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慢性結腸炎症狀和治療方法

慢性結腸炎症狀和治療方法

發布時間:2023-05-31 10:43:58

1. 慢性結腸炎怎樣治療

【概述】慢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反復性、多發性以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為發病部位。症狀為左下腹疼、腹瀉、里急後重、時便下沾液、便秘或泄瀉交替性發生、時好時壞,纏綿下斷、反復發作。現代醫學認為慢性結腸炎是由感染,自身免疫性因素遺傳,神經精神等因素造成的結腸炎性改變。
本病多屬中醫的「泄瀉」、「久痢」范疇。臨床表現一般有大便溏薄,夾有粘液,甚則腹痛,便下膿血等症。其主要病變在脾胃和大腸,亦有肝腎所引起,而脾虛是導致本病的主要因素。本病屬本虛標實,虛者以脾腎兩虛為多,實者有氣滯、寒濕、水飲、濕熱等,虛實夾雜亦不少見,其治療選方應隨證選用。脾虛者宜健脾益氣,腎虛者宜溫腎固澀,肝旺乘脾者抑肝扶脾。攻邪不可過用伐品,補虛不可純用甘溫;有邪慎澀,虛重慎利。此外,在治療的同時,適當注意飲食調護,避免生冷油膩等食物,才能有助於提高療效。
【治療】1.寒濕泄瀉證【主症】泄瀉清稀,甚至如水樣,腹痛腸鳴,脘悶食少,惡寒,發熱,頭痛,肢體酸痛,苔白膩,脈濡緩。【方一】藿香正氣散【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藿香10克,紫蘇10克,白芷6克,厚朴10克,大腹皮10克,半夏12克,陳皮10克,茯苓12克,白術12克。
【功效】散寒化濕。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錢(6克,),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同煎於七分,熱服。
【方解】方中藿香用量偏重,既取其辛溫而解在表之風寒,又以其芳香而化在里之濕濁,且可辟穢和中,升清降濁,故本方以其為君葯。配以紫蘇、白芷辛香發散,助藿香外散風寒,兼可芳化濕濁;半夏曲、陳皮燥濕和胃,降逆止嘔;白術、茯苓健脾運濕,和中止瀉;厚朴、腹皮行氣化濕,暢中除滿;桔梗宣肺利膈,既益於解表,又助其化濕;生薑、大棗、甘草諧營衛而調葯和中。綜合全方,具有表裡雙解,化濕辟穢,升清降濁,理氣和中之功,能使風寒外散,濕濁內化,氣機通暢,脾胃調和,則寒熱吐瀉自愈。若感觸山嵐瘴氣,以及水土不服者,亦可以此化濁辟穢,快氣和中而一並治之。
【按語】本證治療要點重在芳香化濕,濕邪得除,泄瀉自止。且勿妄投收澀、補益之品;除服葯外,尚宜服熱米粥以助葯力,並注意腹部保暖;如病情較重,泄瀉次數較頻,可每隔4~6小時服葯1次。若外感風寒,內有濕濁者,可選用荊防敗毒散;若濕困於脾,脘悶納呆,加砂仁、神曲;寒濕內阻加乾薑、蒼術。
2.濕熱傷中證【主症】泄瀉腹痛,瀉下急迫如水,瀉而不爽,糞色黃褐,氣味臭穢,肛門灼熱,身熱煩渴,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方一】葛根芩連湯【來源】《傷寒論》【組成】葛根15克,黃芩12克,黃連8克,炙甘草6克。
【功效】清熱利濕。
【用法】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納諸葯,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方解】方中重用葛根甘辛而平,既能解表退熱,又能升發脾胃清陽之氣而止下利,為君葯。臣以黃芩、黃連清熱燥濕,厚腸止利。使以甘草甘緩和中,協調諸葯。四葯合用,共成解表清里之劑。原方先煮葛根,後納諸葯,則解肌之力優而清里之力銳,使表解里和,身熱下利自愈。
