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治療奶牛病
奶牛胃腸炎是胃腸的黏膜層和深層組織發生的重劇炎症的過程,是胃腸紊亂的一種疾病。其主要原因是由於飼料霉變或飼料不潔或一些寄生蟲病繼發的。
症狀
病牛主要症狀是腹瀉,體溫升高,心跳、呼吸增數,糞便稀薄或呈水樣,並有腥臭味,有時含有血液。病牛精神沉鬱,體弱無力,食慾減退,瘤胃蠕動音減弱或廢絕,腹瀉不止,後期出現脫水,自體中毒,甚至衰竭死亡。
治療
(1)初期灌服石蠟油1000毫升,促進腸內毒素排出。
(2)注射抗生素如硫酸慶大黴素和黃連素等。
(3)消除炎症,口服磺胺脒。
(4)如果糞便有腥臭味,可灌服碳酸氫鈉或氫氧化鋁。
(5)如果出現脫水、衰竭,則靜注3000毫升糖鹽水、5%葡萄糖1000毫升、碳酸氫鈉500毫升、安鈉咖30毫升,一天一次,連用5天。
(6)可灌服一些中葯制劑,如鬱金散、白頭翁湯。
2. 牛病怎麼治
1、常見牛病
1.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牛在冬春兩季最容易患染的流行性疾病,該傳染病的傳播速度快,對牛的身體損害十分嚴重。患病牛表現出鼻鏡乾燥,咳嗽流淚,身體發熱等症狀。而且病牛往往四肢乏力,卧地不起,嗜睡,懶惰,食慾不振。患病的奶牛牛奶產量會大大下降,而且牛奶很稀,品質較差。
1.2牛肺疫
患染牛肺疫的病牛分為三種:急性敗血型病牛、肺炎型病牛及水腫型病牛。急性敗血型病牛發病後體溫上升至40~42℃,呼吸困難,食慾驟減,死亡率極高,死亡速度極快;肺炎型病牛體溫上升,呼吸急促,食慾不振,四肢無力,身體虛弱;水腫型病牛小腹明顯變大,是水腫所致,呼吸困難,有急促的喘氣聲音,最終患病牛往往是死於窒息。[1]
1.3牛疥癬
牛疥癬是牛比較容易患染的一種傳染病,是牛身體上的一種皮膚病。該病傳染性較強,傳播速度較快,危害較大。患染牛疥癬的病牛起初是身體上局部被感染,如果治療不及時則會蔓延至全身。疥癬處真菌繁殖迅速,侵蝕牛的皮膚,導致牛奇癢難耐,用身體到處摩擦從而止癢,所以發病處的皮有比較嚴重的蛻皮、血絲滲透現象。病情嚴重時,病牛疥癬的中間會出現水泡以及膿皰。
2、牛病的治療方法
對於上述三種常見牛病,養殖戶們應該積極學習相關知識,對疾病的病理、症狀有所掌握。在防治疾病的過程中應該堅持「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做好牛病的預防工作,將可能發生的牛病扼殺在搖籃里,防止牛病發生後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牛出現生病的情況後,首先應該冷靜下來,然後採取針對性的、科學有效的辦法進行治療,治癒牛的疾病,同時採取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嚴防疾病擴散。對於常見牛病的治療方法,筆者認為應從疫苗注射,堅持食療為主,葯療為輔,正確使用葯物,建立定期體檢機制等方面入手,供讀者參考和學習。[2]
2.1及時注射免疫疫苗
養殖戶需要及時為牛場的牛注射相關的免疫疫苗,對牛的一些常見病症,做好盡早預防的工作。目前我國疫苗的使用現實效果十分良好,可以有效地減少常見牛病的發生,大大降低發病率。
2.2食療為主,葯療為輔
在治療牛病的時候,應該盡量減少葯物的使用。要堅持「食療為主,葯療為輔」的原則。在飼料上注重營養結構的搭配,提高牛的免疫能力。對於一般小病,可以通過一些具有微弱葯性的食材進行調理,效果可能不如葯物治療來得快,但從長遠角度看,食療更有利於提高養殖場的養殖質量。[3]
2.3葯物的正確使用
當牛病比較嚴重,屬於傳染性疾病或者急性病的時候,養殖戶需要及時使用葯物進行治療。在使用葯物時,應該注意以下三點:①對症下葯。首先根據症狀判斷牛病的種類,然後根據牛病的種類准確下葯;②合理用葯。用葯要注意劑量以及用葯的方式;③購買正規廠家出品的正規葯物。
2.4建立定期體檢機制
養殖戶們需要建立對牛定期體檢的機制,通過比較簡單,科學的體檢方法,及時發現牛的各種疾病,做到盡早治療,對於傳染性疾病,還能夠做到及時隔離,防止疾病傳播,肆虐,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3、結語
