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骨科肢體功能鍛煉的方法

骨科肢體功能鍛煉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3-07-27 22:38:21

『壹』 骨折術後如何進行功能鍛煉

臨床上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同樣的骨折,同樣的醫生做手術,恢復的效果卻千差萬別。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骨折術後的功能鍛煉沒有跟上。功能鍛煉對於術後恢復起著重要作用。常可分為以下幾階段進行鍛煉,對於孩子骨折宜在家長監督和指導下進行。

第一階段:骨折炎症消退期功能鍛煉。

患處局部腫脹、疼痛、大都術後輔以石膏或其他外固定,軟組織正處於修復階段,功能鍛煉的目的是促進血液循環,使腫脹早日消退,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粘連。此期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是使患處肌肉做舒縮活動。上肢骨折患者可作握拳、提肩活動,握拳時使整個上肢肌肉用力,而後放鬆,活動肩關節時要用另一隻手托住患肢的前臂作肩關節的環行活動。下肢骨折患者可做股四頭肌收縮動作,使整個下肢肌肉用力後再放鬆,但不一定使膝關節屈曲。踝關節骨折患者可作一些足趾背屈動作。

第二階段:骨痂形成期功能鍛煉。

患肢腫脹消退,局部疼痛逐步消失,軟組織損傷已漸修復,部分患者己拆除外固定,骨折斷端部分纖維連接並在逐漸形成骨痂,骨折的部位日趨穩定。此期鍛煉的形式除繼續進行患肢肌肉的收縮活動外,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步進行骨折附近的關節功能鍛煉;上肢骨折患者除做握拳、活動肩關節動作外,還可作一些主動性的關節伸屈活動,如活動腕關節、肘關節,整個上肢的伸屈、外展、內收,先由簡單動;作開始,逐漸增加,動作須柔和緩慢,隨著骨折的癒合,活動次數可適當增加。下肢骨折患者可進行抬腿和髖關節伸屈活動,並可上下肢結合,進行攀扶站立,逐步開始輕度負重活動。下肢股骨骨折患者,在第4 周後,可用雙手撐床,作抬臀,伸屈髖、膝關節等動作。到4 ~ 6 周後,可遵醫囑起床扶拐活動,但不能負重。

第三階段:骨痂成熟期功能鍛煉。

這時患處軟組織已恢復正常,肌肉有力,已有足夠的骨痂,外固定一般已拆除,一般接近臨床癒合,除不利於骨折癒合的某一方面的關節活動仍需限制外,其他的活動都可以進行,活動的次數及范圍可擴大。

第四階段:臨床癒合期功能鍛煉。

此期患者的骨折已達臨床癒合,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是加強患肢關節的主動運動,使各共節迅速恢復正常活動。上肢骨折患者可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輕工作。下肢骨折患者可作上下坡、上下樓活動,在拐杖或手杖保護下,做一些負重的活動。

『貳』 股骨頭康復運動有哪些方法

股骨頭康復運動有哪些方法

股骨頭康復運動有哪些方法,要知道股骨頭壞死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很大的疼痛感,同時需要很長的治療時間以及康復時間,知道些知識對我們有好處,下面來了解下,股骨頭康復運動有哪些方法?

股骨頭康復運動有哪些方法1

股骨頭壞死的治療三分靠治,七分靠養,功能鍛煉很重要。

1坐位分合法:坐在椅子上,雙手扶膝,雙腳與肩等寬,左腿向左,右腿向右同時充分外展,內收。每日300次,分3—4次進行。

2立位抬腿法:手扶固定物,身體保持豎直,抬患腿,使身體與大腿成直角,大腿與小腿成直角,動作反復。每日300次,分3—4次進行。

3卧位抬腿法:仰卧,抬患腿,使大小腿成一直線,並與身體成一直角,動作反復。每日100次,分3—4次進行。

4扶物下蹲法:手扶固定物,身體直立,雙足分開,下蹲後再起立,動作反復。每日枷次,分3—4次進行。

5內旋外展法:手扶固定物,雙腿分別做充分的內旋、外展、劃圈運動。每日300次,分3—4進行。

6堅持扶拐步行的訓練或騎自行車鍛煉。

股骨頭患者的康復運動,對於提高我們自身的身體素質是非常有幫助的,大家可以去嘗試一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恢復自身的身體健康,同時為了避免出現這種問題,日常一定要增加一些體育鍛煉,可以有效的減少出現這種疾病的幾率。

