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腰椎不好,一般可以做哪些運動
它可以做一些腰椎的穩定性訓練,如果腰椎變得穩定強壯,以後它看起來不會累會受傷這種情況下,它也可以做更多的運動。病人是仰卧位,兩個上肢向後伸展,兩個下肢抬起,飛到燕子那裡,弧橋型:病人仰卧位,頭向後,兩肘置於床間,肘關節彎曲60度,背部呈弓形,重復於凱德10秒。
腰椎不好。正常情況下,它不適合運動,因為脊柱本身是一個承受巨大壓力的骨骼結構。胸部和骨盆由腰椎和脊柱周圍的軟組織連接。由於運動量過大,腰椎會承受過大的壓力,對腰椎周圍的軟組織甚至腰椎本身造成損傷。
⑵ 腰間盤突出怎樣做鍛煉呢
引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能經常看到長期久坐,缺乏鍛煉的一些人,這么一類人,其實也是腰間盤突出的易患人群,據調查,腰間盤突出的病患群體在逐漸擴大,而且年輕的患者數目也越來越多。那麼如果患有腰間盤突出,應該怎樣鍛煉才能緩解疼痛?常見的方式鍛煉方式又有哪些啊?怎樣在做到鍛煉的同時也不會導致到病情加重呢?
三、有效預防我們了解到導致因腰間盤突出出現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所引起的,所以我們要想正確的預防腰間盤突出,一定要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首先就是不宜久坐,要進行相關的鍛煉。如果長時間進行了一種彎腰運動,也要及時鍛煉和恢復。同時如果發現有了腰間盤突出的種種症狀,也要及時到醫院就醫,或者每天做一些必要的鍛煉加以緩解。
⑶ 腰椎病康復鍛煉的方法有哪些
腰椎病是我們的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骨科疾病,對於患者而言有什麼比較好的康復鍛煉方法呢?下面是我為你推薦腰椎病康復鍛煉的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腰椎病康復鍛煉的方法
1、站位,兩足分開與肩同寬,意守丹田片刻。以意引氣到雙氣勞宮穴,兩手掌握托住腰部兩側腎俞穴,向左右各晃8次。然後頭部與背部均後仰過伸,兩眼向上望天,兩手向前壓腰使腰部盡量前伸,同時吸氣,漸漸恢復站立位,再向前方做輕度屈曲活動,同時呼氣,重復9次。
2、站位,兩足並齊,以意引丹田氣至雙手勞宮穴。兩手掌推壓腎俞穴、臀部外側、臀部後側、大腿後側部、小腿後方,同時彎腰呼氣,恢復原站位姿勢,吸氣,反復8次。
3、站位,意守丹田片刻。兩腿緩緩下蹲。同時兩手握拳伸直緩緩向前抬起,下蹲時以兩膝完全屈曲為度,兩上肢高度與肩平,同時呼氣,以意引丹田氣沿督脈上行至百合穴。然後徐徐站立復原,同時吸氣,以意引氣從百會穴下降至丹田。重復9次。
4、俯卧位,兩手後伸,以腹部為支點,使上身和兩腿同時後伸抬起成反弓狀,同時呼氣。然後復原,同時呼氣。反復9次。
5、俯卧位,雙手撐床,將頭抬起,用手支撐上半身,慢慢抬起,使頭盡量後伸使胸挺起,作用的支點在腰部,同時吸氣,恢復卧位,同時呼氣。反復6次。
6、仰卧位,意守丹田片刻,然後雙手置於體側,盡量屈髖,屈膝,踝背伸,同時呼氣。然後足跟用力向斜上方蹬出,同時吸氣,丹田氣沿下肢膀胱經下行至足底。反復9次,很後引氣回丹田。
7、倒行療法2選擇一條平坦、行人少、空氣好的道路,一步一步地向後倒著行走。每次約20分鍾,每天早晚各一次。雙手掐腰眼睛向後看堅持倒行鍛煉,能使腰部肌肉的血循環加快,改善腰部肌肉的營養供應,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引起的腰痛的有效方法。
腰椎病的自我護理方法
自我調節
某些需要長時間彎腰或長期伏案工作的人,腰椎病的壓力較一般站立時增大一倍以上,腰背痛及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率會相應提高。可以通過不斷調整坐椅和桌面的高度來改變坐姿, 堅持工間操,使疲勞的肌肉得以恢復。
避免體力勞動
體力勞動過量也會導致腰椎病的發生,腰椎病患者避免長時間彎腰和彎腰搬運重物。熨燙衣服時,提取重物時都要注意,以免導致腰椎病病情嚴重。
注意飲食
