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絞腸痧怎麼治
病名。以心腹絞痛為主證。一名盤腸痧。《雜病源流犀燭·痧脹源流》:「絞腸痧,心腹絞切大痛,或如板硬,或如繩轉,或如筋吊,或如錐刺,或如刀刮,痛極難忍。輕者亦微微絞痛,脹悶非常。」一般採用放血療法可以治癒。若不愈,必審脈症何因,辨明暑、穢、食、積、血、痰、氣阻而治之。」此症多有放血不愈,不肯服葯,遂致痧毒攻壞腸胃而死者。」右手脈伏宜放血,用寶花散、沉香丸等,服下能熟睡即愈。如昏沉絞痛,口吐痰涎,宜先刺指頭出血,用桃花散、冷砂仁湯調下,並用散痧湯加山豆根、茜草、金銀花、丹參、山楂、萊菔子等葯。如盤腸絞痛,脈俱伏,宜鬱金散、棱術湯。或飲之稍愈後復絞痛非常,叫喊不已,宜大黃丸、紫朴湯。參見痧條。
Ⅱ 發痧,覺得痧沉到肚子里了
用中醫的方法不知可以嗎?~
談到痧症,自然會和中暑連在一起。這並非是兩種病,實際上是一種外感病的說法不同罷了。這種和季節「夏天」有密切關系的病,大多發病與氣溫有關,溫度越高,天氣越熱,發病就越多,所以說夏天中暑比較多。
在農村不少地方還是習慣把中暑稱之為閉痧,或叫發痧,這是一大片區域從古至今的傳統說法,而書中所述的更多是中暑的叫法。中暑或痧症因習慣叫法不一,然同一病治法各有差異,術者當明白病因及治則道理,沒有必要在什麼說法上做文章。有的書把中暑的症狀說的是,發熱,口渴,大汗出,甚則高熱抽筋暑厥。在實際生活中,這種中暑的現象,不是沒有,而更多見到的卻是中暑的另一方面情況,閉痧。為什麼百姓的習慣要叫閉痧?其有深刻的道理,和廣泛性。此語關鍵就在這個閉字上。閉者,不通也。陽氣被陰氣所困,營陰瘀滯,經絡,血流不順暢,皮膚腠理調節開合失利。此病陰氣盛,陽氣虛,標實本虛。病來多急,先治其標。陽病治陰。所以民間的習慣治療也很簡便。治療方法多用手挾痧或抓痧,用物刮痧或拍打,用針挑痧或放血。這些「土法」瀉陰通陽,治療閉痧效果非常有效,常手到病除。但這種治痧的有效方法多是在民間流行應用。
痧症的病因與夏天的溫度有關,痧與穢氣腐物有關,痧與人之稟質有關。那麼痧症的發病症狀又有什麼特點呢?在實際行活中又該怎樣看是閉痧呢?其病人初起症狀表現是,人疲勞,身軟,精神萎靡不振,頭蒙昏脹,眼前發黑,甚可暈厥,全身後項及背不舒如縮緊如寒,或又病似風寒,或酸脹痛,或肢體麻木,欲昏睡,或昏睡不欲起。汗不出或少出。皮膚熱,口無味不欲食,胸悶郁煩,胃脘痞滿脹,或腹痛,或痛如絞,或惡心嘔吐,或欲吐下無物。如是等病症,因人病表現各有不同,不能枚舉。視其色白青略有晦,舌苔白或白膩,質多晦暗偏灰,有的津液多,有的少津。口多不渴,或微渴。觀其脈多濡弱,緩遲,細小沉澀,或是弦緊而隱有滑感。其兩肘、兩窩青筋郁滯隆起,手掌色退。觸其四末厥冷。
正常情況下人在高溫或陽光下理應多汗出,可是若閉痧卻汗不得出。此皆閉之所為。治痧治閉為先,閉結若得疏開,百脈皆為之順暢,溫度自然降下,一切縛感皆可消失,陽氣得以復甦,病當治癒。治痧之初起可用挾痧法治之,挾處可選頸後之大筋,頸之兩側,喉結略下,胸脘及背等多處皆可挾痧。然刮痧之處多選在頸後之背部等進行。那麼要挾、刮痧到何種程度為適宜?看病情輕重而定,看出痧的顏色而定,看人的體質而定。一般挾痧初用力挾時顏色由紅變紫或變紫黑,若是紫黑,痧閉較重。挾到痧之顏色變化不大,其挾痧的聲音不那麼響,此處挾痧可止,換別處挾。挾痧時要用點水。術者只有自己去實際運用才能說的清楚其中道理。
從古以來民間治痧症用葯甚多。民間驗有無痧症,可吃點黃豆口不覺青味,吃點芋頭口不覺麻,此為閉痧。若獨人在外勞動,得了閉痧,可用草葯,或備用葯來治痧,葯如人丹,正氣水類。民間治痧的草葯很多,比如:
風沙藤根皮,入口咬爛,泉水送下;
牡荊葉心,適量用手心揉爛,泉水送下;
楓樹嫩葉心,適量用手心揉爛,泉水送下;
辣蓼草葉心,適量用手心揉爛,泉水送下;
魚腥草,要生長在陰涼處的,葉底為藍色,生吃,泉水送下;
鮮石菖蒲,葉或根,須長在無人污染的凈水山溝邊,適量,口咬爛其根和葉,泉水送下;
六月雪的嫩葉心,適量用手心揉,泉水送下;
細辛根少量,入口咬爛,泉水送下;
徐長卿根少量,入口咬爛,泉水送下;
如是等等,都是百姓在野外應急治療痧症的有效方法。以上諸葯治療痧症,其味皆有辛,而性有溫涼之分。辛為陽,可發散、行氣、開通去閉。說起草葯目前已少人運用,也受環境限制。但是如果在野外天氣炎熱中暑了,這種原始的草葯治療效果很好。
記得有一年的夏天去登山,是時陽光強烈,氣溫高。在快到山頂的地方,看見兩位小姑娘在山道邊,一個蹲著手按住肚子,一個站在邊上關切著她。到其跟前問,為什麼不走,其站著的小姑娘說,她肚子痛不能走。問什麼時候開始肚子痛,說路走了一半就開始肚子痛,起初還能走,現在就不能走了。問父母有來否,答,只有她兩人同行。肚痛之女,看她的樣子很難受,臉色白青色。當時想幫她,看了一下周邊,有蒼山子樹。問小姑娘願意吃草葯治肚痛,她點點頭。我采了蒼山樹葉,自己先吃給她看,她看了也就慢慢地開始吃了幾葉,過了幾分鍾小姑娘站起來了,可以走。她說還要吃樹葉,我告訴她自己去采。就這幾片樹葉她肚子不痛了,一起走到山頂又下山,有說有笑。
在夏天若遇到「絞腸痧」,可用青木香內服,手抓腹兩邊的大筋,或撥火罐。
針刺放血治療痧症效果也是很好。有年夏天,一位中年男子,自知中暑,已幾天吃了正氣水不效,找我來看。其人面色發白,說話間不斷嘔,欲吐無物,人很難受,身無汗出,手指冰冷。急針大椎穴,開其毛孔,令其汗出,曲澤放血,再內關。針畢病人汗出,不嘔,正氣水再吃一點,病即愈。暑病輕者可挾痧,刮痧,略重變斑可放筋,放血,合葯並用,一法不效,多法合用。若遇慢痧,冷痧,治時都當分辨治之。有的暗痧類似外感,往院,吃葯,打針,掛瓶,日久不見好,用土辦法抓筋、刮痧就好了。在日常這種現象很多。暑症昏睡,若不速治,病情加重,變為壞病。臨床觀察都要注意。術者當掌握暑之不同程度而施法用葯,這就是所謂的辨症論治。
在挾痧和刮痧後不能馬上去躺,要慢慢活動一下身體,吃東西也要注意,不然病易反復。
在痧症初起,也可因人因病情選用一些中葯。例如:荊芥、薄荷、防風、蘇葉、霍香、香薷、細辛、連翹、淡竹葉、神曲、白叩仁、木香、厚朴、甘草、枳殼、夏枯草、車前草、積雪草、烏葯、菊花、半夏、茯苓、花粉、石斛、麥冬、白茅根、金銀花等草葯均依病情擇葯而用。
如中暑正氣不足,可用李東垣的清暑益氣湯,或八珍湯,佐以健脾和胃之葯調理。病人得痧症或中暑過後,身體氣血受傷,陽氣有損,適當地用些調養氣血的中葯,恢復身體,可防下次不易中暑。
有年夏天在鄉下,有位年青人來看病,說前幾天得了痧,挾痧後好了一些,這幾天覺得不想吃東西,身體無力。其脈浮緩略大,右關顯出中按滑動,整體脈象隱可見澀,浮而虛軟。舌苔白中膩,津少而粘,質淡白隱見灰暗。不多飲水。此陽虛暑濕,治當清透其表,振運中州,條達氣機,化氣滲濕。處方如下:
荊芥10克 紫蘇10克 柴胡5克 細辛3克 黃芪10克 黨參10克 茯苓10克 苡米仁30克 白叩仁6克 竹葉10克 連翹10克 葛根10克 三劑,水煎服,愈。
在炎熱的天氣下勞動,或從事其他活動,病人若得急痧,甚可昏厥不醒人事。古人稱之「緊痧急病,霎時暈倒,半刻而死」,說明暈厥病之利害。這種暈厥或稱暑厥,治療要快,不能拖延時間,慢則血脈凝結,陰陽易厥,治之刻不容緩。
