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用中醫葯怎樣治療脂肪肝
〈1〉肝鬱氣滯:脅肋脹痛,胸脘不舒,時欲太息,惡心納呆,腹脹乏力,大便不暢,舌質淡紅、苔白,脈弦。
治法:疏肝理氣,健脾和胃。
方葯:柴胡12克、白芍12克、枳殼10克、香附10克、虎杖10克、陳皮10克、川楝子10克、鬱金10克、萊菔子10克、山楂12克、甘草6克。
〈2〉痰濕內阻:右脅隱痛,脘腹脹滿,惡心欲吐,痰涎壅盛,頭困身重,舌胖大、苔白膩,脈象弦滑。
治法:化痰祛濕,理氣和中。
方葯:蒼術10克、陳皮10克、半夏12克、茯苓12克、皂角刺10克、膽南星10克、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枳實12克、草決明10克。
〈3〉氣虛血瘀:脅下刺痛,腹部脹滿,氣短乏力,神疲肢倦,紅縷血痣。舌質淡紫、邊有瘀斑,脈象細澀無力。
治法:健脾益氣,疏肝化瘀。
方葯:枳實10克、白術15克、黨參15克、黃芪15克、茯苓10克、柴胡12克、三棱10克、赤芍10克、丹參10克、三七粉3克、山楂30克、虎杖10克。
(1)西醫葯治療。
①一般治療:祛除病因,如酒精引起脂肪肝需戒酒,葯物毒性引起脂肪肝停止使用毒性葯物,同時注意原發疾病的治療。
②抗脂肪肝葯物:利肝能粉劑,每日0.2~3.6克,或1~3片每日口服,或1~3毫升肌注;阿卡明,每日0.2克,每日3次口服;甲硫氨基酸,每日1克口服;肌醇,每日0.5~1克口服。
(2)中醫葯治療。
①肝鬱氣滯:脅肋脹痛,胸脘不舒,時欲太息,惡心納呆,腹脹乏力,大便不暢,舌質淡紅、苔白,脈弦。治宜疏肝理氣、健脾和胃。
方葯:柴胡、白芍、山楂各12克,枳殼、香附、虎杖、陳皮、川楝子、鬱金、萊菔子各10克,甘草6克。
②痰濕內阻:右脅隱痛,脘腹脹滿,惡心欲吐,痰涎壅盛,頭困身重,舌胖大、苔白膩,脈象弦滑。治宜化痰祛濕、理氣和中。
方葯:蒼術、陳皮、皂角刺、膽南星、香附、草決明各10克,半夏、茯苓、柴胡、白芍枳實各12克。
③氣虛血瘀:脅下刺痛,腹部脹滿,氣短乏力,神疲肢倦,紅縷血痣。舌質淡紫、邊有瘀斑,脈象細澀無力。治宜健脾益氣、疏肝化瘀。
方葯:白術、黨參、黃芪各15克,柴胡12克,三棱、赤芍、丹參、枳實、虎杖各10克,三七粉3克,山楂30克。
❸ 中醫對脂肪肝辨證治療的方法有哪些呢
1、氣滯型
治法為疏肝解郁,行氣和中。方當以柴胡疏肝散與逍遙散和方。
全方特點:理氣為主,兼有行血,調肝為重,佐以健脾,柴胡為升,枳殼為降。
主要葯物為:柴胡10克、枳殼6克、白芍15克、甘草6克、當歸10克、茯苓10克、白術10克、澤瀉15克。
2、血瘀型
方法為疏肝養血,活血化瘀。以膈下逐瘀湯為主加減。
全方特點:氣血雙調,養血破瘀,以降為主,降中有升。
主要葯物為:桃仁6克、川楝子6克、元胡6克、五靈脂10克、丹參10克、川芎10克、草決明6克、山楂15克。
3、濕熱型
療法為祛濕化濁,清熱解毒。方用平胃散加減。
全劑要點:行氣理氣,分利濕熱。
主要葯物為:蒼術10克、厚朴6克、青皮10克、陳皮6克、車前子15克、荷葉20克、澤瀉15克、甘草6克。
4、痰瘀型
方法為柔肝養血,化濁消瘀。以旋復花湯和大黃蔗蟲丸和方加減。
全方特點:通利三焦,利膽降濁,化痰消瘀。
主要葯物為:青黛15克、昆布10克、梔子15克、茵陳6克、大黃10克、蔗蟲15克、首烏15克、鬱金6克。中醫的治療脂肪肝的方法4:山楂,草決明,荷葉,制首烏,鬱金,姜黃,柴胡等。把以上介紹的中葯需要用文火煎煮四十分鍾的作用,相信堅持用此中醫方法治療能讓病人惡心,胸悶,腹脹等症狀得到有效的緩解。
❹ 脂肪肝的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
中醫對於脂肪肝的治療常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疏肝理氣 古方常用小柴湯,配合鬱金、青皮、姜黃、決明子等。
(2)補氣健脾 古方常用香砂六君子湯,搭配荷葉、蒼術、黃芪等。
(3)養血活血 古方常用歸脾湯,配合枸杞、三七、川芎、雞血藤等。
(4)利濕退黃 古方常用茵陳蒿湯,配合金錢草,垂盆草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