牛病在養殖過程中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如果養殖戶對牛病的病理特點沒有深入有效地研究、認識,就不能夠對牛病進行有效地治療、控制,最終將導致牛病癒加嚴重,造成大量牛的死亡,大量減產,使養殖地區、養殖戶遭受巨大的財產損失。所以,認識常見的牛病,掌握牛病的一般治療方法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介紹了幾種常見的牛病以及若干治療牛病的方法,以供廣大的讀者從中參考借鑒。
3. 牛的常見病
(1)食道梗塞
①原因及症狀:食道內腔突然被吞食過大的塊狀飼料,如胡蘿卜、白薯類塊根或未被打破和泡軟的餅類飼料所引起。突然發生食慾停止,頭頸伸直、流涎、咳嗽,不斷咀嚼伴有吞咽而不能的動作,搖頭晃腦,驚恐不安。可分食道前部與胸部食道阻塞兩種情況。食道前部阻塞可以在頸側摸到,而胸部阻塞可從食道積滿唾液的波動感診斷。
②治療:主要是及時排出食道阻塞物,使之暢通。包括:將阻塞物從口中取出法(將阻塞物向口腔推壓然後一人用手從口腔中取物)。送入法:將胸部食道阻塞物用食道探子向下推送入胃。打氣法:將胃導管插入食道內然後打氣或邊插邊達到推送阻塞物的目的。強制運動法:將牛頭與前肢系部拴在一起,然後強制牛運動20~30分鍾,藉助頸肌運動促使阻塞物進入瘤胃。
③預防:主要是飼料加工規格化,塊根飼料加工達到一定的碎度可以根除本病。
(2)前胃弛緩
牛的前胃胃壁收縮無力,興奮性減弱或缺乏。
①原因及症狀:長期大量飼喂粗硬難消化的飼料;過食濃厚、劣質、發霉變質糟渣飼料;運動不足,維生素、礦物質缺乏;繼發於瘤胃積食、臌氣、創傷性網胃炎、生產癱瘓等。初期:食慾減退、胃蠕弱或喪失,反芻次數減少後期停止,間歇性脹肚。後期排出黑便、干塊,外有黏液、惡臭、有時干稀交替發生,呈現酸中毒症狀。久病不愈者多數轉為腸炎、排棕色稀便。
②治療:為排出前胃內容物保用緩瀉止酵劑,如硫酸鈉、酒精、魚石脂或豆油1000毫升。為加強前胃蠕動可投酒石酸銻鉀,同時配合瘤胃按摩和牽引運動。當呈現酸中毒症狀時可用葡萄糖鹽水、碳酸氫鈉、安那加靜注。
(3)瘤胃鼓氣(俗稱脹肚)
主要是牛採食大量的易發酵飼料導致大量氣體產生,噯氣受阻,引起瘤胃急劇過度膨脹。
①原因及症狀:原發性的主要是由於採食大量易發酵飼料,如早春第一次放牧或舍飼大量青嫩多汁牧草尤其是豆科牧草,或食入腐敗變質飼料。斷發於食道阻塞,瓣胃弛緩和阻塞、真胃潰瘍和扭轉、創傷性網胃炎等。一般起病急,腹圍迅速增大、左側肷窩最明顯,叩診呈鼓音,聽診瘤胃初期蠕動增強,以後轉弱,甚至消失。
②治療:以排出瘤胃積氣和止酵為主,並結合輸液等全身療法。病輕時可將牛牽到前高後低的坡地上,高抬牛頭以手牽舌誘發噯氣和用拳按摩瘤胃相配合。病重時可施瘤胃穿刺放氣,放氣開始要慢慢進行,防止腦貧血的發生,術前可注射強心葯。放氣後0.5小時可口服止酵葯物。如:魚石脂、酒精、蓖麻油、茴香油、可用濃鹽水、靜注安那加,興奮胃腸機能。
(4)瘤胃積食
瘤胃內過度充滿飼料,超過正常容積,胃壁擴張,神經麻痹,瘤胃運動機能消失,不能運轉所致。
①原因及症狀:採食過量粗飼料,飼料突變適口性好、偷食、過度飢餓後採食過多,採食過急所致。繼發於前胃弛緩、瓣胃阻塞、創傷性網胃炎、真胃變位、扭轉等。初期食慾、反芻、噯氣減少或停止,精神沉悶,起卧不安,弓背踢腹等異常姿態。腹部膨大左肷充滿,觸診瘤胃內容物堅硬,以手押之留有壓痕。如無並發症體溫不高,呼吸緊張而快,心跳加速,發生酸中毒時呈昏迷狀態,視覺紊亂。
②治療:要絕食1~2天,但不限制飲水。待食慾、反芻出現後,逐漸少喂一些柔軟的飼草。促進瘤胃蠕動,一方面牽引運動,另一方面要瘤胃按摩每日3~4次,每次0.5小時。配合葯物療法主要是下瀉;其次是促進瘤胃運動。硫酸鈉或硫酸鎂製成8%~10%水溶液灌服,每次量500~800克或蓖麻油。針對瘤胃酸中毒用碳酸氫鈉液靜注。
(5)創傷性網胃炎
隨飼料採食吞入尖銳異物,如鐵絲頭、鐵釘(針)等,刺傷網胃引起網胃炎。
①原因及症狀:採食過急、咀嚼不充分,異物隨飼料咽下,沉入網胃,使網胃壁受損。當牛妊娠後期分娩努責時,瘤胃膨脹,腹壓增高等使異物刺傷、穿透網胃壁,經膈達心包引起心包炎。異物未刺傷胃壁前,臨床上不呈現任何症狀,刺傷胃壁後突然出現病狀,食慾、反芻次數減少,泌乳量驟然下降,瘤胃蠕動弱或消失。精神高度沉鬱,病牛多站立不動,肘肌戰栗,萬不得已卧下時十分小心並呻吟與磨牙。觸診網胃部位有明顯疼痛感,病牛躲閃。在斜坡上行走時,上坡快而下坡則小心翼翼。當異物穿破網胃2~3天後,體溫上升可達40℃,糞干,量少而黑,表面有黏液,有時發現潛血。呼吸短促,脈搏淺快,全身戰栗,消瘦很快。
