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才能讓產下的鯽魚籽成功的孵化出小魚
第一,保持孵化池恆定的溫度。孵化箱(池)的水溫宜保持在20度左右。在陽光強烈、氣溫過高的天氣和天氣突變、氣溫明顯下降的夜晚,均要適當遮蓋,防止水溫驟升驟降影響魚苗的孵化。保持恆定的溫度也有利於魚苗的孵出。
第二,不要隨意翻動孵化箱。魚卵在孵化過程中,特別是2~3天後,切不可隨意翻動魚卵,否則不僅會導致魚苗的孵化率降低,而且容易增加異性育苗。從而影響整個魚苗的孵化好壞。
第三,要給魚池提供充足的氧氣,如果孵化箱(池)過小,而孵化出魚率高,魚苗耗氧量大,則脊虛逗容易發生水中缺氧,致使魚苗悶箱。為此,要嚴格掌握孵化密度,還要適當充氧。在孵化箱(池)較小、魚苗較密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增氧泵增氧或用分箱(池)孵化的辦法,來保持水中有充足的氧氣。
第四,注意適當的清潔方法。當孵化箱水面上布滿灰塵時,可用干凈的紗布輕輕沿水面慢慢拉卷,這樣既不傷魚苗,而且可以清除水中卵膜,防止卵膜和灰塵敗壞水質。
第五,魚巢選在適當位置。人工魚巢應保持在水的中上層,不可浮出水面,因為一出水面,卵粒容易曬死;也不能沉於水底,防止卵粒或魚苗承受水的壓力過大,窒息而死。
第六,孵化魚的水保持清潔。魚譽御卵孵化用水一定要用經日曬2~3天的干凈井水、泉水或去氯並暴曬5~7天的自來水。
(1)喂鯽魚卵的正確方法擴展閱讀
人工制種
池塘孵化,受天氣等自然條件影響,孵化率較低,則可採用室內淋水孵化進行孵化魚苗。
淋水孵化即是把附有魚卵的魚巢放置室內,人工間斷噴水,保持魚巢潮濕,進行孵化。
淋水孵化的方法很多,有在室內搭架,將魚巢均勻地懸掛在架上,或在架上搭竹簾將魚巢平鋪在竹簾上;也有用櫻賣提籃,將魚巢鋪放在大竹籃內,懸掛室內或者在口大身短的缸或木桶上搭架,再鋪以竹簾、稻草,草上放魚巢。總之,方法很多,但以搭架懸掛式效果較好。
在淋水孵化過程中,室內溫度要保持穩定在20-25℃之間,最好淋水的水溫也要和室溫差不多。一般每隔30分鍾到1小時即需淋水一次,始終要保持魚巢濕潤。
要及時下塘,淋水約3天左右,待魚胚眼點出現後,即可將魚巢轉入池塘繼續孵化。帶卵的魚巢在入池前,要用15萬分之一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泡10-15分鍾後再放入池中孵化,目的在於預防水霉病的滋生,也可用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分鍾。
『貳』 鯽魚一年產幾次魚卵,喂什麼長得快
鯽魚一般一年可以產2次魚卵,但是具體的產卵次數還是需要根據鯽魚的品種而定,比如工程鯽屬於3倍體魚類,一般不能夠產卵繁殖後代,而高背鯽一年一般只產卵1次,至於淇河鯽魚通常一年四季都可以產卵,在產卵的時候(溫度在17℃左右),母魚會將魚卵產在水草上,接著雄魚往水中排精子,當二者結合成受精卵之後就會開始發育,然後就會變成鯽魚。
一、鯽魚一年產幾次魚卵
1、產卵次數
鯽魚一般一年產魚卵2次,但是鯽魚的品種比較多,不同的品種,它的產卵次數也會有所不同,比如淇河鯽魚一年四季都可以產卵,而高背鯽一年一般只產卵1次,至於人工培育的工程鯽屬於3倍體魚類,通常不能產卵繁殖後代,因此鯽魚1年能夠產卵多少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2、產卵的條件
(1)當水溫升高至17℃左右的時候,鯽魚便開始產卵了,而當水溫在20-24℃的時候,產卵繁殖活動旺盛。
(2)鯽魚一般會在水草茂密、悔謹盯有一定混濁度的微流水中進行產卵。
(3)在繁殖季節的時候,母魚會把魚卵產在水草或者石頭上,隨後雄魚就會把精子排到水中,當它們結合之後就會變成受精卵,隨著時間的流逝,受精卵也會發育,然後就會變成鯽魚。
二、鯽魚喂什麼長得快
1、食物種類
一般給鯽魚飼喂菜葉、水草、牧草、小蝦、蚯蚓、水藻、螺絲、小蟲子等食物長得比較快。
2、飼喂注意要點
(1)不能夠投喂發霉變質的食物,需要投喂干凈新鮮的食物,避晌敏免影響鯽魚的生長情況。
