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瘺管怎麼治療
瘺管為由體表通向深層組織或中空器官的管道,多半是異物刺入滯留或深部刺傷化膿而排膿不暢形成。
體表管內不斷排出膿性分泌物,長期不能癒合,瘺管的內壁多數為肉芽組織或被瘢痕組織所覆蓋。
治療方法
(1)手術切除,術前24小時,將5%美藍溶液或2%龍膽紫溶液注進瘺管內,局部消毒後,凡是染上藍色的組織,包括異物管道和壞死組織都要切除凈。再用3%雙氧水消毒液沖洗,然後進行縫合。
(2)較深的嚴重瘺管,用撒上硫酸銅的棉捻或者紗布捻塞進管道底部,用來腐蝕管壁脫落。
(3)用3%雙氧水沖洗管里,再用鑷子夾住一隻壁虎,並從尾根處剪斷,把尾尖輕輕放進瘺管口,慢慢向里推送,直到塞滿管腔為止。如果一條壁虎不夠,可用數只壁虎尾巴。不需要用其他葯物,第二天可看到從瘺管外口流出少量淡紅色液體,第三天基本干凈,管口邊緣開始收縮,2周不愈,可塞第二次壁虎尾巴。
(4)把食鹽、老薑、艾葉炒黃後研成細末,沖開水,溫涼後沖洗瘺腔,把膿汁及壞死組織都沖洗干凈,再把爆竹攔腰折斷。點燃硝葯,迅速投入瘺管口,使煙頭沖進瘺管的深部,用此進行燒烙消毒。再用黑砂18克,陳皮23克,紅升丹21克,放在鍋內炒到棕紅色,研成細末,用麻紙捲成葯捻子,在外層塗上漿糊粘牢,滾上葯末,插進瘺管內。24小時以後,腫脹部位有液體外流,每天換一次捻子。4次後瘺管壁脫殼,即可用鉗子取出,再徹底清洗吸干,最後用輕粉37克,兒茶20克,刺蝟皮34克,爐甘石38克,象皮14克,冰片10克,共研為細末,吹進瘺腔內,並在傷口周圍塗桐油防蚊蠅,這樣吹洗4次左右即愈。
『貳』 耳前瘺管病如何治療
耳前瘺管或稱先天性耳前瘺管,為胚胎期第一腮溝的遺跡。多單側發病。瘺口常位於耳輪前腳,瘺管可形成分支或樹叉狀,管內表面襯以復層鱗狀上皮,管腔內有脫落的上皮及角化物,因感染腐敗可排泄出有臭味的豆腐渣樣分泌物。本病一般常無症狀,偶爾在擠壓時有少量粘液或粘膿從瘺口溢出;感染時,局部可紅腫疼痛或形成膿腫,或膿性分泌物增多;反復感染化
膿者,局部可形成膿瘺或瘢痕。一般來說,無症狀者不需要治療。若有感染化膿,可給予抗生素或磺胺類葯物治療,如青黴素,每次80萬單位,肌肉注射(注意做過敏試驗);或紅黴素,每次0.25g,每日3次,口服。若形成膿腫應及時切開,排膿引流,局部清潔消毒,碘伏紗條換葯;待紅腫消失,感染控制後可行瘺管切除術,務必一次徹底切除,否則遺留部分瘺管感染復發,再行手術效果甚差。
中醫認為本病為先天稟賦不足,正氣虛弱,胎毒內蘊而形成。若感染反復發作,常流膿液,治宜益氣養血,補托排膿。可用托里消毒散加減治療,常用葯物有:黃芪15g,黨參12g,白術12g,熟地黃15g,白芍12g,當歸12g,金銀花15g,皂角刺15g,白芷15g,桔梗10g,甘草3g,紫花地丁20g,連翹15g等,水煎服。外治可先用九一丹或紅升丹葯捻插入瘺口,盡可能內伸,外敷生肌玉紅膏,隔天換葯1次。飲食上宜清淡,以瘦肉或鮮蛋為主,忌海鮮魚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