【按語】葛根芩連湯意在清熱、利濕、解毒,有具有堅陰厚腸胃的作用。故苦寒燥濕而無傷脾之慮。但苦寒之品用量不宜過大或過久。葛根升清止瀉、清熱解肌、透邪外出,可重用至20~30克,黃芩、黃連常用5~10克,苦參6~9克,為宜。【方二】香連丸【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黃連10克,木香10克。
【功效】清熱利濕。
【用法】黃連、吳茱萸二味同炒,去吳茱萸,加木香,為丸。亦可作湯劑。
【方解】黃連清熱燥濕,木香理氣止痛。
【按語】有風熱表證者,加金銀花、連翹、薄荷;濕邪偏盛者,加藿香、厚朴、茯苓、豬苓、澤瀉、燈心草、六一散;盛夏之季腹瀉較重者,加香薷、佩蘭、荷葉、扁豆,或新加香薷飲合六一散。後方最好溫湯調服,每次10克,每日3次。夾食滯者,加神曲、麥芽、山楂。
3.食滯腸胃證【主症】腹痛腸鳴,脘腹脹滿,瀉下糞便,臭如敗卵,瀉後痛減,噯腐吞酸,瀉下伴有不消化食物,不思飲食,舌苔垢濁或厚膩,脈滑。【方一】保和丸【來源】《丹溪心法》【組成】神曲15克,山楂15克,茯苓15克,制半夏10克,陳皮10克,萊菔子10克,連翹12克。
【功效】消食導滯。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山楂消肉食油膩之積,神曲化酒食陳腐之積;萊菔子消谷面痰氣之積;法夏、陳皮行氣化滯止嘔;雲苓健脾滲濕止瀉;連翹清熱散結。
【按語】食積較重,脘腹脹滿用枳實導滯丸;食積化熱加黃連;兼脾虛加白術、扁豆。【方二】枳實導滯丸【來源】《脾胃論》【組成】大黃9克,枳實9克,神曲10克,雲苓8克,黃芩6克,川連6克,白術8克,澤瀉6克。
【功效】消食導滯。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病人濕熱食滯,內阻腸胃,引致積滯內停、氣機壅塞,故脘腹脹滿疼痛;食積不消,濕熱下注,故有泄瀉或下痢;另外,熱壅氣阻,故出現大便秘結。方中大黃攻積瀉熱;枳實行氣消積除脹;神曲消食化濕;黃芩、川連清熱燥濕止痢;雲苓、澤瀉利水滲濕止痢;白術健脾止瀉。
【按語】食積較重,脘腹脹滿,可用枳實導滯丸以盪滌積滯;食積化熱,加黃連;兼脾虛,加白術、扁豆。
4.脾胃虛弱證【主症】便時溏時瀉,完谷不化,遷延反復,食少,食後脘悶不適,稍進油物,則便次明顯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方一】參苓白術散【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黨參15克,白術15克,山葯15克,扁豆15克,蓮子肉15克,茯苓15克,薏苡仁20克,砂仁3克,桔梗3克。
【功效】健脾益氣,化濕止瀉。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6克,大棗湯調下。
【方解】本方中人參、淮山、蓮子益氣健脾,和胃止瀉;白術、雲苓、薏苡仁、白扁豆健脾滲濕,止瀉;砂仁、陳皮理氣寬胸;桔梗為葯引,引葯上行;炙甘草益氣和中。
【按語】腹脹便溏者,加厚朴,陳皮,廣木香以理氣消脹;腹中畏寒者,加肉桂、乾薑等以溫中散寒。【方二】香砂六君子湯【來源】《古今名醫方論》【組成】人參3克,白術10克,甘草6克,陳皮15克,半夏6克,砂仁6克,木香6克。
【功效】健脾益氣,化濕止瀉。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六君子湯健脾化痰止嘔;加木香行氣止痛、溫中和胃;調中理氣,開胃消食,健胃止吐。
【按語】若脾陽虛衰,陰寒內盛者,宜用附子理中湯加吳茱萸、附子、肉桂,以溫中散寒;若久瀉不止,中氣下陷者,可用補中益氣湯。