(2)保證食物里有豐富的營養,為鯽魚的生長發育提供足夠的營養元素。
(3)待鯽魚吃完食物之後,需要把食物殘碧和渣撈出來,避免食物在水中腐爛之後,污染了水質,從而影響鯽魚的生長。
(4)根據水溫合理的調整投喂次數,水溫在20℃以下時,每天可以投喂1-2次,水溫在20℃以上時,每天可以投喂3-4次。
『叄』 鯽魚籽怎麼吃
鯽魚籽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說的鯽魚的卵,那麼鯽魚籽的營養價值對於我們人體也是很高的,因為鯽魚籽中含有很豐富的蛋白質和鈣塌喊粗,鐵等成分,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很有益的,另外,鯽魚籽中也含有豐富的維生滲滲素b,能夠預防我們的腳氣和發育不良的情況,多吃鯽魚籽對我們人體有促進發團鎮育,而且還會增強體質的作用。
另外,對於女性朋友們來說,還有煥發青春以及烏發的作用。
『肆』 鯽魚卵給貓吃需要煮嗎煮了好還是不煮營養好
最好煮一下,煮熟了再給貓吃。因為魚卵生的時候可能會含有細菌的。而且魚身體里是含有寄生蟲的,蟎返稿蟲就漏並孝是蔽神一種,是會傳染給貓的,所以最好進行煮熟消毒。
『伍』 金魚的魚卵孵化後怎麼飼養
已經孵出來的小魚趕快撈出來分開養,大金魚會吃掉小的。小魚用蛋黃喂養,具體辦法是:
1、准備紗布,折疊成4層,將蛋黃包在中間(可以把蛋黃掰開分多次用),放在另外一個小容器水中慢慢擠壓,出來霧狀的蛋黃粉,這就是小魚的開口食。
2、將蛋黃水倒入小魚缸中(給小魚准備的缸不要大,小魚游動能力不大,讓能很容易就在小魚缸中攝食),倒入量看魚的多少定,半小時吃的差不多就行,每天2-3次。隨著魚的成長可加大蛋黃水的濃度。
3、要經常准備一桶水涼置室內,就是給小魚換水的時候保持水溫一致,也使自來水中的漂白粉和氯氣能自然揮發掉,以免傷到魚。
4、小魚缸因為經常加霧狀的東西,水質容易變,所以水要勤換,每次三分之一到一半。
5、到了魚能吃下水虱的時候,就停止蛋黃水,喂養水虱。
養小金魚很辛苦,每天要不斷的觀察,將品相差的都用剪子剪成小塊喂大金魚了。如果天氣熱,可以拿紗網去藕田裡撈水虱,還有大點的魚缸將水虱養起來能供應一周時間。
擴展資殲轎料:
金魚起源於中國,也稱「金鯽魚」,近似鯉魚(Cyprinus carpio)但氏毀肆它沒有口須,是由鯽魚進化而成的觀賞魚類。金魚的品種很多,顏色有紅、橙、紫、藍、墨、銀白、五花等,分為文種、草種、龍種、蛋種四大品系。
在12世紀已開始金魚家化的遺傳研究,經過長時間培育,品種不斷優化,現在世界各國的金魚都是直接或間接由中國引種的。
在人類文明史上,中國金魚已陪伴著人類生活了十幾個世紀,是世界觀賞魚史上最早的品種。金魚易於飼養,它身姿奇異余肢,色彩絢麗,一般都是金黃色,形態優美。金魚能美化環境,很受人們的喜愛,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觀賞魚。
金魚為鯽魚的變種,種類多,形態差異大。頭較大,有平頭、獅頭、鵝頭、絨球頭等,頭部多有瘤。眼凸出,眼球膨大。鱗片多種,有透明鱗、珠鱗等。鰭多大而披散。體色多種,有灰、紅、黑、白、藍、雜斑、五花等,體型有長有短。
『陸』 鯽魚的養殖技術(2)
鯽魚的養殖技術
3、魚苗池套養鯽魚。可在青、草、鰱、鱅、鯿、魴等魚苗池內套養成魚,而不適宜套養在鯉魚、羅非魚的魚種池內。套養池塘面積要求0.1~0.2公頃,水深1.0~1.5米。池塘的清理、消毒、施基肥等均與常規的方法相同。鯽魚在其他魚苗池套養,只能放養當年孵出的魚種。放養時間宜早不宜遲,一般在主養當年孵出的魚種分塘轉入過冬魚種培育時,就應立即放人當年孵出的鯽魚種養殖;放養規格宜大不宜小,放養密度為每0.07公頃水面150~220尾。
其他當年孵出的魚種的放養數量、規格和搭配品種的比例視生產需要和出塘規格而定。鯽魚苗由於其為底層魚類,一般不影響家魚魚種的生存空間,可充分利用水體空間。因此當年孵出的魚種在魚苗池套養,基本上不影響主養魚種的放養密度和出塘規格;又由於鯽魚在家魚魚種池中主要是攝食殘餌和池底動植物等,因而基本上不需要增加資金和飼料的投入。在通常飼養管理條件下,鯽魚苗在魚苗池套養,經150~180天的飼養,年終起水規格可達200克以上,每0.07公頃水面可增收鯽魚成魚25~40千克。
