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心臟衰竭中葯可治
1.中葯治療心臟衰竭的處方有很多種,中葯雖然葯性溫和但還須要由中醫師把脈決定處方比較妥當,比如炙甘草湯、養心湯、天王補心湯等。
2.心臟衰竭即心功能衰竭,是各種心臟病的終末期表現,心功能是否可以恢復正常,主要取決於心臟原發疾病,和心臟結構受損情況。大多數心衰患者就診時,病情已經嚴重,心臟功能只能得到部分恢復。心衰的病人需要到醫院及時就診,檢查病情,確定現病情發展階段,選擇合適的治療來加長生存
3.飲食注意:
1、每日飲食應當清淡,對於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要禁食;
2、限制患者的體力勞動,病情比較重的患者是要以卧床休息為主,待病情有所改善以後,應下床走路,避免下肢的血管栓塞;
3、戒煙戒酒,保持心情的舒暢;
4、少吃多餐,減少每天的攝入鹽的劑量,每天攝入量不可超過5克;
5、謹遵醫囑用葯,病情有所發展,應積極的進行治療,以延長生存期。
B. 中醫治心力衰竭偏方有哪些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指由於心臟的收縮功能和(或)舒張功能發生障礙。治療心力衰竭的偏方有哪些?中醫哪些偏方可以治療心力衰竭?不如跟著我一起來學習治心力衰竭 方法 吧!
心力衰竭的中醫治療法
1、桂枝赤芍治心力衰竭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益氣通脈。主治心力衰竭。證見咳嗽,粘痰,咯之不利,胸悶氣短,口唇紫紺,苔薄舌邊有齒痕,脈數而時一止。
【處方組成】桂枝9克,赤芍12克,川芎6克,桃杏仁12克,丹參12克,葶藶子、萬年青根、麥冬各15克,魚腥草、開金鎖、益母草各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1組患者52例,用葯1~2月後,療效顯著者23例,有效者26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4.2%。
2、人參附子治心力衰竭
【功能主治】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處方組成】人參9克,制附子9克,五味子9克,黃芪30克,丹參30克,麥冬30克,澤瀉30克,豬苓30克,北五加皮6克,川芎10克,葶藶子15克。
【用法用量】熬成葯膏(每毫升含生葯1克),50毫升/日,分3次口服,2周1療程。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患者30例,服葯1個療程,顯效16例,有效1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7%。
3、黃芪茯苓治心力衰竭
【功能主治】溫通血脈,利水滲濕。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處方組成】黃芪、茯苓 各50克,丹參、防己、葶藶子、車前子各30克,附子、桂枝各12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2~3次溫服。
【病例驗證】治療30例,結果顯效12例,有效1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3%。
4、附子紅參桂純衫枝治心力衰竭
【功能主治】益氣溫中,活血涼血。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處方組成】附子6~9克,紅參3~6克,桂枝3~9克,白術10~15克,茯苓10~30克,赤芍、葶藶子各9~15克,黃芪15~30克,生薑3片,大棗3枚。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10劑為1療程。
【宜忌】服葯期間一律停用洋地黃制劑及速效利尿劑,低鹽飲食;因肺部感染、風濕性活動期而病情加重者,可酌用西葯以祛除病因。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慢性右心衰竭16例,基本糾正2例,有效7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3.8%。
5、黃芪黨參治心力衰竭
【功能主治】益氣溫中,活血涼血。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處方組成】附子6~9克,紅參3~6克,桂枝3~9克,白術10~15克,茯苓10~30克,赤芍、葶藶子各9~15克,黃芪15~30克,生薑3片,大棗3枚。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10劑為1療程。
【宜忌】服葯期間一律停用洋地黃制劑及速效利尿劑,低鹽飲滾薯食;因肺部感染、風濕性活動期而病情加重者,可酌用西葯以祛除病因。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慢性右心衰竭16例,基本糾正2例,有效7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3.8%。
6、大棗枳實治心力衰竭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補中益氣。主治心力衰竭。
