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傷寒論寒痹治療方法

傷寒論寒痹治療方法

發布時間:2023-06-02 08:21:02

① 《傷寒雜病論》的主要內容有什麼

中國中醫葯發展史上的豐碑
——公元196年張仲景的醫術張仲景又名張機,是東漢南陽郡涅陽(今河南省南陽縣)人,約生於公元150~219年,是一位卓越的有創造性的醫學家。他從小就非常好學,博覽群書。他生活的年代是戰爭頻繁、社會動盪、瘟疫四起的年代,人民生活非常痛苦。從史書中他看到記載有扁鵲給齊桓侯看病的故事,使他對扁鵲的高超醫術非常欽佩,決心研究醫學,以救死扶傷解除人民疾苦為自己的志向。他拜同郡名醫張伯祖為師,刻苦鑽研,好學不倦,學到了許多醫學知識和醫術,很快成為當時著名的醫學家。
大約在公元196~204年間,瘟疫流行,張仲景家族200多口人,在不到10年時間里,死亡了三分之二,其中患傷寒病而死的佔70%。面對這種景象,他博採眾方,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寫成了一部他最重要的醫學著作《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成書於公元3世紀初,共16卷,內容包括「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傷寒」就是現在的《傷寒論》,「雜病」就是現在的《金匱要略》。《傷寒論》共10卷,22篇,選取了113個葯方,397條治療原則,是論述外感內熱的辨證施治的專書。《金匱要略》共6卷,25篇。記載了葯方262個,主要論述了內科雜病及外科、婦科疾病等,其中記載了40多種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和葯方,書中列出的葯物有214種。《傷寒雜病論》這部書是一部理、法、方、葯具備的經典著作,它總結了漢朝以前的醫學理論和實踐經驗,發揮了祖國醫學「辯證論治」的傳統,使我國臨床醫學和方劑學發展到一個較為成熟的階段。但是,由於當時戰禍不斷,這部著作都已散失,現存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是經過晉代名醫王叔和的整理,宋代林億等人校正刊行的。
另外,張仲景還經過科學總結,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臨診方法體系。他看病時,一定要先檢查一下病人的身體情況,觀察病人的氣色如何,再聽聽病人的聲音,了解病人的症狀,檢查病人的脈搏。在治療方面,他共歸納出4種治療方法,就是汗、吐、下、和。這是他根據內經上所記載的治療方法而來的。汗法就是用發汗排去病毒;吐法就是讓病人嘔吐,把積聚在胸腹的毒物吐出來;下法是讓病人排泄,把腸胃中的毒物排出體外;和法是用葯物和解體內病毒。他認為,各種治療方法需要醫生根據實際情況來運用。
另外,張仲景還主張有病要及早進行防治,他提出生病的原因,或是因為內在的關系,或是因為外在的關系,或是因為意外的傷害。在1700多年以前,已經這樣有條不紊地記述疾病發生的原因,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他指出許多疾病是可以預防的,如果能保養身體,遇事小心謹慎,節制飲食,起居有規律,勞逸結合,發現有小毛病,能及時醫治,這樣便可以保持身體的健康,而有些疾病如不及早救治,是有生命危險的。張仲景在京師行醫的時候,青年文學家王粲同他來往很密切。他們初次見面時,張仲景就對他說:「您身體有病,得早點醫治才行,否則將來眉毛脫落,有生命危險,現在喝五石湯可以防治。」王粲聽了他的話很不高興,不久,兩人再次見面時,張仲景就問王粲服葯了沒有,王粲回答說服了。但是張仲景卻搖了搖頭說:「從您的氣色上看,不像是已經服過葯的樣兒,您為什麼諱疾忌醫,輕視自己的生命呢?」王粲仍然不信,認為自己的身體很健康,為什麼要服葯呢?幾年以後,王粲的眉毛果然脫落了,半年後不治而死。
張仲景是一位博學多能的醫生,他能用針灸等技術治療疾病,已經使用灌腸法導便,使用人工呼吸法急救昏厥的病人,不僅在當時對人民保健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就是到現在還有相當的效果,後世的許多方劑都是從張仲景的方劑變化而來的。
張仲景作為東漢一代名醫,他繼承了前人的醫學遺產,而且影響了後世醫學的發展。與他同時代的名醫華佗讀了《傷寒論》後,稱贊道:「這真是活人的書呀!」唐代名醫孫思邈也說:江南的醫師把張仲景的葯方秘不外傳。可見張仲景醫方的寶貴。而《傷寒雜病論》這部醫書後來被尊稱為「方書之祖」,書中的葯方被稱為「經方」。它不僅成為祖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還流傳到日本、朝鮮等國。經過一千多年的臨床實踐檢驗,其中大部分葯方仍有很高的療效,直到今天,這本書仍為學習中醫的必讀的經典書籍。

