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醫是如何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
腎衰竭治療專家指出,出現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是因為在各種慢性腎病的基礎上,腎臟的功能在逐漸的減退,引起的各種水分和代謝物積聚在體內,導致的一系列症狀綜合症。那麼,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治療有什麼好的方法嗎?以下為您介紹的是慢性腎功能衰竭治療方法一中醫治療。
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早期症狀常為無力、易疲乏、精神不佳,往往不易被察覺或重視,以後逐漸出現各系統的症狀,最終必須透析治療。引起慢性腎功能衰竭最常見的原因是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以及狼瘡性腎炎、尿酸性腎病、高血壓腎損害、多囊腎等。中醫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保護腎元: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根本原因在於腎元不足(包括腎之精氣陰陽虧虛),水濕濁毒瀦留。因此,維護腎元是治療腎功能衰竭的根本,體現治病求本的精神。治療主要通過辨證論治,服用湯葯,具有針對性強、靈活性好、療效確切穩定。
控制血壓: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多數有高血壓,而高血壓又能促進腎功能急劇惡化。因此積極控制血壓是防止腎功能惡化的關鍵。
節制飲食:對於腎臟病,飲食治療是最基本的治療措施。不能盲目進補,腎功能衰竭不等於腎虛,不能一味補,主張優質低蛋白、低鹽低脂飲食,保證充足熱量(每日攝入的熱量以30~40
kcal/kg較合適),進水量「量出為入」(一般為前天尿量再加500ml)。此外,慢性腎功能衰竭普遍存在高血鉀、高磷,要限制鉀和磷的攝入。
總之,只要患者根據自身的情況,對症治療,相信通過中醫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就可以幫助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療效果。慢性腎功能衰竭康復湯,效果不錯,中葯製成的,療效很好
。
慢性腎衰竭康復湯,腎衰竭康復湯療效確切、穩定、長遠,一般用葯一至三個療程後,病情可以得到一定的緩解,少見復發現象。
㈡ 治療腎病常用的中葯單方(一)
以下處方僅為參考,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處 方1
處方 石韋、生薏苡仁各 20 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服。
主治 脾虛濕熱型急性腎炎。
處 方 2
處方 玉米須、白茅根各 30 克。
用法 每日1 劑,水煎分早晚服。
主治 脾虛濕熱型急性腎炎。
處 方 3
處方 黃芪 30 克,生薏苡仁、炙龜版各 60 克。
用法 每日1 劑,水煎分早晚服。
主治 慢性腎炎水腫偏於陰虛陽亢者。
處 方4
處方 黃芪 30 克,益母草 9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服。
主治 慢性腎炎及腎病綜合征之蛋白尿。
處 方 5
處方 鹿角霜、阿膠珠各等份。
用法 將上葯共研為細末,每次 2 3 克,每日2 次,溫開水送服。
主治 :慢性腎炎及腎病綜合征,症見脾腎陽虛水腫、蛋白尿、脘悶腹脹、納差便溏、小便短少等。
處 方 6
處方 蒲公英、白茅根、冬青葉各 28克,車前草、益母草各14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 2次,將其汁液濃縮至 100 毫升,每次 50 毫升,早晚各服1次。
