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疸中醫怎麼治療
中醫學認為黃疸的發生均與「濕」有關,《金匱要略》說:「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並根據濕的來源,分為「濕從熱化」和「濕從寒化」小兒黃疸如何治療,黃疸是兒童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很多家長都非常著急。下面我們看看黃疸的治療方法。
治療黃疸口服葯物有以下幾種: 1 中成葯 茵梔黃,不過山西太行出的茵梔黃出事了,現在基本沒有醫院用了。 2 活菌制劑:枯草桿菌,(就是媽咪愛),乳酸菌,(就是聚克)。芽孢桿菌(源首,促均生)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等。 3 肝酶誘導劑 苯巴比妥(魯米那)5mg每天2-3次,或尼可剎米。不過苯巴比妥有鎮靜作用,也是鎮靜劑,吃了會嗜睡。
濕熱型黃疸可見到小兒皮膚黃而鮮明,其色如枯色,伴見發熱、煩躁、啼哭、口渴、嘔吐、尿黃、便秘等症狀,常用茵陳、梔子、大黃、黃芩、車前子、竹茹、陳皮等中葯治療,伴見高熱、煩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並且有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此型般病情較重,多為核黃疸病人。中成葯可灌服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湯葯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梔子、黃連、茵陳、菖蒲、大黃、鉤藤等葯,水煎服。若患兒已昏迷則中葯灌不進去時,可用茵陳、梔子、大黃、甘草煎湯,保留灌腸,一日一次,或採用針灸,西葯搶救等辦法綜合治療。
脾濕型黃疸的小兒皮膚發黃,日久不易退,其色晦暗,面色無華,體質消瘦,乏力納少,大便溏軟,四肢欠溫,治療可用健脾化濕、和中之法,中葯可用茵陳、白術、乾薑、黨參、山葯、茯苓、鬱金、焦山楂等,中成葯可用健脾丸,地茵合劑等。
瘀滯型黃疽可見面目及全身發黃,黃色較深且晦暗,並逐漸加重,身體消瘦,飲食減少,大便溏稀,並伴有皮膚出血而見瘀斑瘀點等,中醫認為此為熱邪深入,傷及脾胃,瘀阻血分,因此治療要活血化瘀,養肝健脾,中葯可用柴胡、赤芍、紅花、川芎、佛手、陳皮、茯苓、山葯、雞血藤等葯物。
2. 小兒黃疸怎麼治療的方法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中一種很常見的疾病,臨床上有60%的足月產寶寶在出生後一周內會出現黃疸,80%的早產兒會在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新生兒黃疸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膽紅素代謝異常,血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一種疾病,具體又可以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一般來說,大多數新生兒黃疸都不需要治療。但如果需要,新生兒黃疸治療有以下中醫治療方法:
1.濕熱熏蒸 治法:清熱利濕退黃。
方葯:茵陳蒿湯加減。茵陳、梔子、黃連各6g,黃芩、竹葉、竹茹各3g,甘草、大黃各1.5g。腹脹明顯加大腹皮、枳實;水腫加車前子、澤瀉。
2.寒濕阻滯
治法:健脾化濕退黃。
方葯:茵陳理中湯加減。茵陳、黨參、炒白術各6g,茯苓、陳皮、澤瀉、薏苡仁各3g,乾薑1.5g。腹脹加木香、大腹皮;便溏加葛根。
3.瘀積發黃
治法:化瘀消積退黃。
方葯:血府逐瘀湯加減。桃仁、紅花、當歸、赤芍、柴胡各6g,生地5g,枳殼3g。腹脹加陳皮、大腹皮;脅下痞塊加三棱、莪術。
