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盜汗怎麼治
中醫如何解說盜汗
從中醫觀點來看,夜間盜汗有可能是氣虛或陰虛造成,如果是氣虛引起的盜汗,一般是血管擴張功能不好,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方來調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盜汗,心悸少寐,宜補血養心,以歸脾湯加減方來治療;
如果是陰虛體質引起,身體出現燥熱症,也會有盜汗現象,此時可用六味地黃丸加減方來改善。此外,陰虛火旺的盜汗,五心煩熱,宜滋陰降火,用之以當歸六黃湯加減方,但建議由醫生鑒別診斷後,再服葯改善。
盜汗分為兩種,一種屬生理性的,一種屬病理性的。現代醫學認為,小兒代謝旺盛,活潑好動,出汗往往比成人量多,屬生理現象。另一種指入睡後出汗,醒後即止,多屬虛勞之症,尤以陰虛者多見。中醫的說法是「陰虛則盜汗」,「陽虛則自汗」。
臨床也有因陰虛而陰損及陽的陰陽兩虛,由血瘀而致水濕內停的血瘀與水濕並見等,鑒別時更需詳審,所以又細分為:陰虛盜汗、陽虛盜汗、氣虛盜汗、血瘀盜汗、血虛盜汗、濕阻盜汗、外感盜汗。
❷ 盜汗特別嚴重,該如何治療
盜汗主要是由於腎陰虛而出現的表現,主要有可能會在睡覺之後容易出汗,同時如果缺鈣也有可能會出現有盜汗的,如果腎陰虛引起的盜汗,還會出現有手心腳心發熱,腰膝酸軟,口乾口苦的情況,可以用一些滋補腎陰的中成葯,比較常用的有六味地橘侍黃丸,知柏地黃丸或者杞菊地黃丸,平常不要吃辛辣熱氣的食物,不要抽煙喝酒,多點用牡丹皮,熟地,甘草,茯苓煲湯喝都是有改善作用,如果是缺鈣引起的盜汗,有可能平常還會有抽筋的症狀,這個主要是可以通過補鈣,可以吃點鈣片,還有維生素d軟膠囊。平常多吃一些豆製品,奶製品,肉敗州類,多喝骨頭湯,這些都是可以補察伍蔽鈣治療的。
❸ 盜汗有沒有什麼偏方。
盜汗是生活中比較容易出現的一種情況,有盜汗問題的人,晚上睡著以後就會開始出汗,早上醒來以後就會停止,如果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就需要小心,可能是盜汗原因引起的,可以使用中醫的方法進行治療,還可以使用一些偏方治療,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治療盜汗最好的偏方有哪些。
一、水煮何首烏
需要准備一些糯稻根須,准備適量桑葚子,五味子以及何首烏,把這些葯加入適量的水,煎煮以後服用,每天需要服用三次,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盜汗作用,
二、桑葉浮麥水
准備一些經過霜打以後的桑葉,然後再准備適量浮麥,不需要准備太多,然後放到水裡面浸泡兩個小時左右,再用小火慢慢的煎煮,趁溫熱的時候服用,一天可以服用兩次,一般堅持服用三天就能達到很好的作用。
三、牡蠣湯
需要准備適量牡蠣,一些蛤粉,適量紅棗,把蛤粉,紅棗以及牡蠣放進鍋裡面,加入適量的水,慢慢的熬煮成湯,經常服用就能達到很好的治療作用,對於有盜汗問題的人來說就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四、豆豉米酒
需要准備適量米酒,一些豆豉,可以先把豆豉放進鍋裡面,用小火慢慢的炒香,然後取出來,放到米酒裡面浸泡兩三天,把豆豉取出來曬干,然後放到干凈的瓶子裡面備用,每次服用的劑量並沒有很嚴格的限制,隨時都可以使用,治療的療程也沒有什麼限制。
想要解決盜汗問題就可以使用上面這些治盜汗的偏方,可以達到非常不錯的效果,還可以喝一些烏梅汁以及木耳紅棗水,可以達到的治療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能夠讓身體變得更加健康。
❹ 盜汗的原因及治療方法
身體排汗對身體是一種保護,而夜間盜汗的原因很多,除與睡眠環境空氣流通狀況、寢具透氣與否有關外,有些疾病如結核病、心內膜炎或惡性腫瘤如淋巴瘤等,都可能出現夜間盜汗的情況;此外,內分泌失調,如有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以及有情緒障礙,自律神經失調的人,也都可能在夜間大量流汗。
以中醫觀點來看,夜間盜汗有可能是氣虛或陰虛造成,如果是氣虛引起的盜汗,一般是血管擴張功能不好,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方來調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盜汗,心悸少寐,宜補血養心,以歸脾湯加減方來治療;如果是陰虛體質引起,身體出現燥熱症,也會有盜汗的情況,此時可用六味地黃丸加減方來改善,
又陰虛火旺的盜汗,五心煩熱,宜滋陰降火,用之以當歸六黃湯加減方,但仍建議由中醫師鑒別診斷後,再服葯改善。
盜顫虛族汗分為兩種,一種是屬生理性的;一種屬病理性的。譽歷現代醫學認為,小兒代謝旺盛,活潑好動,出汗往往比成人量多,屬生理現象。證名,出自《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又稱寢汗。指入睡後出汗,醒後即止。多屬虛勞之症,尤以陰虛者多見。詳見虛勞盜汗、陰虛盜汗條。中醫的說法是「陰虛則盜汗」,「陽虛則自汗」。
