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帶狀皰疹應該怎麼治療啊
帶狀皰疹的治療方法包括:
1、抗病毒治療越早越好,72小時內療效相對較好。感染超過7天,抗病毒治療的意義不大,一般抗病毒治療7-10天已經足夠;
2、應用維生素B1、B12、甲鈷胺營養神經,促進神經修復;
3、帶狀皰疹常伴有神經性疼痛,應用止痛葯物緩解症狀、改善睡眠;
4、中醫和中葯對帶狀皰疹療效顯著,可以根據病情選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止痛的葯物治療,中醫拔罐療法和放血療法也有很好的療效;
5、外用葯物可以起到抗感染、止痛或促進水皰乾涸的作用
Ⅱ 治帶狀皰疹有何土方法
病情分析: 帶狀皰疹治療方法有 1、止痛葯物 帶狀皰疹患者可選用一些常見的止痛葯膏塗於患處,有良效。 2、抗病毒葯 3、綜合治療 對於泛發嚴重病例者,除上述措施外,還應注意支持療法,防止並發細菌感染,干擾素丙種球蛋白胸腺肽對帶狀皰疹都有療效但多與抗皰疹病毒葯物聯合應用,單純應用療效差。 4、局部治療 使用常見的消炎葯膏塗於患處,防止局部感染。 5、營養神經治療 維生素b61、維生素b6、維生素b12肌內注射或口服。
Ⅲ 帶狀皰疹中醫怎麼治 帶狀皰疹用什麼葯最好
11.肝經慾火證:皮損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伴隨口苦咽干,煩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黃,舌質紅,苔薄黃或黃厚,脈弦滑數,治則宜清肝火,解熱毒。
2.脾虛濕蘊證:皮損顏色較淡,皰壁鬆弛,疼痛略輕,伴隨食少腹脹,大便時溏,舌質淡,苔白或白膩,脈沉緩或滑,治則宜健脾利濕。
3.氣滯血瘀證:皮損消退居部疼痛不止,舌質黯,苔白,脈弦細, 治則宜活血化瘀,行氣鎮痛。
2
肝經鬱火證:龍膽草,梔子,黃芩,柴胡,生地黃,車前子,澤瀉,當歸等;發於頭面者,加牛蒡子,板藍根,森橋野菊花;有血皰者,加水牛角粉,紫草,牡丹皮;疼痛明顯者,加延胡索。
脾虛濕蘊證:蒼術,厚朴,陳皮,澤瀉,豬苓,赤茯苓,白術,梔子,甘草等;發於下肢者,加牛膝,黃柏;水皰大而多者,加土茯苓,萆薢,車前草。
氣滯血瘀證:陳皮,柴胡,川芎,止咳,香附,灸甘草,當歸,白芍,熟地黃,川芎,桃仁,紅花;心煩睡眠差者,加珍珠母,牡蠣,梔子,酸棗仁;疼痛劇烈者,加延胡索,制乳香,制沒葯,蜈蚣等。
3
原料:金銀花10g,紫草5g。
製法:將金銀花,紫草揀雜洗凈,切片,曬干手春悶,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加蓋悶15分鍾即可。當茶頻頻飲服,可沖泡3-5次。
功效:清熱解毒,肝膽濕熱者適宜。
原料:粳米150g,大青葉,柴胡各15g,白糖適量。
製法:將大青葉,柴胡加水煎,3碗水煎至2碗,再把粳米,白糖加入煮成稀粥。
功效:疏肝清熱解毒,適用於帶狀皰疹初期皮疹色紅,水皰澄清,口苦,煩躁者。
原料:粳米100g,菱角500g,紅糖100g。
製法:將菱角煮熟去殼取肉,切碎,粳米洗凈加水煮至米粒開花時,放菱角煮成稠粥,加紅糖調味。
功效:解熱利濕。適用於脾虛濕蘊型帶狀皰疹患者。
原料:馬齒莧,薏苡仁各30g,粳米150g,紅糖適量。
製法:將馬齒莧,薏苡仁分別擇洗干凈,入砂鍋加適量水,上旺火煮沸,後移至小火慢慢煮,加入淘洗凈的粳米煮至熟爛成米湯狀,熟後加入紅糖調味即畢彎成。
功效:解毒祛濕,適宜於脾虛濕蘊型帶狀皰疹患者。
4
方法1:
取穴:按皮膚損害所在部位循經取穴,常用穴位為合谷,曲池,內關,三陰交,陰陵泉,足三里,陽陵泉等。
製法:入針後,用瀉法提插捻轉2-3min,留針20-30min,每日1次。
適應證:清熱解毒。用於帶狀皰疹輔助治療。
方法2:
取穴:華佗夾脊穴。
治法:在簇集皰疹間隙點刺後,以閃火法拔罐,令出血5-10ml,患側華佗夾脊穴。亳針刺5-8分,捻轉瀉法,針感向同側肋脅部放射為度,行針1min,留針15-20min,每日1次。
適應證:清熱解毒,用於帶狀皰疹輔助治療。
方法3:
取穴:皰疹邊緣區,夾脊穴及足太陽膀胱經之背腧穴。
治法:採用梅花針叩刺皰疹邊緣區,並從上至下均勻叩刺背部夾脊穴及足太陽穴膀胱經之背腧穴,同時配合體針,取穴以曲池,合谷,阿是穴為主。留針30min,每日1次。
Ⅳ 那一種草葯能治皰疹
以下四種草葯,民間常常用以治療帶狀皰疹。
4、杠板歸
又叫河白草、貫葉蓼、老虎艽、蛇不過等,多年生草質藤本,長達3米。莖攀緣或匍匐,細長彎曲,多分枝,小枝有棱,散生倒溝刺,淡綠色或稍帶紅色。
葉互生,膜質,柔軟,盾狀三角形,長2~7厘米,寬與長相近。莖從葉心上穿過,莖上又發葉,莖上還有棱,棱上有倒鉤刺,容易勾住人的衣服褲子。
花綠白色,腋生短穗花序,瘦果球形,藍黑色,藏於花萼內。
杠板歸入葯,是用杠板歸的乾燥地上部分,夏季開花時采割,曬干。其味酸苦,平。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止咳之功效,用於咽喉腫痛,肺熱咳嗽,小兒頓咳,水腫尿少,濕熱瀉痢,濕疹,癤腫,蛇蟲咬傷。是民間治癰腫和慢性濕疹以及關節腫痛等的好葯。
如何用杠板歸治帶狀皰疹?
將杠板歸采來搗成泥糊,敷在皰疹上,剩下的草煮水喝,見效比較快,而且愈後不留疤痕。
也可將鮮扛板歸葉,搗爛絞汁,調雄黃末適量,塗患處,一日數次。(《江西民間草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