4.胎黃動風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退黃。
方葯:犀角散加味。水牛角1Og,茵陳、天麻各6g,黃連、山梔各3g。便秘加大黃;抽搐、神昏加菖蒲、羚羊角粉。亦可選用紫雪散、安宮牛黃丸。
小兒黃疸怎麼治療方法一般來說,大多數新生兒黃疸都不需要治療。但如果需要,新生兒黃疸治療有以下兩種方法:
1、光照療法
光照治療是一種通過熒光燈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的輔助療法。光照治療通常可以緩解新生兒黃疸,因為紫外光能把膽紅素轉變成一種更容易通過寶寶的尿液排出體外的東西。
2、換血療法
如果新生兒黃疸比較嚴重或經過光照療法後膽紅素水平仍持續升高,寶寶就需要進行換血療法。
3、其他療法
還可以採取其他措施來幫助寶寶減退新生兒黃疸。比如,確保寶寶能夠吃到足夠多的母乳或配方奶,這樣就能多排便。如果對寶寶的新生兒黃疸有任何疑問,一定要請教醫生,以確保媽媽選擇了正確的新生兒黃疸治療方法。
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1、生理性黃疸
是新生兒時期特有的一種現象,由於胎兒在宮內低氧環境下,血液中的紅細胞生成過多,且這類紅細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壞,胎兒出生後,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約為成人的兩倍;另一方面,由於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使膽紅素代謝受限制,造成新生兒在一段時間出現黃疸現象。
診斷: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後第2-3天出現,皮膚呈淺黃色,鞏膜(白眼珠)以藍為主微帶黃色,尿稍黃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黃,2-3周消退,檢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加。早產兒的生理性黃疸會出現得較早、較高,持續時間也較久,大約要滿月才能消退。
應對:生理性黃疸屬於正常生理現象,孩子沒有什麼不適,一般情況下,不需治療。
2、母乳性黃疸
因吃母乳而發生,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由於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兒肝臟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及時進行代謝和排泄,濃度增加,出現新生兒皮膚和鞏膜的黃染。
診斷:孩子吃母乳,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如停止哺乳48小時,黃疸明顯下降,若再次哺乳,黃疸又上升。
應對:出現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影響小兒的 健康 ,也無發燒和食慾不好的症狀。如及時停止喂母奶,黃疸大約在2-4天內減弱,6-10天內全部消失。出現母乳性黃疸也不必驚慌,停母乳時可用牛奶暫時替代,待黃疸好轉後繼續用母乳喂養。
3、溶血性黃疸
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為O、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且造成的黃疸較重;其他如母親血型為A、胎兒血型為B或AB;母親血型為B、胎兒血型為A或AB較少見,且造成的黃疸較輕。據報道,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病率為11.9%。
診斷:溶血性黃疸的特點是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且逐漸加重。