② 中醫如何去痹症

一、散風宣痹法

即用疏散風邪的方葯來治療由於風邪外襲,邪留肌表、經絡所致痹證的方法。主要用來治療行痹。臨床表現以肢體關節、肌肉筋骨竄痛為特點,可伴有惡風發熱等表證。脈象多浮,舌苔正常。常用方劑有防風湯,獨活寄生湯。常用中葯如虎骨、白花蛇、獨活、羌活、防風。

二、祛寒通痹法

即用葯性溫熱,能祛除寒邪的方葯來治療由於寒邪外襲,或素體陽虛、寒邪乘虛深入所致痹證的方法。主要用來治療痛痹。臨床表現以肢體關節、肌肉筋骨劇痛,痛處固定為特點自覺局部發涼或觸之冰冷,得溫痛減,遇寒痛增。脈象多弦或緊或遲,舌體胖大,舌苔薄白或白潤。常用方劑有烏頭湯,麻附子細辛湯,當歸四逆湯。常用中葯如桂枝、麻黃、附子烏頭、細辛。

三、除濕蠲痹法

即用具有除濕作用的方葯來治療以濕邪為主所致之痹證的方法。主要用來治療著痹。臨床表現以肢體關節、肌肉筋骨疼痛重著,痛有定處為特點。脈象濡緩或滑,舌胖有齒痕,苔白或白膩或水滑。常用方劑有薏苡仁湯,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常用中葯如薏苡仁、防已、蒼術、威靈仙、萆解、蠶砂。

四、清熱散痹法

即用除熱燥濕、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方葯來治療熱邪為主所致痹證的方法。主要用來治療熱痹,當其它諸痹在邪郁化熱時也可配合使用。臨床表現以肢體關節煩痛,局部紅腫灼熱為特點。痛處遊走,痛不可及,尤如刀割,不能屈伸,得冷則舒。脈多滑數,舌質或紅,舌苔黃或黃厚膩。常用方劑有白虎加桂枝湯,二妙散,三妙丸,宣痹湯。常用中葯如生石膏、知母、蒼術、黃柏、防已、薏苡仁、金銀藤、生地、亦芍、丹皮。

五、化痰散結法

即用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方葯來治療痹證病人因痰濕流注經絡、關節、四肢而出現的結節、囊腫及瘰塊的方法,是一種輔助療法。凡痹證病人出現皮下結節、事前腫及瘰塊時均可配合應用此法。臨床表現為肢體關節疼痛、關節周圍或肢體伸側出現皮下結節,或見關節周圍囊腫或關節腫大畸形而成瘰塊。脈象多滑,舌質或暗,舌苔白、白膩、水滑或黃。常用方劑有二陳湯。常用中葯如半夏、茯苓、陳皮、南星、白芥子、白附子、貝母、僵蠶。

