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是什麼
1、確定治療原則
由於陰陽失調是疾病的基本病機,而偏勝偏衰和互損又是其基本表現形式,因而在把握陰陽失調狀況的基礎上,用葯物、針灸等方法調整其偏盛偏衰和互損,恢復陰陽的協調平衡,是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之一。
(1)陰陽偏盛的治療原則:陰陽偏盛形成的是實證,故總的治療原則是「實則瀉之」,即損其有餘。分而言之,陽偏盛而導致的實熱證,用「熱者寒之」的治療方法;陰偏盛而導致的寒實證,用「寒者熱之」的治療方法。若在陽盛或陰盛的同時,由於「陽勝則陰病」或「陰勝則陽病」而出現陰虛或陽虛時,則又當兼顧其不足,於「實者瀉之」之中配以滋陰或助陽之品。
(2)陰陽偏衰的治療原則:陰陽偏衰出現的是虛證,故總的治療原則是「虛則補之」,即補其不足。陰虛不能制陽而致陽亢者,屬虛熱證,治療當滋陰制陽,用「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的治法,即用滋陰壯水之法,以抑制陽亢火盛,《內經》稱之為「陽病治陰」。陽偏衰產生的是「陽虛則寒」的虛寒證,治療當扶陽抑陰,用「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治法,即用扶陽抑火之法,以消退陰盛,《內經》稱之為「陰病治陽」。
2. 陰陽失調有什麼辦法調整呢
疾病的發生,從根本上來說,是機體陰陽之間失於相對的協調平衡,故有「一陰一陽謂之道,偏盛偏衰謂之疾」的說法。調整陰陽,即是根據機體陰陽失調的具體狀況,損其偏盛,補其偏衰,促使其恢復相對的協調平衡。
陰陽偏盛,即陰或陽的過盛有餘。《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陰寒盛則易損傷陽氣,陽熱盛易耗傷陰液,故在協調陰陽的偏盛時,應注意有沒有相應的陰或陽偏衰的情況。若陰或陽偏盛時而其相應的一方並沒有造成虛損,那麼,就可以採用「損其有餘」的方法,即清瀉陽熱或溫散陰寒,若其相應的一方有所損傷,則當兼顧其不足,適當配合以扶陽或益陰之法。
陰陽偏衰,即陰或陽的虛損不足。陽虛則寒,陰虛則熱。陽不足以制陰,多為陽虛陰盛的虛寒證;陰不足以制陽,多為陰虛陽亢的虛熱證。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即在協調陰陽的偏衰時,應採用「補其不足」的方法。若陽虛而致陰寒偏盛者,宜補陽以制陰,所謂「虛火之源,以消陰翳」;若陰虛致陽熱亢盛者,則當滋陰以制陽,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若出現陰陽俱虛者,則可陰陽雙補,使之達到生理上的相對平衡。由於陰陽是相互依存的,在治療陰陽偏衰病證時,還應注意「陰中求陽」、「陽中求陰」,亦即在補陰時,適當加用補陽葯,補陽時,適當配用補陰葯。
陰陽是辨證的總綱,疾病的各種病理變化均可以用陰陽的變化來說明,病理上的表裡出入、上下升降、寒熱進退、邪正虛實以及氣血、營衛不和等等,都屬於陰陽失調的表現。因此,從廣泛地意義來講,解表攻里,越上引下、升清降濁、寒溫熱清、補虛瀉實和調和營衛、調理氣血等諸治法,亦皆屬協調陰陽的范疇。是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定其血氣,各守其鄉」。指出了調整陰陽是重要的治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