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貴妃手鐲的戴法及測量
戴手鐲時,對手鐲的個數沒有嚴格限制,可以戴一隻,也可以戴兩只、三隻,甚至更多。如果只戴一隻,應戴在左手而不應是在右手上;如果戴兩只,則可以左右手各戴一隻,或都戴在左手上;如果戴三隻,就應都戴在左手上,不可以一手戴一隻,另一手戴兩只。戴三隻以上手鐲的情況比較少見,即使要戴也都應戴在左手上,以造成強烈的不平衡感,達到標新立異、不同凡響的目的。不過在此應當指出,這種不平衡應通過與所穿服裝的搭配來求得和諧,否則會因標新立異而破壞了手鐲的裝飾美。玉手鐲在中國古代是成對佩戴的,如今一般多是單只佩戴。如果戴手鐲又戴戒指時,則應當考慮兩者在式樣、質料、顏色等方面的協調與統一。對初戴手鐲者,還應注意選擇手鐲內徑的大小,過小則會因緊貼腕部皮膚引起不舒適之感,甚至影響血液流通;過大則容易在手擺動過程中脫落而摔壞。對於玉質的手鐲,試戴時宜在腕部下方墊上軟物(如軟墊之類),以免萬一滑落墜地而摔斷。隨著時代的發展,手鐲的形制也漸漸發生了變化,最早的手鐲是圓形而且光素無紋的,手鐲玉體的橫斷面也是近似圓形的,行話稱「圓條」手鐲。這種手鐲既美觀又大方。當然圓條手鐲也有不足之處,就是它需耗費較多的翡翠原料,而且戴在手腕上,由於內徑是弧面的,容易硌手,慢慢地,翡翠商人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既節省原材料,又可以佩戴舒適。就是將圓形翡翠手鐲的內徑的弧度磨大,手鐲的內徑就像平的一樣,這樣佩戴起來就不會硌手了,這種手鐲行話稱為「扁口」。雖然流行至今不過短短幾年的時間,但市場上有70%以上的翡翠手鐲都採用了這種磨製工藝,扁口手鐲成為了主流。由於手鐲耗費翡翠原料,有的原材料作標準的圓形非常勉強,即便做了可能由於內徑太小而適合佩戴的人非常少,所以翡翠商們經過實踐的磨煉,終於想出了第三種翡翠手鐲的樣式。新款式翡翠手鐲一改傳統的圓形造型,而採用橢圓形的形狀,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大大節省了原材料。如果按標准圓形手鐲的直徑不夠的話,可以將手鐲做扁一些,這樣就可以保證在不影響佩戴的同時達到節省原料的目的。其實,實踐中往往是因為原材料不夠做標准圓形手鐲,才考慮橢圓形的造型的,因此手鐲的圈口(手鐲內徑)不會太大,而且行業內的價格也相對便宜些。這種手鐲行內稱之為「貴妃鐲」,也是如今比較流行的一種款式。很多手腕較細或者年輕的消費者非常青睞此種手鐲。翡翠的圓條手鐲、扁口手鐲與貴妃鐲三種相比較而言,圓條手鐲的佩戴效果最優,價值也是最高的,在國內外著名的拍賣會上出現的基本都是這種類型;扁口手鐲的佩戴舒適性最優,也最流行,市場上的翡翠手鐲大多屬此類型;貴妃鐲主要是製作成一些小圈口的,滿足手腕比較細的消費者,並且經濟實惠,尤其適合於年輕的時尚女士佩戴。如果就收藏價值來講,還要屬圓條手鐲最具潛力。
② 貴妃手鐲太小了怎樣戴
只要手鐲的內徑不小於手腕的最寬處是能戴得進去的。如戴左手,戴前十天八天前可經常用右手掌盡可能用力地緊握要戴手鐲的左手掌,把它越握越小。戴時塗上肥皂後,先把手鐲戴進除大姆指之外的四指中,然後將手鐲繼續向大姆指突起的關節處迫進,靠近大姆指突起的關節處時,用右手大姆指用力把左手大姆指突起的關節壓下去,同時把手鐲向前推進套住左手大姆指突出的關節。到了這一步,手鐲就很輕松地向前滑行戴到左手腕上了。
我是收藏手鐲的。出於好奇心曾嘗試戴過。但我的手掌特別大,用通常的戴法即使內徑達7厘米寬的手鐲也很難戴得進。但用上面的辦法,內徑只有6、2厘米的手鐲也戴得進,只是戴進後馬上要脫出來卻脫不出來了,戴進的手鐲就象觀音騙孫悟空戴在頭上的帽子了。幸好手鐲的內徑和手腕的寬度剛好一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