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斷奶仔豬拉痢特別嚴重 怎麼治療
一.豬梭菌性腸炎(仔豬傳染性壞死性腸炎、俗稱仔豬紅痢) 該病是由C型產氣夾膜梭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1-3日齡的仔豬多發。發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 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有的可達40℃以上,患豬突然不愛吃食,精神沉鬱,四肢無力,下痢,腹瀉,病初排灰黃色便,後轉變為紅色糊狀便,糞便有特殊的腥臭味,常混有壞死組織碎片和小氣泡。病程1-3天。最後全身震顫,搖頭,倒地死亡。 防治措施: 1.作好產房消毒。接生前母豬奶頭要清洗和消毒。 2.對懷孕母豬於產前1個月和半個月各肌注射C型產氣夾膜梭氫氧化鋁菌苗5~10毫升。前兩胎已注射過菌苗的母豬,第三胎只在產前半個月肌注C型產氣夾膜梭氫氧化鋁菌苗5毫升,使仔豬通過哺乳獲得被動兔疫。也可注射仔豬紅痢乾粉菌苗。 3.仔豬出生後早期肌注抗豬紅痢血清,3ml/kg體重,可獲得充分保護。 4.經常發生本病的豬群,在仔豬未吃初乳前及以後三天內,投服青黴素或與鏈黴素並用:用量:預防8萬單位/kg體重;治療為10萬單位/kg體重。 或在吃初乳前,立即以每頭仔豬喂0.5g瀉痢靈加8~10萬單位青黴素與80~100mg鏈黴素調成糊狀,抹入仔豬舌根部,然後自行哺乳,只給葯一次。治療時方劑同上,但每天二次,連服三天。 5.病豬立即隔離,病情嚴重的淘汰。 6.瀉痢靈口服,同時加註青黴素(10萬單位/kg體重)或與鏈黴素並用。 7.口服白頭翁湯:白頭翁、瞿麥、黃連、黃芩、地榆、訶子、白術、蒼術各20g、甘草10g、10頭仔豬服用2次,連服3劑。 二、豬血痢(豬痢疾、黑痢、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豬密螺旋體痢疾) (一)綜述 俗稱豬血痢,病原為豬痢疾密螺旋體,革蘭氏陽性菌。特徵為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 本病一旦傳入,不容易清除,康復豬帶菌率很高,帶菌時間可達70天以上,嚴重影響豬的生產發育,增加飼料消耗。 僅感染豬,不分品種、性別、年齡,以7~12周齡豬多發,也無明顯的季節性。 消化道是唯一的感染途徑,蒼蠅帶菌4小時,小鼠帶菌100天以上,大鼠帶菌2天,也是不可忽視的傳染源和傳播者。 (二)臨症 本病潛伏期一般為3~8天,長的可達2~3個月。起初暴發本病時,常成急性,後逐漸緩和変為亞急性和慢性。 最急性型:見於流行初期,個別無症狀,突然死亡。大多表現廢食,不同程度的腹瀉,開始時呈黃灰色軟便,後稀,最後拉水樣糞,內混粘液、帶血或血塊。嚴重時糞便呈紅色糊狀,內含大量粘膜、血塊及膿性分泌物,其味腥臭。體溫升高,40~41℃,精神不振,厭食,消瘦脫水,弓背收腹,被毛粗亂無光,後期排糞失禁,衰竭,往往在抽搐狀態下死亡,病程12~24小時。 急性型:多見於流行初中期。病初排軟便或稀糞、繼則含有大量半透明的呈膠凍狀的粘液,多數含有血液和血塊,咖啡色或黑紅色的脫落粘膜組織碎片。同時食慾減退,口渴,腹痛。病程5~7天,有的死亡,有的轉為慢性。 慢性型:多見於流行中後期。下痢時輕時重,反復發作。下痢時糞便含有黑紅血液和粘液(如油脂狀)。食慾正常或稍減。豬體生長遲滯、貧血、消瘦。 (三) 病理 主要是大腸卡他性、出血性腸炎;腸系膜及其淋巴結充血、水腫。 腸腔內充滿粘液和血液,病程稍長的粘膜形成麩皮樣或豆渣樣的黃色和灰色纖維素假膜,易剝離。 (四) 防治 1.每kg體重0.5%痢菌凈溶液0.5ml或2~5mg,肌注。一般仔豬5ml,克郎豬10ml,育肥豬20ml,每天2次,連注2~3天。治癒率近100%,為首選葯物。 2.每kg體重口服痢菌凈5mg,日2次,連用3日為一療程。或奶豬灌服0.5%痢菌凈溶液,每kg體重0.25ml,每天一次。或每kg干飼料內加入「血痢凈」(內主含痢菌凈)1g,連喂30天。可有效消除體內的蛇形螺旋體病源菌。 3.此外,慶大黴素(每kg體重每天2000IU,肌注,一日2次,連用5天)、二甲硝基嘧啶、硫酸新黴素、林肯黴素、痢特靈、四環素、泰樂菌素、環丙等都有一定療效。由於此病易復發,必需堅持療程,同時要與改善飼養管理相結合。 4.用白礬1g、白頭翁15g、石榴皮10g,此為25~35kg重的日用劑量(先將白頭翁、石榴皮水煎出味,將葯液濾出再加入白礬使之溶解),分2次拌入少量飼料中喂給。每日一劑,連服3~5天。預防量減半,每天1次,連服三天。 5.對發病群同欄無症狀的可疑病豬可用預防葯物: ①硫酸新黴素:用量按每kg體重每天0.1g; ②三甲氧苄氨嘧啶(TMP):用量按每kg體重每天0.02g;然後將上述兩種葯物壓碎混入料內喂給,5天為一療程,共用兩個療程。 你要注意這兩種病的區別!
