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艾灸可以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嗎
艾灸可以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嗎?艾灸是中醫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常用的外治法之一,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中醫認為類風濕關節炎是由於風寒濕邪痹阻經絡、氣血運行,導致痰濕、瘀血形成,不通則痛而致。艾灸具有較好的溫經散寒、祛濕通絡、活血止痛的功效,現在研究發現,艾灸在止痛消炎方面具有較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關節腫脹、疼痛臨床表現,提高生活質量,且艾灸治療經濟有效、方法簡便、無毒副作用,適合長期進行。
艾灸治療中主要選擇關節疼痛部位,即中醫所說阿是穴,配合肝俞、脾俞、腎俞、氣海、血海、關元等補益肝腎、補益氣血的穴位進行治療。治療方法上也有間接灸、溫和灸、麥粒灸等多種灸法,但需要提醒的是,單用艾灸難以完全控制類風濕關節炎病情,需根據具體病情情況及時配合激素及抗風濕葯物。
2. 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疼痛用艾灸
風濕寒性關節痛 是指人體感受風寒濕邪所引起的以肌肉、關節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本病中醫辨證常分為風重、濕重、寒重、風濕、寒濕等五種證型,臨床治法較多,多采者坦用理療等方法。
膏肓灸法是中醫針灸學中傳統的特種灸法,某院自1997年以來用傳統膏肓灸法試治本病,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結果如下。
基本資料
某院收治147例風濕寒性關節痛患者,其中男性61例,女性86例 。
年齡28~72歲 ,平均46、47歲 ;膝關節痛58例,背腰部痛21例,肘關節痛12例,膝關節合並其它關節、部位痛56例 。
艾灸方法
膏肓灸法 :患者平坐床上,屈膝抵胸。前臂交叉,雙手扶膝,低頭,面額抵於手背,使兩肩胛骨充分張開,在平第四胸椎棘突下,肩胛骨內側緣骨縫處按壓,覺胸肋間困痛,傳至手臂,即是膏肓穴。
配穴:氣海、足三里;足背冷痛者加至陰穴。
膏肓穴以大艾炷灸,每次13壯;再使患者平卧,取氣海、足三里3穴,大艾炷各灸7壯 。若需加灸至陰穴,則與灸膏肓穴同時進行。小艾炷兩側各7壯 。每日治療1次 ,15次為1個療程。
結果
近期治癒 :受累關節、肌肉疼痛消失,關節功能恢復正常,ESR降至正常。
顯效 :受累關節、肌肉疼痛大部分消失或明顯減輕,ESR恢復正常,關節疼痛未消失。
有效 :受累關節疼痛或腫痛有好轉。
無效 :經連續治療 1~2個療程以上,受累關節症狀無好轉。
147例經治療全部獲效,其中近期治癒128例,顯效12例 ,有效7例 。治療時間3次~3個療程。
案例
姚某,女性,43歲,2000年1月19日初診 。患者膝關節冷痛3年余 ,近日加重,伴後背畏寒,踝以下及足背冰涼曾多方治療效果不佳。檢查局部無紅腫,ESR、ASO、RF均正常。診斷為風濕寒性關節痛,用膏肓灸法治療1次後,背部畏寒症狀明顯減輕,治療3次後獲愈,隨訪2年未復發。
小結
1、結合現代臨床情況,一般灸10壯為宜。本組病例灸13壯。
2、灸完膏肓穴後必須灸氣海、足三里,以防氣火壅盛於上。
3、膏肓穴散嫌喊列於膀胱經,通過艾灸膏肓,並配合氣海等穴,可激發經氣,溫通經絡,補火祛寒,散風逐濕,扶正祛邪,用於治療風濕寒性關節痛臨床療效佳。
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機器,和機器一樣,每個器官、部位都有最初的設計使用壽命,而膝關節的壽命就是70年,那為什麼還常有三四十歲的人,年紀輕輕就膝蓋疼呢?