主治 急性腎炎、尿路感染及慢性腎炎急性發作。
處 方 7
處方 石韋、白茅根、金錢草各 30 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服。
主治 濕熱蘊結、熱傷血絡之急性腎盂腎炎。
處 方 8
處方 石韋、扁蓄各 30 克,滑石18 克,甘草 3 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服。
主治 濕熱蘊結、熱傷血絡之急性腎盂腎炎。
處 方 9
處方 益母草、白茅根各 60 克。
用法 每日1 劑,水煎分早晚服。
主治 急性腎炎。
處 方 10
處方 金錢草 60 克,海金沙30 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服。
主治 腎結石。
處 方11
處方 金錢草 60 克,海金沙15 克,雞內金(研末沖)6 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服。
主治 腎結石。
處 方 12
處方 生地黃、茯苓、連翹各15 克,山葯、澤瀉各 12 克,益母草30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服。
主治 急性腎炎。
處 方 13
處方 土茯苓 50 100 克。
用法 每日1 劑,水煎分早晚服。
主治 寒濕型急性腎炎,症見面浮肢腫、小便短少、納差腹脹、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畏寒肢冷等。
㈢ 中醫治療慢性腎炎葯方 慢性腎炎治療方法
慢性腎小球 腎炎 簡稱為慢性腎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 血壓 、水腫為基本臨床表現,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遷延,病變緩慢進展,可以不同程度 腎功能 減退,最終將發展為慢性 腎衰竭 的一組腎小球病。由於本組 疾病 的病理類型及病期不同,主要臨床表現各不相同,疾病表現呈多樣化。 中醫 治療慢性腎炎葯方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中醫治療慢性腎炎葯方的資料,歡迎閱讀。
中醫治療慢性腎炎葯方
益母草黃芪治慢性腎炎
【功能主治】補虛固本,活血化瘀, 解毒 祛邪。主治慢性腎炎。
【 偏方 組成】益母草30克,黃芪20克,當歸20克,黨參15克,川芎12克,紅花12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連續服用。每周尿檢1次,連續3次皆陰性者,可改湯劑為丸或散劑,維持 用葯 2~6個月以鞏固療效。
【加減】若脾腎陽虛者,加茯苓18克,山萸肉、菟絲子各15克,白術12克,肉桂6克;肺脾氣虛者,加山葯20克,升麻12克;肝腎陰虛者,加旱蓮草20克;女貞子、龜版、山萸者,肉各15克;氣陰兩虛者,加玄參、生地、麥冬、黃精各15克;急性發作者,加白茅根25克,公英、二花、板藍根各15克;尿少而見腫者,加薏仁、車前子各15克,豬苓、澤瀉各12克,大腹皮10克,高血壓者,加夏枯草30克,生牡蠣20克,白芍、菊花各15克。
【病例驗證】用此方共治54例,經治30天後進行療效評定:顯效33例,有效15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8.9%。
參芪絲子湯治慢性腎炎
【功能主治】益氣活血。主治慢性腎炎。
【偏方組成】黨參15克,黃芪30~60克,菟絲子15克,丹參15~30克,當歸12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益母草30~60克,六月雪30~60克,薏苡仁15克,地龍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病例驗證】經臨床治療40例觀察,普通型有效率為86.4%;高血壓型有效率為81.8%;腎病綜合征有效率為57.1%;伴有鏡下血尿者有效率為77.8%;腎功能不正常者有效率為77.8%。