股骨頭康復運動有哪些方法2

股骨頭壞死患者進行功能訓練的目的.是防止組織粘連、肌肉萎縮、關節僵直、改善關節營養血供及的功能狀態,重塑壞外的股骨頭。

一、股骨頭壞死為什麼要進行康復訓練?

股骨頭壞死常見的疼痛表現為負重或活動時髖部疼痛,有時疼痛可向膝部及大腿內側放射。腹股溝區疼痛是髖關節受累的最常見的症狀,常伴有行走和起立困難。髖關節內旋受限,並常常保持輕度屈曲和外旋位,這是由於該體位關節囊鬆弛,減輕關節內壓力,可使患者感到舒適。但長期保持此體位可導致關節周用軟組織攣縮及僵硬,髖關節活動度下降及關節周圍肌肉萎縮。

因此,股骨頭壞死患者應特別注意訓練髖關節,防止長時間處於相對較舒適屈曲外旋位而導致的關節強直。髖關節有6個自由度的活動,即屈和伸,內收和外展、內旋和外旋。其中最重要的功能是屈伸和外展。

二,如何進行股骨頭壞死康復訓練?

股骨頭壞死康復訓練應以屈伸,外展和內旋訓練為主,訓練方法如下

1、髖關節屈伸活動鍛煉,每次10—15個,每天3—5組,屈髖官超過90°方能保持功能;

2髖關節外展訓練,外位或立位向外擺腿,每次10—15個,每天3—5組,防止髂腰肌攣縮;

3、內旋的生理功能不如前一者重要,在屈伸及外展訓練到位後,內旋功能往往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持。

遵循以上方法,可使證緩股骨頭壞死的進展,減少畸形及股骨頭塌陷的發生。長期鍛煉還可減輕疼痛,推遲髖關節罟掙的年齡,並目一日需要關節罟掙,還有利干提高手術成功率及手術效果。

三、股骨頭壞死功能訓練應遵循哪些原則?

1、功能鍛煉要在接受治療後疼痛緩解,病情穩定後,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

2、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3,功能段煉中出現疼痛加車時可適當減少運動量或服用鎮痛葯物,待疼痛緩解或減輕後逐漸增加運動量;

4、以主動鍛煉為主;

5、常用的鍛煉方法為非負重活動,如騎車、游泳等。條件不允許者可在床上卧位進行鍛煉。

股骨頭康復運動有哪些方法3

股骨頭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旦我們的股骨頭有損傷或受到外部壓力引起的損傷,就應該馬上到醫院進行治療,目前治療股骨頭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術治療,那麼我們在做完手術後應該怎麼進行康復訓練呢?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1、病人在手術後6小時內可進行主動或被動的足屈伸運動。

2、病人做手術後2天左右,可以讓病人做一些腳尖向下踩、向上勾腳的動作,也可以做一些踝泵的動作。這種方法一天進行3—4次,每次5—20分鍾即可完成,通常一天完成量在500次左右;在進行這種方法時需要指導病患股進行靜力收縮,以及踝關節背屈等運動,具體做法是病人綳緊自己腿部的肌肉,再放鬆,再放鬆,每20次為一組,每天進行三組。

術後後期應開始注重髖關節的鍛煉,這種鍛煉方法主要是在床上抬起直腿,練習時要注意90°的距離,做完此項目時要做床邊體位的轉移,包括從卧位到坐位、坐位到定位、站到站、站姿、站姿等。

上述幾種股骨頭術後的康復方法在促進機體肌群肌力恢復和促進患肢靜脈迴流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同時也能減輕病人肢體腫痛,防止病人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及肺栓塞等並發症。