5.腎陽虛衰證【主症】黎明之前,臍腹作痛,腸鳴即瀉完谷不化,瀉後則安,腹部喜溫,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方一】四神丸【來源】《證治准繩》【組成】補骨脂15克,肉豆蔻15克,吳茱萸10克,五味子10克。
【功效】溫腎健脾,固澀止瀉。
【用法】上為末,生薑12克,紅棗五十枚,用水一碗。煮姜、棗,水干,取棗肉,丸桐子大,每服6~9克,空心食前服。
【方解】本方證為腎陽虛衰,命門之火不能溫暖脾土,以至脾腎虛寒,運化無力,固攝無權所致。方中補骨脂辛苦性熱而補命門,為壯火益土之要葯,故為君葯;肉豆蔻溫脾腎而澀腸止瀉;吳茱萸暖脾胃而散寒除濕,二葯合用,既助主葯溫暖脾腎治本,又可治標,並為臣葯;五味子收澀固腸,助肉豆蔻澀腸止瀉,生薑溫中散寒,助吳茱萸溫暖脾胃;大棗滋養脾胃,並為佐使葯。如此配合,則腎溫脾暖,大腸固而運化復,自然泄瀉止,諸症皆愈。
【按語】可選用附子理中湯:用於臍腹冷痛,真人養臟湯:用於瀉下滑脫不禁,或虛坐努責。【方二】右歸丸【來源】《景岳全書》【組成】熟地15克,山茱萸12克,山葯12克,當歸10克,肉桂10克,枸杞10克,鹿角膠10克,菟絲子10克,附子3克,杜仲12克。
【功效】溫補腎陽,固澀止瀉。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附子、肉桂、菟絲子、山茱萸、熟地等溫補腎陽,鹿角膠、枸杞、當歸益精養血。可加川芎、牛膝以助當歸、肉桂溫陽活血通絡。
【按語】若臍腹冷痛,可選用附子理中湯;若年老體衰,久瀉不止,脫肛,加黃芪、黨參、升麻、白術;若瀉下滑脫不禁,或虛坐努責,可選用真人養臟湯脾虛腎寒不著,反見心煩嘈雜,大便夾有粘凍,可用烏梅丸。
6.肝氣郁滯證【主症】素有胸脅脹悶,噯氣食少,抑鬱惱怒或情緒緊張時發生腹痛泄瀉,腹中雷鳴,攻竄作痛,矢氣頻作,舌淡紅,脈弦。
【方一】痛瀉要方【來源】《景岳全書》【組成】白術10克,防風10克,白芍10克,陳皮12克。
【功效】抑肝扶脾。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痛瀉之證由土虛木乘,肝脾不和,脾運失常所致。方中白術苦甘而溫,補脾燥濕以治土虛,為君葯。白芍酸寒,柔肝緩急止痛,與白術相配,於土中瀉木,為臣葯。陳皮辛苦而溫,理氣燥濕,醒脾和胃,為佐葯。配伍少量防風,具升散之性,與術、芍相伍,辛能散肝鬱,香能舒脾氣,且有燥濕以助止瀉之功,又為脾經引經之葯,故兼具佐使之用。四葯相合,可以補脾勝濕而止瀉,柔肝理氣而止痛,使脾健肝柔,痛瀉自止。
【按語】烏梅敗醬方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路志正):烏梅12~15克,敗醬草12克,黃連4.5~6克,木香(後下)9克,當歸10克,炒白芍12~15克,炒枳實10克,太子參12克,炒白術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功用:清熱化濕,調氣行血,健脾抑肝。適用於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方二】木香順氣散【來源】《萬病回春》卷二。
【組成】木香10克,青皮10克,桔皮10克,甘草6克,枳殼10克,川朴10克,烏葯10克,香附10克,砂仁6克,柴胡10克。
【功效】疏肝理氣、開胸解郁。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木香、青皮、桔皮疏肝理氣、消積化滯;烏葯、香附理氣解郁,止痛;枳殼破氣,行痰,消積;砂仁調中理氣,開胃消食,健胃止吐;柴胡疏肝解郁,升舉陽氣。
【按語】久瀉不止,加烏梅、石榴、訶子肉、山楂、甘草;胸脅脘腹脹滿疼痛,噯氣,加柴胡、木香、鬱金、香附;神疲乏力,納呆,黨參、茯苓、扁豆、雞內金。