②治療:以預防為主,葯物上沒有有效治療辦法。可以在小牛生後6月齡時往胃裡投放磁鐵棒,適當的時候還可以往外吸取異物。在「白色污染」嚴重的情況下,預防異物中應將塑料製品(如尼龍繩、薄膜、編織袋等)列入。就目前看它造成的危害相當嚴重,症狀呈網胃堵塞。
(6)瓣胃阻塞
由於前胃機能障礙,瓣胃收縮力減弱,內容物滯留,水分被吸收而乾涸。多發於冬、春季節。
①原因及症狀:採食了大量的堅硬含粗纖維多的、帶泥沙不潔的糟、糠、經霜凍的凍飼料,飲水量又不足。繼發於前胃遲緩、瘤胃積食、真胃阻塞、扭轉等病的過程中。初期與一般消化不良相似。病期1周後體溫上升,飲、食、欲、反芻停止,鼻鏡乾燥無汗甚至龜裂、伴有呻吟。排糞減少呈頑固性便秘,排算盤珠或栗子樣干便、附有黏液。
②治療:宜增加瓣胃蠕動,軟化干硬內容物促使其排出。多用液狀石蠟、蓖麻油以及濃鹽水、葡萄糖液、安那加靜注。也可在醫生指導下往瓣胃內注射硫酸鎂液、液狀石蠟、魚石脂。方法概述:進針部位取右側7~9肋骨間肩端水平線上,肋骨前緣部位。剪毛、消毒後用10~15厘米長針頭與皮膚垂直刺入。針頭進入瓣胃時有阻力、有堅硬感,針尾呈現圓圈運動或擺動現象。為准確起見,先注射一次蒸餾水,注射時阻力大,注後立即抽出針頭,抽出液中如混有草屑,可證明針已刺入瓣胃,然後注葯。
(7)真胃變位
真胃位於右側第八至十一肋骨弓稍向上方,離開這個位置即為變位。大多數病例是它通過腹底部移入左側腹下。
①原因及症狀:母牛妊娠期間由於膨大的子宮從腹底將瘤胃抬高並將真胃向前左方推移到瘤胃左側下方,分娩後,重力突然解除,病胃下沉,而真胃不能立即恢復原位,導致該病發生,它與真胃弛緩有關。病牛食慾減少、消化紊亂、糞少呈糊狀,顯著的特徵是酮尿,但血糖正常。右側腰窩下陷,左側腹第十一肋弓下方膨大,後肢踏步、踢腹。直檢可發現瘤胃背囊向正中移位,而右側空而無壓力。
②治療:本病應由獸醫以外科手術治療,葯物沒有多大效力。
(8)胃腸炎
分原發性胃腸炎與繼發性胃腸炎。
①原因及症狀:原發性者是由飼料質量不好(腐敗、發霉、變質、帶泥沙與霜凍的塊根)傷害胃腸黏膜所致。還有飼養管理不當,如飼料變化突然、飢飽不均,飼喂次序打亂等,致使消化機能紊亂,消化液減少,胃腸內異常發酵。繼發性者多見於前胃弛緩、創傷性網胃炎、子宮炎、乳房炎等。多為突發,劇烈而持續腹瀉。食慾、反芻減弱、口渴增加,表現腹痛不安,皮溫不正,耳角根及四肢末梢變涼。病初體溫增高,腸音旺盛、後期變弱、排便失禁時眼窩很快下陷,脫水,四肢無力,起立困難,呈酸中毒症狀。
②治療:葯物治療首先考慮用抗菌消炎葯(如果懷疑有傳染性應予以隔離)。如氯黴素、金黴素、黃連素、磺氨咪啶、人工鹽。同時,使用心臟保護葯安那加或樟腦磺酸鈉。機體脫水時補葡萄糖、鹽水。必要時使用預防酸中毒葯物。
(9)心包炎
創傷性網胃炎的繼發症。異物經膈肌刺入心包所致。
①原因及症狀:初期基本與網胃炎相同,多由分娩後期及分娩努責促使異物向前刺入心包後發病。體溫升高在39.5~41℃,肋肌戰栗,肘部外展,心音淺快,一般在100~120次,高者達140次。心律不齊,雜音明顯,尤以摩擦音易分辨。頸靜脈很快怒張呈索狀。由於病情發展,血液循環障礙,肉垂及頜下等部位出現水腫。聽診時感到心音遙遠聽到拍水音。
②治療:目前無甚好的療法。唯一有效的是預防加強飼養管理,清除飼料中異物,堵住可能的異物來源渠道。早期投入磁鐵棒或定期吸取異物(但對非金屬異物也是無效的)。
(10)代謝病
乳熱症(產後癱瘓),分娩後突然發生,呈靜卧狀態。
①原因及症狀:主要直接原因是分娩前後血鈣含量的急劇降低。多起源於鈣吸收機能障礙,產前干奶期使用高鈣低磷日糧、產後初乳使血鈣大量流失、維生素D不足等。症狀大致可劃為3個階段。起初:食慾不振、廢絕、瘤胃蠕動減弱,糞干而少;站立不穩,走動時後肢僵直,步態失調;隨後即發生癱瘓,在試圖起立之動作但力不從心,有時呈犬坐式姿勢;以後則安然靜卧呈昏睡狀態,皮膚、耳、蹄部末梢溫度下降,刺激反射微弱至消失。中期:呈腹卧與伏卧姿勢,四肢縮於腹下,頸部彎曲呈「S」狀或頭偏於體側。體溫下降到37~38℃,呼吸微弱而表淺,心率增數多達每分鍾100次以上。皮膚知覺消失,肛門鬆弛,反射消失。後期:全身肌肉乏力,反芻停止,伴發瘤胃膨脹,病牛陷於昏睡狀態。
