膝法:患者取仰卧位,傷肢屈髖、屈膝,雙手叉指合掌抱住脛骨近端前方,反復屈肘向上拉與主動屈髖運動相結合,加大屈髖力量及幅度,持續活動3~5分鍾,次數、幅度逐漸增加。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
㈡ 小孩子髖關節手術後,康復活動有那些,能教教我嗎能有圖片就更好了
如果你施行了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為了促進早日康復,請你分以下幾個階段進行一系列的康復訓練。 一、手術後康復鍛煉 1、早期踝關節主動運動 手術結束後,按麻醉常規護理,給予去枕平卧位,患肢下墊軟枕抬高10。-20。,保持外展中立位,兩腿之間放一軟枕,防止內收。麻醉醒後立即進行足趾、踝關節的主動運動,注意踝關節屈伸范圍要大,由於全髖關節置換術後足踝屈伸運動時下肢靜脈血液平均速度增加40.1%。早期進行踝關節的主動運動,對預防深靜脈血栓有積極作用。 (1)屈伸踝關節:慢慢地將腳尖向上勾起,然後再向遠伸使腳面綳直。每隔1小時5—10次,每個動作持續3秒;手術後立即開始直到您完全康復。 (2)轉動踝關節: 由內向外轉動您的踝關節;每天3—4次,每次重復5遍。 (3)健側肢體練習:屈髖,屈膝收縮健側下肢肌肉。每2小時練習1組,每組30次,每次持續10—15秒。 通過本階段鍛煉應達到: ★基本消除患肢腫脹; ★患側大腿,小腿肌肉能夠協調用力做出肌肉舒縮作用。 2、早期進行股四頭肌收縮和抬臀訓練 術後第一天,繼續行踝關節運動,同時進行股四頭肌收縮和抬臀訓練。患者擔心傷口疼痛,不敢活動,故鍛煉時可將手放在股四頭肌處,幫助患者正確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抬臀訓練時護士站在患者的患側,囑患者雙手握住牽引床上方的吊環,挺起上半身,健側腿蹬在創面上,使臀部抬離床面。無牽引床時,用兩肩或雙肘關節及頭部做支撐,健側腿蹬在床面上,將上身和臀部抬起來,第一天練習時護士用雙手平托住患者的腰部、臀部,協助患者的身體抬離床面,抬臀時注意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抬臀訓練後給予半坐卧位,指導進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功能鍛煉每天3—4次,每次重復以下三種練習方式10遍: (1)屈伸髖,膝關節練習:患者可以自主髖,膝關節屈伸,使您的腳跟滑向臀部,然後伸直。注意不要使膝關節向兩側擺動。 (2)臀部收縮練習:平卧位使臀部肌肉緊綳,保持5秒鍾。 (3)外展練習:平卧位伸直腿盡量向兩側分開,然後收回,注意不要完全並攏。 (4)股四頭肌收縮練習:您的大腿前方肌肉(股四頭肌),盡量伸直膝關節,保持5—10秒鍾,每隔10分鍾練習10次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點兒疲勞為止。 (5)直腿抬高練習:您的大腿前方肌肉,盡量伸直膝關節,抬高下肢(距床面10CM)保持5—10秒鍾,慢慢放下。重復練習,您會感覺大腿肌肉有點兒疲勞。 (6)髖關節伸直練習:術側髖關節主動伸直動作或髖下墊枕,這樣可以伸展屈髖肌及關節囊前部。 3、術後第二天患者坐床邊進行髖關節、膝關節活動 由醫生和護士(或家屬)將患者身體向患側外移至床邊,患側下肢抬離床面與身體同時移動,雙小腿自然垂於床邊,膝關節彎曲90。,坐起後在背部用枕頭或棉被穩住。