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內氣翻動鍛煉方法視頻

內氣翻動鍛煉方法視頻

發布時間:2023-07-03 01:27:56

1. 氣功呼吸正確方法

其實有很多種方法,因為練氣功,鼻子不是呼吸,而是吸氣,口呼,這樣說才是正確有,鼻子吸氣,一是可以讓練氣功者心平靜,二是對氣功運氣的作用十分大,當然,還有其它的方法,下面就是一些調息的方法,供你參考。

氣功鍛煉的基本方法——調息

調息是自覺地意守呼吸或調控呼吸,以達到和氣養生的目的。它是練功的重要環節和方法。就其實質而言,就是應用意念,去改變呼吸的節律、頻率和深度,從而來調和陰陽,協調臟腑,疏通經絡。

調息的重要性

初步的實驗研究已經證明,調息對機體植物神經系統有明顯的調節作用,呼吸的變化也可以通過影響呼吸中樞,進而調整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張力,最終達到調整相應內臟器官(組織)的功能。調息的重要意義還在於作為調心的重要手段,可寄心於息,使心息相依,意氣相隨,氣血調暢,五志舒和。如此則氣機升降出入正常,才能健脾養氣保精養神。

調息的方法

氣功調息方法很多,概括起來不外口鼻的運用,呼吸肌的運用,意念的配合,動作的配合,讀字的配合,呼吸時相和呼吸速度的調節等。應用時可根據功法和練功者的具體情況而選擇。

1、自然呼吸法

由於人們的習慣不同及男女生理上的差異,自然呼吸可分為胸式、腹式及胸腹混合式三種形式。成年男子以腹式呼吸多見;女子以胸式呼吸較多;運動員、演員、歌唱家則多是腹式呼吸。初練氣功者,一般採用自然呼吸。即在平時習慣的自然呼吸的基礎上,身體放鬆入靜,然後將呼吸調整得柔細、勻暢、自然。開始調息時,可採用吸氣時默念「靜」字,呼氣時默念「松」字,以助調息入靜。

2、鼻吸口呼法

有口吸鼻呼法、鼻吸鼻呼法、口吸口呼法。在練功時多採用鼻吸鼻呼法或鼻吸口呼法。鼻吸鼻呼法多用於靜功,太極氣功、行步功等多採用鼻吸口呼法。有少數練功者,因鼻病、感冒及其他疾病時,偶然以口代替鼻呼吸,但口宜微張。除此之外,口吸鼻呼與口吸口呼法均不宜提倡。

3、大呼大吸法

用鼻使勁地大呼大吸,或以鼻使勁地吸氣,用口呼氣,每一呼一吸要求盡量延長時間,並且還要求發出呼吸聲,以達到「出入有聲」。該法對增強體質,調動機體內氣,以及對某些慢性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在學練此法時,聲音應從小到大,並注意在空氣新鮮的曠野地帶鍛煉。

4、練呼練吸法

古人講「凡入氣為陰,出氣為陽」,因此『陽微者不能呼,陰微者不能吸」。說明應用練呼法或練吸法要注意陰陽辨證。一般而言,練呼對上實下虛的高血壓、肺氣腫、青光眼以及頭痛、頭脹、胸腹脹滿者較為適用:練吸對某些胃腸功能差、陽虛怕冷者較為合適。練呼可採用延長呼氣,呼——停——吸,呼後念字等法,以加強呼氣,延長呼氣時相;練吸時,可採用延長吸氣,吸——停——呼,吸後念字等方法,以突出吸氣。
5、腹式呼吸

這是氣功調息中最常用的呼吸方法。它有利於內氣的聚集、貯存與調動。腹式呼吸一般分為自然腹式呼吸和深長腹式呼吸,後者由前者過渡而來。深長腹式呼吸又可分順式和逆式兩種。吸氣時腹肌放鬆,隨著橫膈的下降,腹前壁逐漸鼓起;呼氣時腹肌收縮,腹壁回縮或稍凹進,橫膈也隨之上升到原來水平,此為順式腹式呼吸(生理學上稱為等容呼吸)。逆式腹式呼吸(也稱變容呼吸)則相反,吸氣時腹肌收縮,腹壁回縮呈凹狀,加之橫膈收縮向腹腔下降,使腹腔容積變小,呼氣時腹肌放鬆,腹部隆起,橫膈也上升,使腹腔容積變大。故逆式腹式呼吸對腹部臟器的壓力影響較大,因而對促進氣血運行,提升陽氣,改善腸胃功能有較大的幫助,適用於內臟下垂、腸胃功能失調者。但對年老體虛及高血壓患者,各類心臟病患者和孕婦均應慎用或禁用。另外,逆式腹式呼吸難度較高,初練者不宜馬上應用。

