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中醫治療傷西醫傷寒方法

中醫治療傷西醫傷寒方法

發布時間:2023-05-26 00:38:18

『壹』 傷寒的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般治療 (1)休息 嚴格卧床休息。 (2)飲食 易消化高熱量、高營養流質或無渣半流質飲食,防止暴飲暴食,避免引發和腸出血及腸穿孔。 (3)降體溫和便秘處理 高熱時可用溫水或溫水酒精擦身,必要時使用1/3 ~1/2解熱劑,不宜大量應用,以免虛脫。便秘者以生理鹽水低壓灌腸或給開塞露 ,禁用瀉葯。 (4)腹脹處理 給予少糖低脂肪飲食,必要時用松節油塗腹部及肛管排氣,禁用新斯的明。 (5)隔離 入院後即按腸道傳染病隔離直至臨床症狀消失後,每隔5~7天作糞便培養,連續兩次陰性後可解除隔離。 (6)嚴重毒血症患者在足量有效抗菌素配合下可少量應用糖皮質激素。一般用氫化可的松25~50加入葡萄糖液中靜滴。 2、抗菌治療 (1)氯黴素 成人劑量每日1.5g~2.0g,小兒每日30mg/kg~40mg/kg,分4次口服,或靜脈滴注。體溫下降至正常並穩定2~3d後,將劑量減半,繼續給葯10d~14d。間歇療法的氯黴素每日劑量同上,體溫降至正常後2~3d可考慮停葯,間歇1周,再服葯1周。應用氯黴素應注意血象,有骨髓抑製表現應立即停葯改用其他抗菌素。 (2)復方新諾明 成人每次2片,每日2次,首次加倍,兒童酌情減量,療程7~10d。 (3)氨苄青黴素 成人每次1g,每日3次口服,兒童每日40~80mg/kg口服14~21日為一療程。 (4)頭孢類抗生素 可用第三代,如頭孢哌酮、頭孢他啶等。 (5)喹諾酮類 氧氟沙星,200mg,每日3次。環丙沙星,0.25,每日3次。 3、並發症治療 (1)腸出血 卧床休息,嚴密觀察血壓、脈搏、神態變化及便血情況。給予適當鎮靜劑及止血劑。適當輸液並注意水電解質平衡。 (2)腸穿孔 早期診斷,早期處理。一旦確診,應及早手術,加強抗菌葯物治療,控制腹膜炎。 (3)中毒性心肌炎 大量抗生素治療及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加強心肌營養,心功不全時,可應用小劑量洋地黃制劑。 4、慢性帶菌者治療 (1)復方新諾明 每次2片,每日2次,連服21日。 (2)氨苄青黴素 每日6g,分次靜滴或口服,並加用丙磺舒每日1.5g,療程4周。 (3)氧氟沙星 300mg,每日2次,療程6周。
求採納

『貳』 《傷寒雜病論》中治療疾病的方法是什麼

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通過八綱辨證和六經論治,採用了「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療方法。因為疾病的來由,都是人體抗病能力的正氣同致病因素的邪氣作斗爭的表現,其結果不是邪盛就是正衰,或者是正勝則邪退。所以在治療上就要運用扶正祛邪,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方法。

這些都是按照扶正祛邪的原則而制定的。

此外,張仲景還提出「舍脈從證,舍證從脈」的靈活辨證方法,在討論治療中要根據病情的標本緩急,運用先表後里、先里後表以及表裡兼治的方法,並對治療的禁忌,以及針灸綜合療法,都有所論述。