通過以上對股骨頭手術後的恢復方法的一些介紹,相信大家對股骨頭手術的認識已經有了很深的了解,因為股骨頭的存在對於我們來說很重要,日常生活中的正常行走離不開它,所以做康復訓練對於我們來說是異常重要的一件事,因為股骨頭的存在對於我們來說很重要,日常生活中的正常行走對於我們來說是異常重要的一件事,所以我們不能馬虎。

在進行股骨頭置換術後,需要依據年齡而進行康復鍛煉,通常可分為如下情況:

1、60—70歲的患者:患者較年輕、身體較好,在術後第一天可以依靠助步器進行負重行走,同時還可以做躺卧位屈身鍛煉;

2、80—90歲的患者:此類患者年齡較大,可以在床上進行適度的屈髖、伸髖鍛煉,然後逐步進行床邊坐位鍛煉,或由家人扶著站在床邊,嘗試負重鍛煉。

通常在進行股骨頭置換術後2周,50%的患者可以脫離拐杖進行行走鍛煉。在術後1個月左右,患者可以不用助步器或僅用小型單拐,進行輔助下行走鍛煉。在術後2個月,患者可以進行長距離的行走鍛煉,而對於年輕體壯的患者,甚至可以進行適當的跑步鍛煉。因此,股骨頭置術換通常用於70歲以上、身體較差的患者,出現股骨頸骨折、股骨頸壞死後的治療。

此類患者在術後可採取循序漸進的鍛煉方式,包括早期肌肉收縮、關節屈伸、行走功能康復,以行走功能康復為主。另外,在康復鍛煉過程中,患者需要避免髖關節外旋、盤腿、坐矮凳子,否則可能會引起關節脫位。

『叄』 骨科手術後如何做康復訓練需要注意什麼呢

遭受骨折後,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經專業醫師手法治療和手術復位後注意後期護理。在骨折手術後的康復期,一般來說,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科學制動。骨折手術期間不能躺在床上不活動,這實際上不利於骨折的恢復和健康。應在保證骨折穩定和良好保護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活動。適當的功能鍛煉不僅可以促進骨折癒合,還可以避免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等後遺症。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肆』 骨科手術以後怎麼做康復

骨科手術後要積極的採取主動與被動功能鍛煉,局部熱敷、推拿按摩、活血化瘀葯物理療、針灸艾灸等功能康復訓練。骨關節手術主要是治療骨與關節、肌腱、韌帶、神經、軟組織損傷感染、骨質疾患的手術。手術目的就是使機體恢復正常解剖,保持原有生理功能。骨外科大部分是不需要手術治療的,平時的積極功能康復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減少骨質疏鬆、關節粘連、手術後康復訓練肌腱粘連、肌肉萎縮等,可以促進神經功能康復、促進骨與關節功能的恢復,要求康復訓練要持久,不能加重損傷。骨科術後患者應多卧床休息,如果長期卧床引發腰疼等情況,則可以採取側卧位,避免壓迫患處。如果可以運動,則患者應適當做一些功能性斷糧,促進機體恢復。骨科術後患者還應提高營養的攝入,多吃一些富有營養的食物,如高蛋白和高維生素的食物等。骨折手術後早期的康復目的是促進骨折的癒合,中期的目標是初步嘗試功能鍛煉,後期鍛煉的目標是增強肌肉力量,克服攣縮,活動關節。①早期促康復早期的目的是促進骨折的早期癒合和康復,所以常用的方法是:抬起患肢消腫;活動和鍛煉肢體末端的關節,腳趾每天要多活動;使用功能鍛煉設備進行連續被動活動,每天1~3次,每次持續30~60分鍾。

『伍』 骨科康復訓練小知識(骨科疾病有哪些康復鍛煉)

1.骨科疾病有哪些康復鍛煉
膝關節骨質增生 (1)坐位,膝關節屈伸運動,可視情況於踝關節處綁適度重量的沙袋,每次50下,每天兩次。

(2)踩固定自行車,每天30分鍾。 在尚未發生骨質增生時,我們可採取下列一些有效預防措施: (1)要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促進骨的新陳代謝。