睡眠中出汗稱之為「盜汗」。盜汗是茄弊中醫的一個病證名,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泄即止為特徵的一種病徵。《金匱要略·水氣篇》中「食已汗出
,又常暮盜汗出者
,此勞氣也。」《景岳全書·汗證》指出:「自汗盜汗亦各有陰陽之證
,不得謂自汗必屬陽虛
,盜汗必屬陰虛」。另外張景岳在《景岳全書·汗證》里還有「自汗盜汗
,亦各有陰陽之證,不得謂自汗必屬陽虛,盜汗必屬陰虛。」且臨床尚有因陰虛而陰損及陽的陰陽兩虛,由血瘀而致水濕內停的血瘀與水濕並見等等,辨證時更需詳審,所以又細分為:陰虛盜汗、陽虛盜汗、氣虛盜汗、血瘀盜汗、血虛盜汗、濕阻盜汗、外感盜汗。
可選用中成葯二至丸、知柏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等。
❺ 中醫怎麼治療盜汗
盜汗用中醫可以通過按摩、針灸來進行治療,通過一些中醫的療法能夠刺激經絡穴位,達到通經活絡和活血化瘀的功效。盜汗可能是由於陰虛所導致的,患者可能會出現脾氣暴躁、情緒不穩定、身體乏力和四肢酸痛的症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滋陰清熱的葯物來進行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應該適當的進行一些體育鍛煉,增強體質,能夠促進病情得到快速的恢復。
盜汗的中醫治療
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泄即止為特徵的一種病徵。「盜」有偷盜的意思,古代醫家用盜賊每天在夜裡鬼祟活動,來形容該病證具有每當人們入睡、或剛一閉眼而將入睡之時,汗液象盜賊一樣偷偷的泄出來。
中醫對盜汗很早就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在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中稱為「寢汗」。「寢」是指睡覺,有個成語叫「廢寢忘食」,是說顧不得睡覺並忘了吃飯。很顯然「寢汗」就是在睡覺的時候出汗。到了漢代,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一書中,形象地用「盜汗」來命名人們在睡夢中出汗這種病症。自此以後,歷代醫家均沿用此名,中醫認為盜汗多為腎陰虛所致。
臨床表現
盜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盜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後盜汗出,有的剛閉上眼睛一會兒即盜汗出。出的汗量,相差很大。
病因病機
1、腎陰虛:虛則陽盛,虛熱內生,陰氣空虛,睡則衛氣乘虛陷入陰中,表無護衛,肌表不密,榮中之火獨旺於外,蒸熱,迫津外泄則汗。醒則氣固於表,玄府密閉而汗止。
2、結核病。
輕重分型
根據盜汗病人的臨床表現,可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三種。
輕型盜汗
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濕,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
中型盜汗
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後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則可使睡裝濕透,醒後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後,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類型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後有時出現口乾咽燥的感覺。
重型盜汗
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泄出。入睡後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汗夜大量湧出,汗出後即可驚醒,醒後汗液即可霎時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鹹味,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濕,一夜非數次替換睡裝則無法安睡,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濕透,被褥較薄或用席子時,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跡。這些病人常伴有明顯的烘熱感,心情也表現的煩躁,汗後口乾舌燥,喜歡涼水。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乾燥。