治療: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輕微症狀,只要採用光照療法即可。嚴重者早期可進行換血治療。
3. 黃疸的治療葯方有哪些
黃疸是由於膽紅素形成過多或排泄障礙,使大量膽紅素蓄積在體內,以面、目、皮膚熏黃,小便黃赤為主要表現的疾患。主要涉及病毒性肝炎,各種嚴重的細菌感染及其他微生物的感染,各種原因所導致的肝硬化、各種溶血性黃疸、膽石症、膽管炎、腫瘤等多種疾病。
從中醫角度分析,黃疸主要的原因有肝、膽、脾、胃功能失調,寒濕阻遏、濕熱蘊蒸、瘀血阻滯等,以及氣機郁滯,膽失疏泄,膽汁滲溢於肌膚而發為黃疸。
【方一】棗礬丸
【出處】《實用單方驗方大全》
【組成】大棗500克,皂礬120克(炒透研面),白面適量。
【功用】健脾利濕,消炎退黃。
【主治】黃疸。
【方解】方中皂礬氣味酸、涼、無毒,有燥濕殺蟲補血之功,合大棗健脾養血,共奏健脾利濕,消炎退黃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棗礬丸具有消炎退黃的作用。
【用法】共搗泥,做成丸如楝子大。每日服1~3丸。
【方二】車茵柳湯
【出處】《實用單方驗方大全》
【組成】車前子300克,茵陳15克,鮮柳葉500克。
【功用】清熱利濕。
【主治】黃疸。
【方解】本方以車前子、鮮柳葉利濕清熱,茵陳利濕退黃,諸葯合用,共奏祛濕邪,退黃疸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車茵柳湯具有利膽、促進膽紅素排泄和利尿等作用。
【用法】水煎,不拘量,代茶飲。
【方三】二香小豆散
【出處】《實用單方驗方大全》
【組成】苦丁香、公丁香、赤小豆各49粒。
【功用】芳香開竅,補血利濕。
【主治】黃疸。
【方解】本方以苦丁香、公丁香芳開竅,赤小豆利濕補血,吹鼻用以使濕邪從鼻竅流出。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二香小豆散具有抑菌、解熱、抗氧化、利尿等作用。
【用法】共為細末,吹鼻用,每日3次。
【方四】木賊草湯
【出處】《實用單方驗方大全》
【組成】干木賊草30克。
【功用】清肝退黃。
【主治】黃疸型肝炎。
【方解】本方以大劑量木賊草清肝利濕,以奏利濕退黃之效。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木賊草湯具有利膽退黃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五】青蒿根煮肉湯
【出處】《實用單方驗方大全》
【組成】青蒿根100克,瘦豬肉100克,紅糖30克。
【功用】清熱利濕,補益氣血。
【主治】黃疸型肝炎。
【方解】本方重用青蒿清熱利濕,合用瘦豬肉、紅糖補益氣血,諸葯合用,祛邪和扶正並用。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青蒿根煮肉湯利膽、促進膽紅素排泄的作用。
【用法】水煎煮,吃肉喝湯。每日1劑,連服5天。
【方六】茵陳二草湯
【出處】《實用單方驗方大全》
【組成】茵陳30克,金錢草30克,鮮車前草30克,冰糖少許。
【功用】清熱利濕,消炎利膽。
【主治】急性黃疸型肝炎。
【方解】本方重用青蒿清熱利濕,合用金錢草、車前草增強利濕之力,諸葯合用,共奏消炎利膽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茵陳二草湯具有消炎利膽、促進膽紅素排泄,利尿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七】馬鞭草湯
【出處】《常見病驗方研究》
【組成】馬鞭草180克(生熟各半)。
【功用】清熱利濕,消炎退黃。
【主治】黃疸。
【方解】本方重用馬鞭草清熱利濕,以收消炎退黃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馬鞭草湯具有消炎利膽退黃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八】益母草湯