移動中注意避免髖旋轉,觀察患者的面色、脈搏,詢問有無心慌、惡心,防止發生體位性低血壓,患者適應坐位後,開始做踢腿練習,增大膝關節的活動度。 4、床邊站立,步行運動 術後第三天開始,根據恢復情況繼續前一階段練習,並可進一步增加坐位和站立位的練習,恢復正常髖關節活動度的同時增強肌肉力量。大多數患者此期的人工髖關節已經可以部分負重(使用非骨水泥假體的患者應適當延遲負重時間,具體方法請你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以下康復訓練內容: (1)如何下地: ★將助行器放在術側腿旁,向床邊移動身體。 ★將術側腿移到床下,防止術側髖外旋。 ★健側腿順勢移到床下,將身體轉正,扶步行器站立。 (2)如何坐下: 坐下之前做好准備,需要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加坐墊,倒退,看好位置,雙手扶穩,緩緩坐下。曲髖不能超過90゜,要坐較高的椅子。 (3)如何站立: 從椅子上站起時,首先身體要挪到椅子邊緣,把患肢放在前面,讓健側腿承受身體大部分重量。 (4)站立練習: 開始的時候你會感到頭暈,所以一定有人在身旁協助你,直到你有足夠的力量自行站立。進行站立練習時你一定要扶著床旁或牆上的扶手,每天練習3-4次。 ★站立抬腿練習: 雙手握住扶手抬起你的患側腿,注意抬腿時膝關節不要超過腰部,每次練習2-3遍。 ★站立後伸和外展練習: 將患肢慢慢後伸,抬頭挺胸,拉伸髖關節囊和屈髖肌群,注意保持上身直立,每次2-3遍;然後下肢升直向外抬起,慢慢收回,拉伸髖關節內收外展肌,每次練習2-3遍。 (5)如何用助行器邁步行走 先用助行器輔助行走,待重心穩定,改用雙側腋杖。先將助行器擺在身體前20厘米處,先邁術側腿,再將健側腿跟上,如此循環。 開始時,每天3-4次,每次行走5-10分鍾;然後逐漸適應後,增加到每天2-3次,每次行走20-30分鍾。完全康復後,您應該保持每次3-4次,每次行走20-30分鍾,行走有助於您保持髖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 通過本階段的鍛煉應達到: ★髖關節主動屈曲達到90。; ★在助行器的幫助下可自行部分負重行走; ★非骨水泥假體應該適當延長負重行走時間。 二、出院康復練習和注意事項 1、出院康復練習: 如傷口癒合良好,未發生嚴重手術並發症,一般於術後10-14天拆線,病人身體狀況已大部分恢復,可以出院。此時您的關節功能並未達到理想程度,故出院後康復練習仍應繼續進行。髖關節肌肉豐富,比起膝關節置換術後恢復相對快很多。您出院後的練習主要以站立的練習和行走練習為主,待軟組織完全癒合後您的髖關節一般已經可以自如的活動了。 (1)由助行器改為雙拐進行行走: 先前移雙拐一足距離,健側腿落地――前移重心直到重心越過雙拐連線――健側足向前移越過雙拐連線20-30cm,如此交替進行。 (2)繼續住院期間的站位練習; (3)上下樓梯練習 大多數情況術後21天您可以上下樓梯,因為三周的時間髖關節周圍軟組織已經可以基本上痊癒。 上樓梯時先將健側腿邁上台階,再將術側腿邁上台階;下樓梯時先將雙拐移到下一台階,再將術側腿邁下台階,最後將健側腿邁下台階。 當你可以利用雙拐上下樓梯後,就可以改為使用單側拐杖來進行活動。逐漸適應至你完全可以丟棄拐杖為止。 2、注意事項: 通過本階段的鍛煉,此時你的髖關節應該已經恢復至正常水平,但為了使你的人工關節更好的使用,在你以後的日常生活中,還需要有些細節盡量注意。 (1)術後你的家中需要准備: ★為你的座椅、坐便器和樓梯上安裝可靠的扶手; ★為你的座椅准備一個舒適的墊子,並有安全的靠背和扶手,准備一腳凳方便你的患肢休息; ★把馬桶升高; ★洗澡間准備可靠的扶手和椅子; ★清除你在家中活動區域內所有可能引起你摔跤的物品,比如:可以移動的地毯和電話線等。 (2)盡量避免進行深蹲屈髖超過90。,在下蹲時挺直胸部和腰部,不可過度前屈軀干。 (3)禁止患側卧位,向健側卧位時雙膝之間應放枕頭,使髖關節不能外旋和內收,以免脫位。 (4)在穿鞋襪時,為避免影響手術效果,應該卧床,足置於床上屈體屈髖穿鞋襪。應該避免雙下肢交叉(蹺二朗腿)。 (5)我們建議在手術後6周內不要開汽車。因為有調查表明,在手術後初期肌肉反應能力會減弱,對駕駛的安全性有影響。 (6)在通過機場安全檢查時,你身體內假體會使你在通過機場安檢時發出警報,你可以向機場安檢人員說明情況,你也可以要求手術醫生為你開具相關證明。
㈢ 骨科手術後如何做康復訓練需要注意什麼呢
遭受骨折後,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經專業醫師手法治療和手術復位後注意後期護理。在骨折手術後的康復期,一般來說,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科學制動。骨折手術期間不能躺在床上不活動,這實際上不利於骨折的恢復和健康。應在保證骨折穩定和良好保護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活動。適當的功能鍛煉不僅可以促進骨折癒合,還可以避免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等後遺症。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㈣ 骨折後如何康復鍛煉
康復訓練一般在骨折固定好後就可開始,不但可以防止關節粘連,僵硬,減少肌肉萎縮的程度,還可促進腫脹的消退和骨折的癒合
1.促進消腫,防止關節粘連和僵硬:骨折後,骨折處的軟組織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水腫,使得靜脈和淋巴都迴流受阻,因而會出現傷肢腫塊,該腫塊若不及時消除,可導致相應軟組織粘連,甚至變硬.這種粘連可發生在肌肉與肌腱內,肌腱與滑膜間以及關節內,從而影響肌肉收縮的功能練習,可促進靜脈和淋巴迴流,促進血腫吸收,腫脹消退,減少關節液滲出.從而防止了因關節本身及軟組織粘連所造成的關節僵硬.
2.促進骨折癒合:傷肢肌肉的反復舒縮活動,可使骨折縱向擠壓力加強,骨折縫隙變小,骨折部更為穩定,可以改善骨折部的營養,骨折端骨能力的增強促進了骨折的癒合.功能練習還可以矯正微小的骨折錯位,也有利於骨折的癒合.
3.促進血液循環:功能鍛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血栓形成.長期卧床病人,肌肉由於沒有舒縮運動,血循環會變慢,使組織的新陳代謝降低,傷病的癒合過程延長,由於創傷出血壁本身的損害,血液在受損的血管內緩慢流動時容易形成血凝塊,稱為「血栓」.小的血栓可自行溶解,如果血栓較大,從血管壁脫落下來,隨血液進入全身循環,可引起心,腦,肺重要器官梗塞,嚴重的可能造成病人猝死.
4.減少並發症:經常活動鍛煉,可以預防骨,關節,肌肉等並發症,如骨質疏鬆,骨折遲緩癒合,關節粘連,關節囊攣縮,關節僵直及肌肉萎縮等多種並發症.
為了使病人戰勝傷病,最大范圍的恢復機體功能只有在醫務人員指導下堅持進行科學的功能鍛煉,才能取得最佳治療效果.