一
膝蓋氣血不足,你就「攤上事兒」了
人到中年,大家發現膝蓋開始出現問題了,比如:有酸痛感、彎曲時「咔咔」作響、靈活度降低等。
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膝蓋發酸,所以,一到休息日,大家都想宅在家裡,能躺著絕不站著,能站著絕不坐著。
其實, 上面那些現象多半都是「上實下虛」之症, 說白了,就是氣血不通了,下不到膝蓋乃至整條腿了。
有些人可能會說:膝蓋氣血不通就不通唄,不就累點兒么,能有多大事兒呀?
別說,膝蓋氣血不通還真能讓你「攤上事兒」,而且是大事兒。
為啥呢?
我們先看看,膝蓋氣血不通說明什麼?說明經絡堵塞了,而氣血要輸送到腳部就必須經過膝蓋,經絡堵得連膝蓋的氣血都供應不上了,又何談它的下一站——腳呢?
神醫扁鵲說過: 兩腳之氣血雍滯不行,則周身之氣血亦不宜通。 就是說,腳部的氣血不通,渾身的氣血就都通暢不了。
氣血是生命的基礎,「氣血調和則五臟安,氣血不和則疾病生」,會產生什麼後果,不用我多說了吧。
所以,膝蓋氣血不通之所以糟糕就在於:它的影響是逐層遞進的,它會直接影響沖野腳部氣血,而後影響全身氣血,讓你「攤上事兒」。
二
灸膝,有哪些好處?
要想疏通膝蓋經絡、暢通膝蓋氣血,最佳方法莫過於灸膝。
具體來說,灸膝最主要可以帶來兩大好處:
1
引血下行
膝蓋是最易損傷的關節,統計發現,40歲以上的群體,膝蓋損傷的幾率高達3成!很多人甚至同時伴有膝蓋冷痛、積液、水腫、骨刺等症狀。
平白無故地,膝蓋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膝蓋歸根到底是一個關節,我們每天走路、下蹲、跳躍都要用到它,時間長了,它就跟軸承一樣會產生磨損。所以,如果膝蓋不好,還拚命鍛煉,就是「作死」,會讓膝蓋磨損雪上加霜,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會:鍛煉非但沒有收到健身效果,膝蓋卻越來越疼。
軸承磨損了,需要潤滑油, 氣血就是膝蓋的「潤滑油」。 人到中年,氣血開始虧虛,供給膝蓋的「潤滑油」少了,膝蓋就會干磨,損傷就會越來越重。 這就會加劇風寒濕等外邪入侵的機會,冷痛、積液、水腫等就都來了。
艾灸的作用是什麼?就是提高溫度、打通經絡、排出寒濕,同時讓膝蓋收到新鮮血液的供養,這樣一來,寒濕散了、積液消了、腫痛化了。
再來看骨刺,骨刺為什麼疼痛?有人認為是刺戳的,其實並不是這樣, 骨刺本身並不會讓人疼痛,而是骨刺旁邊的瘀血壓迫神經,引起疼痛。 借用艾灸把瘀血都化解掉,膝蓋自然就不疼了。一位灸友就是這樣,艾灸一個冬天,膝蓋再也沒有疼過,但是一拍片子,骨刺還在那裡,並沒有減少。
2
盤活全身
雙腳是距離心臟最遠的地方,心臟負責泵血,把血輸送到腳部算是「長途」。顯然,要一下子把氣血引到雙腳是不容易的。
膝蓋就好比心臟與雙腳之間的「中轉站」, 灸膝可以先將氣血引到膝蓋,膝蓋氣血充足,就能順利下行到雙腳,雙腳氣血暢通了,全身氣血才能暢通。
我們還可以換個角度看, 凡是有窩的地方都比較容易瘀堵, 膝蓋正對膝窩,故而整個膝蓋周邊一圈的氣血都容易瘀堵。 足三陰經都循行經過膝關節,脾統血、肝藏血、腎藏精(精血互生),故而灸好膝蓋,有助於打通足三陰經,暢行一身氣血。
此外,灸透膝蓋,還能補益肝腎, 因為「膝為筋之府」,「肝主筋」, 膝蓋是筋的房子,房子好,筋住著才舒服,肝好,才能筋骨強健,關節硬朗。反之,同樣成立。所以,我們補益肝腎其實有一條捷徑——從筋調治,就從灸膝開始。
三
膝蓋應該怎麼灸?