黃芪魚腥草治慢性腎炎
【功能主治】 補腎 健脾, 清熱 解毒,活血化瘀。主治慢性腎炎。證見顏面下肢浮腫,氣短喘促,神疲乏力,腰部酸痛,食慾不振,少尿。舌質淡暗,苔薄白或微有黃膩。
【處方組成】黃芪45克,魚腥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地龍、益母草、丹參、蟬衣各15克,銀花20克,豬腎(豬腰子)1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患者41例,結果痊癒15例,顯效21例,好轉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1%。
珍珠草大棗治慢性腎炎
【功能主治】主治慢性腎盂腎炎。
【偏方組成】珍珠草(全草)30克,大棗6個。
【用法用量】將上葯初煎液1次空腹服,復煎液當茶飲,每日1劑,長期服用或加大劑量。
【宜忌】珍珠草勿放在陽光下曝曬,以免葉果脫落影響療效。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慢性腎盂腎炎患者16例,均獲治癒。其中4例僅服葯12劑,1例服葯80劑,一般服葯15~20劑即愈。有2例追蹤觀察分別10年和5年,其餘追蹤觀察2~4年,均未見復發。
慢性腎炎病因
慢性腎炎是一組多病因的慢性腎小球病變為主的腎小球疾病,但多數患者病因不明,與鏈球菌感染並無明確關系,據統計僅15%~20%從急性腎小球腎炎轉變而至。此外,大部分慢性腎炎患者無急性腎炎病史,故目前較多學者認為慢性腎小球腎炎與急性腎炎之間無肯定的關聯,它可能是由於各種細菌、病毒或原蟲等感染通過免疫機制、炎症介質因子及非免疫機制等引起本病。
臨床表現
根據臨床表現不同,將其分為以下五個亞型:
1.普通型
較為常見。病程遷延,病情相對穩定,多表現為輕度至中度的水腫、高血壓和腎功能損害。尿蛋白(+)~(+++),鏡下血尿和管型尿等。病理改變以IgA腎病,非IgA系膜增生性腎炎,局灶系膜增生性較常見,也可見於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和(早期)膜增生性腎炎等。
2.腎病性大量蛋白尿
除具有普通型的表現外,部分患者可表現腎病性大量蛋白尿,病理分型以微小病變型腎病、膜性腎病、膜增生性腎炎、局灶性腎小球硬化等為多見。
3.高血壓型
除上述普通型表現外,以持續性中等度血壓增高為主要表現,特別是舒張壓持續增高,常伴有眼底視網膜動脈細窄、迂曲和動、靜脈交叉壓迫現象,少數可有絮狀滲出物和(或)出血。病理以局灶節段腎小球硬化和彌漫性增生為多見或晚期不能定型或多有腎小球硬化表現。
4.混合型
臨床上既有腎病型表現又有高血壓型表現,同時多伴有不同程度腎功能減退徵象。病理改變可為局灶節段腎小球硬化和晚期彌漫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等。
5.急性發作型
在病情相對穩定或持續進展過程中,由於細菌或病毒等感染或過勞等因素,經較短的潛伏期(1~5日),而出現類似急性腎炎的臨床表現,經治療和休息後可恢復至原先穩定水平或病情惡化,逐漸發生 尿毒症 ;或是反復發作多次後,腎功能急劇減退出現尿毒症一系列臨床表現。病理改變為彌漫性增生、腎小球硬化基礎上出現新月體和(或)明顯間質性腎炎。
檢查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1)尿液檢查尿異常是慢性腎炎的基本標志。蛋白尿是診斷慢性腎炎的主要依據,尿蛋白一般在1~3g/天,尿沉渣可見顆粒管型和透明管型。多數可有鏡下血尿、少數病人可有間發性肉眼血尿。
