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腦干膠質瘤的最好治療辦法是什麼
目前比較有效的辦法是進行腦膠質瘤免疫治療的療法。將手術切除的腦膠質瘤組織放入神經科學轉化醫學中心的腦膠質瘤幹細胞庫中用以分離、培養、儲存患者自身的膠質瘤幹細胞。
既解決了膠質瘤抗原稀缺的問題,同時也為那些喪失手術機會的患者提供了一個進行膠質瘤DC疫苗治療的機會。形象的講,膠質瘤幹細胞庫儲存的不只是細胞,更是提供了進行靶向膠質瘤幹細胞免疫治療的機會,是延緩復發的希望。
2. 大腦膠質瘤病的治療
目前尚無特殊有效的治療方法,仍處於探索階段。基本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和化療。因其病變范圍廣泛,外科手術難以全部切除。如條件允許應在盡可能保留神經功能的原則下最大限度切除病灶,達到明確病理、緩解顱壓的目的。同時減少了腫瘤細胞總數,有助於提高放療療效。病變累及腦干有中腦水管梗阻者亦可作分流術。放射治療亦可暫時緩解症狀。病情呈進行性發展,患者大多在2年內死亡。
一些學者主張,一旦診斷明確即應行放療及化療。化療對部分大腦膠質瘤病患者有幫助,替莫唑氨與甲基苄肼+羅氮芥+長春新鹼(PCV)相比更易接納,更有價值,特別是發展緩慢、級別低的GC。
3. 腦干膠質瘤怎樣治療
(一)類固醇激素
類固醇激素的給予是高度惡性腦干膠質瘤的一個初始治療手段。在激素治療後,瘤周水腫引起的主要症狀會迅速改善。
(二)立體定向活檢
立體定向活檢適用於當影像學表現不典型,懷疑腦炎或者脫髓鞘疾病時,採取立體定向針刺活檢,明確診斷。即有多年慢性進行性的笨拙和面部不對稱的年幼兒童,可能會存在腦乾的神經節神經膠質瘤;急性進展的面肌無力、共濟失調、發熱和腦脊液淋巴細胞增多等提示有局灶性腦干腦炎的可能,應行立體定向活檢。
但是目前臨床學者認為,腦干膠質瘤是一類生物學上別具一格的亞群。在這個特殊群體中,一個極端就是腦橋彌漫性膠質瘤,高度侵襲性,無法手術;另一個極端則是頂蓋膠質瘤,自然史很長,僅適合於分流手術和繼續觀察。對於那些有典型的MRI特點的彌漫性腦干膠質瘤,治療可以不經過活檢就直接開始。
(三)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的目標是在降低腫瘤負荷的同時避免神經系統後遺症。由於腦干內神經結構密集,所以外科致殘的可能性遠遠大於其他部位的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因而,盡管有時候可以達到根治性的切除,但是需要充分考慮過度切除所帶來的並發症。
1.腦橋局灶性腫瘤
占腦橋腫瘤的9%。背側腦橋腫瘤通常可以通過枕下入路來切除。腹側腫瘤侵及腦橋小腦角的則可以通過乙狀竇後入路。內生性腦橋腫瘤,神經電生理監測有助於安全的腫瘤切除。骨瓣復位有助於保護外科解剖區域並有利於術後患者恢復,也還有利於可能的再次手術治療。對小腦半球的牽拉應該盡可能的輕微,以免出現假性球麻痹症狀和小腦性緘默。
2.背側外生性腫瘤安全的切除外生性腫瘤通常需要超聲吸引或者術中導航的輔助,盡管不全切除有導致腦積水進展的危險,但是寧願處理腦積水來避免激進手術後可能出現的腦神經功能缺損。在兩個獨立的病例資料中,分別有12/16和7/10的患者在經過單獨的外科手術之後,平均無症狀時間各自為113個月和26個月,復發後的腫瘤繼而行再次手術、放療或者兩者同時使用後,病變仍能得到控制。因此,對於此類腫瘤,不推薦常規的術後放療。
3.中腦腫瘤極具挑戰性,直視下切除有導致患者體溫控制和睡眠周期紊亂的可能。此類患者,出現高熱,應當懷疑有感染的可能;低體溫則可能是體溫控制紊亂的結果。對於中腦腹內側的病變,可以通過標準的翼點入路來進行切除。對於腹外側的病變,則可以通過顳下入路來切除。由於中腦病變生長緩慢,有作者建議不進行任何程度上的開放性治療。
4.囊性結節性腦干腫瘤