(2)避免大強度的劇烈運動,早察注意保護關節。 (3)注意補充鈣劑。

腰椎骨質增生 (1)站立位,腰部左右旋轉。 (2)坐位,以左手碰右腳,右手碰左腳。

(3)仰卧起坐。 (4)仰卧位,雙髖雙膝屈曲,雙腳撐於床面,盡量將臀部抬離床面。

每個動作重復30次,每天兩次。
2.骨折康復有哪些鍛煉方法
第一、直腿抬高鍛煉:主要鍛煉腘繩肌和股四頭肌。

患者平卧於床上、雙腿交替抬高、放下、反復進行,抬腿時應盡量使下肢與身體成直角。 第二、側卧位梨花狀肌舒縮鍛煉:患者側卧於床上、上邊的腿抬高,抬腿時應盡量使兩腿之間的角度為直角,兩腿交替進行。

此方法可使下肢的外展肌群的臀部得到鍛煉。 第三、雙下肢的羅泵練習:平卧位,雙足尖用力向上勾,維持10秒鍾。

後雙足用力向下踩,維持10秒鍾。 此外,騎自行車不僅和游泳、跑步、跳繩起著同樣的作用,鍛煉用的自行車應選擇騎上後上姿態自然伸展的一般型自行車,車座的高度以腳底能平穩著地為好。

對腰椎間盤突出症初愈的患者來講,休息日與親朋好友騎車到郊外呼吸著新奇的空氣,野餐一頓,伸展一下疲乏的身心,可以掃除疾病帶來的不悅,增強生活的自信。
3.怎樣進行骨折後的康復訓練
在良好的復位與固定的基礎上,功能鍛煉越早越好。它可以促進瞎旁血液循環,減少肌萎縮,消除軟組織腫脹,防止骨質疏鬆,加速骨折癒合。

1、早期:鍛煉的主要形式是肌肉有節奏的收縮和放鬆。上肢可握拳,懸臂,提肩,使整個上肢肌肉收縮,再放鬆。下肢可使踝關節背屈,股四頭肌收縮,使整個下肢用力,然後再放鬆,一下一下地逐漸進行。早期不做關節活動鍛煉。

2、中期:此時局部腫痛消失,骨折端因已有釺維性愈著,骨痂逐漸增加,較穩定.在夾板保護下不易變位.除繼續肌肉收縮鍛煉外,做一些主動的關節屈伸活動,由一個到多個關節逐漸增加,下肢患者可扶床行走,傷肢逐漸負重。

3、後期:骨折已臨床癒合,或已去除外固定。患者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輕工作,使各個關節得到全面鍛煉,下肢患者可在扶拐保護下,逐漸負重走路,直至骨折癒合牢固。

應盡量防止不利於骨折癒合的活動。如外展型肱骨外髁頸骨折的外展活動、內收型的內收活動,肱骨幹骨折的肩關節旋轉活動,伸展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肘活動、屈曲型的屈肘活動,前臂骨折的旋轉活動等,都應予避免。
4.骨折恢復
3個月左右康復,傷筋動骨100天嗎。

骨折後康復治療一般分兩期進行。 第一期,也稱癒合期 骨折或脫位等急性損傷經骨科處理後2一3天,損傷反應開始消退,腫脹和疼痛減輕,無其他不宜活動的情況,一般情況即應開始康復治療。

(一)第一期康復治療的基本作用 1。 骨折經過復位、固定等處理後達到臨床癒合一般需時一月至數月,這期間肢體被迫制動,缺少應力 *** 。

而一定的應力 *** 能活躍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環,是維持組織正常代謝所必需的。一定的應力 *** 所產生的生物電,能幫助鈣離子沉積於骨骼,防止骨質脫鈣,促進骨折癒合。

應力 *** 包括對肌腿與韌帶的牽拉作用和重力作用。 2。

維持一定的肌肉收縮是促進肌肉生理作用的最佳方法,能有效地預防因肢體被迫制動而引起的肌張力降低和肌肉萎縮。故必須盡早使傷區肌肉開始適當的訓練。

3。維持傷區鄰近關節的適當運動,關節運動能牽伸關節囊及韌帶,防止關節攣縮。

關節運動並能改善關節的血液循環,促進關節內滑液分泌與循環,從而預防和減輕因長期制動所引起的廢用性關節攣縮、關節軟骨萎縮變性、關節腔變窄、滑液量減少與關節內粘連。在運動間歇期,要注意保持各關節的功能位。