『叄』 民間偏方:中醫常識傷寒的診斷及治療的製作方法

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傷寒病人及帶菌者都是傳染源,病源隨糞、尿、嘔吐物等排出體外,直接或間接污染水或食物,引起疾病傳播。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夏秋季為多。
一傷寒的診斷:
1.流行病學:當地傷寒流行,患者無傷寒病史與傷寒絕返扒菌苗接觸史,有與傷寒患者密切接觸史。
2.臨床表現
3.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大多為3-4×109/L左右,並以中性粒細胞減少和嗜酸性粒細胞消失為特徵。嗜酸性粒細胞隨病情好轉而逐漸上升。高熱時可有輕度蛋白尿;10-20%有黑便或肉眼血便;大便潛血陽性者更多。
△血培養:是本病確診的依據。第7-10病日血培養陽性率可達90%,第3周降為30-40%,第4周常為陰性。故應在體溫上升階段,抗生素應用前作血培養,要提高陽性率。采血量不應少於5毫升。
△骨髓培養:陽性率較血培養高。對已使用抗生素治療,血培養陰性者尤為適宜。
△糞便培養:在本病任何階段,均可從糞便中分離到病原菌。第1周時陽性率10-15%,第3-4周時可達80%左右。3%患者糞便排菌可超過1年。
△尿培養:第3-4周培養陽性率較高,約25%。
△免疫學檢查:肥達氏反應用於本病診斷已近90年。病後1周出現O、H凝集素,第3-4周時可達90%,其效價隨病程而遞增,第4-6周達到高峰。約10%患者肥達氏反應始終陰性。應用標准抗原檢測,未經免疫者O凝集素≥1:80,H凝集素≥1:160時有診斷價值。病程中應逐周復查,效價依次遞增或恢復期效價上升4倍以上才有意義。O凝集素增高提示為沙門氏菌屬感染,而H凝集素則可鑒定沙門氏菌組別。預防接種後,H凝集效價明顯上升,可持續數年之久,在其他疾病時可出現「並昌回憶反應」。肥達反應的特異性不強,故評價時需結合流行病學資料。近年來有用對流免疫電泳法檢測抗體,較肥達氏反應特異、敏感和快速。
二傷寒與其他幾種疾病的鑒別診斷:
1.粟粒性結核:長期發熱,呈消耗病容,中毒症狀顯著世判,與本病表現相似。但該病盜汗及呼吸道症狀較突出,脈搏增快,胸片可見大小一致對稱均勻分布的結節性病變。抗癆治療有效。
2.革蘭氏陰性桿菌敗血症:可有發熱,全身中毒表現,白細胞總數不高,甚至相對緩脈等酷似傷寒的表現。但該病往往先有膽道、泌尿道或用腹腔內感染等原發病灶。病程中易出現休克、DIC等。白細胞總數雖不高,但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血培養可檢出致病菌。
3.病毒感染:熱程可長達10-14天以上,白細胞總數不高;一般肝脾不大。肥達反應和細菌培養陰性。病程有自限性。
4.何傑金病:熱型多樣,多汗,有肝脾腫大及淋巴結腫大。但無明顯毒血症狀,白細胞不高。確認需有淋巴結病理檢查為依據。
5.布氏桿菌病:長期發熱,肝脾腫大,粒細胞正常或低下。有與牧畜(牛、羊、豬)接觸或飲用未消毒的乳製品史,臨床表現為周期性發熱(波浪型),常有轉移性關節疼痛或肌痛,出汗較多。血或骨髓培養可分離出布氏桿菌,Wright凝集反應可呈陽性。
6.惡性網狀組織病:本病也可見持續發熱、肝脾腫大、白細胞減少等,但病情進展快而凶險,出血與貧血顯著。同時骨髓中可見異常增大的網狀細胞,胞漿豐富,核染色質細而成網狀,多有核仁並有淋巴樣、單核樣及多核巨細胞等異常類型的惡網細胞。
7.斑疹傷寒:也有發熱、皮疹、脾肝腫大。但本病發病急驟,體溫上升迅速。脈搏也增速,皮疹增多,脫落後有色素沉著。白細胞在正常范圍或稍增,中性粒細胞常增多,嗜酸性粒細胞減少或消失,外斐氏反應陽性。應用特效抗生素(氯黴素、四環素等)後24-48小時體溫即可退至正常。
8.流行性出血熱:發熱短程自退,熱滲(腫)並存。皮疹多呈出血性,腎臟損害早而嚴重,白細胞增多,以中性粒細胞為主,可見異型淋巴細胞與血小板減少。臨床呈五期經過。
三現代醫學治療:
1.一般護理:
發熱期患者必須卧床休息,退熱後可根據具體情況,由輕度活動到逐步恢復正常生活。隨時觀察體溫、脈搏和血壓變化,注意身體各部位的衛生,防止褥瘡與肺部感染。飲食應給高熱量、高營養、易消化的飲食。發熱期間,宜用流質或細軟無渣飲食,少量多餐。恢復期病人飲食亢進忌吃質堅渣多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誘發腸出血或腸穿孔的發生。
2.葯物治療:
△氯黴素:每日2-3次,每次0.5克,口服。當體溫降達正常後1-2日可減為半量,療程14-21日。間歇療法可減少復發率,初用量與上同,當體溫降達正常後再用3日,停葯5-7日,再用半量約1周,總療程同上。用葯期間應定期(1周)查白細胞計數。
△復方磺胺甲基異惡唑:每次2片,口服,療程為2周左右。對磺胺過敏、肝腎功能減退與孕婦患者慎用,後者服本品期間停止哺乳。
△氨苄青黴素:限用於白細胞顯著降低(3×109/L以下)或對以上兩葯治療無效的傷寒患者。由於本品在淋巴液內濃度很高,且以活性形式自膽道排出,具有肝-腸循環作用,因此對膽囊感染、孕婦和帶菌者尤為適宜。分3-4次肌注或靜脈滴注,療程為2-3周。
△呋喃唑酮:復發率較低,對造血系統無明顯影響。每日600-800毫克,分4次口服,待體溫降至正常後,減半量服用5-7日即可停葯。但它退熱慢、對胃有 *** 並可能導致末稍神經炎。
△甲碸黴素:為本病次選葯物,結構和氯黴素相似,在體外的抗菌效能較氯黴素略弱,對骨髓的毒性不著,常用1.5-2克/日,分3-4次口服。療程與氯黴素相同。
四中醫辨證分型治療:
1.濕阻衛氣型:
症狀:惡寒發熱,頭痛身重,午後熱重,胸悶脘痞,面色黃滯,舌苔白膩,脈濡緩。
治法:芳香辛散、宣化表裡濕邪。
方葯:藿朴夏苓湯加減。藿香10克,半夏9克,赤茯苓12克,杏仁10克,生薏仁30克,蔻仁10克,豬苓12克,澤瀉10克,淡豆豉12克,厚朴12克。水煎服,1日1劑,早晚分2次口服。
2.濕重於熱型:
症狀:身熱起伏,午後熱增,頭重身重,睏乏納呆,胸悶脘痞,腹脹便溏,渴不思飲,苔白膩或白膩兼黃,脈濡。
治法:宣氣化濕、佐以淡滲。
方葯:三仁湯加減。
杏仁12克,蔻仁12克,薏仁15克,半夏10克,厚朴12克,通草10克,滑石20克,竹葉10克。水煎服,1日1劑,早晚分2次口服。
3.濕熱並重型:
症狀:發熱漸高,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飲,心煩脘痞,惡心嘔吐,小便短赤,大便溏而不爽,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化濕清熱。
方葯:連朴飲加減。黃連10克,厚朴、菖蒲各12克,半夏10克,山梔10克,淡豆豉10克,蘆根20克。水煎服,1日1劑,早晚分2次口服。
4.熱重於濕型:
症狀:身熱壯盛,口渴引飲,面赤大汗,氣粗,脘痞身重,苔黃微膩,脈象洪大。
治法:清熱化濕。
方葯:白虎湯加減。知母12克,生石膏20克,黃連10克,黃芩10克,厚朴12克,甘草10克。水煎服,1日1劑,早晚分2次口服。
5.熱入營血型:
症狀:身熱夜甚,心煩,時有譫語或神昏不語,斑疹隱隱,便血,舌絳少苔。
治法:清營瀉熱,涼血散血。
方葯:清營湯加減。水牛角30克,生地黃20克,赤芍15克,黃連10克,山梔子10克,地榆15克,丹皮12克。水煎服,1日1劑,早晚分2次口服。
6.氣虛血脫型:
症狀:腹部不適,大便出血,量多,身熱驟降,顏面蒼白,汗出肢冷,脈象細數。
治法:補氣固脫止血。
方葯:先服獨參湯,後用黃土湯加減。灶心土30克,生地黃20克,白術12克,制附子10克,阿膠12克,黃芩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1日1劑,早晚分2次口服。
7.氣陰兩傷,余熱未清型:
症狀:面色蒼白,形體消瘦,神疲懶言,或低熱不退,脈細弱,舌質嫩紅,苔黃而干或光剝無苔。
治法:益氣生津,清解余熱。
方葯:竹葉石膏湯加減。竹葉10克,生石膏、太子參各15克,麥冬12克,石斛12克,淮山葯20克,薏苡仁15克,白扁豆20克。水煎服,1日1劑,早晚分2次口服。
五對傷寒的預防:
△控制傳染源,及時發現和隔離病人及帶菌者。患者停用抗生素後1周,每周作尿便培養,連續兩次陰性者,方可解除隔離。
△切斷傳播途徑,尤其要注意保護水源,注意飲食消毒,做好糞便、污水、垃圾的管理和處理。
△提高人群免疫力,在本病流行區可進行預防接種。國內常用傷寒、副傷寒甲、乙的三聯混合菌苗。成人每周1次,連續3次,分別以0.5毫升、1.0毫升、1.0毫升菌苗作皮下注射。為維持足夠的免疫水平,每年應加強注射1次,接種後2-3周,O凝集素效價即上升,維持數月,而H凝集素效價持續較久。預防接種可大大降低發病率。

提醒您:傷寒的診斷及治療 此民間偏方來源於網路,使用前請遵醫囑。

『肆』 古代中醫怎麼防傷寒

《傷寒論》六經體系是疾病共性規律的概括,以六經生理為基礎,闡釋其病理變化,不單是外感,實可以統萬病。

《金匱》則以疾病的特殊性即該病的個性特點來研究辨治疾病。
二者雖均屬辨證論治范疇,或均以辨證論治精神來論治疾病,但明傷寒六經之理,可達萬病皆通之境界,可以內通於六經(臟腑經絡氣化)

,外應於六氣,萬病皆在掌握之中,而可以一禺三反之。而金匱則重在一病一理,明於此而難例於彼,停留在經驗之水平。
故願大家以傷寒六經為經(核心),以雜病論治為緯,融會貫通,成一家之體。

體會2:論辨陰陽之綱領

一、辨五臟之陽虧陽衰要點
腎 ―――畏寒肢冷
脾 ―――食少便溏
肝 ―――疲乏倦怠
肺 ―――氣短聲低
心 ―――心慌面白

二、辨陰陽之總體要點(舌脈神氣聲色便)
陽 陰
舌 舌紅苔黃乾燥 舌淡苔白滑潤
脈 脈大有力 脈弱無力
神 有 無(但欲寐)
氣 亢奮 疲乏
聲 高亢 低弱
色 紅赤 青白
二便 尿赤便干 便溏尿清

三、坎離卦解
離卦寓心,真陰寓於中
坎卦寓腎,元陽潛於內
二者互為其根
人體合而觀之,一陰一陽而已;更以陰陽凝聚而觀之,一團元氣而已。
無極――太極――兩儀――四象――八卦

