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葯疹怎麼治
葯疹的治療,首先第一點得要停用他的致敏葯物,除了停用致敏葯物之外,和這個葯物同類結構的葯物,也是要必須得要停用的,就是停用致敏葯物,以及同類結構的葯物。
第二點,要加速葯物的排泄,多喝水,補充液體,加速葯物的排泄。
第三點就是用葯治療了,這個葯物也要根據病人的發病情況,如果比較輕的,就是單有皮疹表現,沒有全身症狀的,可以給他抗組胺兩種。
如果比較重的,比如除了皮疹之外,伴有高熱全身症狀的,及早的,還要足量地給予類固醇激素治療,給他控制病情,單用抗組胺葯物效果是不好的。
另外如果重症葯疹,除了皮膚損傷之外,它可以有黏膜的損傷,要加強黏膜的護理,比如說這個口腔護理、眼部護理,防止粘連。
還有一些局部的用葯,局部用葯就是僅限於皮疹比較局限的,可以外用爐甘石洗劑,或者是激素類的軟膏,給他對症治療。全身的泛發性的這個皮疹,用外用葯物不會,不太主張外用葯物,比較嚴重的病人,還主張及早地給他用激素治療。
有高熱、全身症狀比較明顯的,單用激素三到五天,看著效果不太好的,可以給他加用丙種球蛋白。再就是給他加用支持療法。另外如果大皰性的表皮壞死松解,全身糜爛、滲出的,一定要注意預防感染,注意各種電解質的紊亂等等治療
㈡ 幼兒身上出疹子的症狀及處理方法
寶寶發燒,身上出紅疹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及如何處理的問題是廣大父母都關注的。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幼兒身上出疹子的症狀及處理 方法 吧!
寶寶發燒後出疹子
寶寶發燒後出的疹子叫幼兒急疹。幼兒急疹,也叫燒疹或玫瑰疹,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突發性皮疹,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生,尤以春、秋兩季較為普遍。幼兒急疹的潛伏期大約是10—15天。它雖然是傳染性的疾病,卻很安全,不會象麻疹、水痘那樣廣泛傳染,家中成員同時患上的機會不大。
幼兒急疹多發生於6至18個月的嬰幼兒,常常是突然發病,體溫迅速升高,常在39℃至40℃。高熱早期重症患者可能伴有驚厥,有的出現輕微流涕、咳嗽、眼瞼浮腫、眼結膜炎。在發熱期間有食慾較差、惡心、嘔吐、輕微腹瀉或便秘等症狀,並且咽部充血,頸部淋巴結腫大。
發熱三至五天後體溫驟降,退熱後孩子全身可出現大小不等的淡紅色斑疹或斑丘疹,先從胸腹部開始,很快波及全身。這時孩子已經退燒,可安然入睡,在醫學上稱退熱疹出”,是幼兒急疹的特有表現。
寶寶發燒後出疹子的症狀寶寶發燒後起疹子,有兩個階段,在5—15天的潛伏期後,會出現如下症狀:
1、體溫達到39—40℃,但孩子狀態良好。
2、有時出現高熱驚厥,但有些孩子還會出現咳嗽、頸部淋巴結腫脹、耳痛等症狀。
發病後4天左右進入第二階段,這時的症狀有:
1、體溫迅速恢復正常。
2、出現細小、清晰的粉紅色斑點狀皮疹,多分布在頭部和軀幹部,可持續4天左右。
寶寶發燒後出疹子怎麼辦1、讓寶寶休息,病室內要安靜,空氣要新鮮,被子不能蓋得太厚太多。
2、要保持皮膚的清潔衛生,經常給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漬,以免著涼。
3、給孩子多喝些開水或果汁水,以利出汗和排尿,促進毒物排出。
4、吃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5、體溫超過39℃時,可用溫水或50%酒精為孩子擦身,防止孩子因高熱引起抽風。