㈤ 骨折術後如何進行功能鍛煉
臨床上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同樣的骨折,同樣的醫生做手術,恢復的效果卻千差萬別。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骨折術後的功能鍛煉沒有跟上。功能鍛煉對於術後恢復起著重要作用。常可分為以下幾階段進行鍛煉,對於孩子骨折宜在家長監督和指導下進行。
第一階段:骨折炎症消退期功能鍛煉。
患處局部腫脹、疼痛、大都術後輔以石膏或其他外固定,軟組織正處於修復階段,功能鍛煉的目的是促進血液循環,使腫脹早日消退,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粘連。此期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是使患處肌肉做舒縮活動。上肢骨折患者可作握拳、提肩活動,握拳時使整個上肢肌肉用力,而後放鬆,活動肩關節時要用另一隻手托住患肢的前臂作肩關節的環行活動。下肢骨折患者可做股四頭肌收縮動作,使整個下肢肌肉用力後再放鬆,但不一定使膝關節屈曲。踝關節骨折患者可作一些足趾背屈動作。
第二階段:骨痂形成期功能鍛煉。
患肢腫脹消退,局部疼痛逐步消失,軟組織損傷已漸修復,部分患者己拆除外固定,骨折斷端部分纖維連接並在逐漸形成骨痂,骨折的部位日趨穩定。此期鍛煉的形式除繼續進行患肢肌肉的收縮活動外,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步進行骨折附近的關節功能鍛煉;上肢骨折患者除做握拳、活動肩關節動作外,還可作一些主動性的關節伸屈活動,如活動腕關節、肘關節,整個上肢的伸屈、外展、內收,先由簡單動;作開始,逐漸增加,動作須柔和緩慢,隨著骨折的癒合,活動次數可適當增加。下肢骨折患者可進行抬腿和髖關節伸屈活動,並可上下肢結合,進行攀扶站立,逐步開始輕度負重活動。下肢股骨骨折患者,在第4 周後,可用雙手撐床,作抬臀,伸屈髖、膝關節等動作。到4 ~ 6 周後,可遵醫囑起床扶拐活動,但不能負重。
第三階段:骨痂成熟期功能鍛煉。
這時患處軟組織已恢復正常,肌肉有力,已有足夠的骨痂,外固定一般已拆除,一般接近臨床癒合,除不利於骨折癒合的某一方面的關節活動仍需限制外,其他的活動都可以進行,活動的次數及范圍可擴大。
第四階段:臨床癒合期功能鍛煉。
此期患者的骨折已達臨床癒合,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是加強患肢關節的主動運動,使各共節迅速恢復正常活動。上肢骨折患者可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輕工作。下肢骨折患者可作上下坡、上下樓活動,在拐杖或手杖保護下,做一些負重的活動。
㈥ 運動髖關節的鍛煉方法
運動髖關節的鍛煉方法
運動髖關節的鍛煉方法,運動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在運動的同時我們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積極運動也是一種生活態度,鍛煉身體有利於增強我們的身體素質,現在分享運動髖關節的鍛煉方法技巧。
一、床上鍛煉法
(1)髖關節伸屈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關節伸展,雙手叉指合掌抱住股骨下端,利用反復屈肘力量往上拉與主動屈髖活動相結合,持續活動5~10分鍾,次數幅度逐漸增加。
(2)髖關節外展直腿抬高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患肢外展直腿抬高25°~35°,持續1分鍾放下,作10次。同理可作側卧及俯卧抬腿,鍛煉外側及後側肌群。 (術後3個月開始)
(3)髖關節作外展、內收活動,雙膝屈曲約90度,與肩同寬,膝關節作內收、外展運動,持續5~10分鍾。
(4)髖關節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兩腳分開, 與肩相等,以足跟為軸心,作下肢外旋 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5)髖關節屈曲位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膝關節屈曲100°,髖關節屈曲90°,雙手抱膝,利用手腕力量反復作外旋、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二、床下鍛煉法
(1)扶物下蹲法:單或雙手前伸扶住固定物,身體直立,雙足分開,與肩等寬,慢慢下蹲後再扶起,反復進行3~5分鍾。(術後半年開始)
(2)患肢擺動法:單或雙手前伸或側身扶住固定物,單腳負重而立,患肢前屈後伸內收,外展擺動3~5分鍾。(術後半年開始)
(3)內外旋轉法:手扶固定物,單腳略向前外伸,足跟著地,作內旋和外旋運動3~5分鍾。(術後半年開始)
(4)屈髖法:患者正坐於床邊或椅子上,雙下肢分開;患肢反復作屈膝屈髖運動3~5分鍾。
(5)抱膝法:患者正坐床邊、沙發、椅子上,雙下肢分開,雙手抱住患肢膝下反復屈肘後拉與主動屈髖運動相配合,加大屈髖力量及幅度。
(6)開合法:正坐於椅、凳上,髖膝踝關節各成90°角,雙足並攏,以雙足尖為軸心作雙膝外展,內收運動,以外展為主3~5分鍾。
(7)蹬車活動法:穩坐於特製自行車運動器械上,如蹬自行車行駛一樣,速度逐漸加快,活動10~20分鍾。
通過上邊的介紹我們知道了髖關節的鍛煉方法有哪些。髖關節的鍛煉方法分為床上和床下兩種方式,所以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選擇適應自己的鍛煉方法。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每天鍛煉的時間和強度要有一個度,避免起到相反的作用。
原創文章 禁止轉載
想有效瘦身、燃脂,卻不想花大錢上健身房?其實,對於有減重需求的朋友來說,散步就是人人都辦的到、簡單便利,又無須額外花費的運動好選擇。雖然適度散步對人體好處多多,但專家也提醒,想讓散步效果更加倍,學會如何用「髖關節」的力量正確行走,更是致勝關鍵!