重在艾灸5個穴位:膝陽關穴、膝眼穴、鶴頂穴、犢鼻穴、陽陵泉穴,需要注意的是,艾灸時最好能講究順序。
第1步:艾灸膝陽關穴,關,就是關卡的意思, 艾灸膝陽關就是為了打通膝關節的關卡,起到疏利關節的作用。
第2步:膝眼穴:經外奇穴,包括內膝眼穴和外膝眼穴,這一步之所以要艾灸膝眼穴, 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活血通絡利關節, 還能調理膝關節痛、下肢痿軟等問題。
第3步:艾灸鶴頂穴, 鶴頂穴是氣血下行沖開犢鼻穴的必經之路, 鶴頂穴灸透之後,會先被氣血沖開,幫助身體祛風除濕,消除膝蓋的部分疼痛。
第4步:艾灸犢鼻穴, 目的是通經活絡、疏風散寒、理氣消腫,為身體補足氣血, 還能緩解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等。
第5步:陽陵泉:屬膽經,膽屬木,木主生發,故而陽陵泉可生發陽氣,並且,木能生火,木氣一旺,則能生火。陽陵泉是「筋之會」,凡筋病皆可灸陽陵泉。
四
哪些人群需要灸膝?
1、「上實下虛」、「上熱下寒」的人,比如腿寒、腿酸、腳力差的人;
2、心情煩躁、焦慮不安的人;
3、久坐且運動量不夠的人(容易加重膝關節瘀堵);
4、本身體質虛寒、氣血凝滯、身體乏困的人(灸之,能改善氣血、排出垃圾、提高免疫)。
五
膝蓋日常保養妙法
日常保養:一揉二按三拍打
如揉膝關節內側的痛點,按足三里、陽陵泉、血海、陰陵泉等穴位,拍打兩邊膝蓋,可以幫助膝蓋氣血運行溫經通絡。
3. 膝蓋疼艾灸哪個部位
膝蓋疼艾灸哪個部位
膝蓋疼艾灸哪個部位,膝蓋對於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膝關節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個關節,也是容易受到損傷的一個關節。患者往往會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膝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膝關節退行性變等原因導致出現關節疼痛的症狀。下面了解膝蓋疼艾灸哪個部位及相關資料。
膝蓋疼痛是由膝關節增生、滑膜炎以及關節積液、韌帶損傷等原因造成的,針和灸配合著治療攜此磨效果比較好。艾灸在針刺後針尖上插入1寸左右的艾炷,也就是溫針灸。如果不扎針只用灸法,通常取用的穴位有內側和外側的膝眼穴、
鶴頂穴、陰陵泉穴、陽陵泉穴。如果病人的疼痛時間比較久,病程比較長,可以再加足三里穴、血海穴、梁丘穴。直接去灸療的時候一定將艾條離著皮膚穴位遠一些,保持在2cm以上,否則會燙傷引起水泡甚至感染形成疤痕。
1、陽陵泉穴:主治膽、脅部病症。常用於脅痛,口苦嘔吐,黃疸,吐酸;膝臏腫痛,下肢痿痹及麻木;小兒驚風。
2、曲泉穴:主治前陰部、少腹部病症。常用於疝氣,前陰痛、少腹痛,小便不利;遺-精,陽痿;月經不調,帶下,子宮脫垂,陰癢;膝股腫痛,下肢痿痹。
3、陽關穴:主治膝部紅腫疼痛、屈伸不利、痙攣急、小腿麻木、膝關節腫痛、下肢痙攣或癱瘓、腘筋攣急。
4、至陰穴:主治頭面部、胎產病症。常用於胎位不正,難產;頭痛,目痛,鼻塞,鼻衄;足膝腫痛。
5、大敦穴:主治前陰部、婦科病症。常用於疝氣;睾丸腫痛、前陰痛、少腹疼痛,遺尿,癃閉;月經不調,子宮下垂;小兒驚風,扒納癲癇;神昏。
操作
一般來說,初感疼痛時僅須灸七次,症狀即可緩解。此外,入浴時可在浴缸中用力壓揉大拇趾和小趾,並采正坐姿勢,可促進血液的循環,對膝蓋痛的患者頗有益處。變形性關節症的.患者的膝蓋在上樓疼痛時,可選用至陰穴,而在下樓痛時,可選用大敦穴。
1、阿是穴
阿是穴也被叫做天應穴,這類穴位是不固定的,往往隨病而定,多位於病變部位的附近。中醫在取患者阿是穴時遵循著以痛為腧,即感覺痛的地方就是阿是穴。而當膝關節疼痛時,可以先根據疼痛的位置找到阿是穴,然後在對阿是穴進行針灸,就可以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2、犢鼻穴