②治療:治療及時治癒率高。常用方法:葯物方面多用鈣制劑靜注,如葡萄糖酸鈣、氯化鈣。注射鈣的同時緩解它對心臟的刺激作用。氯化鈣注入血管外的皮下容易造成皮下組織壞死。物理療法有乳房送風(向乳房的4個乳頭打氣)使乳房內壓加大,減少血流量,因此乳房失血鈣流失減少。主要在於產前1個月的飼養管理,要飼喂低鈣高磷日糧(鈣∶磷=1∶3),分娩後改為鈣磷平衡日糧。對高產奶牛產後1周內控制擠乳量,同時在分娩前1周給予維生素A、維生素E制劑,肌注至分娩為止,有利於鈣的代謝。
4. 奶牛常見繁殖疾病及其預防和治療措施有哪些
引起奶牛繁殖障礙的常見疾病可以分為三大類,即奶牛生殖道疾病、激素紊亂性疾病及胎產病等。
(1)生殖道疾病
在久配不孕的牛中,大多數牛隻有生殖道炎症,且多數為子宮內膜炎和子宮頸炎,很少有輸卵管炎的,除非該牛隻有子宮撕裂史。生殖道炎症之所以引起不孕,是因為生殖道發炎危害了精子、卵子及合子。同時,使卵巢的機能發生紊亂從而造成不孕,常見的生殖道炎症如下:
①子宮內膜炎
A.發病原因
產房衛生條件差,臨產母牛的外陰、尾根部污染糞便而未徹底洗凈消毒助產或剝離胎衣時,術者的手臂、器械消毒不嚴,胎衣不下腐敗分解,惡露停滯等,均可引起產後子宮內膜感染。
B.防治措施
產房要徹底打掃消毒,對於臨產母牛的後軀要清洗消毒,助產或剝離胎衣時要無菌操作。對於患牛主要是控制感染,促使子宮內炎性產物的排出,對有全身症狀的進行對症治療。如果子宮頸未開張,可肌內注射雌激素制劑促進開張,開張後肌內注射催產素或靜注10%氯化鈣溶液100~200毫升,促進子宮收縮而排出炎性產物。然後用0.1%高錳酸鉀液或0.02%新潔爾滅液沖洗子宮,20~30分鍾後向子宮腔內灌注青黴素鏈黴素合劑,每天或隔天一次,連續3~4次,但是,對於纖維蛋白性子宮內膜炎,禁止沖洗,以防炎症擴散,應向子宮腔內注入抗生素,同時進行全身治療。
②子宮頸炎
A.發病原因
主要是人工授精時,因操作不當或長時間多次操作後,碰傷了子宮頸,引發子宮頸炎直至子宮頸增生。
B.防治措施
人工授精的一切用具必須潔凈無菌,技術員操作技術要熟練,一定要做到動作輕,速度快,對於患牛,用干奶油劑沖洗子宮頸,每天一次,每次注入2~3毫升,經過一周可治癒。
(2)激素紊亂性疾病
由於飼養管理不當,生殖道炎症、應激等,使生殖系統功能異常,體內激素分泌紊亂而使母牛的生殖機能受到破壞,常發生卵巢囊腫、卵巢靜止、持久黃體等。
①卵巢囊腫
A.發病原因
可分為卵泡囊腫和黃體囊腫。目前認為卵巢囊腫可能與內分泌機能失調,促黃體素分泌不足,排卵機能受到破壞有關。
B.防治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人工授精時,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對於患牛,近年來多採用激素治療囊腫,效果良好。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母牛每次肌內注射400~600微克,每天1次,可連續使用2~4次,但總量不能超過3 000微克。一般在用葯後15~20天,囊腫會逐漸消失而恢復正常排卵。
垂體促黃體素:無論卵泡囊腫或黃體囊腫,母牛一次肌內注射200~400國際單位,一般3~6天後囊腫消失並形成黃體,15~20天恢復正常發情。若用葯1周後仍未見好轉,可第二次用葯,劑量比第一次稍增大。
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具有促使黃體形成的作用,牛靜脈注射2500~3000國際單位或肌內注射0.5萬~1萬國際單位。
②持久黃體
A.發病原因
飼料單純,維生素和無機鹽缺乏,運動不足,子宮內膜炎,產後子宮復舊不全或子宮肌瘤等均可影響黃體的退縮和吸收,而成為持久性黃體。
B.防治措施
根據具體情況改進飼養管理,或首先治療子宮疾病。為了促進持久黃體退縮,可肌內注射前列腺素(PG)5~10毫克,一般注射一次後,1周內發情,配種即能受孕。也可肌內注射氯前列烯醇或氟前列烯醇0.5~1毫克,注射一次後,一般在一周內見效,若無效時,可間隔7~10天重復一次。
③卵巢靜止
A.發病原因
因飼養管理不當,子宮疾病等使卵巢機能受到擾亂後而處於靜止狀態。
B.防治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補充營養如維生素、無機鹽等,加強運動。治療患牛時大多採用通過直腸按摩卵巢、子宮頸、子宮,隔天一次,每次10分鍾左右,4~5次為一個療程,並結合肌內注射己烯雌酚20毫克,RH-A3200國際單位黃體酮50毫克,每天1次,連用3天。5~7天後若無黃體或卵泡再進行1次。