4。骨折與脫位往往同時損傷肌肉、韌帶、關節、血管、神經、淋巴、結締組織和皮膚等軟組織,產生局部血腫,局部血陸神茄腫壓迫使肌肉收縮受到影響,甚至會發生肌肉反射性痙攣;局部血腫壓迫使靜脈與淋巴迴流障礙,靜脈淤血,液體大量滲出,形成粘連。

若肌被膜與肌纖維粘連,會嚴重影響肌肉收縮與伸展功能。局部血腫壓力繼續增高時,會影響動脈血供,使骨折癒合遲緩。

康復治療促進血腫及滲液的吸收,維持鄰近肌肉或肌肉的活動幅度,預防和減輕粘連。 5。

活躍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的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和全身各系統器官的生理功能與新陳代謝,保持良好心理狀態,從而防止肺炎、褥瘡、尿路感染或結石,靜脈血栓形成、便秘等並發症,改善病人情緒,維持全身健康。 (二)運動療法 第一期康復治療的基本方法是運動療法。

1。傷肢近端與遠端未被固定的關節應做所有活動軸位上的運動,主要是主動運動,必要時進行輔助運動,爭取逐步達到正常活動度。

上肢應特別注意保持肩關節外展、外旋和掌指關節屈曲與拇外展的正常活動度。 下肢應特別重視踝背屈的運動度,防止關節攣縮、足下垂,中老年人關節攣縮傾向大,更應特別注意。

2。在被固定的區域,當骨折端復位基本穩定,無明顯疼痛時,即可開始有節奏的肌肉等長練習,以預防或減輕廢用性肌萎縮。

主動的肌肉收縮能使肌腹和肌鍵向近端滑移是防止與減輕粘連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傷肢近端與遠端未被固定部分做 *** ,有利於退腫,預防和減輕粘連。

3。用中醫夾板做局部固定時,傷後1一2周,腫脹消退,無明顯疼痛時即可開始在夾板允許的范圍內做傷區關節小幅度的、不引起疼痛的主動運動,再逐步擴大活動幅度及用力程度。

進行時必須注意避免做與骨折移位方向一致的運動,防止骨折端重新移位。 例如,肱骨外科頸骨折外展型禁忌肩外展的主動運動;內收型禁忌肩內收的主動運動,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禁忌主動伸肘運動;屈曲型禁忌主動屈肘運動。

撓骨下端骨折時遠端向背側移位的柯雷氏(Colles)骨折,須禁忌腕背伸及撓側屈等主動運動,這些動作要待骨折基本癒合後再開始練習。 每次練習重復次數宜少,可每日進行數次。

4。當骨折涉及關節面時,於固定2-3周後,即應每日取下外固定物,做受累關節不負重的主動運動,運動後再予固定,每日1-2次。

開始時幅度不宜過大,重復次數也宜較少,以後再逐漸增大運動幅度和用力程度,並逐步增加重復次數。 不負重的關節主動運動使關節軟骨面受到輕柔的擠壓與摩擦,是一種良好的生理 *** ,可促進關節軟骨面的修復,並使之更合乎生理狀態,並有可能使關節面上修復的結締組織向軟骨分化,形成新的關節軟骨。

受損的關節面在癒合過程中靜休不動,缺少應力 *** ,則由骨痂覆蓋關節面,使關節面上出現粗糙不平的新生骨痂,成為產生創傷性關節炎的病理因素。 受損關節的主動運動能有效地改善關節內血液循環,促進關節滑液分泌與流動,防止關節內粘連形成。