有一次夏天在公園,近中午時分陽光強烈。看一群人在照相,突然中有一位小姐倒下。同伴把她抬到樹陰下,呼之,用手掐之沒有反應。見他們掐病人手、人中穴,幾分鍾過去了,患者一點反應都沒有。圍了一群人在看,我上前看他們治療方法有誤,若不迅速將其救起,時間長了有害生命。說,是否能讓我試一下看。當時他們在用其方法搶救,不在意我的話。我又說,你們的做法有點不對。他們搞了一陣子也心急,中有人說讓我試一下。其退下。此女臉色灰白很難看,嘴唇發紫,額上有汗出,手指撒開,逆冷。此是脫症,不是閉症,救法有異。此虛陽外瀉,治當回陽救逆,不可用閉症手法重瀉其陽,損其性命於旦夕。見此心生一治療方法。急手指掐百會穴,手法由重變輕,後手掌心急按百會勿令氣瀉,左旋輕揉。又急抓起項後兩大筋,及肩上兩大筋,再人中,合谷,十宣。手法剛柔並進,一氣呵成。只一分多鍾,操作沒完,患者就喘氣息,呼痛。隨後手護人中說痛,即後正常。囑其回家後吃點溫陽和補氣血的中葯。其人不明陰陽,以閉症之法治之,重按人中,瀉其陽氣。好心誤人不知錯。很多書上都說人中可治昏迷,但沒說治陰,還是治陽。此南北之不同,一般之人很難明白。厥之為病,有陰有陽,若不能分辨,若有救起也是巧合,若有誤之也不知其誤。是故內經雲:「陽氣盛於上,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逆則陽氣亂,陽氣亂則不知人也」。
若遇暑厥昏迷大汗出之人,此陽氣不固治療當速。余在暑天治療陽虛昏厥之人多例。此陽虛者偏多,氣血不足者偏多。暑厥之人,治之標本兼顧,回陽氣通閉厥,皆手法變化。陽氣為人生生之本,不可不察。有一點想提醒一下。陽虛暑厥之人,不可立即與其冷飲,或置於極冷之地,皆使其陰血內凝,損傷其陽,害其性命。可飲生薑紅糖熱湯,或辛溫一類合生脈葯物。熱敷肚臍,回陽救逆。
再者,暑天若飲食得當,對預防和治療一些暑症都很有意義。在陽光下運動後汗出口渴,不要馬上渴冷水或冷飲,有條件的地方最好喝一點溫水。若在野外喝山泉,人要稍有休息,含水漱幾口後,再喝山泉,也不能身熱急欲冷水洗身,此是老一輩人的說法,應該是有道理的。在食療之前,還是從中醫的角度談一下夏天人的生理特點。中醫講陰陽平衡,平衡是一切生命的基礎。平衡是活動或變化著的物質運動的基本特性。平衡對生命來說,是一種活動的平衡,動態變化中的平衡。夏天氣溫高,人要達到與外界平衡的目的,體內之陽氣外瀉,與之平衡,而陰氣卻伏於內。動則汗出,不動人體之水分也會蒸發。汗瀉陽失,體內陽氣相對不足,不足則陰氣盛,陰盛則脾胃陽虛,運化能力不足,不足則胃之腐熟功能偏下,是故陰寒內生,胃口欠佳,易犯腹痛或瀉利。人之生化之源不足,陽氣耗失,陰血不生,人之身體疲軟,精神皆不足。是故經雲,「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此內經之說千百年來各有說法。以為夏日渴清涼飲料是養陽,以為用桂附一類辛溫之葯是養陽。諸多說法皆是有理。是欲參說透析內經之意,今不在此說。古人雲,暑多傷陽。說的是人體在夏天與自然的平衡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體力。怎樣保存自身體力,減少消耗,是人們要做的事情。如果胃口不好,脾胃的運化功能不強健,人之體力從何而生。所以說根據體力消耗的多少,增加食量,保護腸胃的正常消化功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說在夏天適當地多喝水,在飲食方面合理的調整是十分關鍵的。按地方的夏天食品習慣,舉例如下:
生薑、大蒜、花椒、胡椒、蔥、辣椒、食醋等辛溫之食品,佐於飲食中對開胃口和預防中暑都是有用的。但對於暑熱之口渴,陰液損傷過多之人暫不能用以上食品。以上食品一般情況下,晚上最好不要吃或少用。夜陽入陰,與此反傷肝腎之陰,虛火易上。夏天吃什麼好,各家都有見解,余之說法謹供參考。
有些中葯對增強人的體質,完善自我的調節功能,預防中暑或外感遠期效果都是很好的。但此方有一點違背世人之常理,會提出反對的看法。但是這些方的指導思想,是出於黃帝內經,在實際運用中對人很有好處。今不想在這里羅列過多的理論,但人的思想沒談好很難接受。那麼我只能這樣的告訴你們,願意就嘗試一下,怕就沒必要。方葯如下:
1,生薑 紅棗
2,生薑 紅棗 蓮子
3,生薑 紅棗 桂枝 附子 甘草 蓮子
4,生薑 紅棗 桂枝 附子 黃芪 當歸 花椒 蓮子
5,生薑 紅棗 桂枝 附子 黃芪 黨參 枸杞 丁香 蓮子
以上葯之用量多少,可以每味幾克,也有的可半斤或一斤,因人而異。服上列處方有一點很關鍵,也要遵循,最好不要違背,若要違背請不要服用。服上葯的最好的時間是早上太陽上升的時候,中午也可,下午不好,晚上不要服用。跟著太陽服葯有強壯人身體的作用,違背了對人有害。(關於陽葯服用的時候因人之陰陽變化不同,而用法有很大的靈活性。在特別的時候夜至半夜也可服用。這方面的理論以後在其他地方再說。)以上處方的思維運用,不是在做動物實驗中得到的,是根據老一輩人的說法,和內經理論上的指導,重新再用一下古人方葯,在自身和實際人的體驗中而知道的效果。上列方葯對那些經常容易中暑和感冒的體質較弱的人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對養顏也是有效果的。其適合南方人,適合人群中大多數人。對一些溫熱病病人暫不能用上列處方。上列方葯是不是適合那種口不渴,舌質胖大之人,而口乾燥之人不合宜呢?經書說明,「口中乾燥,腹中寒」。如肝硬化腹水之人,用上方葯消水保命效果很好。但葯量多少現在很少人會敢用,何時切入也是關鍵。好象這里說的偏題,但說的是異病同治的一些治病的道理,說的是古人「一」的思想。
再談暑熱之病,此病治療不善,壞病甚多。病人常發熱或高熱數日不退,或汗大出或不出,或汗出熱退,旋即又高熱。午後至入夜熱益甚,只旦少慧。口渴,口唇乾裂,小便燙熱澀少,大便多閉結數日不下,甚則抽筋昏迷說糊話。治療方法多以白虎湯變通。治療高熱一類的溫病,民間的中草葯有很好的效果。以下就舉實例說明一點:
1988年夏天的一個晚上,有一位年青人來找我,說他的哥哥,發高燒一個多星期,住在醫院治療高熱不退,要求我去看一下。當時有點為難。但病人病急,治熱如救火,刻不容緩。到那裡病人掛瓶躺在床上,其唇乾裂皮脫,舌白粗無津,質紅而欲透。一手之脈洪大而數。口氣粗熱。問飲食如何,家人問答,遵院醫生吩囑,只吃一點有營養的流體食物,那些食物,如蛋湯、排骨湯類的物質。問;可有大便否,答已多日沒拉了。問病人如何入院,家人說病人前幾天說咽喉痛到醫院看病,看了幾天不見好就發高燒住院了。目前病人體溫早上略低,下午後在40度上下。發熱汗出,咽喉痛難於進食。肌膚熱,神志還清。診畢,此暑熱之病,乃陽明合少陰經症。治法加味白虎湯,方如下:
荊芥10克 知母10克 生石膏30克 竹葉10克 連翹10克 田基黃15克 蚤休10克 魚腥草30克 山枝10克 麥冬10克 花粉10克 兩劑,水煎服(天亮之前服完),一劑水煮取汁兩碗,分四次兩小時內服完,另一劑煮汁兩碗四小時內服完。飲食方面只能喝點稀粥,禁一切油腥生冷之物。(這禁忌對疾病的治療很關健,但不知有沒有科學道理。)不要用冷水敷在頭上,不用空調風扇,讓其體溫與自然和諧。