6、適當使用抗病毒葯:寶寶退熱後開始出現皮疹時,適當服用利巴韋林等抗病毒葯,抗生素治療一般無效。另外,中葯對本病治療有較好效果。初起發熱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清熱解毒類葯物,出疹後服用一些解毒透疹類葯物,幫助體內病菌毒素的排泄。
7、高熱時及時降溫:嬰幼兒急疹在發病初期的主要表現就是高熱,所以治療的重點就是退熱。其中物理降溫是比較安全的退熱方法,但體溫過高時可能難以迅速退熱。物理降溫的方法很多,用冷水浸濕的毛巾敷於前額,也可採取酒精加溫水擦浴,擦拭患兒的頸部、腋下、肘部、腹股溝等皺褶部位,幫助散熱。
8、刻意的適當補充維生素C和維生素B。
9、幼兒急疹是為數不多的出疹可以外出玩耍見風的疾病,但是中醫認為此時寶寶體質虛,如果寶寶汗多,則不建議出門見風。
寶寶發燒後出疹子的治療方法本病屬於自限性疾病(不用治療即可痊癒);無特效葯物;正確護理的意義大於葯物治療。
(1)大部分書籍認為不需治療。個人建議:如果其他症狀不明顯,起碼要進行物理降溫。
(2)對症處理:服用退熱葯物(物理降溫;小兒美林、泰諾、百服寧等葯物降溫),抗病毒葯物(抗病毒口服液、板藍根、小兒清解液等)
(3)溫度太高希望家長就診處理,防治寶寶發生高熱驚厥(提示:高熱驚厥一般沒有後遺症,不會給寶寶造成什麼根本性損傷,也不會給寶寶燒“傻”或者抽搐等其他問題,但是媽媽們肯定會為此嚇一跳,考慮到這一點,所以就診會讓媽媽們更放心些)。驚厥用葯不適合家庭使用,所以不多介紹。
(4)特別提示:幼兒急疹不需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無效。相反使用抗生素倒可能引起其他疾病。
發燒後出疹子與其他疹子鑒別1、風疹:發熱較輕,一般38℃左右,出疹前已發熱6~24小時,伴有咳嗽,高熱同時發疹,特殊的皮疹細小如沙,色淡紅,並有枕後淋巴結及耳後淋巴結腫大。發病的患兒年齡以幼兒居多,也可見於學齡 兒童 。
2、麻疹:大多精神倦怠,不思飲食,發疹和發熱可同時存在,當疹出時熱勢更盛,其疹子的發出一般是從頭面、發際開始,遍及全身,出疹時間也比幼兒急疹長。
3、葯疹:有服葯史,末梢血淋巴細胞不高。
寶寶發燒後出疹子會傳染嗎幼兒急疹是由病毒引起的,通常是由呼吸道帶出的唾沫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所以是會傳染的。如果你的孩子與病兒密切接觸,體內缺乏免疫力,就完全有可能被傳染。由於幼兒急疹的潛伏期是是1~2周,所以,這段時間應密切觀察你的孩子,如出現高熱,應立刻採取 措施 暫時隔離,以免擴大傳染。如果2周後孩子仍安然無恙,說明沒傳染上幼兒急疹的病毒。幼兒急疹預防的關鍵,在於不要與患幼兒急疹的孩子接觸。
寶寶發燒後出疹子的注意事項1、幼兒急疹發病時最讓媽咪擔心的就是高燒不退,即使服用退熱葯,也要不了多久體溫就會又升高。但媽咪應該注意到,寶貝雖然熱度很高,但精神狀態並不是太壞,基本不影響玩耍和飲食。這一點是與其他疾病有所不同的。幼兒急疹患病後,患兒可以獲得持久免疫力,很少第二次發病。
2、幼兒急疹是一種輕型傳染病,所以在冬春季節家長可以每天給小兒喝一袋板藍根沖劑,用以加強小兒抵抗病毒侵襲的能力,預防疾病。
3、如果是還在哺乳期間的寶貝,媽媽則需要增加液體補充量,孩子生病時都比較依賴媽媽的哺乳,盡量的多餵奶。媽媽注意飲食中要杜絕雞蛋、魚類、蝦類、蒜、韭菜等食物,生冷或辛辣食物也不要碰。
>>>下一頁更多精彩“幼兒急疹是怎麼回事”
㈢ 得了過敏性葯疹怎麼辦
凡對患者有益而用於預防、診斷、治療的葯物,無論通過任何途徑進入機體後,所引起的皮膚和(或)粘膜損害的不良反應,稱之為葯疹(葯物過敏)。葯物過敏是人類最早觀察到的過敏現象之一。在免疫反應中主要屬於體液免疫的范疇。