【處方組成】大棗15枚,積實30克,葶藶子4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病例驗證】共治50例。結果:服葯48小時後,顯效(心衰完全控制或心衰Ⅲ度轉為Ⅰ度)36例,有效(心衰Ⅲ度轉為Ⅱ度或Ⅱ度轉為Ⅰ度)1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
7、葶藶子桑白皮治心力衰竭
【功能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證見心悸怔忡,氣短喘促,咳喘不能平卧,咳痰稀白、泡沫狀,常夾血絲,胸脅、腹部脹滿,食少,惡心嘔吐,尿少浮腫,舌暗淡或暗紅,苔黃白,脈數或促。
【處方組成】葶藶子、桑白皮、車前子(包)、生黃芪、太子參、丹參各30克,澤瀉、麥冬各15克,五味子、當歸各10克。
【用法用量】每劑濃煎成200毫升。病情做備腔重時,每日可服2劑,分4次服,病情減輕後,改為每日1劑,分2次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共治療39例,結果:顯效21例,有效17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4%。
8、熟附黨參治心力衰竭
【功能主治】溫陽益氣,利水消腫,強心。主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屬陽虛者)。
【處方組成】熟附片9~15克(先煎),黨參、黃芪、茯苓、澤瀉各15~30克,炒術、車前子(包)各15克,甜葶藶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加減】若咳喘重者,加蘇子、紫苑;心悸重者,加磁石、龍骨、牡礪;紫紺重者,加丹參、紅花;四肢欠溫者,加乾薑、肉桂;心衰重者,加人參。
【宜忌】陰虛或陰竭者忌用。
C. 中醫如何治療心衰朱春芳醫生:補虛扶正、益氣溫陽乃根本
心力衰竭,屬於急症,以呼吸急迫、乏力、不能平卧、心悸和下肢水腫為主要特徵。屬於中醫「虛勞」、「脫證」的范疇。
本病症的發病因素常由外感疾病熱盛傷陰,或因出汗、出血過多而傷及心陰;心陰受損,累及心陽;或則久病血虛,心失血養;或則水邪上逆,心陽受損;或則心氣素虛,復加勞倦和情緒激動以致心氣失斂等。內傷病症腎陽虛損而牽涉到心陽虛,也是常見的病因。在心陽氣不足的情況下,心運行血液的功能不良,很易致血瘀內阻,血瘀的產生更增加了心的受累,形成惡性循環。 總之,本病症的病理變化主要在心,而關繫到腎。
中醫通過辨證將本病分為以下證型,接下來我將一一為大家解答:
1、氣血不足拍輪,心脾兩虛。 病症表現:久病失調,勞則氣短心悸。體倦神疲,面色蒼白,易自汗出,食納減少,睡眠不實,舌質淡紅,脈細弱或略數。該證型的治療原則以氣血雙補,健脾養心為主。
2、氣陰兩傷,心氣不斂。 病症表現:熱病已差,心悸汗多,精神疲乏,呼吸急速,心動應衣,舌質干紅,脈細數無力。該證型的治療原則以補益氣陰,收斂心氣為主。
3、心腎陽虛,水氣泛濫。 病症表現:呼吸喘促,倚息心悸,頭汗出,面肢發脹,兩顴紫赤,腰痛腳弱,半身以下常有冷感,腹脹尿少,舌淡而胖、苔濁,脈浮大山御無力。該證型的治療原則以溫腎強心,化氣利水為主。
4、心陽氣虛,瘀血內阻。 病症表現:呼吸氣促,不能起床,面色晦滯,口唇青紫,指甲發紺,心悸汗出,下肢微腫,小便短少,或咳嗽咯血,舌胖帶紫,脈細澀或結代。該證型的治療原則以補陽益氣,活血散瘀為主。
5、腎陽虛衰,心陽氣脫。 病症表現:呼吸困難,鼻翼煽動,張口抬肩,心悸不寧,煩躁不安,額汗不止,面色發紺,指甲青紫,四肢逆冷,脈促或微細欲絕。該證型的治療原則以溫腎益氣生津,回陽救脫為主。
心力衰竭的心的嚴重虛損的病症,往往虛極致脫,這不同於一般的虛損,病情凶險,須迅速及時搶救。心衰多屬本虛標實,本虛以氣虛、陽虛為主;標實以瘀血、水飲、痰濁居多。本虛(心陽氣虧虛)是心衰發病的關鍵,是心衰發襲唯信作的始動因素,並貫穿整個病理過程始終。氣虛及陰,可表現為氣陰兩虛。但氣虛、陽虛、血瘀是心衰中醫辨證的綱領。標實乃因本虛所致,是在本虛的基礎上形成的,標實為心衰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兼證;主要表現為血瘀、水停及水邪上泛、痰濁。
急性發作期是在氣虛、陽虛基礎上偏於標實(水飲、瘀血、痰濁),緩解期偏於本虛(氣虛、陽虛、陰虛)。治療上均認為益氣溫陽、活血利水是心衰的重要治則,同時需要兼顧養陰。以補虛扶正為本,祛除實邪為輔,補虛重在益氣溫陽,驅邪重在活血化瘀,化痰利水。
我是朱春芳醫生,擅長利用中醫診治:糖尿病、痛風、胃腸疾病、冠心病、腦血管病、半身不遂、面神經麻痹、急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風濕病、濕疹、痤瘡、皮炎、帶狀皰疹、鼻炎、結腸炎、失眠、肝膽疾病、甲狀腺病及婦兒科等疑難雜症。如果還有哪些患者或者家屬,對各類內科疾病方面的知識還有疑問,請在平台留言,我會給大家詳細解答相關問題。
D. 中醫調理心衰氣喘氣短乏力胸悶的方法是什麼
上次奶奶被查出有心衰後,一時間我們都有點六神無主,慌亂失措,後來打算用中葯來調理心衰,因為心衰的表現不光是胸悶心慌,還會伴隨身上一些其他症狀出現,而中醫是把病人當成一個整體來治療,不用像吃西葯那樣吃好多種,比如芪藶強心膠囊,它同時具有強心、利尿、擴血管,抑制心臟擴大這四大作用,可以從根本上抑制心衰發展的過程,緩解氣短、胸悶乏力等症狀。雖然中成葯的作用很多,平時還要經常監測血壓、心率,並做記錄,出現變化應盡快就醫,看是否需要調整用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