4、親魚培育池套養鯽魚。我國南方地區,一般在5月中旬至下旬家魚人工繁殖生產即可結束。產後親魚性腺處於恢復期,為盡快恢復親魚體力,促進性腺發育,池塘多為精養管理。這種魚池除安排親魚培育及搭配其他魚外,每0.07公頃水面可再搭放5~6厘米的鯽200尾。鯽在親魚培育池套養,放養時間一般與親魚同時進行,培育(養殖)方法按主養家魚親魚的常規方法進行。親魚培育需遵循其性腺發育的規律來進行。親魚培育池套養鯽魚一般年底不能幹塘起捕,需待翌年親魚進行產前強化培育時方能徹底起捕。經250~300天的飼養,每0.07公頃水面可獲鯽魚25~45千克,平均個體重200克以上。
小型水庫與湖泊養殖鯽魚
天然餌料豐富、水質較肥的小型湖泊和水庫適合放養鯽魚,採取投餌、施肥的精養或半精養的湖泊水庫養殖鯽魚效果更好。1~3年內干湖或干庫捕魚的湖泊水庫,放養鯽魚,一般能達到很好的增產增收效果。由於湖泊、水庫水面相對較大,敵害魚類較多,為提高鯽的成活率,應盡可能放養大規格魚種為好,放養密度為每0.07公頃水面20~50尾。
放養時間冬、春兩季均可。每年放水捕魚的高產湖泊、水庫可增加鯽魚的放養數量,並可按池塘養殖鯽魚技術進行規范管理。在天然餌料豐富,水質肥沃的湖泊,鯽魚的生長速度甚至超過它在池塘中生長的速度,當年個體重達250克以上,2~3年干湖或干庫的湖泊、水庫,鯽魚個體重達500克以上者占相當比例。
稻田養殖鯽魚
土質肥沃,灌溉方便,保水保肥性能好的稻田均可養殖鯽魚,一般採用雙季稻連養,單季稻因時間短,養殖難以達到成魚規格。放魚前要視稻田的面積大小、水源和進出水口等情況,在田內開挖修整好田埂、魚溜(魚坑)和魚溝。田埂要求堅實和不漏水;魚溜的面積各地不同,每0.07公頃水面少則3~5平方米,多者20~30平方米,一般魚溜佔地面積在5%左右為宜,水深0.8米左右即可。魚溝的多少視田面的形狀和大小而定,有「一」字形、「十」字形、「什」字形、「卅」字形和「口」字形等多種形式。稻田養殖鯽魚可單養也可混養,放養規格以5.0~6.5厘米的魚苗效果較好。早稻插秧後一周即可放養魚種,每0.07公頃水面放養魚苗250~500尾。在不投餌的情況下,秋後可收獲平均尾重100克左右的鯽魚20千克以上,如投入部分精飼料,0.07公頃的鯽魚產量可超過35千克。日常管理與其他魚的稻田養殖相同。提倡多施有機肥,使稻田內有更豐富的有機質,以利鯽魚的生長。同時搞好防逃設備,以防頂水竄逃。
網箱養殖鯽魚
利用水庫、湖泊等大水面進行網箱集約式生產,不佔用土地面積和池塘水面,是一種新養殖方式的嘗試。由於水庫、湖泊等大水體水面大,使得網箱內外水體能充分交換,因此溶氧充足;其次網箱養殖魚的活動量小,能量消耗少,這些都有利於鯽魚的生長。網箱規格,一般要求面積為16~28平方米,高為2~3米,網目大小依照放養魚種的規格而定,在不逃魚的前提下盡可能選用大的網目,以增大箱內外水體的交換。網箱材料應用3×3的聚乙烯網線為好。網箱設置方式常採用漂浮式和固定式兩種方式,箱距2~3米,行距20米左右。確定網箱設置的位置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選擇水流緩慢。水位穩定、避風向陽、底部平坦的區域,其水底最好是沙礫底質,水深以5~6米為好。
要求四周環境植被豐富,水質肥沃,餌料生物豐富。
有工業污染的`水域不能作為網箱設置地點。
網箱養殖鯽魚一般採用單養方式,也可搭配一定比例的鰱、鱅、鯝,一般控制在總產量的3%~5%以內。每平方米放養5厘米以上規格的鯽魚苗種50~200尾,同一網箱內的魚種必須一次性放足。放養規格必須整齊,否則魚體大小會越來越懸殊。網箱養殖鯽魚必須投餌。以投喂人工配合飼料為好,半浮性或沉性顆粒餌料均可。餌料配方可參照鯉魚網箱養殖的配方,蛋白質含量可比鯉魚餌料稍低。投餌少量多次,是網箱養魚的投喂原則。每次投餌量以90%的餌料在漏出網箱之前被吃掉,且最後投入的少許餌料又很少有魚爭食為標准,確定每次投餌的數量。每日投餌4~6次,夜間不投餌。其他方面的日常管理與常規網箱養魚無異。經過180~200天飼養,魚體平均體重可達200克以上,每平方米產量可達8~25千克。
魚種優劣辨別