2. 怎麼練氣功喲

練氣功按以下步驟:
第一步固本培元
面南背北,馬步式或自然站立式,兩手平抬至前胸,手心向下,指尖相對,舌尖輕甜上胯,意守丹田片刻,再深長呼吸,吸氣時意想外界清靈、剛勁之氣灌注入中丹田(前胸),呼氣時將中丹田之氣送入下丹田,反復練習。這一步主要是練丹田之真氣,待丹田有熱感,即可進行下面的一步。
第二步強化內氣
做「鐵牛耕地」式,兩手撐地,身體與地平行,吸氣時意想外界一股強大的清靈之氣吸入胸腔,同時臀部拱起,整個身體呈弓形;呼氣時,面、領、胸依次貼地(但不要擦著地)而行,同時將這股剛勁之氣用意識和腹肌推入下丹田,一吸一呼為一度。幾天後,每呼一口氣即可感到丹田一陣火熱,有時熱氣向上肢內側,直向手掌發射。
第三步封口催勁
找一副杠鈴或其它適宜的重物,重量適合本人,紮好腰帶。先自然站立,腳尖內扣,意守丹田,待熱氣出現,然後抓起杠鈴上提,同時吸氣,腳趾抓地;當杠鈴提至胸部時,略微停頓一下,然後慢慢放下杠鈴,同時緩緩呼氣,腳趾放鬆,一吸一呼為一度,每天幾十度。幾天過後,可感到呼氣時丹田火熱之氣向四肢發射,渾身好象有使不完的勁,此屬正常反應。若面紅、耳鳴、眼充血,則要減輕重量。這些反應嚴重者需要改練第一步,待症狀消失後繼續練習這第三步。
第四步固氣得勁
這一步是以氣化力的關鍵,過去視為不傳之秘。自然站立,腳趾抓地,意想身體被一團剛勁之氣包裹著,此剛勁之氣與自己內氣渾然成一整體,姑且稱這氣為渾然氣.每吸一口氣,想像渾然氣向身體內收、緊縮一步,密度、硬度加大,同時腳趾抓地更緊一步。當感覺這渾然氣緊縮到最外層離身體只有半寸時,渾然氣的密度、硬度異常大,可是感到身體好象被一層鋼板所裹,堅硬無比。
此時,可感到渾身發熱,身體皮膚微微顫動。由此可進行拍打練習。找一根木棒,拍打前,深吸一口氣,拍打時,想像這層鋼殼向外一擋,抵消木棒的力量,同時用鼻向外噴氣。噴氣,以及用意識向外推鋼殼時,可感到皮膚震動的頻率更大,這是良好的反應。練功一段時間,全身可不畏打擊,此時大功告成。

3. 怎樣練內氣功

你練的是收氣的一部分功夫而已,就是在凝神氣穴(丹田)已久,真氣下行時才需要進行的
平時沒有氣感或者真氣渙散,雖然循小周天看似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實是錯誤的做法,因為在打通任督二脈之前,你是不可能知道任督二脈的真正位置的,而且用什麼在任督二脈中運行?初學者如何能運用自如?,那麼這時所謂的小周天,僅僅是收攝心神的方法而已.
所以你最需要做的第一步是凝神氣穴,綿綿若存,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於恍惚杳冥中忽覺真氣下行或者陽物勃起,這時候進行二步就是你所熟悉的吸氣從尾閭到白會,呼氣向前向下回丹田.
如果靜坐至久而無氣機,原因之一是不專心或者心意不到位;原因之二是身體太虛需要進補,運動和補充睡眠,最過分一種是人老體衰,絕無氣機,所以要用敲竹斗龜(現欲稱擼管)之法強制感應氣機
直到靜極而動才是小周天啟動信號,吸升呼降,直到動機徹底平息,再觀氣穴或者收功
如果吸升呼降36次以上不能消退勃起,其至越發硬朗,那要進行第三步:勒陽關,就是用力如忍便狀收縮,同時心意氣從會陰到尾閭,目光凝到尾閭,真氣沖向尾閭後心意氣與目光繼續向上至命門,如此一關一關通行小周天路徑,那麼任督二脈就真的打通了
如果沖關時真氣不足就會中途停止或消散,那還得繼續凝神氣穴,至真氣充足時再行沖關.
當然打通小周天並不像采大葯那麼正式,只要有真氣都可以去沖,不一定要等到勃起,所以才會產生你這種練法,但是忽略了前提是要有真氣,那初學者哪裡知道真氣是什麼,僅僅是胡亂轉轉而已,真是誤人子弟.