可見於腦乾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見於中腦。這些腫瘤在組織病理學上和青年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等同。在可能的情況下,手術切除瘤壁結節可以獲得治癒。對於那些主體局限於中腦腹側的腫瘤,手術的作用僅限於診斷活檢,治療上只能採取放療或者化療。長程的生存期通常會超過5~10年,保守治療通常是可行的。理想的目標是全部切除,但是在保留完整功能的情況下近全切除也能獲得較好的預後;在切除毗鄰重要結構的腫瘤的時候,神經電生理監測是必不可少的。
5.頂蓋膠質瘤因為同時存在導水管阻塞,症狀性腦積水通常是患者就診的首要原因。初級處理即是行腦室一腹腔分流手術,或者更好的方案是進行第三腦室造瘺術。後者避免了異物植入術,並可以在當日完成。因為這類腫瘤的自然史較長,即使是現代的外科技術也可能會導致明顯的致殘。所以無症狀的、低度惡性的頂蓋膠質瘤通常選擇繼續觀察;對出現進展的或者有症狀的患者,盡管可能因為毗鄰重要結構而使手術受到限制,仍應考慮手術治療。
6.頸延髓腫瘤首選手術治療,有75%的患者可以獲得全切,此類病變長期存活的可能性很大,通常不必要術後化療或者放療。切除大於50%的內生性腫瘤已經被證明可以降低腫瘤進展的速度和延長生存期。然而,激進的切除同樣導致後組腦神經損傷的風險,如氣管切開,胃造口術、聲音改變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險和肺炎。接近30%的患者在腫瘤切除後,病變可能會繼續進展,因而需要更進一步的治療。此時對於可以切除的腫瘤,可以進行第二次手術;其他患者,則只能採取放療(成人)或者化療(兒童)。
(四)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是腦干膠質瘤的主要治療方法,它能提高存活時間,並能穩定或者逆轉75%~90%患者的神經功能障礙。
1.傳統放療指局部給予54~60
Gy,單次劑量為1.8—2.0
Gy。這種方案能達到9~13個月的平均生存期。放療之後出現的長期副反應包括:生長停滯和其他內分泌疾病、認知和聽力損害、血管狹窄導致的梗塞,以及繼發惡性病變的可能。
2.-y刀治療^y刀可以作為局灶性腦干膠質瘤主要的治療手段或者術後輔助的治療手段。
Fuchs等對12例腦干低度惡性膠質瘤患者進行了1刀治療,有11例患者腫瘤的生長得到了控制(6例患者腫瘤消失或者變小,5例沒有變化,1例患者腫瘤進展)。Kih|strom等同樣報道了7例患者中的6例在1刀治療之後獲得了滿意的效果。Chun等對20例局灶性腦干膠質瘤患者進行了1刀治療,4例患者腫瘤消失,12例縮小;另有4例腫瘤進展,患者死亡。
(五)化學治療
化療在腦干膠質瘤的治療中有良好的效果。Sabine等認為在放療之後給予加強化療與單純的化療相比,可以顯著增加腦橋膠質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環磷醯胺比依託泊苷和卡鉑聯合的化療方案更有效。
替莫唑胺是針對成人膠質瘤最有活性的化療制劑。Alberto等對33例放療之後的彌漫性腦干膠質瘤的患者進行了連續6個療程的替莫唑胺治療,結果發現替莫唑胺的給予並沒有改變此類腫瘤患者的預後。由於其他復發的兒童腦膠質瘤也被發現對替莫唑胺有抵制(反應率只有12%),因而替莫唑胺的耐葯性可能是兒童膠質瘤的一個共性,而不是單一的腦干膠質瘤對替莫唑胺反應差。
4. 膠質瘤的主要醫治方法有哪些
腦位於顱內,顱內腫瘤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顱內腫瘤來源於腦、腦膜、腦神經、血管、胚胎殘余、垂體等;繼發者,有轉移瘤和侵入瘤。腦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成人大多為大腦的腦膠質瘤,腦膜瘤、垂體腺瘤、轉移瘤及聽神經瘤等。兒童則多為小腦的星形細胞瘤、小腦中線的髓母細胞瘤、第四腦室的室管膜瘤、蝶鞍部的顱咽管瘤等。對於腫瘤尺寸不大並且距離頭皮較近的位置,例如額葉、頂葉、顳葉、枕葉手術難度中低。但是對於幕下腫瘤、腦干腫瘤、垂體瘤、顱咽管瘤、惡性腦膜瘤、髓母細胞瘤、室管膜瘤、AT/RT、脊索瘤等位置比較深的腫瘤,強行手術會對正常組織造成較大傷害,導致功能損失大、復發較快、生存質量不高。