(3)胎產病
指在妊娠期因飼養管理不當,在分娩過程中常出現子宮脫出和胎衣不下。
①子宮脫出
A.發病原因
飼料單一,質量差,缺乏運動,過度勞累等導致會陰部組織鬆弛、無法固定子宮。該病多見於老年母牛和經產母牛。另外,助產不當、產道乾燥而迅速拉出胎兒或在露出的胎衣斷端系重物等均可引起子宮脫出。此外,瘤胃臌氣、瘤胃積食、便秘、腹瀉等也能誘發該病。
B.防治措施
預防上主要是消除病因。治療時要針對不同症狀採取相應措施,子宮部分脫出時,要加強護理,防止脫出部位受損,如將其尾固定,以防摩擦脫出部位,減少感染機會,多放牧,舍飼時要給予易消化的飼料等。可不必採取特殊療法。子宮全部脫出時,必須進行整復:第一,將病牛站立保定,並呈前低後高的體位,用溫水灌腸,使直腸內空虛。第二,用溫熱的0.1%高錳酸鉀沖洗脫出部的表面污物,剝離殘留的胎衣以及壞死組織,再用3%~5%溫明礬水沖洗。如果脫出部分水腫明顯,可用消毒針亂刺黏膜擠壓排液,如有裂口,應塗擦碘酊,裂口深而大的要縫合。第三,用2%普魯卡因8~10毫升在尾薦間隙注射,施行硬膜外腔麻醉。第四,在脫出部包蓋浸有消毒、抗菌葯物的油紗布,用手掌在患畜不努責時,將脫出的子宮托送入陰道,直到子宮恢復正常位置,再用一隻手插入到陰道內,並在裡面停留片刻,以防止努責時再脫出,同時防止感染和促進子宮收縮,可在子宮內放置抗生素和磺胺類葯物,隨後注射縮宮素60~100國際單位。最後對陰門作煙包縫合,經數天後子宮不再脫出時即可拆線。第五,中葯治療,服補中益氣湯:黨參、生黃芪、白術、蜜升麻、柴胡各32克,當歸64克,陳皮、炙甘草各16克,五味子26克,大棗15個,生薑3片為引,研成末,開水沖調,待溫後灌服。
②胎衣不下
A.發病原因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產後子宮收縮不力,因為妊娠期間飼料單純,缺乏無機鹽、微量元素和某些維生素,或者產雙胞胎、胎兒過大、胎水過多,使子宮過度擴張。二是胎盤炎症,妊娠期間子宮受到感染,發生隱性子宮內膜炎及胎盤炎,母子胎盤粘連。此外,流產和早產等原因也能導致胎衣不下。
B.防治措施
胎衣不下的治療方法很多,概括起來可分為葯物治療和手術剝離兩類。
葯物治療:皮下或肌內注射垂體後葉素50~100國際單位,最好在產後8~12小時注射,若分娩後超過24~48小時,效果不佳也可注射催產素10毫升,麥角新鹼6~10毫克。以上兩種方法均能促進子宮收縮,加速胎衣排出。
手術剝離:先用溫水灌腸,以排出直腸中的積糞,或用手掏出積糞。再用0.1%高錳酸鉀液洗凈外陰。後用左手握住外露的胎衣,右手順陰道伸入子宮,尋找子宮葉,找到子宮葉後,先用拇指找出胎兒胎盤的邊緣,然後將食指或拇指伸入胎兒胎盤和母體胎盤之間,把它們分開,至胎兒胎盤被分離,用拇、中指握住胎衣,輕拉即可完整剝離下來。如果粘連較緊,須慢慢剝離。操作時須由近向遠,越靠近子宮角尖端,越不易剝離,應特別小心,力求完整取出胎衣。
5. 奶牛常見代謝病及其預防和治療措施有哪些
(1)酮病
①發病原因
在母牛產犢後的早期泌乳階段,泌乳高峰出現最快,約在產犢後40天達最高峰,而食慾不良的恢復很慢,直至產犢後70天才達最高峰,因此在產犢後10周內食慾較差,能量和葡萄糖的來源不能滿足泌乳消耗的需要,假如飼料日糧中營養不平衡,亦即碳水化合物攝食不足及蛋白質和脂肪成分攝食過多,或者三種營養物質均攝食不足,就產生能量負平衡及生糖先質缺乏,呈現臨床和亞臨床酮病。
②預防措施
飼喂含足夠蛋白質、能量和微量元素的全價日糧。對於泌乳期的牛更要如此。牛既不能營養不良,也不要過於肥胖。妊娠後期,限制擠奶次數,飼喂優質牧草,避免飼喂發酵青貯。分娩前後,可投喂丙酸鈉,每次120克,每天2次,連用10天,預防效果較好。在管理上,要做到廄舍清潔,冬暖夏涼,空氣流通,牛床乾燥,環境舒適。妊娠後期,應在平坦運動場做適量運動。此外,對前胃疾病、真胃變位、產科病和各種中毒病等,應早期確診,及時治療,以避免繼發酮病。
③治療方法
補充葡萄糖,每天不少於1000克,口服或靜脈注射。也可用丙酸鈉、丙三醇250~500克,內服,每天2次,可收到較好效果。還可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100~200國際單位,氫化潑尼松0.2~0.4克或地塞米松10~20毫克,1次肌內注射,若與葡萄糖溶液並用,療效更好。為解除酸中毒,可用5%碳酸氫鈉500~1000毫升,1次靜脈注射。維生素A每千克體重500國際單位內服,維生素C2克、維生素E1000~2000毫克,1次肌內注射,可收到一定輔助效果。有神經症狀的,可用水合氯醛或氯丙嗪等葯物治療。