次日其弟回話說葯後下半夜高燒就退了。早上醫生測體溫只有37.5度,醫生覺得奇怪。早上拉了很多黑臭的大便。問醫院的葯要吃否,說可不吃。針還打不打,打也沒什麼必要,你們自己看著辦。昨晚的中葯再吃一包。若下午沒有發熱,病就好了。
又一日病人已沒發燒了,問可以出院否,可以。可是醫院不讓出,說其血化驗出有傷寒桿菌,要將其隔離。病人和其家人與院方爭論,醫生說是為了病人的安全。病人氣的很,趁醫生不備自己跑回家。後處方調養身體一星期後上班了。過了很長時間病人一說到此事對醫院都很氣。我說沒必要。他們也是盡責,只是各人的認識不同而已。但我不知現代化的醫生怎樣看病,那麼注重看化驗單,不知事實上情況的真偽。
關於高燒這個話題,治過多例住院治療的或發熱多日待查的病人。此不想多舉,但有一點想說,有的住院病人高熱數日查不出原因,要知時間就是生命,而一經用中草葯辨證治療高燒有的在幾小時就退了。治療高燒用葯一定要有法可依,用葯根據病情靈活多變,不能拘泥一法,不要被表面的現象所蒙。中醫幾千年的底韻,精彩的地方很多,只是近已落伍了。
關於現代化的空調已經很普及了,但是有時在治病的時候還是應該注意。一,在陽光下,中暑、閉痧、昏厥之病人最好不要馬上使用空調突然降溫,這樣有害人體。二,高熱病人要注意用空調,外部突然降溫,影響體內熱量施放,對治療高熱不利,病極易反復,拖延時間。三,體虛之人用空調要特別注意,因為冷熱變化太大,身體調節一時跟不上,很容易出毛病。
現在我們來談談痧症是陰症還是陽症。痧症陰偏多,挾痧、刮痧,辛溫之葯,皆為陽。而治暑熱方法和治痧之法是有差別的。關於這方面的用葯歷來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的說用清暑益氣湯治暑很好,有人卻說用清暑益氣湯反而暑熱更甚,用白虎湯加生地、丹皮、麥冬、山枝、竹葉、黃苓有效。說法甚多,不能例舉,然其不論用何方治好了病都有道理,病治不好再好的方葯也沒用。這用葯的過錯是人的錯,不是葯的錯,葯好心為人類治病有什麼過錯,是人的智慧不高誤派方葯自造的後果,不醒己過,反說他非。你說生薑治暑可以不可以用,有時可用有時不可用,有時這陣子不能用,過陣子來治暑又很好。就象安宮牛黃丸是治溫熱重症,很貴重的中葯,病若邪熱在表急而用之亦有害於人,元氣大虛之人用之,更是直追黃泉。這是很好很貴重的中葯,用時不當效果相反。看古人書不知其底層意識,很容易紙上談兵。所以在臨床中要辨證明白,用方不會有誤。陰陽之症常互相轉化,用葯是根據病之陰陽變化,而不斷調整治療方法。這就是中醫的整體觀和辨證觀,也是中醫的唯物主義觀點。用動的眼光,活的眼光,看病的變化,看周圍事物一切的變化,看自然的變化,看人的變化。陰陽是永遠不停互相作用運動的,對立統一相互制約發展而依存的矛盾,陰陽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生命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宇宙的物質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一個平衡消失,新的平衡又開始,一個支點消失,新的支點又形成。一個舊的消失,一個新的開始,這是什麼,這就是生命,這就是宇宙中萬千物質多不可說的終始,這就是說了幾千年的陰陽之理。
以上就痧症的一些治療,談了自己的看法,很粗淺,不足之處,請指正
參考資料:http://zhongyi.yiwangtong.com/2/index.asp?id=13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