散步姿勢藏學問!「髖關節步行法」燃脂更有效
雖然適度散步有助健康,但是怎麼走的正確、有效發揮燃脂效果,可就大有學問!想要成功運動到大腿內部肌群,帶動臀部肌肉,又不傷害關節,關鍵就在於學習「髖關節步行法」:
【髖關節步行法】
「髖關節步行法」能讓散步這項有氧運動發揮更好的效果,除了張開比平常更大的步伐,還要在腳後跟碰到地面時,盡可能打直膝蓋。只要想像腳後跟踩到地面的樣子,膝蓋就能自然打直。如此一來,就能利用臀部與大腿後側的肌肉往前邁步,膝蓋也能正確往上抬。
動作分解:
1、往前踏步時,膝蓋會先彎曲再踏出。
2、放鬆肩膀、挺起胸膛、伸直背部,讓上半身保持直線。踩到地面時,腳尖往前抬起。踩在地上的那隻腳的膝蓋要用力打直。
Tips:從側面看去,肩關節、髖關節根部、膝蓋骨的後側、腳踝幾乎呈現一直線,就代表姿勢正確。
㈦ 髖關節鍛煉方法有哪些
髖關節功能鍛煉是以自動為主,被動為輔,動作要協調;幅度由小到大,循環漸進,逐步增加,鍛煉時間以10~15分鍾為宜。應根據股骨頭分期及功能受限程度選擇適宜的鍛煉方法。
1、屈髖蹬天法:患者仰卧位,雙上臂置於體側,屈髖屈膝90°,使小腿向上蹬,次數逐漸增加至50次。
2、抱膝法:仰卧位,患髖屈90°,膝屈45°,雙手叉指合掌抱膝關節前下方,屈肘
3、屈髖開合法:仰卧位,雙髖、膝關節屈曲,雙手置於臀外側,以雙足跟為軸心,作雙膝內收、外展、內旋、外旋活動3~5分鍾。
4、盤腿壓膝法:病人坐床上盤腿,雙掌置膝內側,用手掌向外、向下按壓膝關節,提高外展、外旋肌力,改善內收內旋肌協調動作,滑潤關節。
5、髖關節伸屈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髖關節伸展,雙手叉指合攏抱住股骨下端,利用反復屈肘力量抽動上拉與主動屈髖相結合,持續活動5~10分鍾,次數幅度逐漸增加。
6、髖關節外展/內收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患肢自動抬高25°~35°,作外展/內收活動,持續5~10分鍾或坐位操練。
7、髖關節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兩腳分開,與肩相等,以足跟為軸心,作下肢外旋/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8、髖關節屈曲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膝關節屈曲40°,髖關節屈曲90°,雙手抱膝,利用手腕力量反復作外旋/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9、扶物下蹲操練法:雙手前伸,抓住固定物,身體直立,雙足分開,與肩相等,緩慢下蹲後再站立,反復操練3~5分鍾。
10、髖關節擺動操練法:雙手前伸,抓住固定物,健肢負重而立,患肢足懸空,先按順時針方向作圓形擺動3分鍾,再作逆時針方向活動3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