(2)產後癱瘓
①發病原因
奶牛產後癱瘓與其體內的代謝密切相關,血鈣下降為其主要原因。
A.飼料因素
通過對患過此病的乳牛調查,發現飼料單純,並且鈣、磷比例失調;圍產期、分娩前階段飼料配合不當,飼喂高鈣低磷飼料,使血液中血鈣濃度增高,刺激甲狀腺的C細胞分泌的降鈣素增多,同時抑制了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導致泌乳時動用骨骼鈣的能力降低。飼喂高蛋白、缺碘、離子平衡失調的日糧,都與產後癱瘓的發生有一定的相關性。
B.胎兒因素
在妊娠後期,胎兒的骨骼發育很快,如果飼料中沒有補充足夠的鈣,將導致母體骨骼中儲存的鈣大量喪失,因此在分娩後,骨骼中可動用的鈣也大大減少。
C.泌乳因素
乳牛在分娩後的泌乳過程中,大量的血鈣進入初乳,使體內鈣的丟失速度超過了鈣從消化道吸收和骨骼中鈣動員的速度,血液中流失的鈣不能得到及時補充,導致血鈣濃度急劇下降而發病,同時大量血糖轉化為乳糖,使血糖下降出現低血糖,對大腦也可產生低血糖性抑制。
D.大腦皮質抑制
在分娩過程中,大腦皮層過度興奮,其後轉為抑制;分娩後腹壓急劇下降,同時乳房開始泌乳,大量血液進入乳房,引起腦的血壓下降,出現暫時性供血不足;大量血糖轉化為乳糖,使血糖下降,這些因素都將使大腦皮層受到抑制,從而使甲狀旁腺的功能減弱,使機體動員骨骼中的鈣的能力降低,造成血鈣急速下降。
②預防措施
預產前半個月,可喂高磷低鈣飼料,人為造成一個鈣、磷的負平衡,同時飼喂酸性飼料,可減少此病的發生。在分娩的頭幾天,適當的減少精飼料和可口的飼草喂量,保持母牛的一個良好食慾。同時加強飼喂環境的衛生,給予一定的運動。有報道稱,產前3天和產後3天內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和10%葡萄糖各500毫升,每天1次,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③治療方法
治療產後癱瘓主要有鈣劑療法、乳房送風法以及乳房注射法。
鈣劑療法:約有80%的病牛經用8~10克鈣一次靜脈注射後即刻恢復。10%的葡萄糖酸鈣800~1400毫升靜脈注射效果甚佳,多數病例在4小時內可站起,對注射6小時後不見好轉者,可能伴有嚴重的低磷酸鹽血症,可靜脈注射15%磷酸二氫鈉250~300毫升,實踐證明有較好效果,但必須緩慢注射。
乳房送風法:先用酒精棉球消毒乳頭和乳頭管口,防止感染,先注入青黴素注射液80萬單位,然後用乳房送風器往乳房內充氣,充氣的順序是先充下部乳區,後充上部乳區,而後用綳帶輕輕扎住乳頭,經2小時後取下綳帶,12~24小時後氣體消失。此種方法如果和靜脈注射鈣劑同時進行效果更佳。
乳房注射法:乳房送風法雖然效果較好,但打入空氣量比較難控制,並且需要專用器具,建議還是以乳房注乳法替代送風療法。經臨床使用證明其療效甚至比乳房送風法更好,且方法簡便。使用消毒過的注射器和通乳針,通過乳頭導管向乳室內注入健康母牛的新鮮牛奶,前乳室每室注入250~300毫升,後乳室每室注入300~350毫升,注入完畢退出通乳針時,用手指輕輕捻轉乳頭,防止乳汁外溢即可。必須引起重視的是:注入的乳汁必須是無乳房炎的健康乳牛的牛奶,並且擠奶時要嚴格消毒,以免造成乳房炎和布魯氏菌病的傳染。此外,結合補鈣療法,療效更佳。
(3)低鎂血症
①發病原因
引起牛低鎂血症的因素有兩種,一種屬於外源性因子的作用,即飼料日糧中鎂的含量不足,這是引起此病的主要原因;另一種屬於內源性因子的作用,即牛瘤胃內容物化學變化引起鎂的吸收不良。由於牛體內鎂的缺乏或減少,引起鎂、鉀、鈣、磷比例失調,是引起該病的主要原因。在陰雨之後生長的青草富含蛋白質和鉀,而含鎂、鈣、鈉離子和糖較低,故在春末、夏季、秋初是發病的特定時間,特別是在極富含有機氮(如施碳酸氫銨)的土地上放牧和採食園田肥嫩青草的牛更易發病。此外,牛吃食減少,可影響鎂的吸收;牛有腹瀉可使鎂的排出增多。產犢母牛在哺乳期由於犢牛吸吮乳汁,降低母牛體內鎂、鈣的含量,一般母牛產後7天左右發病。
②預防措施
在本病危險期,可口服氧化鎂或硫酸鎂,每頭牛30~40克。早春出牧前給予一定量的乾草;在青草茂盛時節不宜過度放牧或吃得過飽。在缺鎂地區,青綠牧草在牛羊放牧前或收割青貯時,每公頃牧場可噴灑硫酸鎂20~30千克,以預防本病的發生。