【出處】《常見病驗方研究》
【組成】益母草30克。
【功用】活血消炎。
【主治】黃疸。
【方解】本方重用益母草活血利水,以收消炎退黃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益母草湯具有消炎利膽退黃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按語】孕婦忌服。
【方九】和肝散
【出處】單方驗方
【組成】全瓜蔞60克,廣鬱金15克,片姜黃15克,神曲15克,生甘草15克。
【功用】清熱化郁,健脾和肝。
【主治】新生兒黃疸,屬濕熱熏蒸型。
【方解】方中以瓜蔞、鬱金、姜黃清熱化痰,行氣活血,以神曲、甘草消食和胃,諸葯共用,共奏清熱化郁,健脾和肝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和肝散具有利膽消炎的作用。
【用法】共研細粉,3歲每次2克(可隨年齡大小的而增減),每日3~4次,白糖水沖服。
4. 黃疸的中醫治療方法
黃疸的中醫治療方法
黃疸的中醫治療方法,絕大多數新生兒出生都會有黃疸,只是輕微和嚴重的區別,有黃疸其實也不用太擔心,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便會消散,下面來了解一下黃疸的中醫治療方法。
1、陰黃:黃色不明顯,下身黃而上身不黃;小便夜間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輕微濕,治療宜用「去黃散」6—15克加茯苓、澤瀉、薏米之類或五苓散。連服數劑即退。
2、陽黃:黃色如金,上身眼目盡黃,下身不黃;白天小便不暢,或痛或不痛,夜間正常;病因是輕微濕,治療宜用「去黃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黃芩等,數劑即愈。
3、熱黃:口大渴,多飲反覺不快,一身盡黃;眼目發黃色淡,小便急數疼痛,尿色如黃汁。病因熱結膀胱。治療宜用「去黃散」15克加龍膽草、梔子、白芍、茯苓、澤瀉等,大熱泄黃疸亦除。
4、寒黃: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時緩解;一身黃疸、眼目白,小便清長、夜間尤多。病因是寒結膀胱。治療宜用「去黃散」3—6克加白術茯苓、山葯、芡實、薏米、附子等,溫命門,10—15劑痊癒。
5、濕黃:一身上下盡黃,眼目具黃;身浮腫、按之如泥;病因是水濕之病。治療宜用「去黃散」12—15克加升麻、牽牛子、車前子、澤瀉等,慢慢調理即愈。
6、燥黃:胸前發黃病因是肺金燥極,發於胸前。治療宜用「去黃散」3克加麥冬、梔子、白芍、陳皮、天冬、元參、花粉、白芥子等,數劑痊癒。
7、血黃:上下一身,眼目具黃,發熱、煩悶、腹痛。病因是血瘀。治療宜用「去黃散」3—6克加丹皮、牛膝、當歸、梔子、川芎、大黃等,長服即愈。
8、氣黃:頭面多黃、不發熱、輕微活動乏力、小便不數,大便燥。病因是氣虛不能運化。治療宜用「去黃散」12克加人參、白術、茯苓、車前子等,氣旺則愈。
9、新生兒黃疸:出生2—3天即可出現黃疸,10天左右達到高峰。病因是胎兒感受孕母濕熱之氣。治療宜用「去黃散」10克加梔子、鬱金、白術、雞內金等7劑大部分痊癒。
10、手足黃:身不黃手足反黃。病因是濕熱壅閉與中焦。治療宜用「去黃散」15克加白術、茯苓、陳皮、甘草等,慢慢調理可治癒。
1、濕熱發黃治則:清熱利濕退黃。
主方:茵陳蒿湯加減。
加減:熱重者,加黃芩6克、黃連1.5克;浮腫,加豬苓6克、茯苓6克、澤瀉6克;嘔吐,加半夏6克、竹茹3克、陳皮3克;腹脹,加權實6克、厚朴6克。
主方分析:此證由濕熱熏蒸而引起,茵陳蒿湯為專治濕熱發黃的有效方劑。其葯性大苦大寒,用量不宜過大,皆因新生兒臟腑嬌嫩,脾胃薄弱,過用苦寒,恐傷脾胃。
處方舉例:茵陳6克、山梔6克、生大黃3克(後下)、澤瀉6克、茯苓6克、車前子6克(包煎)、姜竹茹3克、甘草3克。
2、寒濕發黃治則:溫中化濕。
主方:茵陳理中湯加減。