(2)腎功能檢查多數慢性腎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腎小球濾過率(GFR)減低,早期表現為肌酐清除率下降,其後血肌酐升高。可伴不同程度的腎小管功能減退,如遠端腎小管尿濃縮功能減退和(或)近端腎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
鑒別診斷
慢性腎小球腎炎需要和下列疾病進行鑒別:
1.繼發性腎小球腎炎
如狼瘡腎炎、過敏性 紫癜 腎炎等,依據相應的系統表現及特異性實驗室檢查,可以鑒別。
2.遺傳性腎炎(Alport綜合征)
常起病於青少年,患者有眼(球形晶狀體)、耳( 神經 性耳聾)、腎異常,並有陽性家族史(多為性連鎖顯性遺傳)。
3.其他原發性腎小球病
(1)隱匿型腎小球腎炎主要表現為無症狀性血尿和(或)蛋白尿,無水腫、高血壓和腎功能減退。
(2)感染後急性腎炎有前驅感染並以急性發作起病,慢性腎炎需與此病相鑒別。二者的潛伏期不同,血清C3的動態變化有助鑒別;疾病的轉歸不同,慢性腎炎無自愈傾向,呈慢性進展。
4.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
先有較長期高血壓,其後再出現腎損害,臨床上遠端腎小管功能損傷較腎小球功能損傷早,尿改變輕微,僅少量蛋白,常有高血壓的其他靶器官並發症。
慢性腎炎 治療方法
慢性腎小球腎炎早期應該針對其病理類型給予相應的治療,抑制免疫介導炎症、抑制細胞增生、減輕腎臟硬化。並應以防止或延緩腎功能進行性惡化、改善或緩解臨床症狀以及防治合並症為主要目的。可採用下列綜合治療 措施 :
1.積極控制高血壓
防止腎功能減退或使已經受損的腎功能有所改善,防止 心血管 合並症,並改善遠期預後。
(1)治療原則①力爭達到目標值,如尿蛋白
(2)治療方法①非葯物治療限制飲食鈉的攝入,伴高血壓患者應限鈉,鈉攝入量控制在80~100mmol,降壓葯物應該在限制鈉飲食的基礎上進行:調整飲食蛋白質與含鉀食物的攝入;戒煙、限制飲酒; 減肥 ;適當鍛煉等。②葯物治療常用的降壓葯物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長效鈣通道阻滯劑(CCB)、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等。由於ACEI與ARB除具有降低血壓作用外,還有減少尿蛋白和延緩腎功能惡化的腎保護作用,應優選。腎功能不全患者應用ACEI或ARB要防止高血鉀和血肌酐升高,血肌酐大於264μmol/L(3mg/dl)時務必在嚴密觀察下謹慎使用,尤其注意監測腎功能和防止高血鉀。少數患者應用ACEI有持續性乾咳的不良反應,可以換用ARB類。
2.減少尿蛋白
延緩腎功能的減退,蛋白尿與腎臟功能減退密切相關,因此應該嚴格控制。ACEI與ARB具有降低尿蛋白作用,其用葯劑量常需要高於其降壓所需劑量。但應預防低血壓的發生。
3.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的攝入
低蛋白與低磷飲食可以減輕腎小球高壓、高灌注與高濾過狀態,延緩腎小球硬化。腎功能不全氮質血症患者應限制蛋白質及磷的入量,採用優質低蛋白飲食或加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
4.避免加重腎損害的因素
感染、低血容量、脫水、勞累、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妊娠及應用腎毒性葯物(如氨基糖甙類抗生素、非甾體類抗炎葯、造影劑等),均可能損傷腎臟,應避免使用或者慎用。
5.糖皮質激素和細胞毒葯物
由於慢性腎炎是包括多種疾病在內的臨床綜合征,其病因、病理類型及其程度、臨床表現和腎功能等差異較大,故是否應用糖皮質激素和細胞毒葯物應根據病因及病理類型確定。
6.其他
抗血小板聚集葯、抗凝葯、他汀類降脂葯、中醫 中葯 也可以使用。
預後
㈣ 腎炎的中醫葯治療方法