六、活血祛淤法

即用活血祛淤葯來以治定痹證兼有血淤痰的結的方法。病人素有淤證,又罹患痹證,現久痹纏綿,氣滯血淤,或痹證痰結,痰淤互阻者,皆可配合此法治療。亦可用於淤血徵象不明顯,但痛痛較劇者。臨床多見於病久不愈,關節肢體有明顯疼痛,狀若針刺,且部位固定,夜間痛甚。或夜間定時痛者。脈象沉澀,舌質暗、有淤斑或淤點,苔薄。常用方劑有桃紅四物湯,活絡妙靈丹。常用中葯如紅花、桃仁、乳香、沒葯、地龍、牛膝、赤芍、穿山甲。

七、健脾益氣法

即用具有健脾益氣作用的葯物來扶助正氣,強壯身體以治療痹證的一種方法。凡病痹證,脾虛氣虧、肢體麻木者,即應輔此法;蓍痹患者,也應適當配合此法以治其本。久痹肌肉萎縮廢用,伴脾虛氣弱症狀。脈象軟弱,舌胖質淡,有齒痕,舌苔薄、白、白膩或水滑。常用方劑有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常用中葯如黃芪、黨參、白術、甘草、茯苓。

八、補腎壯骨法

即用具有溫補腎陽,滋養腎陰,強壯筋骨作用的葯來治療痹證的一種方法。主要治療素體腎虛,罹患痹證,纏綿不愈者,或久病傷腎,形體虛衰,筋骨失養者。臨床表現為體質柔弱,病程較長,筋骨關節疼痛、變形、伴有腎陽虛或腎陰虛見證。腎陽虛者,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兩尺尤弱。腎陰虛者,舌紅苔少而干,脈沉細數。常用方劑有腎氣丸、右歸丸,六味地黃丸,右歸丸,知柏地黃丸。常用中葯如地黃、山萸、補腎脂、骨碎補、淫羊藿、肉蓯蓉、狗脊、川斷、桑寄生。

九、養肝補血法

即用具有養肝補血作用的葯物來養血濡筋,以治療痹證的一種方法,用於平素血虛,復又感邪而患痹證者,或久痹不已,日久氣虛血虧而肝血不足者,臨床表現為肢體麻木,經脈攣急,伴肝血虛症狀。脈細,舌質淡。常用方劑有四物湯,當歸補血湯。常用中葯如熟地、當歸、白芍、川芎、何首烏。

十、通經活絡法

即用具有通經活絡作用的葯物來治療痹證的一種方法。不論何種痹證,除針對病因施治外,均應輔以通經活絡法。臨床表現以肢體關節、肌肉筋骨疼痛、麻木為特點。常用中葯:風濕熱痹用秦艽、稀簽草、絡石藤、金銀藤;風寒濕痹用松節。另外,根據疼痛、麻木部位可選用適宜引經葯。上肢用羌活、川芎、姜黃、桂枝、桑枝、下肢用牛膝、木瓜、防已、木通;頸項用葛根;腰脊用寄生、狗脊、杜仲;全身用雞血藤、金銀藤。

③ 痹症怎麼處理啊

補足腎氣可以了

閱讀全文

與傷寒論寒痹治療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把建模方法融入教學 瀏覽:530
紙尿片什麼方法好用 瀏覽:153
常用的阻抗訓練的方法 瀏覽:99
酸醋洗衣服的方法如何 瀏覽:150
增強肺氣嗓子快速通氣的方法 瀏覽:892
丁香茶好壞的鑒別方法 瀏覽:598
中介賣房的技巧和方法毗鄰 瀏覽:859
斷開連接製作方法 瀏覽:867
生理期紅棗食用方法 瀏覽:667
快速治療失眠的好方法 瀏覽:245
閉谷正確方法 瀏覽:590
籃球比賽研究方法 瀏覽:444
如何微信加人方法如下 瀏覽:779
一致性評價的研究方法 瀏覽:55
電腦ps上色方法 瀏覽:784
彎腰有什麼方法視頻 瀏覽:605
如何提升做數獨的方法 瀏覽:295
做小蘇打牙膏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73
聯想筆記本的使用方法 瀏覽:555
手機網速慢解決方法圖解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