4. 如何練出太極拳內氣的主要技巧

練習 太極拳 時間久了就會有產生內氣的感覺,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練出太極拳內氣的 方法 ,希望你們喜歡。

練出太極拳內氣的方法
內氣的產生、潛轉與遠行決定於兩大因素,即意識的干預與正確形體的引導,根據意到、氣到、勁自到這一原理,太極拳的練氣是在大腦皮層統攝諸神經系統的統一指揮下,使全身處於極度鬆弛的狀態下,隨著呼吸的鼓盪和形體緩慢的運行,促使內臟器官和肌肉有節律地舒張收縮。太極拳中的虛領頂勁,松肩垂肘,尾閭中正,含胸拔背等要領都直接關繫到太極拳身法的正確性。要想長內氣,首先應有正確的意,這個意應該是內斂的意,松靜的意,做到形在意之內,意在形之中,意有動,形體隨之動,做到動作與內氣一致。這就是拳經上講的內外相合。

有人練拳多年沒有得氣感覺,或得氣不明顯,時有時無,練一趟拳,全身不得溫暖,手掌不得紅潤,健身效果不夠理想,其原因多屬於意識不正確,整體不鬆柔,形體運行不合理,不是憋氣就是四肢起僵勁。在行拳時,神要領,肩要沉,速度要慢,要均勻,思想要集中,否則氣感即行消失,其得氣的前提就是以意念引導鬆柔,以鬆柔產生內氣。

內家拳強調用意不用力,全身鬆柔,緩慢運行,不尚拙力等,這樣內氣就會加強。拳經上講:太極拳的練習要分三個階段,即練體、練氣、練神。在練氣階段其運行規律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內外相合,由內及外,特別突出以腰帶動四肢,追求松、穩、圓、沉、勻、整等規則,在這個階段里,四肢絕非自動,一定要用腰脊帶動,這也是捨去拙力,走向鬆柔的關健。當然要做到這些絕非易事,口頭上講的全身放鬆,腰帶四肢,而實際上即是滿身僵勁,四梢亂動。要想真正做到腰帶四肢,本人的體會是:①聽名師的話,按規矩辦事,做到明規矩而守規矩。②拳速要慢,要勻,像貓步一樣輕勻。③四肢只能用意不能用力,或者只能用僅能支承重量的量小的力,此時大腦應該給四肢下道死命令,腰脊不動,四肢絕不能動,手腳一動就馬上聯想到腰脊的帶動。

楊澄甫式太極拳強調腰拉、腰轉、腰腳手,明確地告訴我們,手腳不要自動,只能用腰脊來帶動,突出腰的作用。這樣做有許多好處,首先培養出全身的整動,是鍛煉全身鬆柔的基礎,是捨去拙力的關健。太極拳是用腰脊練拳,而不是用四肢練拳,如果四肢自動,亂動,妄動,就會把生活中肌肉用力,拉拉扯扯,摟抱頂抗等劣根性部帶到拳中來,使太極拳面貘全非。腰帶四肢是去掉拙力的好方法(拙力去一分,內勁長一寸),從而才能逐漸進入到經絡運氣這一境界。

習練太極拳的根本目的是丹田氣的養成以及由此逐漸滲化的周身一勁。丹田氣的集聚與遠行必須在極端鬆柔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發生,而丹田氣的集聚與遠行就產生了內勁。

內家拳的訓練是在經絡與精氣更深層次人體物質上進行的,實際上太極拳的訓練也就是全身鬆柔的訓練,鬆柔訓練到一定程度就會練精化氣,氣沉丹田,逐漸在腹內蓄積成一個氣團,這就是丹田之精氣。它是健身之必需,成為內臟的源泉和氣淵,淵之不涸,四體乃固,泉之不竭,九竅遂通,內氣對人的健康和生命是如此之重要。以下分幾個方面進行敘述:
人的內氣是構成的技巧
人的內氣亦稱真氣,是由元氣、宗氣、營氣、衛氣構成的,元氣是先天這氣,為腎之動氣;宗氣是由自然界吸入的清氣,貫於心臟,上行於肺,推動營氣、衛氣的流動;營氣是由消化得來的水谷之精氣,經過氣化作用生成血液,行於脈中,營養全身的細胞;衛氣是由水谷之悍氣散於脈外,抵抗外來的邪氣和病毒的侵入。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路,其內聯臟腑,外絡肢節,構成內外表裡,是客觀存在的一個獨立系統,氣血通過經絡將營養發往全身。
習練太極拳增強內氣的方法
1、意念、形體與內氣的關系