中葯進行治療腎炎,大致上方法比較多,主要以方劑的形式對腎炎進行干預。具體方法如下:第一、就是通過疏風宣肺的方法,常用的有越婢湯、五皮飲。第二、就是健脾益氣的方法,常用的中葯有玉屏風散以及補中益氣湯。第三、就是健脾固腎法,這種方法常用的有金鎖固精丸,還有水陸二仙丹等。第四、就是溫補脾腎法,常用的中葯有金匱腎氣丸、五苓散。第五、就是滋養腎陰法,常用的中葯有芍葯地黃丸,還有首烏延壽丹。第六、就是氣血雙補,這種方法見於八珍湯。第七、就是氣陰兩補,常用的中葯就是參芪地黃湯。第八、就是陰陽雙補,常用中葯就是黨參龜鹿丸。第九、就是清熱解毒法,常用的中葯應該是小薊飲子。第十、就是活血化瘀法,常用的中葯是桂枝茯苓丸。以上是中醫對腎炎應用中葯的方法進行治療,依據的是中醫的辨證論治。
㈤ 慢性腎炎蛋白尿的中葯療法
(1)益氣固腎法。用於肺腎氣虛,脾腎氣虛者。補肺氣可用黃芪、黨參、太子參。補脾氣可用黨參、生黃芪、太子參、白術、芡實、蓮子肉。固腎可用金櫻子、蓮須、菟絲子、覆盆子。
(2)溫補脾腎法。用於脾腎陽虛者,常用方劑有附子理中湯、真武湯等。
(3)滋養腎陰法。用於腎陰虧損者,慢性腎炎如溫補脾腎過久或用激素治療者,都可導致腎陰耗傷,常用方劑有六味地黃湯、知柏地黃湯等。
(4)氣陰兩補法。用於氣陰兩虛證,常用方劑為參芪地黃湯,如有心氣虛,可合用生脈散。
(5)陰陽雙補法。用於陰陽兩虛者,常用方劑為桂附地黃湯,可合用龜鹿二仙膠。
(6)清熱解毒法。適用於慢性腎炎合並感染患者,可選用五味消毒飲合銀翹散加減。
(7)活血化瘀法。慢性腎炎病程較長,多數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瘀血徵象,可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選加丹參、澤蘭、紅花、益母草、水蛭等。
(8)祛風勝濕法。慢性腎炎有濕勝、脾氣不升者,可用本治法,常用方劑為祛風勝濕湯,羌活10g,蒼白術各6g,防風6g,生黃芪15g,陳皮10g,升麻10g,柴胡10g,當歸10g,赤芍15g,川芎10g。
㈥ 慢性腎小球腎炎的中醫葯治療方法有哪些
①肺脾氣虛:面黃乏力,腹滿納差,氣短,易外感,大便稀溏,舌淡齒痕,脈弱。治宜益氣健脾。
方葯:黃芪30克,黨參、白術、山葯、茯苓、五味子各10克,當歸、丹參各15克,甘草3克。中成葯:補中益氣丸,參苓白術散,玉屏風散。
②脾腎陽虛:腰痛腰酸,面色白,畏寒肢冷,倦怠便清,舌胖潤,脈沉弱。治宜溫補脾腎。
方葯:制附片、桂枝、白術、山葯、仙靈脾各10克,茯苓、澤瀉、丹皮各15克,乾薑6克。中成葯:金匱腎氣丸。
③肝腎陰虛:手足心熱,腰酸腰痛,頭暈頭痛,咽干口渴,舌紅苔少,脈沉細或弦細。治宜養陰滋腎。
方葯:生地、麥冬、白芍各15克,山萸肉、丹皮、枸杞子、菊花、五味子、茯苓各10克。中成葯: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
④氣陰兩虛:腰膝酸軟,倦怠乏力,手足心熱,舌略紅苔薄有齒痕,脈沉細數。治宜氣陰兩補。
方葯:黃芪、地黃各20克,黨參、山葯、五味子、山萸肉、茯苓、丹皮各10克。中成葯:貞芪扶正膠囊,生脈飲。
⑤外感:惡寒發熱,頭痛身痛,面目浮腫,苔薄,脈浮。治宜疏風宣散。
方葯:風寒者:麻黃、桂枝、荊芥各10克,生薑、甘草各6克。風熱者:銀花、連翹、竹葉各15克,桔梗、蘆根各10克,薄荷、甘草各6克。中成葯:感冒清熱沖劑,銀翹解毒丸。
⑥水濕:水腫凹陷,腹脹泛惡,尿短少,苔白膩,脈濡緩。治宜滲利水濕。
方葯:桂枝、大腹皮、蒼術、陳皮、防己各10克,茯苓皮、澤瀉各20克,生薑皮6克。
⑦濕熱:胸脘痞悶,口苦口黏,口乾不欲飲,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熱利濕。
方葯:革蘚、石韋、滑石各10克,車前子、白茅根、茯苓各15克,燈心草6克。
⑧血淤:面色晦暗,唇色紫暗,舌暗紫或有淤斑淤點。治宜活血化淤。
方葯:丹參、益母草、赤芍、當歸各15克,川芎、桃仁、紅花各10克。中成葯:血府逐淤丸。
⑨濕濁:惡心嘔吐,頭昏嗜睡,面色灰滯,口中尿臭,苔膩。治宜降氣化濁。
方葯:旋復葯15克,代赭石20克,半夏、蘇葉、黃連各10克,生薑2汁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