在腰椎病的自我治療中,飲食是很注意的一點,要多加重視。飲食是生命和健康的重要保證,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主肌肉、四肢。飲食不節,脾胃受損,往往會影響人體氣血的生成,從而導致氣血虛弱、筋骨失養和肌肉萎縮,並可促成疾病的發生,而致腰痛病的發生。
適應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健康在於運動,運動對腰椎病患者的病情很是有利,但是如果運動過量或是做不適當的運動都有可能誘發腰椎病症狀的惡化。腰椎病病人運動不宜過於激烈,減少下蹲,盡量躺著,不要長時間站立這樣對腰椎病人的腰壓力會比較大。
保健鍛煉方法
交叉扭腰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腳尖向內,兩臂伸直,一手在體側,一手舉過頭,如果左手在上,先向右側後方擺,然後右手在上,向左側後方擺。腰部也隨之扭動,左右各做100次。
前挺腿
躺卧在床上,盡量屈膝,然後腳跟用力慢慢向斜上方蹬出伸直,再把伸出的腿收回成屈膝姿勢,兩腿交替做20次。
反弓式
患者仰卧,雙下肢呈屈曲狀置於床上,雙肘或雙肩及頭後部作為支點,通過挺胸及雙側骶棘肌等收縮而達到人體呈弓狀。若患者力量足夠大,雙肘和雙肩亦可離開床面,僅以雙足和頭部作支點。
腰椎病的症狀
(一)腰痛和一側下肢放射痛是該病的主要症狀。腰痛常發生於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時發生;大多有外傷史,也可無明確之誘因。疼痛具有以下特點:
1、放射痛沿坐骨神經傳導,直達小腿外側、足背或足趾。如為腰3-4間隙突出,因腰4神經根受壓迫,產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2、一切使腦脊液壓力增高的動作,如咳嗽、噴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動時疼痛加劇,休息後減輕。卧床體位:多數患者採用側卧位,並屈曲患肢;個別嚴重病例在各種體位均疼痛,只能屈髖屈膝跪在床上以緩解症狀。合並腰椎管狹窄者,常有間歇性跛行。
(二)脊柱側彎畸形:主彎在下腰部,前屈時更為明顯。側彎的方向取決於突出髓核與神經根的關系:如突出位於神經根的前方,軀干一般向患側彎。
左:髓核突出位於神經根內前方,脊柱向患側彎,如向健側的彎則疼痛加劇。
右:髓核突出位於神經根外前方,脊柱向健側彎,如向患側的彎則疼痛加劇。
(三)脊柱活動受限: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使腰肌呈保護性緊張,可發生於單側或雙側。由於腰肌緊張,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後伸活動受限制,前屈或後伸時可出現向一側下肢的放射痛。側彎受限往往只有一側,據此可與腰椎結核或腫瘤鑒別。
(四)腰部壓痛伴放射痛:椎間盤突出部位的患側棘突旁有局限的壓痛點,並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點對診斷有重要意義。
(五)直腿抬高試驗陽性:由於個人體質的差異,該試驗陽性無統一的度數標准,應注意兩側對比。患側抬腿受限,並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為陽性。有時抬高健肢而患側腿發生麻痛,系因患側神經受牽拉引起,此點對診斷有較大價值。
(六)神經系統檢查:腰3-4突出(腰4神經根受壓)時,可有膝反射減退或消失,小腿內側感覺減退。腰4-5突出(腰5神經根受壓)時,小腿前外側足背感覺減退,伸及第2趾肌力常有減退。腰5骶1間突出(骶1神經根受壓)時,小腿外後及足外側感覺減退,第3、4、5趾肌力減退,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神經壓迫症狀嚴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縮。
猜你喜歡:
1. 造成腰突的是什麼原因怎麼治療
2. 練習太極拳可以治腰椎間盤突出
3. 30歲男人腰疼的原因有哪些
4. 產後腰椎疼痛是什麼原因
⑷ 腰椎間盤突出怎麼鍛煉平時有什麼好辦法嗎
1.腰背肌的功能鍛煉
