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寶寶流口水應該怎麼解決
寶寶流口水有個過程。新生兒時期的寶寶是不會流口水的,因為他們的唾液腺不發達,分泌的唾液較少,寶寶嘴裡沒有多餘的唾液流出;加上此時寶寶的主食是奶或流質食品,對唾液腺的刺激不大。 要隨時為他擦去口水,擦時不可用力,輕輕將口水拭乾即可,以免損傷局部皮膚。 給寶寶擦口水的手帕,要求質地柔軟,以棉布質地為宜,要經常洗燙。 如果寶寶口水流得特別嚴重,就要去醫院檢查,看看寶寶口腔內有無異常病症、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常用溫水洗凈口水流到處,然後塗上油脂,以保護下巴和頸部的皮膚。最好給孩子圍上圍嘴,以防止口水弄臟衣服。
㈡ 嬰兒流口水怎麼辦
寶寶的口腔小而淺,吞咽反射功能還不健全,不會用吞咽動作來調節口水,所以只要口水多了,就會漫過大堤,流出口外。另外,不少寶寶喜歡將指頭、橡皮奶頭等放入嘴裡吮吸,這樣也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使口水增多。只需注意護理即可。由於唾液偏酸性,且裡面含有一些消化酶和其他物質,在口腔內因有粘膜的保護,所以不致侵犯到深層。但當口水外流到皮膚時,則易腐蝕皮膚最外的角質層,導致皮膚發炎,引發濕疹等小兒皮膚病。所以,對經常流口水的寶寶,應當隨時為他們擦去嘴邊的口水,擦時不可用力,輕輕將口水拭乾即可,以免損傷局部皮膚。常用溫水洗凈口水流到處,然後塗上油脂,以保護下巴和頸部的皮膚。最好給孩子圍上圍嘴,以防止口水弄臟衣服。給寶寶擦口水的手帕,要求質地柔軟,以棉布質地為宜,要經常洗燙。如果寶寶口水流得特別嚴重,就要去醫院檢查,看看寶寶口腔內有無異常病症、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嬰兒流口水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並不是什麼病。等到孩子逐漸張大1-3歲後,吞嚼動作和中樞神經系統進一步完善,流口水現象會逐漸消失。如果超過了這個年齡仍流口水,就得請醫生檢查一下,以排除某些口腔局部疾病和某些中樞神經的疾病。由於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因此,對皮膚有刺激和自我消化的作用。常流口水的孩子以為下巴經常被浸泡,會引起局部的皮膚紅腫,甚至糜爛和脫皮。所以,局部護理是非常重要的: 1.平時可用柔軟質松的敷料墊在頸部已接納流下的口水,並經常更換。 2.經常用溫水清洗面部及下顎部,寒冷季節可塗油脂類護膚
㈢ 寶寶愛流口水怎麼辦
流口水多,時間長的寶寶多半氣虛,如果媽媽還在餵奶,只要媽媽多吃溫性食物,如牛肉,海蝦。寒涼的食物少吃或不吃,同時要避免寶寶受涼。 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吃山葯糊,製作方法是:山葯去皮切小塊,放入粉碎機里,加入少量的水打成希糊,倒入鍋里煮開,煮的過程中一定要不停的攪動以免糊鍋,每天上午或下午給寶寶吃幾勺,量不要太多,堅持幾天,寶寶流口水的現象就會好轉。
㈣ 寶寶流口水怎麼治
小兒流涎大多屬正常生理現象。嬰兒6-7個月時,乳齒萌生和食物刺激神經、唾液腺等,均會使口水分泌增多;加上嬰兒口腔容量小,不會吞咽、調節,於是口水積多後會自然流出。隨著月齡的增大,這種流涎會自行中止,一般不需要治療。 如果孩子長大了還流口水,則有可能是神經或內分泌發育不好,或口腔有炎症、消化不良等,必須進行診治。 中醫對小兒流涎症有獨到的經驗和見解,認為主要是「脾失調攝」所致,可分寒熱兩種情況。屬熱者流出的口水粘稠,口角潮紅糜爛,多兼有口氣臭穢、小便短赤等症;屬寒者,流出的口水清稀,口角雖然糜爛,但局部灰白不紅,常伴有腹部脹滿、食慾不振、四肢不溫、大便溏薄等表現。下面介紹幾則簡便驗方。 1、青果10克,石斛15克,燈心草2克,生地15克,加清水4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渣,再與雪梨汁50毫升混合,每日服1次,可連用7?10天。適用於偏於熱證者。 2、兒茶5克,冰糖適量(以甜為度),煎湯代茶飲服,連服5天。 適用於熱邪壅滯者。 3、炒白術12克,益智仁8克,共研細末,分成12包。每日2次,每次1包,用溫開水調服或加入飲食中食之均可,適用於寒證流涎。也可每天用白術粉10克加食糖適量,一起蒸食,堅持服用,療效理想。 此外,無明顯寒熱者,還可選擇外治方法: 用天南星30克,研末醋調,晚間敷湧泉穴,以布條纏扎,每次敷12小時,一般2?4次可愈。 用白礬30克,加清水煎沸,倒入盆內,待溫後浸泡雙腳,每次30分鍾,每日早、晚各1次,3?5次即可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