國際神經外科研究所(INI-Hannover)位於德國中部的漢諾威,由一位伊朗裔世界神經外科傳奇大師薩米教授Prof.Dr. med.MadjidSamii創立宇1999年。設有神經外科,神經內科,神經放射學,耳鼻喉科,骨科和內科部門等部門,主要治療神經系統疾病。該醫院設有100張床位,16 張ICU病床,7 個手術室,整個醫院的外觀設計是頗有創意的大腦外觀。腦疾病(腦腫瘤和顱底腫瘤、腦出血動靜脈畸形、動脈瘤、海綿狀血管)脊髓疾病(脊髓腫瘤、脊髓空洞症、動靜脈血管畸形),脊柱和四肢骨骼系統(脊椎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骨折、關節病、胸廓畸形)周圍神經(神經瘤、神經麻痹、神經損傷)該醫院特別擅長外科手術加介入放射的方式治療血管畸形,以及神經系統腫瘤。
5. 治療腦膠質瘤
腦部膠質瘤通常稱膠質瘤,是比較常見的惡性腦瘤,以至於人們它十分恐懼,通常把膠質瘤分為低級別膠質瘤和高級別膠質瘤:
(1)低級別膠質瘤(WHO1~2級)為分化良好的膠質瘤;雖然這類腫瘤在生物上並不屬於良性腫瘤,但是患者的預後相對較好。
(2)高級別膠質瘤(WHO3~4級)為低分化膠質瘤;這類腫瘤為惡性腫瘤,患者預後較差。
低級別膠質瘤患者病情進展較快,手術後短時間內可能就會復發,生存時間往往相對較短。低級別膠質瘤(WHO1~2級)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一般情況下還可以存活的年數)在8~10年之間;間變膠質瘤(WHO3級)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3~4年之間;膠質母細胞瘤(WHO4級)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14.6~17個月之間。
目前對膠質瘤的治療仍以手術為主,即開顱膠質瘤切除手術,但由於腫瘤沒有明顯的邊界,除了早期位置適當的小腫瘤外,難以做到全部切除,一般主張在進行手術的同時結合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免疫治療等。這些方法雖然無法完全阻止腫瘤生長,但可以延緩復發和延長生存期。應爭取早期明確診斷,及時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國內治療膠質瘤比較好的醫生有張俊廷、張力偉等教授,國際上具有高影響力的教授是巴特朗菲教授,巴教授是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WFNS)教育委員會現任主席,同時也是漢諾威國際神經外科研究所(INI)神經外科教授,我這里在網上看到一篇巴特朗菲教授的膠質瘤案例,你覺得有用就看看,沒用就過了,
術後影像
患者是一名48歲女性,發病以來走路不穩,右側面部運動功能不全,右眼瞼閉合不全,口角流涎,於發病數月後,手術取活檢,H3 K27M突變型,MGMT甲基化陰性,WHO 分級:IV級。術後同部放化療。
臨床診斷:腦干腫瘤手術後,彌漫性中線膠質瘤,
H3K27M突變型 MGMT甲基化陰性(7%),WHO分級 :IV級。
術後影像:腫瘤佔位被大部分切除,切除率95%以上。殘余部分與腦干關系密切。術後第當天患者蘇醒,神清。術後一周被要求進行下床康復訓練,並進行吞咽功能康復訓練。術後第20天,患者神清,恢復良好,能自主進流食。術後第22天登記回國進行後續康復治療和定期隨訪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