犢鼻穴又被成為外膝眼穴,顧名思義,其位置就位於膝蓋外側的內窩處。該穴位有著通經活絡、疏風散寒、理氣消腫止痛的效果。通過艾灸該穴位,一方面可以對膝蓋起到潤滑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膝蓋老化,對於膝關節的健康和下肢的健康都有益處。
3、內膝眼穴
內膝眼穴位於屈膝在髕韌帶內側凹陷處,屬於經外奇穴,有活血通絡、疏利關節的功效。通過對內膝眼穴進行艾灸可以對膝關節疼痛有著一定的緩解效果,另外其對於下肢麻木、髕骨軟化症以及腓腸肌痙攣也有著一定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當患者出現膝關節疼痛症狀時,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去醫院查明病因,然後再進行針對性治療。艾灸只是一種輔助治療方法,其可以幫助患者緩解膝關節疼痛的症狀,但是人們還需要採取其他方法來治療膝關節疼痛的原發病。
1、膝蓋疼艾灸犢鼻
位置:在髕骨與脛骨之間,髕韌帶的外側取之。
主治: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膝關節扭傷。
2、膝蓋疼艾灸三陰交
位置:位於內踝尖直上三寸即四指寬的地方,脛骨後緣。辯斗
主治:下肢酸痛、消化不良、月經不調、腹脹腹痛、睾丸腫脹、崩漏、尿瀦留、難產、水腫、陽萎等。
3、膝蓋疼艾灸梁丘
位置:用力伸直腿,膝蓋外側會形成凹陷,由此處向大腿方向約三指寬的地方。
主治:膝關節腫痛、下肢癱瘓、乳癰、胃痙攣性疼痛。
4、膝蓋疼艾灸足三里
位置:位於犢鼻穴直下三寸(四橫指),距脛骨約一橫指處。
主治:下肢癱瘓、胃痛、消化不良、嘔吐、便秘、高血壓、腸鳴、失眠、頭暈、頭痛、腹脹、泄瀉等。
一是犢鼻穴,在髕骨下面靠近外側會發現一個的小窩就是犢鼻穴,灸這個穴位可以起到疏風散寒和消腫止痛的作用。二是內膝眼穴,與犢鼻穴相對在膝蓋的內側。
艾灸這個部位可以驅散膝蓋的寒氣,緩解疼痛。三是陰陵泉穴,在脛骨內側緣與脛骨內側下緣之間的小窩處。四是中脘穴,在身體的正面腹部兩個肋骨下面劍突連線的中間位置,艾灸這里可以祛除體內的濕氣,濕氣沒有了膝蓋自然也就不疼了。
中醫艾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首先是經絡調節的作用,通過葯物配合艾灸的溫熱刺激,加上經絡穴位對葯物的儲存性作用,能使葯物的作用較長時間的停留有穴位上。
通過經絡的傳導慢慢的釋放,起到調節全身的作用,其次艾灸還具有拔毒泄熱和扶陽固脫以及防病保健等作用,另外艾炙還具有調節人體免疫系統的作用。
膝蓋疼艾灸的禁忌。雖然膝蓋疼進行艾灸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但也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首先是要防止局部皮膚的燙傷,其次如果是極度的疲勞或者是吃飯得過飽,都不宜進行艾灸,女性如果在月經期間禁止進行艾灸,還有就是一些沒有自製能力的人或者精神病患者不宜進行艾灸。
上面我們已經對膝蓋疼艾灸炙哪裡作了一些介紹,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艾灸的歷史久遠療效顯著,對於由風濕引起各種關節炎症都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您要進行艾灸療法,就要正規的專業機構進行,經過醫師的診斷確定您所適合的艾灸方法,如果是自已操作,一定要在嚴格熟練掌握艾炙方法的情況下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