體會3:鄭氏理法特點

一、理論上:
沿襲內經傷寒之學術思想,
特重陽氣――元陽、真氣。
氣化六經――乃傷寒一部之真機!
二、診斷辨證上:
首辨陰陽!
重辨六經!
萬病總在陰陽之中!
三、論治上:
「但扶真陽,內外二邪皆能治」
「陽者陰之根也,陽氣充足,則陰氣全消,百病不作」
治療上但求回陽,扶陽,救陽…
四、用葯上:
承襲仲景六經用葯特點,
簡方重劑,大辛大熱,
四逆、理中類,重用附、姜、桂,
遵六經以治萬病,絕不拘於傷寒。

體會4:傷寒論――立法垂方之作

氣化二字,乃傷寒書一部之真機!
傷寒者,邪傷太陽寒水之經也,非獨為風寒所傷立論,邪犯太陽寒水之界,諸邪皆寒也,故太陽賅風寒暑濕燥火六氣,皆有惡寒也;表陽被

郁,太陽不開也。故有一分惡寒,即有一分表證。邪犯太陽,與太陽寒水合化,寒水者,太陽之本也,客多從主,故諸邪皆寒也。
治之以開腠疏表,因勢利導之,以從太陽之開,麻桂峻劑為首選;體弱、氣虛、年老諸輩,宜助少陰之陽,少陰者,太陽陽氣之根源也,故

麻、附、辛為常用之劑,六經一體也,六氣一氣也!
老父有不助小兒之理乎?
桑菊銀翹諸方,輕淺傷風之劑也。
和營衛,疏表寒之力不足矣。乃上竅不利之劑,太陽重證不可與也。即濕熱之邪重傷太陽,亦必麻桂荊防與麻附辛之類也。
「今人只知冬月為傷寒,不知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皆有傷寒,只要見得是太陽經證的面目,即是傷寒也。」

體會5:三陰論

少陰是三陰的基礎,為坎中一點真陽之所在。也是一身之根基。故三陰陽虧,皆可補少陰;三陰陽衰,終要累及少陰。三陰濁陰寒凝久伏不

化者,皆可加用四逆輩。另三陰為三陽之根,三陽不解者,久則入三陰,三陽不振者,即可助三陰之陽,附薑桂是也。
六氣之體,六經之體也。太陽氣虛,麻附細可也。即可治太少兩感證,又可治表虛證。太陰陽虧,理中加四逆,即附子理中可也。厥陰烏梅

丸是主方正治,附薑桂俱全也。可增桂治之,厥陰經證,血分寒凝,當歸四逆加吳萸、生薑、附子湯可也。

體會6:治陽氣陰血

仲景之論,陽氣陰血不分也。陽即是氣,血即是陰。附子大辛大熱,少陰之陽葯。回陽、救陽、扶陽不可缺也,缺則不力。乾薑辛熱,太陰

之陽葯,也回陽助陽,從後天以滋先天也。故四逆輩從先後兩天著眼,互為資助,以炙甘草和諧之。故能起重疾沉痾,為回陽救逆之正局。

白通、通脈、加豬膽汁皆變局也。然回陽救逆,起重疾沉痾,非重劑不可,熟附子100-200g/日,乾薑60g,炙甘草60g,以水3000ml煎至

600ml,分溫再服。格陽者用通脈,戴陽者用白通,格拒不能受葯者,以熱葯冷服或加入童便引之。
陽欲散者,加來復湯斂之。
陰欲脫者,加人參以救之。
昏迷竅閉者,加麝香以開之。
最佳之劑,莫過於李可老之破格救心湯,挽垂絕之陽,救暴脫之陰,斂欲散之氣,仍欲重劑,可仿李老之劑重用法。
少陰陽氣實一身陽氣之根,六經陽虛四逆皆可用之。不必待肢厥脈微矣。太陽陽虛麻附辛可也,重者合四逆湯用之。少陽陽明皆多熱證。但

三陰陽虛,皆可用之。太陰陽虛,輕則理中、建中,重則合四逆輩。厥陰陽虛,也用四逆,觀烏梅丸可知也。

體會7:三陽統於陽明,三陰統於太陰論

三陽統於陽明,胃氣不衰,邪斷不能入三陰也,陽明為三陰之屏障。陽明統於腸胃,居中屬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為諸臟腑有形之邪外

出之徑也。太陽蓄血,有桃核承氣湯證,以陽明之府為出路也,少陽膽腑證,發熱而嘔,心下急,鬱郁微煩,大柴胡湯或柴胡加芒硝湯證,

皆以陽明為出路也。
邪犯三陽,均要累及陽明,太陽有鼻鳴干嘔,少陽心煩喜嘔,嘔而發熱,故太陽以姜棗和胃止嘔,少陽以姜夏和胃止嘔,故服小柴胡湯上焦

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而解之。
太陰為後天之本,與陽明同為中氣,統「胃氣」,稟生之後,脾胃太陰之氣則為最重,先天之氣,非胃氣不能滋之,內經雲有胃氣則生,無

胃氣則死,傷寒也有除中死證。李東垣因之而創脾胃論,但仍以仲景為最。大小建中湯為太陰之輕劑,理中人參湯則為太陰之中劑,理中合

四逆的附子理中才堪稱建中之重劑。臨證宜時時固護中氣,急危重證則宜回陽救陽,但四逆湯之乾薑本也理中建中之劑。總之,時時處處要

顧護「胃氣」,陽明太陰為胃氣之本也。另外,陽明太陰屬於中焦,為坎離心腎水火交通之要塞,宜通而不宜滯,宜溫而不宜寒,寒凝滯塞

,水火不交,否結諸證生矣。

體會8:南人陽氣更虧論

北人南人孰之陽氣更虧乎?北方冰裂之地,冬長夏短,天地多寒而少暖,其人腠理密,陽氣虛於外而實於內。多熱飲熱食,助內在之陽氣,

故北人陽氣不易虧也。
南方天地所長養,天氣暑熱,其人腠理疏鬆多汗,陽隨汗泄。常飲涼茶冰水,少食辛辣,陽氣多傷而少助,故南人陽氣更虧也。
因之,則南方更宜仲景之學,養生則宜時時處處顧護陽氣,治病則不忌大劑理中四逆,雖觀之稟賦較北人稍弱,但有故無殞則無殞也!至少

姜附桂萸之用不應比北方少矣。

體會9:師列書單
奈跟師不能久也,遂向老師討教書單,師不易輕授,學生討矣。但不敢獨吞,遂公之與同道諸君共享。
一、鄭氏三書――傷寒之學諸家莫於倫擬。
二、陳修園醫書十三種――可師可法!
三、黃元御醫學全書――重在四聖懸樞!
四、趙獻可,醫貫――重先天命火!
五、左季雲1.傷寒論類方匯參2.雜病治療大法
六、朱丹溪,格致余論,反觀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七、醫宗金鑒
學問之道,讀書為要!李老之學,60%淑於內經仲景,未列者因應知之列也。

體會10:張仲景三陰本質

陰陽水火,共居一體,不可分也,但有多少偏頗,有陰無陽,謂之死陰;有陽無陰,謂之孤陽。
1.少陰是陽衰,三陰之極,最終均要累及少陰,故四逆湯,三陰皆可用也,治之回陽、助陽、救陽。
2.太陰是中焦寒濕,「太陰之上,濕氣治之」,胃氣之所在,後天之本也,五臟六腑皆所賴之以生,稟生之時,先天以生後天,稟生之後,

