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混合型血管瘤
血管瘤是臨床上常見的血管腫瘤性疾病,按組織學結構與臨床特徵分為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及蔓狀血管瘤。如果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同時出現,則稱為混合血管瘤。本病病因不明,可能與遺傳因素或外界環境因素有關。臨床典型表現為患處出現大小不等的小紅斑,病情進展後可形成隆起的包塊。經正規治療,一般預後良好。
混合型血管瘤是指患者同時存在兩種以上類型的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是血管瘤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類型,是一種良性腫瘤。
其中,可包括海綿狀血管瘤、草莓狀血管瘤、蔓狀血管瘤等類型,常見於頭面部,是先天存在的,在出生後進入快速增長期,之後逐漸進入穩定期。對於混合型血管瘤的患者,很難自然消退,需要給予相應的治療。
目前在臨床上應用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是三維消融技術,還可行葯物、手術、激光等治療手段進行治療,預後比較好。
㈡ 血管瘤怎麼治
(血管瘤是指發生於血管組織的一種腫瘤,是由於血管組織的錯構、畸形、瘤樣增生而形成。絕大多數為良性腫瘤。極少數中如:血管內皮瘤、血管肉瘤、血管母細胞瘤等為惡性腫瘤,約佔5%左右。血管瘤還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血管瘤是一類由新生血管所組成的良性腫瘤,多見於嬰兒或兒童,其中以枕部的鮮紅斑痣最為常見。先天性血管瘤在臨床上被分為四型。
(1)鮮紅斑痣皮損為形態不一,大小不等的紫紅色斑,邊緣不整,不高出皮膚,壓之退色,單發或者多發,頭頂部多見,發生於枕、額或鼻樑部者往往可以自行消退。
(2)毛細血管瘤(草莓狀血管瘤)為扁平隆起的半球狀腫瘤,色鮮紅或稍暗紅,柔軟而呈分葉狀,壓之不退色,好發於頭頸部,一歲以內生長迅速,以後生長較緩慢,或處於停止狀。但以後可自行退化,數年內可以完全或不完全性消退。
(3)海綿狀血管瘤為大而不規則,柔軟似海綿的皮下腫塊,可發展成巨大型,壓迫有關組織,瘤體表麵皮膚可也呈鮮紅狀,暗紅或青紅色,5%瘤體在5歲左右可自行消退,不留疤。如發生破潰則留疤,此血管瘤如伴有血小板減少和紫癜,則稱為Kasbaeh-Merritt綜合征,是一種嚴重類型,多見於嬰兒,還有齒齦出血,鼻衄和皮膚青斑。
(4)混合型血管瘤常由兩種類型的血管瘤混在一起。
血管瘤的治療要根據其型別、部位具體情況而定,可採用液氮冷凍、激光、淺層X線照射,同位素32磷、90鍶敷貼放療。
中醫治療血管瘤分內外兩種。內治宜採用涼血清熱,和營祛淤之法,方用芩連二母丸,每次4.5克,每日2次。用落得打15克,石見穿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煎湯送服。外治壓迫法,長期用棉花墊或橡膠海綿直接放在患處的外面。注射法,以消痔靈注射液與1%普魯卡因1∶1注射於瘤體內,劑量視瘤體的大小而定,一般是在3cm的范圍內注射4—5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