大多數葯物都具有引起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葯物,但以抗原性較強者引起的最多。常見者為抗生素類,磺胺類,氨基比林、安乃近、保太松、水楊酸乳等解熱止痛類,催眠、抗癲癇類,抗毒素等血清類葯物。根據葯物結構分析,凡帶有苯環及嘧啶環的葯物,具有較強的致敏力。此外,對患有先天過敏性疾病的機體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發生葯疹的危險性比較大。
臨床表現:突然發疹,常同時伴有輕或中度發熱,中或重度瘙癢。
1.葯物過敏會引起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導致組織水腫,滲出和分泌物增多,臨床出現各種皮疹、瘙癢、皮下水腫,皮膚黏膜感覺異常,發麻發木,呼吸道和消化分泌物增多,呼吸道梗阻,聲音嘶啞,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2.平滑肌痙攣:發生在支氣管可引起哮喘;發生在胃腸道可引起腹痛,腹瀉,腸鳴音增加;發生在子宮可引起小腹痛,子宮出血和流產等。
3.嗜酸性細胞浸潤:可出現流涕、痰多、腹瀉和眼分泌物增多等。
4.炎性反應:可出現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組織潰瘍壞死或慢性肉芽腫形式等。
5.血細胞損害:可造成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的破壞,出現溶血、黃疸、貧血和出血等症狀。
6.麻疹樣紅斑型葯疹皮膚損害與麻疹酷似,為散在或密集的紅色帽針頭樣後疹,以軀干為多,可泛發全身。
7.猩紅熱樣型葯疹的損害與猩紅熱相似。初起為細小紅斑,從面、頸、上肢、軀干順序向下發展,於2~3天可遍布全身並相互融合。面部四肢可出現腫脹,以皺褶處及四肢屈側為明顯。
治療方法:葯物過敏的治療關鍵在於找出致敏葯物,並堅決避免使用。對於輕度的葯物過敏只要及時停葯症狀就可緩解。也可服用葡樂安(OPC):
1.高效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不但可以保護細胞膜不受自由基侵害,抑制致敏因子——組胺的釋放,深入細胞從根本上阻斷過敏反應的發生,而且還能提高細胞對過敏源的耐受性。穩定皮膚血管組織,緩解各種過敏症狀。
2.提高細胞對過敏原的耐受性,快速減輕皮膚瘙癢及脫屑症狀,可全面改善過敏性體質。
3.抑制體內組胺酶的釋放,防止組胺的生成,從而達到深入體內細胞控制致炎因子,給機體形成保護膜。除消除慢性炎症以外,還可大大提高機體抵抗病毒、抗細菌能力,減少炎症的發生。
4.提高毛細血管的抵抗力,促進血液循環,使發炎部位的組織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代謝增快,白細胞吞噬能力增強,在消炎、消紅腫、促進炎症消散及加速創面修復有很好的功效。葡樂安有效成份還可以抑制體內組胺酶的釋放,防止組胺的生成,從而達到深入體內細胞控制致炎因子,給機體形成保護膜。除消除慢性炎症以外,還可大大提高機體抵抗病毒、抗細菌能力,減少炎症的發生。
注意事項:盡可能明確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葯物,並終身禁用。鼓勵病人多飲水或輸液以加速葯物自體內的排出。對重型葯疹的治療原則應及時搶救,盡早入院治療。留院觀察時,須加強護理,加強支持療法,嚴防或治療繼發感染,避免再次發生交叉過敏性反應。
患者若能對葯物過敏保持高度警覺,多數葯物過敏實際上是可以避免的,這是因為大多數病人過去已經有過對某種葯物發生過敏的經歷。如果在今後的用葯時不再盲目使用同一葯物或是有類似致敏性的葯物,或在看病時及時主動地提醒醫生自己的葯物過敏史,這樣就能杜絕葯物過敏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