內氣的產生、潛轉與遠行決定於兩大因素,即意識的干預與正確形體的引導,根據意到、氣到、勁自到這一原理,太極拳的練氣是在大腦皮層統攝諸神經系統的統一指揮下,使全身處於極度鬆弛的狀態下,隨著呼吸的鼓盪和形體緩慢的運行,促使內臟器官和肌肉有節律地舒張收縮。太極拳中的虛領頂勁,松肩垂肘,尾閭中正,含胸拔背等要領都直接關繫到太極拳身法的正確性。要想長內氣,首先應有正確的意,這個意應該是內斂的意,松靜的意,做到形在意之內,意在形之中,意有動,形體隨之動,做到動作與內氣一致。這就是拳經上講的內外相合。

有人練拳多年沒有得氣感覺,或得氣不明顯,時有時無,練一趟拳,全身不得溫暖,手掌不得紅潤,健身效果不夠理想,其原因多屬於意識不正確,整體不鬆柔,形體運行不合理,不是憋氣就是四肢起僵勁。在行拳時,神要領,肩要沉,速度要慢,要均勻,思想要集中,否則氣感即行消失,其得氣的前提就是以意念引導鬆柔,以鬆柔產生內氣。

內家拳強調用意不用力,全身鬆柔,緩慢運行,不尚拙力等,這樣內氣就會加強。拳經上講:太極拳的練習要分三個階段,即練體、練氣、練神。在練氣階段其運行規律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內外相合,由內及外,特別突出以腰帶動四肢,追求松、穩、圓、沉、勻、整等規則,在這個階段里,四肢絕非自動,一定要用腰脊帶動,這也是捨去拙力,走向鬆柔的關健。當然要做到這些絕非易事,口頭上講的全身放鬆,腰帶四肢,而實際上即是滿身僵勁,四梢亂動。

要想真正做到腰帶四肢,本人的體會是:

①聽名師的話,按規矩辦事,做到明規矩而守規矩。

②拳速要慢,要勻,像貓步一樣輕勻。

③四肢只能用意不能用力,或者只能用僅能支承重量的量小的力,此時大腦應該給四肢下道死命令,腰脊不動,四肢絕不能動,手腳一動就馬上聯想到腰脊的帶動。

楊澄甫式太極拳強調腰拉、腰轉、腰腳手,明確地告訴我們,手腳不要自動,只能用腰脊來帶動,突出腰的作用。這樣做有許多好處,首先培養出全身的整動,是鍛煉全身鬆柔的基礎,是捨去拙力的關健。太極拳是用腰脊練拳,而不是用四肢練拳,如果四肢自動,亂動,妄動,就會把生活中肌肉用力,拉拉扯扯,摟抱頂抗等劣根性部帶到拳中來,使太極拳面貘全非。腰帶四肢是去掉拙力的好方法(拙力去一分,內勁長一寸),從而才能逐漸進入到經絡運氣這一境界。

2、呼吸與內氣的關系

呼吸與內氣是什麼樣的關系呢?呼吸對誘導內氣的產生起關健性的作用,內氣趨於丹田與呼吸的關系是這樣的,吸氣時丹田閉合,內氣由督脈上升,過百會至舌尖,內氣有待充實;呼氣時丹田開啟,即橫隔肌氣機打開,內氣沿任脈動下降至丹田,稱氣沉丹田,此時腹部極松,只靠地心引力,使腹部下墜,並有孔穴感。此時肩、腰、胯、碗要松勁,要虛領,讓其氣血沖入手腳指的頂端及神經末梢。切忌拉、逼、收、翻、托等一切拙力出現。拳經曰:腹內松凈氣騰然。腹內不松凈氣就不會騰然,因此丹田氣產生的前提下是全身松透,腹內松凈,並合理地配合呼吸。拳經曰:“能呼吸然後能靈活。”這樣舉體自然和順,運用自能隨意。經過長期艱苦的鍛煉,內氣就會充盈起來。呼吸像氣筒,隨著呼吸的運動,像氣球一樣的內氣充滿身,內氣便向外萌發,可能按經脈運行,也可能向四周彌散。沿經脈運行時,或通周天,或趨病灶,疏通經絡,防病治病;向四周彌漫時,內氣充滿全身,這種氣就能洋溢四體之內,浸潤於百骸之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內外一氣,流行不息,拳的開合動靜,即據此氣而生,放伸收縮之妙,也由此氣而得,內氣所到之處,身體自覺輕靈,輕飄和失重感。