③治療方法
用鈣鎂合劑(葡萄糖酸鈣250克、硫酸鎂50克,配成1000毫升注射液)400~800毫升靜脈注射;用25%硫酸鎂溶液200毫升肌內注射,也可將2~4克硫酸鎂溶於5%葡萄糖溶液1000毫升緩慢靜脈注射。症狀好轉後改為肌內注射維持量;10%葡萄糖酸鈣500毫升靜脈注射,再以20%硫酸鎂或氯化鎂200~400毫升皮下注射。同時內服氯化鎂60克,至少連服1周,而後逐漸停止;硫酸鎂15克、葡萄糖酸鈣40克、葡萄糖50克、純化水500毫升,滅菌後靜脈注射。
(4)瘤胃酸中毒
①發病原因
該病主要發生於3~6歲、1~3胎的奶牛,5胎後的奶牛發病較少。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春季節發病率為最高。臨產牛和產後3天內的奶牛發病較多,發病率與產奶量成正比例,產奶量越多,發病率愈高。當飼養管理不善、突然變換飼料或長期飼喂低劣精料也可誘發本病;飼料單純,配合不合理,優質青乾草料不足或長期過量飼喂塊根類飼料;採食過量或誤食大量易產酸發酵的精料,產生大量的乳酸,從而降低瘤胃液pH,破壞正常的消化功能,並作用於全身引起酸中毒。
②預防措施
A.在飼料中添加碳酸鹽,一般在高產奶牛精料中添加0.8%~1.5%的碳酸氫鈉。
B.在日糧中適當增加有效的中性洗滌纖維的含量,在奶牛中的含量不低於15%。
C.瘤胃接種乳酸利用菌——埃氏巨型球菌。
D.日糧中添加抗生素——莫能黴素和泰樂菌素。
E.為防治瘤胃酸中毒可以在高精料日糧中添加蘋果酸,降低瘤胃內的pH,減少慢性酸中毒。
③治療方法
A.清洗瘤胃
排除胃內產酸發酵的內容物,以1%氯化鈉溶液或碳酸氫鈉溶液用粗胃管反復導胃、洗胃,直至瘤胃液pH呈中性或鹼性為止。對呼吸困難有窒息先兆者,應緩慢靜脈注射3%雙氧水200毫升和25%葡萄糖溶液2000毫升,注射後繼續洗胃。對重症病例應立即進行瘤胃切開術,先排除瘤胃內容物,沖洗干凈後放入優質乾草和移入健康牛的瘤胃內容物,術後每天灌服健康牛新鮮瘤胃內容物3~5升,連續灌服3天。
B.對症治療
緩解酸中毒,可用5%碳酸氫鈉注射液1500~2000毫升,一次靜脈注射,重症者12小時後再注射1次。尿液pH達6.6時即停止注射。補充水和電解質,可用5%葡萄糖氯化鈉溶液或復方氯化鈉溶液2000~2500毫升,一次靜脈注射,病初用量可稍大。防止繼發感染可用抗生素,如慶大黴素100萬單位,一次靜脈注射,每天2次,連用3~5天。
(5)骨軟症
①發病原因
由於成年牛飼料中缺磷所引起的磷鈣代謝紊亂性疾病。主要因長期單純飼喂鈣多於磷的飼料,或鈣、磷均少的飼料,導致鈣、磷比例不平衡而發病。妊娠牛因胎兒生長的需要,以及產奶盛期,大量鈣、磷隨乳排出,均可使體內鈣、磷相對缺乏。
②預防措施
平時按飼養標准配合日糧,保證日糧中鈣、磷含量及其比例(一般鈣、磷比例在1.5~2∶1。不要低於1∶1,或超過2.5∶1),適當運動,多曬太陽。
③治療方法
發病後,要改善飼養管理,多喂青乾草或富含磷的飼料,減少蛋白質或脂肪性飼料,適當運動,多曬太陽。葯物治療,主要是補磷、鈣及維生素D,可用骨粉250克內服,每天一次,5~7天為一療程;磷酸二氫鈉80~120克內服,每天一次,連用3~5天;20%磷酸二氫鈉液300~500毫升或3%次磷酸鈣液1000毫升靜脈注射,每天一次,連用3~5天。磷酸氫鈣每次10~40克或乳酸鈣每次10~30克,魚肝油每次20~60毫升,每天2~3次混入飼料中喂給。對嚴重病例,可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200~600毫升,或5%氯化鈣100~250毫升;肌內注射維生素AD液5~10毫升,也可肌內注射或皮下注射維生素D2膠性鈣液2.5萬~10萬國際單位,每天1~2次。
(6)佝僂病
①發病原因
維生素D缺乏症,是犢牛由於缺乏維生素D所引起的鈣、磷代謝障礙性疾病。常因母牛維生素D、鈣、磷缺乏導致先天性佝僂病;或因飼料中維生素D缺乏,或鈣、磷比例不當,缺少光照等因素引起後天性佝僂病。
②預防措施
加強對妊娠牛和哺乳牛的飼養管理,經常補充維生素D和鈣;犢牛要給予良好的青乾草和青草;及時治療胃腸道疾病及體內寄生蟲病。
③治療方法