養殖戶在購買鯽魚魚種時,應根據主要鯽魚養殖品種的生物學特徵,正確分辨魚種的偽劣,避免上當受騙蒙受損失。
選好主養品種
主養的鯽魚以異育銀鯽、彭澤鯽、湘雲鯽為主,其中又以湘雲鯽生長速度最快,其次為異育銀鯽,最後為彭澤鯽。但彭澤鯽外觀優於其它品種,出口商品鯽仍以彭澤鯽魚為主。
魚種放養密度設計
為了降低養殖成本,最好自己培育大規格魚種。
用池塘培育鯽魚魚種,每畝放養鯽魚夏花0.8~1.2萬尾可以達到養成規格50~60克的目的。
進行鯽魚成魚養殖時,魚種平均規格為50~60克時,每畝放養鯽魚魚種1500~1800尾最為理想,養成商品魚規格可達到350~400克。
品種搭配
培育大規格鯽魚種不要配搭草魚和鯽魚,而應選擇鰱魚和鱅魚,數量應佔主養鯽魚20%左右,鱅魚則占鰱魚的10%左右。搭配品種的放養時間不宜過早,尤其是過早投入鱅魚對鯽魚馴化的影響更大。
魚種馴化
培育魚種階段馴化相對容易。馴化後的魚種在成魚養殖時上浮搶食時間短,便於管理。
馴化時在飼料中添加適量添加劑,可以縮短馴化時間,增加鯽魚攝食麵積和數量。
密度對馴化的影響。密度大,群體數量大,易於馴化。在密度已確定不能改變時,可以降低池塘水位,相對增大密度,則既要利於馴化又能提高池塘水溫,促進魚生長。
搭配鰱、鱅魚種應在主養鯽魚上浮搶食習慣形成之後投放。
馴化期的水質宜「清瘦」不宜「濁肥」。
馴化時管理人員需要耐心認真。
飼料粒徑和投飼率
鯽魚飼料粒徑的選擇標准「就小不就大」。一般鯽魚規格在10克/尾以下時,飼料粒徑選0.5mm;10~30克/尾時選1.5mm;75~100克/尾時選2.0mm;150~300克/尾時選2.4mm;300克每尾以上時選3.2mm。
魚的攝食能力受到魚的規格及池塘水溫的直接影響,故投飼率應根據實際情況隨機調整,而不應該一成不變。
人工授精
將注射的雌、雄親魚按(8~10):1的數量分開暫養於網箱中,並進行微流水刺激。水溫18~28℃,催產的效應時間一般為12~17小時。臨近效應時間親魚在網箱內急游跳動,表現異常興奮,這時應檢查親魚。若一提起卵就流出或稍壓即流出,應馬上進行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方法有2種。
干法授精:操作時將成熟親魚捕起,用干毛巾抹去魚體和操作者手上的水分,將雌魚卵子擠入擦乾的器皿(搪瓷盤、小臉盆)中,同時擠入雄魚的精液(每2萬~5萬粒魚卵滴入2~3滴精液),用干羽毛輕輕攪拌2~3分鍾,然後將受精卵慢慢倒入黃泥水中(取粉質粘黃泥加5升清水捻成稀泥漿狀,過濾即成)。當卵粒全部倒入後,不停地向一個方向攪拌,保證受精卵在泥漿中不堆積成團、結塊即可。攪拌10分鍾左右,魚卵的粘性完全脫掉,倒入密網或篩絹(孔徑0.5毫米左右)濾出受精卵,在水中漂洗1~2次,再放入家魚孵化環道或孵化桶中流水孵化。
濕法授精:將生理鹽水(0.6%~0.7%)放入盆中,再擠入少量精液攪勻,隨即擠卵於盆中,邊擠卵邊攪拌,並再補充精液,3分鍾後進行脫粘,流水孵化。
【拓展內容】
鯽魚養殖技術探究論文
摘要: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顯著提高,鯽魚成為了飯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由於人們的需求量大,形成養鯽池塘高密度發展,鯽魚價格逐漸下降的趨勢。為發展鯽魚市場,本文著重介紹並分析了其養殖技術的重要性,調動並激發行業發展的動力。
關鍵詞: 鯽魚;養殖技術;池塘設計;水體質量
鯽魚是我國淡水魚市場上主要的消費魚種,也是我國傳統的養殖品種。由於其生命力頑強,我國南北方都在養殖鯽魚。雖然打開了鯽魚的市場,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也有許多企業在這個市場上得不到發展,這是因為市場上缺乏相應的總結。
1、鯽魚養殖條件及放養前的准備
1.1池塘的選擇和設計
在池塘的面積設計問題上,根據養殖的數量來確定,一般面積以0.35~0.89公頃為宜,過大的池塘不利於管理。根據季節的不同,池塘的深度也可以進行調整,例如在夏季需要加大池塘深度,使鯽魚避暑,一般為1.6~2.6米。池塘的形狀設計為長方形,方向為自東向西。由於鯽魚的新陳代謝,池塘底部會有一部分泥垢,為防止水體污染,需要在底部設置一層水泥,盡量保持其厚度不超過0.25米。池塘北側應設計投飼台,比水面高出35厘米左右,方便工作人員飼養。