(1)腰部前屈後伸活動 站立位,兩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叉腰,腰部肌肉放鬆,做腰部前屈、後伸各20次,幅度盡量大。也可取坐位,雙手又腰,先雙肘向前屈腰,再肘向後挺胸,反復活動各20次。
(2)腰部側屈活動站立位, 雙足並攏,雙手又腰,先向左側屈至最大,再向右側屈,如此反復各20次。
(3) 腰部旋轉活動 站立位,兩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又腰,腰部先順時針旋轉,然後逆時針旋轉,幅度盡量大,交替進行各20次。
(4)拱橋式 取仰卧位, 先以雙足跟,雙肘,後頭部為支點(五
點法),用力將腰、臀、胸挺起,如拱橋式,逐漸過渡到以雙足跟,頭後為支點(三點法)將腰臀挺起反復鍛煉約20次。
(5)飛燕式取俯卧位,雙臂放於身體兩側,雙腿伸直,將頭、雙上下肢用力抬起,腹部著床,整個身體呈反弓形,如燕飛狀反復練習約20次。如腰痛鍛煉不到位,也可只抬頭、胸或雙下肢,逐漸過渡至飛燕式。
2.腹肌功能鍛煉
(1)仰卧起坐法取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上肢向前伸直,將上半身逐漸坐起,雙手尖向雙腳尖靠近直至最大幅度,如此反復約20次。
(2) 仰卧抱膝法 取仰卧位,雙下肢屈曲,然後雙膝部向胸部靠近,雙手抱膝至最大限度,如此反復約20次。
注意事項:
功能鍛煉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較好的輔助療法,對預防和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有重要的作用,但方法要得當,力量要適宜,幅度大小與患者的症狀、體質相適應,否則不利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康復,甚者有可能使症狀加重,因此,功能鍛煉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急性期症狀較重不敢活動者,暫不做功能鍛煉,需卧床休息
-周左右,症狀緩解後,再做力量較小、時間較短、幅度較小的功能鍛
煉,動作不要求到位,以防症狀加重。
(2)腰椎間盤突出症不但要做腰背部的功能鍛煉,還要做腹部的
功能鍛煉,方可取得較好的療效。
(3)功能鍛煉的力量、幅度的大小因人而異,體質較好、症狀較輕者力量和幅度大些,年老體弱、症狀較重者力量和幅度小些,預防時
力量、幅度大些,要求盡量到位,治療時幅度小些,不一定到位, 開始時力量、幅度小些,逐漸增大,直至到位。
(4)功能鍛煉要和緩有力,不可過快、過猛、過於生硬,以防症狀加重。
(5)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功能鍛煉作為輔助療法,不可能取得較快的療效,寄希望短期內練好的可能性不大,要堅持鍛煉,持之以恆,使症狀在鍛煉中逐漸減輕,直至消失。對於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症產生和復發者,更應堅持更長的時間,可作為身體鍛煉的重要部分,長期堅持,方可有滿意的效果。
(6)功能鍛煉過程中,如果某動作使症狀加重,應立即停止鍛煉該活動,或減小力量、幅度,待症狀減輕改善後再鍛煉或加重力量、幅度,以防加重病情。
(7)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不要穿高跟鞋,功能鍛煉者更不能穿,因高跟鞋不宜保持腰部力的平衡,使人體重心前移、骨盆前傾、腰前凸加大、症狀加重,不利於疾病的康復。
⑸ 有腰椎間盤突出症,要怎樣進行肌肉鍛煉
在生活中,由於坐姿不當、運動缺乏等因素作用,腰椎間盤突出病患群體數目逐步增長,年輕病患的比例也是逐漸增大。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是在退行性變基礎上積累傷所致,積累傷又會加重椎間盤的退變。
當然,大多數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病症程度較輕,保守治療即可。而運動療法是保守治療常見的一種,那麼,腰椎間盤突出的運動療法該怎麼做才好?