先天皆賴後天以生。亦一身之所賴。故仲景時時處處顧護胃氣。補中、健中、溫中、理中,皆一理也,程度不同而已。
3.厥陰病要在「陽散」,厥陰之上,風氣治之,風大則散也。疏泄太過之謂也,治之以斂之、鎮之、潛之、降之。
山萸、烏梅、五味以斂欲散之陽也,磁石、紫石英、龍牡、桂萸鎮之、潛之、降之也。

體會11:體悟仲景時時顧護胃氣

仲景稟《內經》「人以胃氣為本」之言,在六經用葯中處處皆能體現。
1.太陽――桂枝湯以姜棗和營衛。亦以姜棗和胃氣也,炙甘草和諸葯,亦和胃氣也。啜粥以滋胃氣,以助汗之源也。
2.陽明――白虎湯以粳米同煎以和胃氣也。
3.少陽――小柴胡湯之用姜棗參草皆助胃氣之劑。
4. 太陰――建中、理中之助中焦,強脾胃之正局也,為萬世不易之法,後世諸家皆稟之。
5. 少陰――炙草、乾薑也溫中之劑也。
6. 厥陰――烏梅丸蒸之以五斗米下,特顧胃氣也。

體會12: 拾穗集

1.吳氏回陽飲
熟附子50-100-300 少陰之陽葯
乾薑30-60 太陰之陽葯,以輔之助之
肉桂10-15 厥陰之陽葯,可以吳茱萸助之
炙甘草10-15
2. 砂仁、半夏――開中焦之痞氣 ,中焦乃天地氣交之所
3.細辛――交表裡陰陽之氣(太陽之表和少陰之里)
麻附辛――主要是細辛的作用――交內外之陰陽
4.斂厥陰之氣――山萸、烏梅、五味子,氣血陰陽欲脫欲散者重用之。
5.小青龍湯以五味子――顧護衛氣
6.交心腎上下之水火――蔥白
引心之真陰下交於腎
啟少陰之陽上交於心
7.淡豉――和胃而宣胸膈之郁,勿以輕而忽之。
8.炙甘草(四逆湯中)―――伏少陰之火―――護火之神劑也!
9.清震湯―――治暑濕頭重不解者。
蒼術100 升麻60 荷葉30(後入)
麻附辛+四逆湯+清震湯
治頭重不解者。

體會13:附子、理中、四逆可助六經之陽

六經陽氣虧者,皆可加附子,皆可加四逆湯以助之,六經本是一經,六氣乃是一氣,皆人體坎中陽氣也。
一、桂枝甘草湯治心陽虛心悸證,不愈者或較重者,可加炮附子,或四逆,或理中湯。桂枝甘草湯助心陽,四逆、附子、理中類可助之。可

與桂枝附子甘草湯、桂枝去芍葯加附子湯互參。
二、甘草乾薑湯可治虛寒肺萎,可治多涎,可治少陰咽痛,甚者可加附子以助之,合而成四逆也。
三、麻黃甘草湯可治水,開腠發汗,若陽虛者,可加附子,或麻附辛湯,或麻附草湯。
四、附子甘草湯可治陽虛畏寒,甚者加乾薑,以成四逆湯也。
五、吳茱萸湯治厥陰臟寒犯胃證,若劇者,可加附子或加四逆或理中類以治之。
六、當歸四逆湯以治厥陰經證,不愈者加吳茱萸、附子、生薑以助之。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湯加……。六經陽衰皆可加附子、理

中、四逆,以上可證之。
七、五苓散證若不愈者,可加四逆或加附子以助之,效佳。

體會14:論梔子豉湯系列方

1.梔子豉湯
梔子―――清熱(郁熱)
豆豉―――宣表
合用清宣胸膈郁熱,除心煩―――從太陽而出也
2.梔子枳實湯――傷寒差後勞復食復者
胸膈郁熱――梔子
痞滿食滯――枳實
3.梔子乾薑湯
兼脾氣虛寒――便溏者――加乾薑
4.梔子厚朴湯
心煩腹滿,卧起不安
枳實――消痞(滯塞)
厚朴――除滿(脹)

體會15:三陽病機,重在經氣轉輸失常――失開、失樞、失闔

1. 天之大寶唯此一丸紅日!
人之大寶唯此一息真陽!
2.人之一身,凡陽氣不到即是病。
3.救治陽氣,治病之總則。
4.三陽病機――重在開闔樞失用!
⑴太陽――失開!故治療太陽經病重在開腠疏表
⑵少陽――失樞!故治療重在樞三焦之氣液,通暢上下內外,服小柴胡湯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而解也」。
⑶陽明――失闔!――失於通降!三陽統於陽明,六府以通為順!六府皆借陽明為出路!
白虎、承氣皆為闔劑,潛鎮陽氣,通降六府也。

體會16:三陰病機

第一個問題:重在本氣失化――濕盛!熱少!風大!
⑴少陰病機―――陽衰――熱少――四逆輩
⑵太陰病機―――陰寒――濕盛――理中類
⑶厥陰病機―――風大或風小――氣散或氣閉(疏泄太過或不及)
經證―――當歸四逆湯;
臟證―――烏梅丸加減。
三陰乃陰盛之地,更以陽氣為用,但人之真陽乃一陽生於二陰之中,陽本不足,陰盛陽虧皆和朱丹溪相反。三陰病機重在本氣失化,少陰之

上,熱氣治之,乃坎中一點真陽。坎陽乃命火也,為一身之生機所在,故少陰病機重在陽氣衰虛。

第二個問題:1.少陰失樞。2.太陰失開。3.厥陰失闔(氣散)。
陰陽本為一體,陰中有陽,陽中存陰,從生理上看, 「少陰之上,熱氣治之」,熱氣即元陽也。人之元陽,先天本已不足,後天則更虧易損

。故人身之陽有虧而無滿。人身之病皆陽氣為病也,陽氣一處不在,則一處即病,陽氣一處有虧,則一處陰凝,多寒濕並至也。故陽氣乃人

生之本。但陽氣易溫不宜補,溫則陽氣通達,補則陽氣凝滯。人之一身陽氣本為一體,乃一氣流行也。少陰病則陽衰陽虧,太陰病則濕阻飲

停,厥陰病則風氣不治,多散漫也,故可以烏梅、山萸、五味收之。
李老破格救心湯乃三陰並治之劑,附子以救少陰之陽,乾薑以救太陰之陽,除太陰之濕,亦陽盛而濕化也;山茱萸、龍牡等以斂厥陰欲散之

氣。
厥陰主要是風氣失治,疏泄失常。風大氣散――來復湯。風小氣郁――四逆散。
三陰病機,總括概之,也可以曰:
陽衰――少陰病機是熱少
寒濕――太陰主要是濕盛
寒凝――厥陰主要是風大或氣厥
此皆以本氣病為主。
六氣本為一氣,六經本為一體。乃真陽氤氳其間,子時發於少陰,出於三陽,故少陰陽旺則一身陽氣皆旺,少陰為一身陽氣之樞也。三陰陽

氣皆以賴之,但少陰陽氣欲賴太陰陽明之胃氣以滋之,欲賴厥陰風氣以疏之,少陰陽衰則六經陽衰,皆可用附子以助之。厥陰風氣不疏則陽

氣滯塞,血脈不行,在經則陰寒凝滯。當歸四逆湯之類證發也。
三陰之寒凝皆賴厥陰以疏之。臟寒凝滯則賴通脈四逆加吳茱萸、桂心以溫之。少陰厥陰同病,陽衰欲散。則一身之氣血陰陽皆欲亡。故賴厥

陰以收之。在大劑四逆湯基礎上,加用烏梅、山茱萸之類。
來復湯乃收厥陰之峻劑也。收厥陰者乃收厥陰之風,使陽氣不得散也。疏厥陰乃疏陽氣之滯,故陽氣不凝也。
太陰乃陽氣之助,先天之陽氣,非胃氣不能滋之。故四逆湯乾薑之溫中。太陰少陰合病則四逆、理中合用,附子理中是也。三陰本為一體,

三陰合病,則四逆、理中、桂萸同用。四逆,救其陽也,理中救其中也,桂萸治其風也,非重劑救陽不可。
熟附片30-100-200
乾薑30-60-120
炙甘草30-60-120
桂心或油桂3-10-20
回陽之劑也
重在挽垂絕之陽!
其液欲脫者 ,加人參以救暴脫之陰!
陽氣欲散者,加山萸、烏梅、三石以斂欲散之氣!