發病後,要改善飼養管理,給予骨粉及富含維生素D的飼料,適當運動,多曬太陽。葯物治療主要是補充維生素D和鈣,可用魚肝油10~15毫升內服,每天一次,發生腹瀉時停止服用;或用維生素D2膠性鈣液1~4毫升,皮下或肌內注射,每天一次;或用乳酸鈣5~10克內服,每天一次;10%氯化鈣5~10毫升或10%葡萄糖酸鈣10~20毫升,靜脈注射,每天一次。
(7)異食癖
①發病原因
由於環境、營養、內分泌和遺傳等因素引起的舔食和啃咬通常不採食的異物為特徵的一種頑固性、味覺錯亂的新陳代謝障礙性疾病。主要病因有:①飼料單一。鈉、銅、鈷、錳、鐵、碘、磷等礦物質不足,特別是鈉鹽的不足。②鈣、磷比例失調。③某些維生素的缺乏。④患有佝僂病、軟骨病、慢性消化不良、前胃疾病、某些寄生蟲病等可成為異食的誘發因素。
②預防措施
必須在病原學診斷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改善飼養管理。應根據動物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喂給全價配合飼料。當發現異食癖時,適當增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添加量;此外喂料要定時、定量、定飼養員,不喂冰凍和霉敗的飼料。在飼喂青貯飼料的同時,加喂一些青乾草。同時根據牛場的環境,合理安排牛群密度,搞好環境衛生。對寄生蟲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從犢牛出生到老齡淘汰,定期驅蟲,以防寄生蟲誘發的惡癖。
③治療方法
治療原則是缺什麼,補什麼。繼發性的疾病應從治療原發病入手。具體措施:
A.鈣缺乏的補充鈣鹽。如磷酸氫鈣。注射一些促進鈣吸收的葯物如1%維生素D5~15毫升,維生素AD5~15毫升,也可內服魚肝油20~60毫升。鹼缺乏的供給食鹽、小蘇打、人工鹽。
B.貧血和微量元素缺乏時,可內服氯化鈷0.005~0.04克,硫酸銅0.07~0.3克。缺硒時,肌內注射0.1%亞硒酸鈉5~8毫升。
C.調節中樞神經,可靜脈注射安溴100毫升或鹽酸普魯卡因0.5~1克。氫化可的松0.5克加入10%葡萄糖中靜脈注射。
D.瘤胃環境的調節:可用酵母片100片,生長素20克,胃蛋白酶15片,龍膽沫50克,麥芽粉100克,石膏粉40克,滑石粉40克,多糖鈣片40片,復合維生素B20片,人工鹽100克混合一次內服。1日一劑,連用5天。
(8)白肌病
①發病原因
由於硒和維生素E缺乏所引起的一種疾病。以骨骼肌和心肌發生變性、壞死為特徵。犢牛(1~3月齡)多發,常呈地區性。主要是因牛採食缺硒地區的飼草或不能很好地吸收利用土壤中含硒的飼草、飼料而引起硒缺乏;長期舍飼含維生素E很低的草或長期放牧在乾旱的枯草牧地,引起維生素E不足或缺乏;採食豐盛的豆科植物,或在新近施過含硫肥料的牧地放牧,也會導致維生素E缺乏和肌營養不良。此外,含硫氨基酸(胱氨酸、蛋氨酸)的缺乏,各種應激因素的刺激,也可成為誘發白肌病的因素。
②預防措施
平時加強妊娠牛和犢牛的飼養管理,冬季多喂優質乾草,增喂麩皮和麥芽等。在產前2個月,每日可補喂鹵鹼粉10克。在白肌病流行地區,入冬後每兩周對妊娠牛肌內注射維生素E200~250毫克,每20天肌內注射0.1%亞硒酸鈉液10~15毫升,共注射三次。對犢牛也可採用同樣的預防方法,劑量減半。
③治療方法
常用0.5%亞硒酸鈉液8~10毫升,肌內注射,隔20天再注一次;維生素E注射液50~70毫升,肌內注射,每天一次,連用數日。同時,應進行對症處置。
(9)維生素A缺乏症
①發病原因
由於飼料中維生素A及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不足或缺乏所引起的一種營養代謝病。
②預防措施
合理配合日糧,加強飼料保存,保證飼料中有足夠胡蘿卜素含量;注意肝臟疾病和胃腸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對妊娠母牛要適當運動,多曬太陽。
③治療方法
應立即更換飼料,多喂富含胡蘿卜素的飼料;內服魚肝油,成年牛50~100毫升,犢牛20~50毫升,每天一次,連續數天。或用維生素A注射液,肌內注射5萬~7萬國際單位,每天一次,連續5~10天。也可一次大劑量注射(50萬~70萬國際單位)。給予抗生素和磺胺葯以預防並發感染;同時,採取對症治療,如消化不良給予健胃葯,腹瀉時給予消炎止瀉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