5、取站立位,頭、背、腰部緊貼牆壁,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足逐漸前伸,與身體重心維持40-50公分的距離,然後屈膝緩慢下蹲,可以明顯感覺到大腿肌群受力,下蹲至90度角時,可起身緩解1-2分鍾,再重復動作。
值得一提的是,腰椎間盤突出的誘因有多種,包括腰姿不當、腰部過度負重、外傷等等。輕微的腰椎間盤突出可以在長期的保守治療下得以緩解,但如果出現神經壓迫現象,需及時檢查受壓程度,以便予以及時的手術治療。
⑹ 腰椎病患者手術後康復時需要什麼訓練
腰椎退變性疾病,尤其是腰椎管狹窄的治療常涉及脊柱的減壓、固定、融合。隨著外科技術的進步,多數脊柱融合的患者可獲得即刻的脊柱穩定性。著使得早期開展康復訓練成為可能。
術後早期開展過剩肌和股四頭肌以及腰背肌的牽拉訓練是很重要的,這有助於防止神經根粘連和瘢痕形成。每次牽拉動作可持續30秒,重復3次,左右側分別進行。若患者耐受性良好可每2小時重復一次。
神經牽拉訓練可以仰卧位進行,將下肢伸直,慢慢抬離床面,直到大腿後部感覺到張力為止。可用手於膝下輔助抬腿,同時注意保持膝關節伸直,踝關節背屈。股四頭肌牽拉需仰卧位進行,使足跟盡可能靠近臀部。
一、術後1-9周:術後靜態穩定訓練
之所以稱之為靜態穩定訓練是因為此期的訓練只包括肢體,而應盡量避免軀干下部的旋轉或屈曲。具體內容如下:
1、骨盆傾斜訓練,俯卧位,膝關節屈曲,使腹部向脊柱傾斜。
2、相同體位,下肢交替抬起約3-4英寸,保持骨盆水平。
3、提髖,使軀干升起,自肩到髖關節保持直線,也稱搭橋訓練。
4、俯卧位,雙手背後,將頭和肩膀輕輕抬離床面1英寸,注意始終保持視線向下。
5、俯卧位,膝關節伸直,雙髖關節交替後伸,注意保持骨盆水平。
6、牽拉彈力帶,作劃船的動作,保持肩關節和胸廓固定,訓練軀幹上部的力量。
手術後的最初6周訓練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患者的耐受能力。6周後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適當增加訓練量和訓練項目。動態訓練開始的具體時間要根據患者脊柱的穩定情況以及醫生的臨床經驗來決定。
二、術後6-12周:增加動態穩定性訓練
這一階段的訓練要求活動軀幹部,因此需訓練球輔助訓練。具體內容簡介如下:
1、仰卧位,膝關節屈曲,將頭和一側肩膀抬向另一側的髖關節方,通過此動作訓練腹部肌肉力量。
2、四點跪位,將一側上肢和對側下肢交替抬起,以後伸背部。
3、上肢保持固定,軀幹部後仰以牽拉阻力帶。
4、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阻力帶一端固定於地面,雙手抓住阻力帶另一端自左下向右上方向牽拉,同法訓練另一側。
使用訓練球的主要目的是控制關節活動度,而非最大限度的擴大關節活動度,這點對那些不熟悉訓練球的患者尤為重要。每次訓練強度以出現疲勞感或難以維持平衡為准。具體內容如下:
1、坐於訓練球上,交替抬起一側上肢和對側下肢。
2、坐於訓練球上,以腰部為支點移動訓練球,注意保持肩關節水平。
3、腹部卧於訓練球上,雙上肢支撐並向前移動軀干,直到訓練球移動到大腿下方,交替抬起大腿。
4、跪位腹部卧於訓練球上,利用上肢向前移動軀干,注意保持軀干平直。
5、仰卧位,將訓練球置於雙小腿下方,抬起髖部,臀部和軀干下部,使腹肌保持緊張。
三、9-12周:在輕度載荷下開始強化訓練
在此階段常規有氧訓練對促進融合具有重要作用。常規有氧訓練可增加血供和氧供,保持體重,減少脊柱的所承受的載荷。訓練時間可從每天幾分鍾增加到每天30分鍾,以不出現疼痛為准。推薦的有氧訓練項目包括散步、游泳、蹬車等。但不推薦跑步、跳舞和體育運動等。
因害怕融合失敗而放棄訓練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盡管醫生對訓練的方法和強度有不同的觀點,但研究表明良好的術後康復訓練對提高融合率和手術效果是十分有利的。具體的訓練項目應根據患者術後的不同階段和植骨融合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加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