體會17:歸來兮,中醫之魂!

近日,師李可老近半月,感悟彼多,激情奔涌,思復仲景之道!
仲景為醫聖!
傷寒論乃中醫之魂!
感目今之狀,中醫無魂,故作文以挽之。
第一、要回歸仲景之六經辨證,六經乃仲景之魂也。仲景之理法也。
第二、要回歸仲景之葯量,非仲景之葯量,難起重疾沉痾也。
仲景之方葯理法,中醫之瑰寶也。六經內通於五臟,外應於六氣,是站在天地人這一層面上的中醫整體觀的具體體現。六經本於陰陽,根於

太極,實天地氤氳之一氣所化。無極――太極(太極圖乃陰陽之模型)――陰陽――四象――八卦。
明六經才得知天地氣化之理!
明六經才得以仲景方葯之用!
六經是中醫的時空宇宙,六經是中醫的相對論。
仲景是中醫之聖,六經乃中醫之魂,不可不知也。不通六經氣化,仲景之方成經驗之方,乃是「死方」。不明六經氣化,仲景之葯乃是對症

之葯,乃是「死葯」。六經氣化乃傷寒論一書之靈魂!
同道諸君,不可不知也。
幾多中醫已成西醫,幾多中葯已成西葯,同道諸君可鑒矣。此中醫之悲哀,亦仲景之悲哀。
不通六經氣化,不可以用仲景方。不通六經氣化,不可用李可方。無有駕照,不得駕車!
六經氣化,乃天地之氣化,客主加臨,司天在泉...
六經氣化,乃標本中氣及其從化,開闔樞及六經氣血多少、陰陽盛微之理。
挽兮,中醫之魂!
歸兮,中醫之魂!
挽之之道――
朝有讀經之聲!
晝有據經之診!
夕有歧黃之辨!
於茲,朝夕勵練,幾番春風夏雨,大中醫之氛圍可創矣!「中醫學術站在前沿可望矣!」

體會18:大疾沉痾,師法仲景原因

一、仲景之方乃千錘百煉之「經方」,指征明確,療效卓著,淵源悠遠。多經千錘百煉而成。
二、仲景之方,多為小方重劑,小方則減少相互牽掣,重劑則療效卓著。中醫之葯,量效關系肯定,多呈正相關也。麻黃少則4兩,多則六兩

,大黃少則2-4兩,多則六兩。
三、仲景之方,多用葯峻烈,青龍白虎、承氣玄武、四逆理中、麻桂辛夏,大多用葯皆威猛如虎,用之得當,效如桴鼓。硝黃巴豆,麻桂姜

附之效,路人皆知。
石膏用至一斤,吳茱萸、半夏用至兩升,細辛常用3兩,烏頭多則五枚,柴胡用到半斤,生地用到一斤。酸棗仁用2升,今確切考之,東漢一

兩乃今之13.92g,一升約合200ml,目今用量上少有望仲景之項背者,經方之效差乃經方之量差矣,回歸仲景,時不我待!

體會19:論仲景華佗之學

分證體系 張仲景六經 華佗五臟
總綱 先分陰陽,總體把握 先分五臟,分列把握
要目 舌脈神氣聲色便 心肝脾肺腎
論理 以六經六氣,標本開闔 以五行生剋,分別羅列
特點 從整體上把握更易抓住要害。五藏分別羅列,容易導致迷惑。
理念 陰陽一體,重視陽氣。
治療方法:
重在調節開闔樞,標本從化,據於理而明於法 五臟補瀉,補氣血陰陽,治本臟或隔治之。
總的原則:
1.調開闔樞;2.補陽;3.除濕;4.疏泄(風氣治之) 1.補某一臟腑的氣血陰陽;2.瀉其邪氣

二者均以人體生理為基礎來治療疾病, 但張失要在調六經,張氏更具整體性, 華氏主要在調五臟,華氏局限性較大。
方葯特點:
太陽:麻桂;陽明白虎承氣;少陽大小柴胡;太陰理中;少陰四逆;厥陰烏梅吳茱萸。 瀉心湯、補心湯、溫脾湯、補肝湯。

體會20:靈樞經脈篇有感

是動――臟腑之證――本經自病(包括本經臟腑)
所生――經絡之病――他經傳來(包括他經諸證)
五臟氣絕證:
手太陰氣絕――則皮毛焦,太陰者行氣溫於皮毛者也。
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少陰不振)
足太陰氣絕――則脈不榮肌肉
足少陰氣絕――則骨枯―
足厥陰氣絕――則筋絕,筋急引舌於卵
六府主所生病:
手陽明大腸―――主津液之所生病
手太陽小腸―――主液之所生病
手少陽三焦―――主氣之所生病
足太陽膀胱―――主筋之所生病
足少陽膽經―――主骨之所生病
足陽明胃經―――主血之所生病

體會21:人迎寸口辨

1.左為人迎,以候外感
右為寸口,以候內傷
2.氣口
五臟屬陰,以寸口候五臟陽氣盛衰,寸口盛則陽氣盛,寸口衰則陽氣衰,與人迎相比較,三陰經病,主候寸口。
人迎 = 寸口
手太陰肺 < 3 盛
> 虛
手少陰心 < 2 盛
> 虛
足太陰脾 < 3 實
> 虛
足少陰腎 < 2

足厥陰肝 < 1

手厥陰心包 < 1

3.人迎
六腑屬陽,以人迎候六腑強弱。人迎盛則陽氣盛,人迎衰則陽氣衰,或三陽經病,主要候人迎。
陽經 人迎 寸口
足太陽膀胱 2 > 盛
< 衰
手太陽小腸 2 > 盛
< 衰
足陽明胃 3 > 盛
< 衰
手陽明大腸 3 > 盛
< 衰
足少陽膽 1 > 盛
< 衰
手少陽三焦 1 > 盛
< 衰
三陽之樞機:
1.開折――則肉節瀆而暴病起矣。
2.闔折--則氣無所止息而萎疾起矣。
3.樞折--則骨搖而不安於地也。
三陰之樞機:
1.開折--則倉廩無所輸而膈洞。
2.闔折--則氣絕而喜悲。
3.樞折--則脈有所結而不通。
可以明確,仲景六經,十二經,或仲景所說的經脈,已臟腑而活也,已或仲景或可疏也。

體會22:六經之終,十二經之所終也

1.太陽之脈,其終也,戴眼,、反折、瘛瘲,其色白,魄汗乃出,出則死矣。
2.少陽終者,耳聾,百節皆縱。
3.陽明終者,口目動作,善驚妄言,色黃,其上下經盛,不仁則終矣。
4.少陰終者,面黑,齒長而垢,腹脹閉,上下不通而終也。
5.太陰終者,腹脹閉不得息,善噫,嘔則逆...
6.厥陰終者,中熱咽干,善尿心煩,甚則舌卷卵上縮而終也。
歷代以來,重視五行遠勝過重視六經,中醫界以五臟五行獨攬天下!仲景方葯仍用而六經之道已晦矣!仲景之道晦,乃捨本逐末,是廢理而

存方。廢理而葯,仲景之悲,中醫之悲也。
回歸仲景,回歸六經!