四、太極拳的氣功狀態

太極拳的用意就是要在身內落實拳理,用內意,行內氣,走內勁,通過內在的意念指揮氣血運轉,牽動人體的經脈與骨骼進行全身環狀圓弧運動,達到一動無有不動的境界。太極拳原是練體、練氣、練神三步功夫,先求肢體的鬆柔舒適,再求心情舒暢,自在安樂,量後達到氣勢磅礴,內氣充盈,神舒體靜,內外皆美,一練拳,就進入到這種極為舒服輕松愉快的境界中,這就是太極拳進入所謂的氣功態,也是後天返先天的先天狀態,也是練拳應該練到的拳味。到了這個時候,良性循環代替了日常生活因種種壓力帶來的惡性刺激,去掉的是病痛和煩惱,剩下的只有快樂和健康,練太極內功拳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暢通內氣,驅百病,長氣血,健壯體魄,精滿神旺,氣充勁足的健康境地。
太極拳練出內氣的表現
一是手指發麻、發脹、發紅。長時間的放鬆練太極拳就會打通了全身的“氣路”,讓內氣有規律地通過經絡在全身的傳導,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使毛細血管打開,“氣“達四梢,手指乃至手掌就會發麻、發脹、發紅,這是太極內氣表現之一。

二是體內流動感。通過放鬆練太極拳,會讓內氣充盈腰腹,再給上意念,讓內氣以丹田為中心旋轉,並用手臂動作配合,引領內氣在體內旋轉,節節貫穿,自然內氣在腰腹發脹並有流動的感覺。

三是內氣外感。太極內氣不僅有體內反應,而且在體外也有感覺。

一方 面相 吸相斥感。當太極拳練到一定程度,可以試驗,我們兩手掌左右相對,會有相吸感,而且太極拳練的越好,吸力越大,吸的距離越遠。當吸合到一定距離時又會相斥,兩掌自然打開。打拳時開合氣感很強,動作有張力,很柔美。所以,太極拳練好了妙趣橫生。

另一方面,身體被氣托著,有輕靈感。如太極拳起勢時,意念一給,想讓手臂抬起,一點力不用,手臂會自然飄起。走架時,氣託身輕,就如太極拳論所說的,“ 一舉動周身須輕靈”,“邁步如貓行”,“如履薄冰、如臨深淵”,輕而不浮,如太空行走,圓滑自然。

四是加大自身功力。隨著放鬆練拳,內氣會自盈,身如氣囊,拳路也會變得更加和順自然,發力時內氣會從丹田爆炸,波及四肢末梢,讓腳下迅猛沉實,加大地面反作用力,再借地球之力,催大未稍的冷脆抖彈力。

總之,太極拳練得內氣十足,就會沉穩又輕靈,極柔又堅剛,外似淑女,內似金剛。

猜你喜歡:

1. 習練太極拳如何增強內氣

2. 陳式太極拳的內氣及練習方法

3. 如何測試太極拳的內氣

4. 用太極拳內氣打通經絡養生

5. 練習太極拳的重點

6. 練太極內氣打通經絡

7. 太極健身手法之內氣外放

閱讀全文

與內氣翻動鍛煉方法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初中英語考試技巧方法 瀏覽:674
tan13度數計算方法 瀏覽:658
作比較的方法在文章中怎麼找 瀏覽:154
光學的方法測量外形輪廓 瀏覽:520
如何給室內降溫方法 瀏覽:177
製作山水畫的方法步驟 瀏覽:851
眼睛結膜炎治療方法 瀏覽:585
香港病毒治療方法 瀏覽:866
空調線管的安裝方法 瀏覽:805
耳洞槍的使用方法 瀏覽:979
諾基亞n72鎖碼解決方法 瀏覽:570
如何治毛周角化的方法 瀏覽:177
數字資源的獲取方法與步驟 瀏覽:35
口紅刷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615
敏感性分析的各數據計算方法 瀏覽:419
餐車安裝方法 瀏覽:405
激勵相關研究方法 瀏覽:902
胸膜炎中醫治療方法 瀏覽:349
圓柱鋼鐵焊接方法視頻 瀏覽:150
初中生如何學習方法書 瀏覽: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