1.2環境設備及系統設置
鯽魚是否可以安全生存的前提是其養殖的池塘環境,而池塘環境主要有水體構成,因此保持水體的干凈整潔是重中之重。一般保證水體透明度在24~36厘米之間,從而使水呈現出豆綠色或偏黃色,這種狀態的水質才能滿足養魚的要求。同時,水裡要保持一定濃度的氧氣,過多或過少都會對魚產生危害,所以應配備增氧機。魚在不斷的新陳代謝,同時水的酸鹼度也在變化,因此池塘還需設置排水系統,來調節水體的酸鹼度保持在中性或弱鹼性狀態。應設置投飼機,可以自動定時並且拋灑均勻,減少人工勞動力。
1.3魚種的放養
為使資源充分利用,放養時需要將多種多樣的生物投放到池塘內,從而促進鯽魚和其他生物共同養殖,禁放鯉魚和草魚等有競爭關系的魚類。要以鯽魚為主,將鯿魚、鰱魚作為次養魚,其比例通常8∶1∶1,還要投放少量的水草等植被來促進鯽魚生長。放養鯽魚的魚苗時,應選擇生命力頑強、無傷殘且生長速度快的。放養的數量以池塘體積為依據,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一般在18000~20000尾。其放養時間一般為春秋兩個時段,秋季時段一般為秋末,春季時段為3月初到4月初。
2、養殖後期調控和管理工作
養殖後期,重要的是管理工作,如果沒有後期的完善管理,得不到好的成年鯽魚,更不能確保收益。
2.1鯽魚魚病的防治
受水體環境的變化、管理不精等問題的影響,對鯽魚的生長會產生一系列的負面影響,例如魚病,養殖人員需要及時處理和解決。在日常工作中,若有死魚出現時,工作人員要及時撈出,然後深埋。想要成功的減少魚病問題的出現,就一定要把預防工作做好,將一切可能出現的問題扼殺在萌芽中。魚苗准備階段,可以將魚苗先放在適宜濃度的食鹽水中殺其體表的菌類。在放養魚苗前,可以適當投撒生石灰來清理池塘污垢。將魚苗投放後,每隔15天左右潑灑魚蝦安等葯物,預防表皮毛細血管出血症、鰓霉病等魚病。同時對使用的工具要進行不定期的消毒處理,防止滋生病菌。在撈捕季節,工作人員一定要掌握熟練的技術,以防錯傷等問題。
2.2飼料的合理喂養
投放魚苗後,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飼料的投喂。根據天氣、濕度等情況,要合理搭配飼喂次數與時間,同時還要考慮到鯽魚的攝食程度,謹防浪費。餵食過程中,保障飼料的品質和投撒均勻。必要時可以自己加工餌料,以禽糞為主,進行精加工,確保魚苗可以有效地吸收營養。選擇飼料時,盡可能選信譽度較高、定營養豐富的產品。養殖池塘隨鯽魚生長時期不同,其系統內粗蛋白在30%左右,這就要求飼料的蛋白含量最低不得低於25%,最大不得超過29%,防止營養過剩。
2.3水源、水質的要求
養殖前重視水體,同樣養殖過程中也要保持池塘水質營養豐富、水體干凈。應定期向池內注入新水,最好5~8天注入1次新水。同時還需要14天換1次水,去除無營養的老水。養殖過程需要增氧機不停的工作,來維持水中氧氣的濃度,供鯽魚呼吸,遇到陰雨天適當減少新水量,加大氧氣的濃度。
2.4日常管理
派遣專人巡塘,每天早中晚觀察池塘動態,出現問題及時處理,白天可進行測水溫等工作,檢查魚塘環境和魚的狀態。同時,進行定期的抽樣檢測,從而調整養殖行為,促進魚的成長,但為了使抽樣結果更准確,抽取的樣本一定要大,過小可能會引發錯覺,對結果造成偏差。
3、結語
鯽魚養殖技術不僅要求池塘的安全和合理性,還要求工作人員做好選苗和後期管理工作,並定期加強管理和完善。只要按照技術要求的,每一步踏踏實實的做好、做穩工作,鯽魚的養殖成果一定會再創佳績,給養殖戶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祝瑋.淺談鯽魚生長發育的影響因素[J].北京農業,2011,(15).
[2]葉金雲,解經啟,劉文斌.鯽魚養殖配合飼料投喂技術規程[J].科學養魚,2010,(11).
[3]宋德春.鯽魚養殖中的幾個關鍵技術環節[J].漁業致富指南,2010,(20).