體會23:人身一小宇宙

人類是先認識外界然後才認識自身的,而且認識自身的難度更大,人們為了生存,首先要生產和生活,就應該順應自然的氣候變化,寒暑風

雨是我們始祖最早認識的對象,陰陽、五行,把這些認識的思想方法拿來認識人體。
取類比像的方法
自然界有陰陽――人體亦有陰陽
自然界六氣―――人體亦有六氣(六經)
自然界五行―――人體亦有五行(五臟)
六氣六經―――張仲景―――傷寒論
五臟五行―――華佗―――中藏經

體會體會24:談辨證論治之難

中醫治病,有兩難之境。
辨證,一難也,辨證難在何處?
1.是陰證還是陽證?可以從辨證大要來考察――舌脈神氣聲色便也。
2.真證還是假證?縱觀20餘年之經歷,臨床假症頗多,水極似火,陰極似陽,處處可見假證!陽虛可見面赤如妝,可見咽部化膿,可見舌紅

無苔,可見脈數、脈實,可見便結尿赤,甚者可見高熱不退。皆假象也,不識假像,葯必增病,辨假之難,難於上青天!
前提:
1.人身一切,陽氣一處不到便是病。
2.陽虛者十之八九,陰虛者百無一見。
3.寒濕證十之八九。
二、論治,二難也
西醫重在診斷,診斷一旦明確,即可據可查之現成治療方案,中醫違矣,即使辨證明確,遣方用葯仍難矣。
同是氣血虧,是用八珍還是歸脾?
同是陽衰,是用四逆還是通脈?
同是四逆,是用仲景原方還是後世法?
用量之差,天淵之別也,療效之差,亦天淵也。即使是同一病證,即使是同一個人,同一時刻,不同的醫生,即或是高明之醫,方葯肯定也

大不同也。千人千方,萬人萬方,一人一方!後學諸君,有何可師可法?
論治之難,難於上青天。
醫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體會25:論三焦之陽

三焦者,人體一身之膜膈也,主通行三氣(元氣、谷氣、清氣),乃氣化之樞紐,乃人身最關要之大腑也。
三焦之陽,上焦以心肺統之,中焦以脾胃統之,下焦以肝腎統之。雖言三焦,其實一焦而已。其氣化相呼應。上焦陽衰,心肺之陽衰也。不

能統攝在上之津液也,故清涕不止,咳嗽不休可治之。薑桂加麻附辛可也。中焦陽虛,脾胃之陽衰也。中焦者上下陽氣交通之樞紐也。中焦

陽衰則寒濕水飲痞膈之證作矣。上之真陰不能下降,下之命火不能上交於心。陰陽不交,心腎不交也。故鄭氏理中湯最佳。理中溫中焦之陽

,法夏去其濕濁水飲,西砂辛香宣通中焦之滯塞也。下焦之陽衰,乃真火不足也。不能統下焦之關竅精血,遺尿、滑精、帶下、二便不禁,

諸症作矣。 四逆湯類回陽救逆可也。
三焦乃是一焦,三陰乃是一陰。六氣乃是一氣,其陽衰甚則皆可於先後兩天著眼,以四逆、理中、回陽以救之、助之、挽之。沒有天地一統

的思想,不可以為醫也。

體會26:六經用葯之理

內經、仲景皆首重陽氣,陽氣者元氣也,真氣也,生氣也。六經本為一經,六氣本為一氣,三焦本為一焦,皆坎中真陽流行其間也。
陽氣為一身之本,只求陽氣充裕流暢,則萬病不生,故四逆、理中、桂萸為常備之葯。三陰病多陽氣衰,皆以少陰陽氣為其根本,故三陰病

