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伏天要「以熱逼寒」來養生,那有什麼祛濕、升陽氣的方法呢
民諺有雲:“冬有三九,夏有三伏“,今年入伏是7月16日,出伏為8月24日,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也是濕度最大的時候。此時人體體表氣血最旺盛,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時候。
4、三伏天多泡腳
並不是冬天才適宜泡腳,夏天泡腳效果更好。夏天泡腳可以起到祛寒濕和暑濕雙濕的效果。三伏天泡腳時可以在水中加入適量花椒,這樣對祛除體內寒氣,扶正身體陽氣大有好處。
5、晚睡早起
三伏天,天氣炎熱潮濕,白天長夜晚短,宜夜卧早起,這樣既可以利用好涼爽的早晨多做事,又避開了炎熱的傍晚,順應自然的晝夜變化,身體與自然規律同步才有益於養生。
⑵ 陽氣不升病就生,這個方子專攻升陽健脾,濕氣沒了就輕鬆了
我周圍有個親戚,家庭條件比較好,工作上也總要出去應酬,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僅肚子變胖了,而且還總愛頭暈。
有的時候還會頭疼,感覺腦子暈暈乎乎的,也沒有力氣。當時是趁著過年,就找我念叨了念叨。
我看完舌苔之後發現苔白膩,稍微有那麼一點黃色,舌邊還有一圈齒痕。因為他平時吃飯不規律,胃口也不怎麼樣,所以按照脾虛清陽不升來治療,便給他開了升陽益胃湯。
升陽益胃湯解
升陽益胃湯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東垣的方子,本方配伍精妙,其中包含多個大家熟知的方子。
現在一般用量為黃芪,黨參(原方為人參),白術,茯苓,法半夏,陳皮,防風,柴胡,白芍,羌活,獨活,黃連,澤瀉,炙甘草。
臨床應用時需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遵醫囑進行辨證加減。
本方中包含很多有名的處方,例 如芍葯甘草湯、六君子湯、痛瀉葯方 等,又有補中益氣湯的影子。
方中以黃芪為主葯,可以益胃健脾補氣;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半夏、陳皮為六君子湯的葯物組成,具有 補益脾胃,化痰祛濕 的作用;
自然界中的風向上行,風屬陽,所以用羌活、獨活、防風、柴胡四味祛風之葯,可以引清陽上行,並且風能吹乾我們的濕衣服,所以風葯又能除濕;
可以清熱燥濕,澤瀉可以使濕熱從小便流走,使濁陰下降;白芍味酸,可以收斂陰液,可以避免燥濕以及熱葯對陰液的損害。
從中醫五行的角度,肝木克脾土,脾虛時常常肝過亢,白芍又可以平肝以防患於未然。全方可以補脾益氣,升陽降濁,清熱祛濕。
全方可以補脾胃,升清陽,去濕熱,可以治療由於脾虛清陽不升,兼有濕熱而導致的多種疾病。那麼這類疾病是如何導致的呢?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升陽益胃湯能治療哪些疾病呢?
慢性疲勞綜合征
慢性疲勞綜合征是以長期疲勞為主要表現,同時伴有低熱、咽喉痛、頭痛、肌肉關節痛、記憶力下降、睡眠障礙和抑鬱等症狀的一組癥候群,嚴重影響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中醫雖然沒有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病名,但是根據相關症狀,若辨證屬於 脾胃氣虛,清陽不升 ,兼有濕熱即可選用升陽益胃湯加減治療。
主要辨證的要點在主症的基礎上,有身體乏力,總想躺著休息或者睡覺,四肢沉重或疼痛,吃飯吃得少或沒有食慾,舌質紅,舌苔黃膩或白膩,可以兼有大便溏,胃口堵悶,消瘦或者虛胖,面色萎黃等症狀。
伴有失眠的患者可以加酸棗仁,視物模糊可以加菊花,枸杞子。
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因腸運動功能紊亂,蠕動加速,導致糞便的性狀及排便頻率異常,尚無理想葯物。
本病在中醫屬於「泄瀉病」的范疇,認為由於感受外邪,內傷飲食,情志失調,勞倦傷脾,年老體弱等,導致脾胃功能受損,運化功能失常,小腸無法正常將水谷精微和糟粕分清,大腸無法正常傳導,導致水濕和糟粕一起傳入大腸,發生泄瀉。
舉一個最常見或者說最耳熟能詳的例子,有人每逢考試,都會拉肚子,這便是情志刺激所引起的,可以根據具體表現用本方治療。
主要表現為大便時而溏時而泄瀉,反復發作,稍有誘因就會發作,可伴有糞便中雜有不消化的食物,腹脹腹痛等。
另外還可能伴有飲食減少,腸鳴音多,身體困重乏力,舌淡苔白,脈細弱等。此時可以用升陽益胃湯加減治療。如濕邪偏重,可以加生薏米、苦杏仁、白豆蔻,取三仁湯之意。
臨床正確辨證使用,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本方的時候,也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使用,才能避免葯不對症產生的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