加減:食少便塘,加茯苓6克、苡仁6克;形寒肢冷,加附子3克(先煎)、吳英3克;嘔吐,加半夏6克、陳皮3克。
主方分析。此方重點在調理脾胃,溫中散寒搜集整理振奮中陽,疏通氣機,為治療寒濕發黃之主方。
處方舉例:茵陳6克、乾薑3克、黨參6克、白術6克、茯苓6克、吳萸3克、陳皮3克、甘草3克。
3、瘀結發黃治則:活血化瘀消積。
主方:茵陳蒿湯、血府逐瘀湯加減。
加減:若神軟乏力,哭聲微弱,加黨參6克、白術6克;皮膚瘀斑,衄血,加蒲黃炭6克、仙鶴草6克。
主方分析:血府逐瘀湯重在活血祛瘀,疏理氣機。茵陳蒿湯,清熱利濕退黃。兩方合用,可清熱利濕,化瘀消積。此方不僅有大寒大苦之品,且有行氣活血之葯,應注意損傷脾陽。
處方舉例:茵陳6克、山桅6克、生大黃3克(後下)、桃仁6克、紅花3克、川考6克、牛膝6克、甘草3克。
5. 如何去除黃疸
如果是新生兒黃疸,方法如下: 1、給寶寶每天喝3-5次葡萄糖水一勺糖粉一兩勺水 (嬰兒葡萄糖) 2、 每天曬太陽可以吸收紫外線和維生素D 不要直射眼睛 每天兩到三次每次 10--30分鍾(醫院的藍光叫做低能量紫外線和曬太陽一樣的 以後需長期曬太陽 對寶寶生長有好處而且等於是補鈣了) 3、如果是母乳喂養的話給母親每天喝一兩次西芹煮的水 (中醫認為黃疸是由於寶寶在母體內的濕熱引起的 西芹可以去除濕熱 但寶寶不可以直接喝) 4、還有一種方案 用一種中葯叫做 茵陳10克 煮水50毫升 每次喂10毫升4小時一次當日喝完(寶寶要是不愛喝加一點葡萄糖) 連喝3-5天 症狀消失就不喝了 (也可以加5克鳳尾草同煮效果更好) 注意別讓寶寶中暑 涼一點比熱要好 每天給寶寶喂點白開水天氣熱有可能寶寶輕度脫水 要保證寶寶的尿量 也可以給寶寶吃 「茵桅黃口服液」也可以促進黃疸的排出 茵桅黃口服液的主要成分也是茵陳提取物 假性黃疸見於過量進食含有胡蘿卜素的胡蘿卜、南瓜、西紅柿、柑桔等食物。胡蘿卜素只引起皮膚黃染,鞏膜正常;老年人球結膜有微黃色脂肪堆積,鞏膜黃染不均勻,以內眥較明顯,皮膚無黃染。假性黃疸時血膽紅素濃度正常。 榴槤號稱水果之王 性熱歸肝肺腎經 黃疸中醫認為是母親體內帶出的濕熱引起的 榴槤大熱 又歸肝肺經 黃疸發於肝經 由肺經表現於外 所以可以加重母親體內的濕熱 吃母乳的寶寶有可能受其影響 故建議要少吃或不吃 。 還有一種新生兒黃疸稱為母乳性黃疸。其特點為:黃疸程度較生理性高,黃疸持續時間長,有的可持續三個月之久。但嬰兒一般情況良好,無引起黃疸的其他病因可發現。停喂母乳後3天,黃疸下降明顯。母乳性黃疸與腸道重吸收膽紅素有關。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引起膽紅素腦病。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診斷母乳性黃疸必須首先排除病理性黃疸。
6. 治療黃疸有哪些偏方
治療肝細胞性黃疸神效方——硝石礬石散
硝石礬石散首見於《金匱要略.黃疸病》,「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疸。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也。腹滿者難治。硝石礬石散主之」。
硝石礬石散方:硝石 礬石(燒)等分 上二味,為散,以大麥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隨大小便去,小便正黃,大便正黑,是候也。
至於硝石礬石方,原為治女勞疸之方,實為治內傷黃膽之總方。大概黃膽一證,多為脾中蘊蓄濕熱,皂礬能去脾中濕熱,能兼入膽經,借其酸收之味,以斂膽汁之妄行,防硝石通便太過。硝石性寒,能解臟腑之實熱,味咸入血分,又善解血分之熱;且善清膀胱之熱,即兼能使濕熱自小便解也。至於用大麥粥送服,取其補助脾胃之土以勝濕,而其甘平之性,兼能緩硝礬之猛峻。
礬石酸味太烈,用生枯礬較和緩代之。由硝石、枯礬等份,研細末,每次取2g,每晚用米湯送服一次。時醫皆以此方甚烈,葯房不給配葯,要告知責任自負,我按此劑量應用幾十例未見不適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