2. 慢性腸炎的症狀有哪些結腸炎該如何治療

慢性腸炎的症狀有哪些?結腸炎主要有以下症狀:1、腹瀉:粘液便及膿血便,輕度患者每天3—4次,重者數十次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2、腹痛:輕度結腸炎患者無腹痛或僅有腹部不適.一般有輕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或下腹陣痛,涉及全腹有痛一便意一便後緩解的規律。3、便秘:結腸炎患者大便秘結4—5日排便一次,糞便如羊屎樣,甚則不吃瀉葯不能通便。4、其他症狀:腹脹、消瘦、乏力、腸鳴、失眠、多夢、怕冷等症。結腸炎以潰瘍為主,炎症主要位於粘膜層。結腸炎起病多數緩慢,但是患者不能因此而大意,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有了結腸炎的症狀後,應及時及早治療。建議用了「金氏結腸愈」,效果很不錯的,淘寶搜索金氏結腸愈就可以找到。搜

3. 慢性結腸炎,該如何治療呢

慢性結腸炎可能大家聽說過,也有很多人接觸過吧,慢性結腸炎它是一種疾病,而且這種疾病不是說每一個人都會有,但一旦有慢性結腸炎,那肯定都會和飲食有關系,現在國內很多年輕人都有慢性結腸炎的病症,具體的症狀和治療的方式,有以下情況。
一、首先來講,慢性結腸炎它指的是導致結腸的慢性炎症,均可稱之為慢性結腸炎,而且它是一種慢性反復性多發性,因為各種原因會致病導致腸道的炎性水腫潰爛出現血病變,當然從狹義上來講也就指的是潰爛性結腸炎,發病的原因也是很清楚,可能局部會出現粘膜或者粘膜下層常見的部位也會有直腸甚至結腸可能出現,對於這種病症,如果病期稍微長了就有長期性的腹痛腹瀉症狀,所以需要及時治療。

4. 慢性結腸炎的症狀及治療

慢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反復性、多發性以結卜帶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為發病部位。指直腸結腸因各種致病原因導致腸道的炎性水腫,潰瘍、出血病變。症狀為型猜蘆左下腹疼、腹瀉、里急後重、時便下沾液、便秘或泄瀉交替性發生、時好時壞,纏綿下斷、反復發作。慢性結腸炎是慢性結腸通常根據致病原因分為特異性,即有明顯原因的結腸炎,和兆殲非特異性即致病原因不明的結腸炎。主要運用抗生素進行消炎止痛,抗感染治療。

5. 慢性結腸炎如何治療結腸炎的症狀及治療

您好,希望可以幫到您!
結腸炎患者常以腹瀉、粘液濃血便、腹痛里急後重感為主要症狀,而病程漫長,病情輕重不一,經常反復,結腸炎患者排便次數多於平時,排便不利,大便不成型,多為稀糊或稠糊狀,便中帶有粘液或膿血,常伴有腹痛、腹脹及里急後重感等。
建議用桂林益生菌療法
「以菌制菌」將取代「以葯治菌」成為治療腸胃病的有效極佳途徑,
人類可與腸胃病絕緣
.桂林益生菌如何治療結返襪沒腸炎

腸胃病是因為有害菌引起的,按理說只要消滅了有害菌,腸胃病就會得到遏制。於是,抗生素葯物應運而生,然而,抗生素並沒有讓醫學界驚喜多久:腸胃病患者雖服用了大量抗菌消炎葯,但吃葯有用,停葯復發,病情越來越嚴重,以至於急性腸胃病轉為慢性腸胃病,甚至頑固性腸胃病。
傳統葯物大多含有抗生素,對急性腸胃病有效,但在消滅有害菌的同時也消滅了人體必需的有益菌,造成腸胃菌群失調,腸胃病反復感染、久治不愈,雙歧桿菌是有害菌的真正天敵,擔負著抑制腐敗菌、清除毒素和致癌物、激活潰瘍粘膜自我修復的特殊功能。2005年,聯合國國際生態安全科學院正式宣布,補充高含量、高活性好巧的雙歧桿菌是提高腸道免疫的唯一途徑。
桂林益生菌不是中葯,也不是西葯,是生物食品漏納,無任何毒副作用,嬰兒、孕婦可放心服用!特別對西葯、中葯效果不明顯的老腸胃病特別好

閱讀全文

與慢性結腸炎症狀和治療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坪效分析方法是指 瀏覽:225
乒乓球護膠膜貼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349
考點方法與技巧 瀏覽:957
豬皮凍的製作方法簡單易學 瀏覽:192
優學派手機上的學習方法 瀏覽:835
嬌韻詩油使用方法 瀏覽:433
乾重活手背腫了快速恢復的方法 瀏覽:975
鬼谷錢經訓練方法 瀏覽:393
幼兒降溫方法有哪些 瀏覽:520
麥飯石燒干鍋了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517
應用題一步解決方法 瀏覽:361
治療痤瘡用什麼方法最好 瀏覽:835
智齒痛什麼方法止痛最快 瀏覽:936
治療痘痘的適宜方法 瀏覽:624
七年的汽車折舊計算方法 瀏覽:711
褲子腰帶打結法簡單方法 瀏覽:571
綠松石盤玩方法和圖片 瀏覽:237
蹦極最大速度的計算方法 瀏覽:115
電機受潮如何處理方法 瀏覽:180
背東西快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