多合病,並病,故三陰陽葯多合而用之,回陽飲(附子、乾薑、肉桂、炙甘草)為三陰並治萬全之劑。但太陰之

『伍』 如何治療傷寒 3種方法來治療傷寒

目錄方法1:用葯1、服用抗生素。2、按照醫生的指示完成整個療程。3、住院治療。4、做手術(如有需要)。方法2:用自然輔助療法促進康復1、一定要吃葯。2、保持身體水分充足。3、吃健康的食物。4、喝蜂蜜水。5、喝丁香茶。6、結合使用幾種碾碎的香料。7、使用紫錐花。8、用黑胡椒烹煮胡蘿卜湯。9、喝姜和蘋果汁。10、出現症狀的第一天,將半茶匙蘋果醋和45毫升水混勻。方法3:防止傷瞎老寒復發1、接種疫苗。2、只喝衛生的水。3、處理來源不明的水。4、確保食物衛生。5、維持良好的環境衛生。6、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傷寒是一種細菌感染,常發生在非工業國,比如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東歐和除日本外的亞洲地區。疾病之所以傳播,主要是清潔習慣差,處理食物和水的時候不注重衛生。患者通常吃了遭帶原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染病。如果你被診斷出患有傷寒,可以根據本文的步驟,了解最好的治療方法。
方法1:用葯
1、服用抗生素。當你第一次被診斷出傷寒,醫生會弄清楚疾病已經發展到哪一個階段。如果在早期就診斷出來,那麼最普遍的治療方案是使用抗生素。醫生會讓你服用抗生素1到2周。有些引起傷寒的菌種會對某些抗生素產生強大的抗葯性。醫生會讓你進行全面的實驗室檢查,確認使你發病的菌種,然後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醫生會根據你在哪裡感染細菌和之前是否曾經受感染,來決定使用哪一種抗生素。最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環丙沙星(Ciprofloxacin)、氨苄青黴素(Ampicillin)、阿莫西林(Amoxicillin)或阿奇黴素(Azithromycin)。
醫生也可能給你開頭孢噻肟(Cfotaxime)或頭孢曲松(Ceftriaxone)。一般服用10到14天。
2、按照醫生的指示完成整個療程。即使症狀可能在幾天內就消失,也要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否則,你很有可能會再次發病或傳染給別人。完成抗生素療程後,再次去看醫生,接受後續檢查,確認你真的治好了傷寒。
3、住院治療。如果病情嚴重,你需要立刻接受住院治療。嚴重的傷寒症狀包括腹部腫脹、嚴重腹瀉、發高燒(體溫達40攝氏度或更高)、一直嘔吐。住院期間蘆喊,你將以注射方式接受相同或類似的抗生素療程。如果出現以上任何劇烈症狀,請立刻就醫。
醫生也會以靜脈滴注方式給你補充體液和營養。
大多數人在住院3到5天後,情況大幅好轉。但是,如果病情嚴重,或是出現其它影響健康的並發症,你可能需要住院好幾周才能康復。
4、做手術(如有需要)。住院期間,如果出現並發症,你可能被診斷為嚴重傷寒。這意味著你出現嚴重並發症,像是內出血或是消化道裂開。醫生會建議你做手術。這種情況非常罕見,多發生在沒有接受抗生素療程的患者身上。
方法2:用自然輔助療法促進康復
1、一定要吃葯。自然療法必須和醫生開的葯結合使用。雖然它們不能治好傷寒,但是可以緩解發燒、惡心等症狀。抗生素可以對抗疾病,而自然療法只能讓你感覺更好一些,不能取代抗生素。展開任何自然療法前,先咨詢醫生的意見。確保它們不會和你服用的抗生素產生相互作用。一定要先問過醫生,才可以給兒童或孕婦使用自然療法。
2、保持身體水分充足。患病期間,一定要喝大量水。每天喝至少1900毫陪神野升水,另外再喝果汁、椰子汁和其它飲料補充水分。腹瀉和發高燒(傷寒最常見的2種症狀)經常會造成脫水。如果情況嚴重,建議以靜脈滴注方式補充體液。
3、吃健康的食物。傷寒可能使你營養不良。留意你吃的食物,確保它們可以給身體提供大量營養和熱量。提高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幫助補充能量(特別是如果每天少吃多餐)。如果你的腸胃不好,那就只能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像是糖、餅干、烤麵包、布丁和果凍。吃香蕉、米飯、蘋果醬和烤麵包。這是來自BRAT飲食法的4種不同類型的食物。它們很清淡,不會引起胃部不適,可以緩解惡心和腹瀉。
多喝100%純果汁、大麥茶、椰子汁或粥。注意,許多果汁含有大量糖,會導致腹瀉惡化。選擇純果汁。
如果沒有出現腸胃並發症,魚、奶油蛋羹或雞蛋是很好的選擇,可以提供大量蛋白質。
多吃水果和蔬菜,補充體內的維生素。
4、喝蜂蜜水。用蜂蜜和水泡成茶,喝下去可以有效緩解傷寒症狀。將1到2湯匙蜂蜜放進1杯溫水中拌勻。它可以幫助緩解消化問題。蜂蜜能舒緩腸道刺激,保護消化道組織。蜂蜜水也是天然能量飲料。
1歲以下的兒童不得食用蜂蜜。
5、喝丁香茶。它對緩解傷寒症狀真的非常有益。將5個丁香放進2升沸水中。繼續煮沸,直到一半的液體蒸發。熄火,讓丁香在水中多泡一會兒。變涼後濾出丁香。你可以連續幾天天天喝,幫助緩解惡心症狀。
你也可以加一兩湯匙蜂蜜,既能提味,還能增加對身體的益處。
6、結合使用幾種碾碎的香料。將幾種香料結合在一起,製成片劑,吃下去可以緩解症狀。將7束藏紅花、4個羅勒葉和7個黑胡椒粒倒進一個小碗里混勻。磨成細粉,然後加少許水。拌勻,不斷加水,直到呈糊狀。將它們分成葯片大小。配水服用1片。每天吃2次。
這個配方有抗氧化和抗微生物作用,可以緩解傷寒引起的消化問題。
7、使用紫錐花。你可以在市面上找到紫色的紫錐花、根或細粉。它們對增強免疫力和對抗細菌感染十分有效,也能增強身體組織。購買乾花磨成的細粉或幾支紫錐花的根。將1茶匙紫錐花放進240毫升水中,煮沸8到10分鍾。每天喝2或3次,最多隻能連續喝2周。
8、用黑胡椒烹煮胡蘿卜湯。傷寒的其中一個主要症狀是腹瀉。想要緩解腹瀉,你可以將6到8片胡蘿卜放進240毫升水中,煮沸8到10分鍾。濾掉剩下的胡蘿卜,添加2到3撮黑胡椒粉。每次嚴重腹瀉時,就喝這個湯。按自己的口味多放或少放一些胡椒。
9、喝姜和蘋果汁。傷寒的症狀會造成脫水。你可以泡一杯混合果汁,迅速補充身體水分、天然電解質和礦物質。將1湯匙薑汁和240毫升蘋果汁混勻。每天喝幾次,有助於保持身體水分充足。這個果汁也可以清除體內所有毒素和廢物,治療和肝臟相關的問題。
10、出現症狀的第一天,將半茶匙蘋果醋和45毫升水混勻。如果症狀很嚴重,在1到2小時內每15分鍾喝1次。之後,每次飯前喝1次,持續喝5天。你可以加少許蜂蜜,讓這個味道強烈的飲料變甜。
方法3:防止傷寒復發
1、接種疫苗。傷寒疫苗有2種。你可以注射Vi多糖疫苗,或是口服Ty21a疫苗。注射用疫苗只需打1劑(0.5毫升),注入上臂肌肉和大腿的上表面。口服疫苗分4劑,每隔2天服用1劑(第0、2、4和6天)。2歲以上的兒童和成人才能注射疫苗。每5年追加1劑。
如果是口服疫苗,則需要在服用抗生素24到72小時後,空腹服用疫苗,以免疫苗被抗生素破壞。6歲以上的兒童和成人才能服用口服疫苗。
根據你接種的疫苗類型,至少在旅行前1到2周,就得完成接種。不管你之前是否得過傷寒,疫苗都能發揮作用。不過,每2到5年必須再次接種。詢問醫生你接種的疫苗可以維持多久。
2、只喝衛生的水。水源不衛生是感染傷寒的主要原因。如果你要去或住在非工業國,最好只喝特定的水,比如正規廠家生產的瓶裝水。另外,千萬不要添加冰塊(除非你確定冰塊是用瓶裝水或衛生的水製成的)。不要吃冰棍或冷凍甜品(除非你確定它們是用安全的水製成)。
瓶裝碳酸水比普通瓶裝水安全。
3、處理來源不明的水。買不到瓶裝水?只要事先處理,你還是可以喝自己所能找到的水。先把水煮沸至少1分鍾,特別是如果你不確定水源(水龍頭或水泵)是否衛生的時候。不要飲用泉水、河水和其它水體的水。沒有辦法將水煮沸?那就在來源可疑的水中放氯片消毒。
如果你住的地區水源不衛生,不妨在屋子和社區建一個管道供水系統。用一個單獨、干凈和有蓋子的容器儲水。
4、確保食物衛生。吃下受污染的食物也會感染傷寒。前往某些國家時,一定要將蔬菜、魚或肉類煮熟。烹煮之前,先用干凈的水清洗一遍。如果你想要生吃食物,一定要用干凈的水徹底清洗一番,或是將它們浸在熱水中。用清洗劑和熱水洗好蔬菜後,給沒有煮過的蔬菜去皮。不要吃外皮,上面可能有污染物。如果可以,盡量不要生吃無法去皮的水果和蔬菜。用單獨、干凈的容器存放食物,不要將容器放在離污染物很近的地方,比如廁所、垃圾桶或污水管。煮熟的食物不能長時間放在冰箱,最好盡快吃完。丟掉冷藏了2天或更久的食物。
到傷寒非常普遍的國家旅行時,不要吃街頭小販販賣的食物。
5、維持良好的環境衛生。如果你住的地方有傷寒案例,一定要仔細清潔周圍。將變壞的食物丟進垃圾桶。修理損壞的水管和污水管,以免受污染的水流入周圍環境。存放食物和食用水的地方必須和污水管、廁所或化糞池隔開,以免被這些設備的污水所污染。
6、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傷寒可以通過觸摸傳播,所以你也應該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處理或烹煮食物之前和之後,處理水源之前和之後,如廁後或處理骯臟的東西後,最好用肥皂或酒精消毒凝膠洗手。保持外表干凈、整潔,每天都要洗澡。用干凈的毛巾擦手,而不是你穿在身上的衣服。

『陸』 怎麼治療傷寒

西醫要對症下葯,一般打點滴;中醫要辯證,一般為外敷和內服草葯。

『柒』 傷寒怎麼治療呢

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夏秋季為多,特別是衛生條件差的地區,洪水、戰爭、地震等自然災害會使本病大流行。

此病的傳染源為傷寒病人及帶菌者,他們的大便、尿、嘔吐物等排泄物,直接或間接污染水或食物,引起疾病傳播,水源污染可能會造成爆發流行。病後可獲持久免疫,只有2%左右可再次發病。

