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花崗岩研究
近年來提出不少新的概念和工作方法,如對花崗岩的分類,在板塊學說的指導下,根據花崗岩起源有關成分的特點劃分為:I型花崗岩,源於地殼火成岩的熔融;S型花崗岩,源於地殼沉積岩的熔融;M型花崗岩,源於上地幔;A型花崗岩,源於地幔與地殼的結合部位等。
單個花崗岩體的大小是有限的,根據模擬實驗計算研究和實地調查資料,花崗岩侵入體的面積最大不超過80km2左右,即平均直徑約為15km。以往認為許多所謂的大岩基或大岩體,實際上是由許多這樣的侵入體組合而成的復式岩基,或「群居」岩體,或套疊式岩體。
一些大型的岩基不僅是由若干侵入體組合而成的復式岩體,而且這些侵入體的出現具有一定的序次,並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保持相對穩定,在岩性和結構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合並成數量不多的幾種岩石組合,並且這些岩石組合在整個岩基的侵入順序中占據著一個特定的位置。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劃分花崗岩類等級體制的概念,即像對待岩石地層單位那樣,把不同大小但具有相同岩性、結構、構造和形成時間特徵的侵入體劃歸為同一個填圖單元;把空間產出有聯系、某些特點相似、成因上有親緣演化關系的兩個以上單元又可歸並成一個超單元,這就是岩石譜系單位。
關於侵入岩的定位機制,國內外許多事例說明,早已存在的或與岩漿活動同時的區域構造是岩漿侵位、定位的最主要的控制因素。岩漿的自然浮力和上升趨勢相結合,形成不同的定位機制。通過對岩體構造要素的填圖,搞清楚岩體的構造型式,進而確定其定位機制。
在侵入岩區進行1:5萬填圖的主要目的是對岩基或所謂的大型岩體進行解剖,分解侵入體,建立填圖單元,建立岩漿岩侵入序列,劃分岩漿侵入事件,研究岩體的就位機制及演化規律,探討岩漿作用演化歷史以及侵入體與礦產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