;『柒』 鯽魚在什麼地方產卵能產多少魚卵該怎麼養吃什麼
鯽魚的卵有粘滑和性,喜歡在有為流水的淺水水草處頌讓灶野扮產卵,卵粘在水草上,孵化成幼魚,魚卵,孵出小魚2天後開始喂點蛋黃漿吧,熟的
『捌』 鯽魚產卵一次要幾天,產卵多久後出小魚
鯽魚產1次卵一般要1-2天左隱租右,每個繁殖季節通常至少可以繁殖2次。鯽魚在產卵過後,會休息1個月或者幾個月,然後進行下一次繁殖。鯽魚是一種繁殖能力比較強的淡水魚,它們比較早熟,有些鯽魚在1齡左右時就具有繁殖能力,不過不同年齡的鯽魚產卵數量不同。
一、鯽魚產卵一次要幾天
1、鯽魚產卵1次大概要1-2天左右。鯽魚每個繁殖季節不止能繁殖1次,至少可以繁殖2次。1次產卵後,鯽魚休息1個月或者幾個月又會進行下一次繁殖產卵。不同品種鯽魚的繁殖頻率也不同,比如“紅鯽魚”每年可以繁殖3-4次,在繁殖季節中,基本每個月都可以繁殖產卵1次。
2、鯽魚是一種繁殖能力比較強的淡水魚,它們比較早熟,有的鯽魚在1齡左右就具有繁殖能力,在繁殖季節就可以開始繁殖。鯽魚每年的繁殖季節主要從3月或者4月開始,一般不同地區會因為氣候不同而有差異。
3、不鏈塌同年齡的鯽魚產卵數量不棚攜圓同,剛達到性成熟年齡的鯽魚產卵數量會少一些,但是也能達到1萬粒以上。之後隨著鯽魚年齡增加,其產卵量也會增加,如果是5歲以上的鯽魚繁殖產卵,魚卵的數量則可以達到10萬粒以上。不同品種鯽魚的產卵數量也會有差異,比如“紅鯽魚”產卵數量就比較多。
二、鯽魚產卵多久後出小魚
1、通常鯽魚在產卵後,大概需要3-7天左右才會出仔魚。仔魚孵化的時間和水溫有一定關系,當水溫在15-20°C時,它的孵化的時間就會比較長,需要5-7天左右。當水溫在20°C以上時,只要4-5天即可孵化。當水溫在20-25°C時,2-3天即可孵化。
2、魚卵孵化出來的第1天不需要進行餵食,此時它要吸收卵黃囊,即使給它餵食也不會吃,餵食還會使食物落到缸內弄壞水質。一般第2天後,就可以對其進行投喂。剛孵化出的仔魚可以用洄水作為飼料,這種食物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魚也比較喜歡。如果沒有也可以換成熟蛋黃或豆漿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飼料,餵食的時候要注意,餵食熟蛋黃一定要控制用量,可以用紗布包裹好,每次捻一點即可。
3、仔魚在初期不能換水,一旦水質發生波動,就會對仔魚造成傷害。第1次換水要在孵化後的1周,換的時候要小心,不要將仔魚從缸里吸出來。鯽魚體內的鈣、磷含量是其它魚類的2倍,因此養殖鯽魚的水中要有豐富的鈣、磷,以滿足其生理需要。
『玖』 鯽魚如何進行催產和孵化
1、每年4~5 月份是鯽繁殖旺期,為了做到早催、早產、早育、快長,在4 月上中旬(清明與穀雨之間)寒潮過後,氣溫回升,水溫穩定在16C以上,並預測數天內無冷空氣活動,即可進行催產。
2、:
(1)催產前要准備好各種用具,如催產劑、魚巢(靜水孵化用)、脫粘劑鉛簡(流水孵化用),以及產卵池(或網箱)、孵化設施等一切需用之物,並做好消毒工作。
(2)催產劑和劑量常用的催產劑與鯉魚催產劑相同,但大多採用混合劑量。常用劑量為每千克雌魚用PG1mg+HCG1000 IU 十LRH A 15 ug,或HCG800~1000 IU 十LRH-A35 ug,也可用HCG500 IU 十LRH-A 5 ug+ DOM 1mg 等,均可獲良好效果。雄魚用量減半,或僅用1/3~2/5。
(3)效應期和產卵當水溫在16- 20C時,催產劑的效應期多在10~20 h,亦有延長至30 h 的。為便於操作,控制其在清晨產卵,多選擇在下午5~6時拉網、選魚、注射,並將睢、雄魚分別移人網箱待產,為避免發生意外。
(4)網箱應保持一定距離。注射後4 h起,應每隔1h 檢查1次雌魚的催櫻御熟程度,當發現其有卵自行流出,表明時機已到,可立即進行人工采卵授精操作。
(5)雌魚並露出泄殖孔,將卵徐徐地擠入經消毒處理的千瓷盆中,達到定數量後,立即滴入雄魚(或興國紅鯉)的脊激岩精液,用羽毛輕輕攪拌均勻.靜置lmin,使其充分受精,即可完成人工授精過程。
(6)受精卵常因孵化方法不同而做不同處理靜水孵化:取已消毒的魚巢放入盛滿清水的大盆中,將受精卵徐徐倒在魚巢上,並用手輕輕攪動,使受精卵散開並均勻地附著在魚巢上,待3~5 min 魚卵已充分粘附後,將魚巢移置15 mg/L的孔雀石綠溶液中浸洗消毒後,再移入已准備好的孵化池或網箱中孵化。
『拾』 怎麼喂養小鯽魚呢
養魚先養水