5。為維持機體生理功能的正常水平。

要使未受傷肢體保持正常活動,這一點非常重要,臨床醫師在作臨床處理如固定和包紮時,就應考慮到不要對可允許活動的肢體設置運動障礙,例如不恰當地擴大外固定范圍;手或前臂損傷,持續地用綳帶或三角巾將上肢懸吊於胸前時,應一日數次將患肢離開懸吊帶做肩與肘的主動運動。 應在病情允許時盡早起床活動,並做全身保健體操。

必須卧床的病人,特別是年老體弱者,要做卧位保健體操。 保健體操:是徒手進行的全身體操,以健身為目的,多在早晨起床後進行。

目的要消除殘余的睡眠抑制,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緊張度,活躍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以及全身各大系統的生理活動,促進新陳代謝,改善情緒和養成遵守生活制度的良好習慣,讓生物鍾正常運行。 保健體操要根據病情選擇適宜的准備姿勢,有卧位、坐位和站立位,如下肢損傷者多選卧或坐位,上肢損傷。
5.骨關節骨折痊癒後怎麼鍛
康復訓練一般在骨折固定好後就可開始,不但可以防止關節粘連,僵硬,減少肌肉萎縮的程度,還可促進腫脹的消退和骨折的癒合 1。

促進消腫,防止關節粘連和僵硬:骨折後,骨折處的軟組織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水腫,使得靜脈和淋巴都迴流受阻,因而會出現傷肢腫塊,該腫塊若不及時消除,可導致相應軟組織粘連,甚至變硬。 這種粘連可發生在肌肉與肌腱內,肌腱與滑膜間以及關節內,從而影響肌肉收縮的功能練習,可促進靜脈和淋巴迴流,促進血腫吸收,腫脹消退,減少關節液滲出。

從而防止了因關節本身及軟組織粘連所造成的關節僵硬。 2。

促進骨折癒合:傷肢肌肉的反復舒縮活動,可使骨折縱向擠壓力加強,骨折縫隙變小,骨折部更為穩定,可以改善骨折部的營養,骨折端骨能力的增強促進了骨折的癒合。 功能練習還可以矯正微小的骨折錯位,也有利於骨折的癒合。

3。促進血液循環:功能鍛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血栓形成。

長期卧床病人,肌肉由於沒有舒縮運動,血循環會變慢,使組織的新陳代謝降低,傷病的癒合過程延長,由於創傷出血壁本身的損害,血液在受損的血管內緩慢流動時容易形成血凝塊,稱為「血栓」。 小的血栓可自行溶解,如果血栓較大,從血管壁脫落下來,隨血液進入全身循環,可引起心,腦,肺重要器官梗塞,嚴重的可能造成病人猝死。

4。減少並發症:經常活動鍛煉,可以預防骨,關節,肌肉等並發症,如骨質疏鬆,骨折遲緩癒合,關節粘連,關節囊攣縮,關節僵直及肌肉萎縮等多種並發症。

為了使病人戰勝傷病,最大范圍的恢復機體功能只有在醫務人員指導下堅持進行科學的功能鍛煉,才能取得最佳治療效果。
6.骨折恢復訓練有哪些
你好!鍛煉要少量多次,量力而行,傷筋動骨一百天。

說的是骨折之後恢復的時間是比較長的,因為,骨折的病人在較長的恢復期間,病人的家屬和病人都要注意飲食上的調養。 一般來說,受傷有1至2個星期的患者,飲食需清淡,易吸收和消化,應多給他們食用一些蔬菜,水果,魚湯,蛋類,豆製品等,而且應以清蒸或者燉熬為主,少吃香辣,油膩和煎炸的食物。

特別是可以多吃蜂蜜和香蕉等,因為卧床患者大都會出現大便秘結等症狀,這些食物可以幫助排便。 受傷有2至4個星期的骨折病人,他們的身體不再那麼虛弱,食慾和腸胃功能都有所恢復,那時可適當補充營養,像骨頭湯,魚類,蛋類及動物肝臟等食物比較好,同時也要多吃一些蘿卜,西紅柿,青椒等,這些食物可滿足骨骼生長需要,促進傷口癒合。