本病的典型表現為持續高熱、腹痛、便秘或腹瀉、肝脾腫大、白細胞低下,部分病人出現皮疹及脈搏相對緩慢,少數病人發生腸出血、腸穿孔或傷寒性肝炎等並發症。

臨床表現
本病的潛伏期一般為10-15天,大多數病人起病緩慢,開始多出現周身無力、不適、食慾差、腰酸背痛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只有少數病人出現寒戰、高熱、血壓下降、昏迷等急性症狀。

典型傷寒自然病程約4--5周,而不典型傷寒則病程長短不等,輕型1—2周可愈,重症患者症狀重、並發症多,如不及時搶救,可能在1—2周內死亡。

一、典型傷寒
發病初期,會出現低熱、周身不適、頭痛、咽痛、咳嗽、惡心、食慾不振等症狀。體溫呈梯形上升,一周左右升至39--40℃。

由於持續2-3周的39-40℃的高熱,病人極度虛弱,神情淡漠,反應遲鈍。還可出現昏睡、精神錯亂,腹痛、腹瀉、便血、肝脾腫大、肝功能異常等表現。而對於高熱的病人並不是脈搏加快反而是脈搏緩慢的情況,這種情況是傷寒病人特徵性的表現,據統計約有30-40%患者出現相對緩脈。部分病人還會在前胸和上腹部出現2-5mm大小、紅色的玫瑰疹,數目常不到20個,2-4天後消退,但可再發。

一般在發病的第3周,出現體溫下降,則病情開始改善。第4周後體溫漸恢復正常,症狀和體征也隨之消失,但全身狀況的恢復約需1個月左右。

二、不典型傷寒
對於輕型傷寒,不僅病程短,一般1—2周就可痊癒,發病時症狀也較輕,多不出現相對緩脈、肝脾腫大、玫瑰疹等特徵性表現,此種情況多發生於曾預防接種者有部分免疫力的人及小孩;有些病人病情輕微,仍能堅持日常工作,往往因突發腸出血、腸穿孔時才發現患有傷寒;有些病人只出現長期發熱,可持續數月,但卻無明顯腹痛、腹瀉、肝脾腫大、脈緩的症狀,此種情況多發生於免疫功能較低的人;重症患者則急驟高熱、寒戰、脈快、血壓下降、精神錯亂、昏迷、全身出血等。如不及時搶救則可能出現生命危險。

三、兒童傷寒的特點
兒童年齡越小,發病越不典型,輕病者多,一般發熱不規律、多嘔吐及腹瀉,但中毒症狀輕、無相對緩脈、玫瑰疹也較少見、脾大不明顯,病程較短,易並發支氣管炎和支氣管肺炎,但較少發生腸出血和腸穿孔。

嬰兒傷寒則重症多,多起病急驟、高熱、驚厥、腹脹、嘔吐等,病死率較高。

四、老年傷寒特點
老年患者發病症狀多不典型,體溫不高,神經和心血管系統症狀較嚴重,易並發支氣管炎及心功能不全,病情恢復較慢,病死率高。

五、復發與再燃
復發是指本病的臨床症狀消失1-2周後又重出現,已轉陰的血培養又呈陽性。而再燃則是指發病2-3周時,體溫逐漸下降而尚未正常時重又升高,持續5-7天後方正常。此間血培養常陽性。

這兩種情況的發生與機體抵抗力下降有關。當抵抗力下降時,潛伏在膽囊、骨髓、腸系膜淋巴結壞死中心或巨噬細胞內的傷寒桿菌又大量繁殖,再次侵入血循環而再次出現症狀。

並發症:
1、 腸出血、腸穿孔:這兩種並發症約占總發病人數的2%。多在病程的第2-3周發生,也可在病情恢復期發生。

2、 傷寒病人極易發生多臟器功能損害,如: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腦病、中毒性肝炎、腎功能損害,多於患病後1—3周發生。

如果你只是一般的傷風感冒就不用怕啦,吃感冒葯或輸液都可以,還有姜湯發發汗也好的快.

『捌』 體內有傷寒易生病老中醫推薦這6款中葯,幫你趕走傷寒

傷寒是中醫里邊常見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是由於邪氣氣侵犯身體不斷的由表入里而引起的。很多人都容易患有傷寒,並且在患病之後還會逐漸加重,從而引發更大的問題,所以一般都是需要在早期使用中葯來進行治療,選擇合理的中葯就是比較關鍵的問題。

1、桂枝

桂枝是治療傷寒時的,主要就比如方葯桂枝湯,就是以桂枝為主進行治療的方劑。桂枝主要是能夠起到新聞散寒的作用,在大部分時候使用桂枝就能夠針對初期的傷害進行治療,並且治療效果較好,對於陽氣虛弱或者是營氣較弱的人都有很好的效果。

2、白芍

白芍主要是起到衛陽收斂的效果,在桂枝的效果完全發揮之後,就可以選擇白芍來收斂陽氣,幫助患者進行陰陽交合。這種時候中焦的陰陽得到補充,這樣也就能夠幫助脾胃進行運化,一般也就解決了傷寒的問題。

3、烏梅

烏梅在傷寒之中主要是出現在厥陰,這也就是一氣周流循環的終點,陽氣運行的時候一般就是從少陰運行到太陽,而厥陰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通路。而且烏梅性味偏酸,具有溫陽收斂的效果,也就能夠很好的避免陽氣外泄。

4、麻花

在寒氣入侵長期受到寒邪影響的時候,最常用的葯物也就是麻黃,麻黃主要是具有溫燥之氣,可以在傷寒初期讓寒氣發散於體表,也就相當於起到了乾燥的作用,但是使用麻黃的時候,通常需要有其他的葯物進行配比來減少麻黃的副作用。

5、黃連

黃連是常見的一味清熱瀉火的葯物,主要也就可以治療熱邪導致的疾病。一般熱邪過重的時候,也就需要使用適當的黃連來幫助患者清瀉心火,但是黃連的用量不能過多,否則就有可能起到一定的副棗虛作用。

6、乾薑

如果寒邪入侵體內,傷寒的症狀較為嚴重,也就可以選擇乾薑來進行治療,因為乾薑是常見的升舉陽氣的葯物,使用乾薑也就能夠針對邪氣入里的問題進行解決,有的時候還可以使用一些其他的葯物來提升患者陽氣。

各種葯物都可以針對傷寒進行治療,傷寒不外乎就是寒邪以及熱血,所以在治療的時候確定患者具體情況以及疾病類別,就可以有效的選擇方葯。

#家庭醫生超能團##長江 健康 計劃禪悔#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凳襲燃權不得轉載

閱讀全文

與中醫治療傷西醫傷寒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水泥多孔磚砌牆方法圖片 瀏覽:703
孢穀草種植方法 瀏覽:281
萵筍青菜種植方法 瀏覽:734
前列腺增生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844
12伏蓄電池存電量計算方法 瀏覽:219
沖壓工36技計算方法計算實例 瀏覽:858
骨化三醇免疫治療方法 瀏覽:306
三聯療法如何服用方法 瀏覽:426
93乘43加91的簡便方法 瀏覽:393
海螺吃了頭暈有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812
如何寫通項方法 瀏覽:674
小學生如何寫作業快的方法 瀏覽:347
衛星手機夜景拍攝方法 瀏覽:97
怎麼做瘦肚子最快方法 瀏覽:11
考場查詞典技巧和方法 瀏覽:639
魔芋水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493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方法分析 瀏覽:323
平焊單面焊雙面成型的教學方法 瀏覽:601
查詢電腦圖片有多張的方法 瀏覽:429
兒童口腔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