對於養魚的人來說,水分四種:一是新水,也就是剛剛晾好的自來水或新打的井水水。這種水盡管十分干凈,但卻與自然界中魚生活的環境相差很大。由於水中沒有硝化細菌群落, 魚兒的排泄物、散落的食物殘渣腐敗變質後分解為氨,魚兒極易中毒。二是老水,呈淺綠色或是淡琥珀色,富含腐殖質和有益的微生物及藻類,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態循環系統,經過氮循環,分解為對魚無害的硝酸鹽。這種水對魚的生長極為有利。三是綠水,水中的有機質含量過多,於是藍藻、綠藻及褐藻大量繁殖,細菌微生物的含量暴增,水的呈濃濃的綠色,有時會發出臭味,極易造成整缸的魚死去。四是回清水,又叫咬清水,是綠水中藻類和微生物含量太多,將水族箱里的氧氣消耗殆盡,造成藻類和嗜氧性細菌的死亡,使水變成清澈無比、沒有氧氣而且有大量的厭氧性有害細菌的死水。
由此我們可知並不是所有的水都適合金魚的生活,最適合金魚生長的水是老水,所謂養水就是讓新水轉變成老水的過程。
現在我們用來養魚的水多半是自來水,因此養水第一步就是要去除自來水裡的有毒物質——氯。除氯的方法比較簡單,將水盛好後靜置2-3天,或燥曬1天(如果急用可按每100公斤水加入0。63克大蘇打,即硫代酸鈉即可立刻使用)。
新水曬好後就應入缸打開過濾,讓泵使靜水變成流動的水,然後放入闖缸的魚。「闖缸」即把幾條既便宜又強壯、易養的魚放養入新缸中,養上幾天後魚的糞便就會在水中分解出氨來,這與自來水帶有氨是一樣的,氨太多就會致魚死,因此養水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水中的氨除掉。通常我們會利用硝化細菌來去除水中的氨。硝化細菌可以外加入水中,但它們在水中存活是需要附著物的,如果沒有適合的附著物,加再多的硝化菌也起不到作用,它們會在水中死掉,硝化菌通常會附著在濾棉或者底砂上。其實水流動的水過了幾天自然就會產生硝化菌,這也是我們培育硝化菌最常用的方法。硝化菌的培育就是養水的第二步。
以下簡單向大家介紹一下微妙的氮循環的化學變化,看看硝化菌是怎麼工作的。
魚入缸後,它們就會排出氨和其他廢物到水裡,水中的氨濃度會升高,活水中的硝化菌可以分解氨,(注意:硝化菌的形成需要一周或更長的時間,所以,在這段時間里,魚受害比較嚴重),當硝化菌群落形成,氨的濃度就會降低,直到數行銷為零。
但是,事情並不這樣簡單,因為硝化菌只能把氨轉化為亞硝酸鹽,但對魚還有毒害!所以大家要明白,當氨濃度下降的同時亞硝酸鹽的濃度卻在升高。所以不要以為生態建立好後就可高枕無憂了要想減少亞硝酸鹽就要定時定量的換水降底其濃度這樣才能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態讓水始終處於老水狀態。
換水時注意水穩不要相差3度!
還應告訴大家的是,老水是我們所追求的,綠水對金魚也有許多好處。比如綠水可以讓金魚的體色較深,但這種水中藻類太多,看不見魚,不適合觀賞。而且當藻類過多時魚會缺氧,所以用綠水養金魚要注意控制水中藻類的含量。
清道夫可以,但熱帶魚不可以!錦鯉可是大型觀賞魚!
一、勤觀察,早治療
一般魚被病原體感染或侵襲後,都有一段過程,有一些徵兆,如病魚活動遲鈍,常緩慢游於水的表面,不聚群,若有驚動,略下沉後,即浮出水面。也有一些魚剛發病時,狂游急竄,或體色灰暗,鱗片脫落等。再如,白鯽出血病發生後,早期魚塘中的野小雜魚死亡等。當發現魚池中出現魚病徵兆時,應及時採取措施,進行治療,可避免病情擴展。
二、正確診斷,對症下葯
首先根據氣候特徵,水源情況,魚種來源,混養比例和密度飼養管理,歷年魚病流行規律,魚群食慾、行動、體色等的情況,進行實地調查分析。然後將瀕於死亡的病魚或死亡而未腐變的魚屍,對其體表、鰓絲、肌肉、內臟等部位進行肉眼檢查或鏡檢。看其體表有無出現大型的寄生蟲中華鰠、錨頭鰠等,或出血點塊、鱗片脫落、爛鰭、肛門紅腫等現象。鰓部,鰓蓋充血腐蝕,鰓絲的顏色、粘液多少,寄生蟲寄生,鰓絲腐爛帶泥。剖開魚腹後,是否有腹水、腸道發炎、充血,肝臟和脾臟等器官薯游的充血。剝開魚皮,肌肉是否出血等。根據檢查的具體症狀,首先診斷出寄生蟲、細菌性、帶培病毒性疾病或並發症,再根據病魚的表現進行綜合分析,作出正確診斷,對症下葯。
三、准確測算,用准葯量