B. 豬拉稀怎麼辦
豬群易發生以拉稀為主要症狀的疾病,若採取治療措施不及時,往往容易導致仔豬的死亡,成豬的掉膘,增重減少,上市時間推遲,牲畜抗病力下降,給養豬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從造成腹瀉的原因、鑒別診斷方法和防控方法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造成腹瀉的原因。
⑴細菌性腹瀉:大腸桿菌、魏氏梭菌性腸炎、豬痢疾桿菌、內勞森氏菌。
⑵病毒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輪狀病毒、豬偽狂犬病毒。
⑶寄生蟲性腹瀉:蛔蟲、球蟲、鞭蟲、結腸小袋纖毛蟲。
⑷非感染因素:溫度、低血糖(飢餓性腹瀉)、日糧抗原過敏性腹瀉(大豆過敏)、非病原性白痢(缺鐵性腹瀉,酶和胃酸不足性白痢)。
二、鑒別診斷方法。
⑴根據年齡來判斷:1-2日齡的腹瀉:大多為大腸桿菌、低血糖和梭菌引起;7日齡後的腹瀉:傳染性胃腸炎、痢疾、沙門氏菌、輪狀病毒引起;10日齡以上各種年齡,急性、嚴重的水樣腹瀉: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偽狂犬病引起;各種年齡豬、無明顯時間、一般不太嚴重的腹瀉:大腸桿菌、輪狀病毒引起;一窩中少數豬腹瀉,並且是個體最大和最健壯豬腹瀉:大多為梭菌性腸炎引起;一窩中少數豬腹瀉,並且是個體最小和最弱豬腹瀉:大多為低血糖引起。
⑵根據腹瀉程度來判斷:如果是暴發性的、迅速傳播的腹瀉,則為病毒性腹瀉;如果是隱性發生、緩慢散播、隨時間而加重,則為細菌性或寄生蟲性腹瀉。
⑶根據糞便的酸鹼度和性狀來判斷:病毒性腹瀉的糞便多為酸性,其它腹瀉的糞便多為鹼性;水樣呈噴射狀腹瀉大多由病毒引起,粘狀或糊狀,帶有泡沫狀的糞便大多由細菌引起;糊狀、黃灰色、惡臭的糞便大多為球蟲性腹瀉;糞便氣味不同腹瀉大多為傳染性胃腸炎;腹瀉伴隨口流泡沫、嘔吐、神經症狀大多為偽狂犬病毒引起。
⑷根據是否發生嘔吐來判斷:嘔吐大多為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也見於偽狂犬和輪狀病毒,偶見於豬瘟;大豬發生嘔吐大部分與病毒感染有關。還有黴菌毒素(T-2、玉米赤霉烯酮)、缺乏VB1、VB6、胃潰瘍、類圓線蟲引起嘔吐。
⑸根據糞便中是否帶血來判斷:拉黑色柏油樣的糞便多為胃潰瘍,可能與粉料太細有關;拉鮮紅色的糞便多為血痢、鞭蟲(一端大一端小、大約2厘米,用芬苯達唑驅蟲)。
三、防控方法
1、預防措施。實施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按照「一掃二沖三消四空欄」的消毒原則,堅持作好消毒和免疫工作,在母豬產前45和15天作好大腸桿菌的免疫,產前30天作好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的免疫,在注射疫苗前後各10天添加0.5%的腸毒金針以消除免疫應激。做好保溫工作和加強飼養管理。
採用保健養豬技術,母豬懷孕後期(80-114天)添加1%腸毒金針,提高仔豬初生重和抗病力,減少黃白痢;仔豬斷奶至斷奶後15天,添加2%腸毒金針,預防斷奶應激引起的腹瀉;用完護仔康1號後,接著添加2%腸毒金針使用15-30天,預防由營養應激引起的腹瀉,促進仔豬生長。
2、治療措施。原則:查明原因、清理胃腸(半飢餓療法)、增強抵抗力、抗微生物(抗菌抗病毒和抗寄生蟲)
⑴常規療法:
①不劇烈的腹瀉。半停食不停水,口服大黃蘇打片(0.5-1片/頭)或矽炭銀(0.5-1片/頭),在飼料中添加1%的腸毒金針,使用3-7天即可治癒。
②病毒性腹瀉(劇烈腹瀉)。腹腔注射5%葡萄糖生理鹽水50-100毫升+5%碳酸氫鈉10-20毫升+肌苷2毫升+干擾素。部位:倒數第2-3奶頭外側,必須消毒及於溫水中加溫至38℃。或5%葡萄糖生理鹽水500毫升+5%碳酸氫鈉10-20毫升+地米10-20毫克+抗病毒類葯,每頭豬50毫升腹腔注射。
③飲水。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口服補液鹽配方(病毒性腹瀉特別需要):食鹽2.5克、碳酸氫鈉3.5克、氯化鉀1.5克、20克葡萄糖,加水至1000毫升。
④徹底消毒。將常規消毒葯塗於母豬的腹部、乳房、後軀或添加至飲水中。一旦發現拉稀的糞便立即清除,用消毒拖把拖洗消毒。
⑵針對不同類型的腹瀉採取特別措施:
①一般細菌性腹瀉。仔豬一旦發生腹瀉,立即在飼料中拌入1%腸毒金針進行飼喂,效果極佳。廣譜抗生素(主要針對革蘭氏陰性菌)+干擾素5毫升+地米3毫升(5毫克/支),注射2-3毫升/頭。
②糞便中帶血。腸毒金針+干擾素5毫升+地米3毫升,注射2-3毫升/頭或配合苦參注射液效果更好。
③一般病毒性腹瀉。最好使用5%葡萄糖做腹腔注射,口服抗病毒中草葯等,另外肌注免疫增強劑。
④球蟲。地克珠利、鹽黴素有一定的效果。
⑤豬偽狂犬。對未發病的用進口疫苗(3-10日齡滴鼻效果明顯);對已發生流黃色稀便、水樣腹瀉、口吐白沫的豬,預後不良。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C. 豬痢疾怎麼辦
豬痢疾是由致病性豬痢疾密螺旋體引起的豬特有的一種腸道傳染病。臨診以消瘦、腹瀉、黏液性或黏液性出血性下痢為特徵,又稱為血痢、黑痢、黏液性出血性下痢等。各種年齡的豬均可感染發病,但以2~4月齡的幼豬受害最為嚴重。
【臨床症狀】本病的潛伏期一般為3~8天,長的可達2~3個月。豬群起初暴發本病時,常呈逐漸變為亞急性和慢性。
各型的症狀大致相同,多數病豬開始排黃灰色稀糞,食慾減退,個別病豬體溫能升高到40~41℃,1~2天後排出黏液狀糞便,其中帶有血塊和黏膜壞死塊。嚴重的糞便呈紅色水樣,有的病豬不斷排出少量暗紅色的黏液和血液,通常污染肛門、臀部。病豬有腹痛表現,常見弓背踢腹。拉稀過久會出現脫水,造成口渴,最後消瘦,衰竭而死亡。【病理變化】剖檢病變主要在大腸,可見盲腸、結腸和直腸等黏膜充血、出血,呈滲出性卡他性炎症變化。急性期腸壁呈水腫性肥厚,大腸鬆弛,腸系膜淋巴結腫脹,腸內容物為水樣,惡臭並含有黏液,腸黏膜常附有灰白色纖維素樣物質,特別在盲腸端出現充血、出血,水腫和卡他性炎症更為顯著。【防控措施】(1)對病豬可在隔離的條件下治療。對本病有效葯物種類很多,可選擇使用。
①硫酸慶大黴素按每千克體重2000單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5天為一療程。②痢菌凈按每千克體重2.5~5毫克,內服,每天2次,連續3~5天為一療程,或用痢菌凈(乙醯甲喹可溶性粉)0.5%注射液,按每千克體重0.5毫升,肌肉注射。③土黴素、新黴素按每千克飼料中混入50~100毫克喂豬,連喂3~4天。④林可黴素按每千克飼料加入100~120毫克,混勻喂豬,連用3~4天。
(2)不從發病地區購買種豬與仔豬,豬場堅持實行自繁自養。引進的豬最少要隔離觀察1個月,確認無病後方可並群混養,病豬舍、用具等要徹底消毒。懷疑有此病發生時,可用上述治療葯物劑量的1/2進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