再往後的日子裡,除了那些明顯無益的食物,骨折患者不必再忌口。有的危重患者和因骨折引發其他並發症的患者飲食不能一概而論,必須根據病情和醫囑作出合理安排。

骨折超過5個星期以後,病人可多吃高營養食物和含鈣,錳,鐵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像動物肝臟,雞蛋,綠色蔬菜,小麥含鐵比較多;海產品,黃豆等含鋅比較多;麥片,蛋黃等含錳較多。 同時配以雞湯,魚湯,各類骨頭湯等,可選擇性地加入紅棗,枸杞等。

『陸』 跟骨骨折後期怎樣作功能訓練

早期康復(傷後或術後3-6周內)

方法有:1、抬高患肢,消除腫脹;2、活動、鍛煉肢體末端的關節,手指、足趾每日應多次活動;3、應用功能鍛煉器械連續被動活動,每日1-3次,每次30-60分鍾。

中期康復:傷後3-6周起至8-10周,骨折基本癒合,去除石膏等外固定的,要逐步增加肌力鍛煉。肌力達一定程度後,逐步增加對抗鍛煉。由於骨折初步癒合,關節活動應當慎重。

晚期康復:骨折已癒合,主要病理改變是關節內外軟組織粘連,韌帶攣縮,肌肉萎縮,康復治療目的是增強肌力,克服攣縮與活動關節。方法有:1、肌力的鍛煉:抗阻力下鍛煉,逐步增強肌力。2、關節活動的鍛煉:①主動鍛煉:對不同關節,活動范圍有所不同;②被動鍛煉:利用健側肢體或器材幫助活動;③主動控制下有節律地主動被動交替活動練習。3、理療:作為鍛煉的輔助治療,包括局部熱敷、葯物熏蒸、紅外線照射等,可促進血液循環,軟化關節。4、手法治療:對關節粘連與肌肉攣縮者,可試行手法治療,但力量要適宜,以免造成再次損傷。5、手術治療:關節粘連與攣縮較重,其他治療無效者,可行手術治療,術後仍須功能鍛煉。

在葯物治療上,早期宜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可內服活血止痛湯或壯筋養血湯。中期宜接骨續損,可內服肢傷二方或正骨紫金丹等。後期宜養氣血、補肝腎、壯筋骨。內服健步壯骨丸,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

在練功治療中早期可作手指的屈伸活動和肩、肘關節的活動,如屈肘挎籃,小雲手等,但禁忌作腕橈偏活動。中期以主動握拳活動力主。後期解除固定後,可作握拳及腕部的主動屈伸、旋轉活動。骨折遲緩癒合者,暫不宜作過多的腕部活動。

『柒』 骨科:骨折的功能鍛煉如何做

功能鍛煉是在不影響固定的情況下,盡快地恢復患肢肌、肌腱、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的舒縮活動。早期階段骨折後l~2周內,此期功能鍛煉的目的是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功能鍛煉應以患肢肌主動舒縮活動為主。原則上,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中期階段即骨折2周以後,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此時應開始進行骨折上、下關節活動,以防肌萎縮和關節僵硬。晚期階段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准,外固定已拆除,此時是功能鍛煉的關鍵時期。

閱讀全文

與骨科肢體功能鍛煉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曼妥思加可樂解決方法 瀏覽:508
簡單的扣子畫製作方法 瀏覽:589
請查收挑選食用油的方法大盤點 瀏覽:974
管理時間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666
補胎工具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408
桃花運鑒定方法視頻 瀏覽:802
三七花泡茶的正確方法 瀏覽:591
空調線管隱藏安裝方法 瀏覽:410
索賠的利率計算方法 瀏覽:727
房間砌體方正度測量方法 瀏覽:645
彈簧魚鉤的使用方法 瀏覽:446
pc肌的鍛煉方法女 瀏覽:279
約克夏犬訓練方法 瀏覽:191
瑪卡能泡酒的功效與食用方法 瀏覽:705
蘋果電腦設置一鍵還原方法 瀏覽:289
天正鋼筋安裝方法 瀏覽:227
101乘87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336
小米搜狗輸入法快捷鍵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66
鍋底清洗有哪些方法 瀏覽:848
檸檬水怎麼製作方法 瀏覽: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