准確測算,用准葯量是治療魚病效果好壞的另一關鍵。對外用葯,全池潑灑,要准確計算池水體積,並應考慮到水質特點及當時水溫等的影響,如有機質多,水質較肥、水溫較低時,用量應多些。池水體積的測算要以實有水面和平均水深計算。平均水深的測算,以池塘幾個深淺不一的深度的平均數為准。內服葯物的劑量以每千克魚體攝食到多少葯物來表示的,具體常有兩種計算方法:按重量計算和按攝食率計算,應靈活運用。當池塘中大多數魚攝食旺盛時,按塘魚的總重量計算較為准確;當池魚病情嚴重或氣候不好,導致食慾減退,應根據估算的攝食率,以較高比例將葯物拌入餌料中,以保證尚能吃食的病魚吃到足夠的葯量。配製葯餌時,還應考慮到葯物在水中丟失的情況。注意估算塘魚的總數重量,要考慮到各階段生長增重的比例,不能以投放魚種計算葯餌的投喂量。
四、掌握葯物特性,科學用葯
魚病常用葯物都各有其理化特性,在保存使用時應注意合理化,避免葯物因保存使用不當而造成失效。如哪些葯物只能外用,哪些葯物內服效果好、哪些葯物不能合用。哪些葯物合用效果會更好,哪些葯物會受環境因素的影響等。葯餌應考慮到魚的生活習性,製作浮性、沉性、微粒等不同的葯餌。一般如青、鯉、鯽魚發病應投喂沉性葯餌;草魚發病以投喂浮性的葯餌或拌葯在水草上較好;白鰱發病應投喂微粒葯餌,製作時要拌入一定量的粘合劑,以防葯物在水中散失。葯物潑灑要將葯物充分溶解後均勻潑灑全池,潑灑時間以下午進行比較好,因下午水溫高,葯效高。潑灑葯物時從上風處逐步向下風處潑灑,潑灑後的剩渣殘粒未溶解的葯物,不能潑入池中。否則魚吞食會引起中毒死亡。
五、根據病類,用足療程
療程是治癒魚病的根本保證,沒有足夠療程,就不能徹底消滅病原體,起不到用葯的效果。因此,用足療程是徹底消滅病原體,鞏固治療效果的重要環節。實踐中療程的長短,應根據魚所患疾病的具體類別。如侵襲性疾病,是寄生蟲寄生所引起的,一般使用殺蟲葯物1~2天為一個療程,就可以起到治療的目的;如細菌性、病毒性疾病一般3~5天為一個療程。至於使用的療程多少,則應視病情的輕重和病程的緩急而定。對於病情重、持續時間長的疾病就必需使用兩個至三個療程,否則療效不徹底,有重發感染的可能。
六、幾點注意事項
1.使用葯餌投喂前應停食1天,讓魚處於飢餓狀態,葯餌投喂後,能迅速吃完。
2.在治療期間及剛治好後,不宜大量換水和捕撈,以免給魚帶來刺激,引起應激反應,加重病情或引起復發。
3.治療魚病應採用內服外消相結合的辦法,單純依*內服葯不能起到內外夾攻的作用。
4.治療魚病時,不能單獨多次使用同一種葯物,以免使病原體對該葯產生抗葯性,應交替使用葯物。
5.一旦發病後,無論治療效果好壞,都避免不了損失的發生。因此,平時需堅持"以防為主,治療為輔"的防治方針。
春季(陽歷3-5月)氣溫逐漸回升,一般在10-20攝氏度之間,水溫環境比較適宜於各種病源體生長繁殖,尤其4-5月是魚類發病的高峰季節---"大麥黃"。早春魚苗孵化時,魚卵易患水霉病;魚苗主要患車輪蟲、小瓜蟲、指環蟲、復口吸蟲、魚虱等魚病;春季成魚易患微生物魚病,如病毒性出血病、腸炎、爛鰓、列印病、鰱碘孢子蟲病。
夏季(陽歷6-8月)氣溫一般在26-28攝氏度之間,魚類發病比春季略少,此時魚種逐漸長大,抗病力有所增強。因此纖毛蟲、鞭毛蟲魚病逐漸減少。另外據調查夏季還持續存在春季的微生物魚病,有爛鰓、出血、赤皮、腸炎、列印病等。此時,寄生蟲有錨頭鰠病較為普遍。盛夏時,高產塘往往容易發生泛塘。
秋季(陽歷9-10月)氣溫逐漸下降,氣溫一般在23-15攝氏度之間,水溫環境基本和春季相似,尤其8-9月是魚類發病的高峰季節---「百露心」,夏花魚種主要患車輪蟲、小瓜蟲、指環蟲、復品吸蟲、魚虱等魚病,秋季大規格魚易患微生物魚病,如病毒性出血病、腸炎、爛鰓等病。
冬季(陽歷12-2月)氣溫較低,一般在3-6攝氏度之間,一般很少發生魚病。冬季是魚種放養時期,往往因拉網或運輸擦傷魚體,亦可發生水霉病;當水溫較高時,有可能產生斜管蟲病和小瓜蟲病等;越冬魚類在水溫低於10攝氏度時,由於越冬房氣溫和水溫的溫差過大,魚缺氧浮頭時引起頭頂部凍瘡。
春夏秋冬隨著氣溫的變化常見魚病目前初步歸納起來有12種,其中寄生蟲病主要有7種:車輪蟲病、小瓜蟲、指環蟲、錨頭鰠病,魚虱病、鰱碘孢子蟲病,中華鰠病;微生物病主要有5種:出血病(赤皮病)、腸炎、爛鰓病,列印病、水霉病。俗話說:「養魚不瘟,富得發昏」。在養魚的生產中,一旦發生了魚病,輕者會影響魚類的生長、發育,重者會造成一部分魚死亡,因此必須要重視魚病的防治工作,積極貫徹「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針
你可以根據魚類:大小、體形、顏色、尾須、鰭條等等來辨別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