輕型與中型盜汗,對身體損傷不會太大,但重型盜汗病人,時間久了常會使病情惡化,向「脫症」發展,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性質劃分
1、生理性盜汗
小兒時期,皮膚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活動時容易出汗。若小兒在入睡前活動過多,機體內的各臟器功能代謝活躍,可使機體產熱增加,在睡眠時,皮膚血管擴張,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於散熱。其次,睡前進食可使胃腸蠕動增強,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隨之增加,這可造成小兒入睡後出汗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 小時之內。此外,若室內溫度過高,或被子蓋的過厚,或使用電熱毯時,均可引起睡眠時出大汗。
2、病理性盜汗
有些小兒入睡後,出汗以上半夜為主,這往往是血鈣偏低引起的。低鈣容易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好比打開了汗腺的「水龍頭」,這種情況在佝僂病患兒中尤其多見。但盜汗並非是佝僂病特有的表現,應根據小兒的喂養情況,室外活動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還要查血鈣、血磷及腕骨X線攝片等,以確定小兒是否有活動性佝僂病。
結核病患兒的盜汗以整夜出汗為特點。除此還有,面色潮紅、低熱消瘦,食慾不振,情緒發生改變等症狀。檢查血沉,抗結核抗體、胸片等,常可發現異常。有一點要注意,詳細查頸部有無淋巴結腫大,這對小兒結核病的診斷極有價值。
綜上所述,凡是影響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以及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兒盜汗。作為家長,應仔細觀察小兒,綜合分析後再作出判斷,不可盲目服葯,以免引起不良後果。
中醫的汗證較為常見的有自汗與盜汗。其中時有汗出,動則益甚為自汗;睡中汗出,醒來即止為盜汗。在現代醫學中,甲亢、風濕熱、休克、結核、低血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病也可引起出汗異常。
對於自汗的中醫辨證調理,分為三種證型:營衛不和、肺脾不足及熱滯於內。
營衛不和,常常汗出惡風,周身酸楚,時寒時熱,常見於表虛之人而冒風受寒,或經常失眠者,遇情緒波動則汗出加重。脈緩,苔薄白。治宜調和營衛,可選用調和湯:桂枝12克,白芍20克,黃芪30克,黃芩12克,黨參30克,丹參30克,白芷12克,白術15克,茯苓15克,葛根15克,柴胡12克,陳皮12克,半夏12克,防風12克,生薑3片,大棗5枚,炙甘草10克,水煎服。建中丸、玉屏風口服。
肺脾不足,汗出惡風,平素易感冒,面白,疲乏,氣短,活動後汗出較甚。舌質淡,脈細弱。針對此證,相應宜補益脾肺,益氣固表,可以選用補益固表湯:黃芪60克,白術15克,防風12克,茯苓15克,黨參30克,丹參20克,黃精15克,玉竹12克,百合20克,靈芝15克,蓮子15克,扁豆15克,枸杞子20克,龍眼肉20克,熟地30克,甘草6克,水煎服。參茯丸、參蛤丸口服。
熱滯於內,常表現為蒸蒸汗出,口渴喜冷飲,面赤顴熱,煩躁不安,或兼有發熱,肢節疼痛,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洪大。治宜清泄內熱,可選用清化湯:雙花30克,連翹30克,菊花15克,桑葉12克,黃芩12克,黃柏12克,公英20克,地丁15克,石膏30克,知母15克,竹葉12克,黃連10克,蓮子心10克,生地20克,元參15克,丹皮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熱炎寧、敗毒丸口服。
盜汗的臨床辨證分型多分為:心血不足及陰虛火旺二型。
心血不足,常表現為睡則汗出,醒則汗止,心悸少寐,面色少華,氣短神疲。舌淡苔薄,脈虛。治宜補血養心斂汗,可選用養心湯:柏子仁12克,酸棗仁30克,遠志12克,合歡花15克,夜交藤30克,鹿角膠10克,龜板膠6克,麥冬12克,當歸15克,白芍20克,生地20克,黃連3克,茯神15克,黨參20克,黃芪30克,甘草6克,水煎服。安神丸、歸脾丸口服。
陰虛火旺,往往出現潮熱盜汗,虛煩少寐,五心煩熱,形體消瘦。女子月經不調,男子夢遺。舌紅少苔,脈弦細數。治宜滋陰降火,可選用滋陰湯:黃精15克,玉竹12克,沙參15克,麥冬15克,天冬12克,桑葚20克,當歸15克,生地20克,熟地20克,黃柏10克,黃芩10克,黃連3克,黃芪30克,竹葉12克,旱蓮草15克,甘草6克,水煎服。知柏丸、珍珠丸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