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蜜蜂病敵害防治的方法
在蜜蜂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要貫徹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並按照生產無公害蜂產品要求進行。
一、蜂病的預防
1、選育抗病蜂種 有兩條技術途徑,一是在同一品種內定向培育,二是利用雜種優勢,選育抗病蜂種。
2、飼養強群
①保持蜂脾相稱,加強蜂群管理 早春蜂群應注意保溫,夏季應重視降溫。除了蜂巢外部人為保溫、降溫措施外,應保持子脾上蜜蜂的適當密度,並根據外界溫度高低,調整蜂路。
②淘汰老脾多造新脾 巢脾是蜜蜂繁育場所,也是儲蜜場所,同時是病源載體,及時淘汰病群巢脾、老脾能有效減少病源傳播。
3、預防蜜蜂病蟲害的措施
①提倡自繁自養 除引進良種除外,不從疫區購買蜂群,以免相互感染。飼料應用自產的蜂蜜、花粉。從外地購進舊蜂箱應嚴格消毒後再使用,本蜂場發生蜂病,應立即隔離治療,不要將病群巢脾任意調入健康蜂群,以防交叉感染。每年對蜂箱、巢脾消毒一次以上。
②改革喂葯方法 改傳統的糖水拌葯為將蜂葯加入花粉或糖粉喂蜂。
③防止蜜蜂農葯中毒 了解周圍農田噴灑農葯情況,採取應急措施,預防或減少蜜蜂的農葯中毒。
二、常見蜂病的治療
蜜蜂常見病蟲害有蜂蟎、爬蜂病、白堊病、美洲幼蟲腐臭病、歐洲幼蟲腐臭病、中蜂囊狀幼蟲病及茶花、油茶花蜜中毒。
1、大小蜂蟎
①規律及症狀 夏、秋季,大蜂蟎寄生率高,小蜂蟎危害也開始嚴重。巢門前,有殘翅不全幼蜂爬出,經肉眼辨認有的蜂體上附有蜂蟎。在割除雄蜂脾時,能發現大幼蟲、蛹體上附有大蜂蟎,有時見蜂體上附有蜂蟎。將新出房子脾抖蜂後,能發現小蜂蟎在子脾上亂爬。
②防治 經常割除雄蜂蛹,清除雄蜂房內蜂蟎。在6月上旬,主要蜜源結束後,繼箱群可掛氰菊酯(蟎撲)治蟎。在小蜂蟎寄生率上升時,用升華硫均勻刷在封蓋子脾上,5天1次,連續2~3次。7月份,在椴樹、荊條大流蜜前期可關王或採用處女王交尾,造成斷子,讓蜂蟎暴露在蜂體或巢脾上,再掛氟氨氰菊酯條治蟎。大流蜜期不用葯,預防蜂葯污染蜂蜜。
2、爬蜂病
①規律及症狀 南方一般在春季4~5月份油菜花期,北方5~6月份洋槐花後期、荊條花期易發此病。西方蜜蜂爬蜂病,主要由螺原體、孢子蟲等病原綜合引起的青壯年蜂病。病蜂爬出箱外,行動遲緩,不能飛翔,聚集在低窪地或草叢中。有的死蜂雙翅展開,吻伸出,但不同於農葯中毒。
②防治 葯物防治可用檸檬酸。繼箱群每晚喂500毫升葯物糖漿,內含2克檸檬酸。每天1次,連續喂3次,停3天,再喂3次。
3、白堊病
①規律及症狀 一般發生在春季及初夏,外界氣溫19~30℃,空氣潮濕。由蜂球囊菌寄生引起的蜜蜂大幼蟲死亡的真菌性傳染病。在巢門口可發現有灰白色或黑色片狀硬質幼蟲體。患病巢房封蓋不齊有凹陷、穿孔。死亡的幼蟲呈乾枯狀,白色或灰黑色,無臭味,無粘性,易被清除。
②防治 此病發病後不易治癒。蜜蜂春繁時,不喂來歷不明的蜂花粉,箱內換入茶花花粉脾或喂茶花花粉可減少白堊病發生。發病輕時,可用葯物治療,用丙酸鈣加入糖漿喂蜂,繼箱每群喂糖漿0.5千克(含丙酸鈣0.5克)。嚴重時應該換脾,必須蜂多於脾,再喂糖漿。
4、美洲幼蟲腐臭病
①規律及症狀 夏季弱群易發病,在大流蜜期,病情減輕,甚至自愈。由幼蟲芽孢桿菌引起的蜜蜂幼蟲病。4~5日齡幼蟲易發病,封蓋後死亡。發病的封蓋房油亮發光,下陷,有穿孔。腐屍緊貼房壁,挑起有拉絲,褐色有魚腥味。
②防治 發病初期,將病脾抽出淘汰,嚴重的換箱換脾再用葯物防治,用鹽酸土黴素可溶性粉,每箱(10框)每晚喂500克糖漿(含200毫克純土黴素),隔4日1次,連喂3次,停3天,再喂3次。采蜜前6周停止喂葯。
5、歐洲幼蟲腐臭病
①規律及症狀 一般春季脾多於蜂的弱群易發生。由蜂房球菌引起的蜜蜂幼蟲病。3日齡小幼蟲易感染,4~5日齡死亡,蟲體變淡黃色、黃色、直至黑褐色,易清除有難聞酸臭味。
②防治 西方蜜蜂患此病不嚴重,在蜜蜂密集,注意保溫條件下蜂群能自愈。用土黴素治療,方法與治美洲幼蟲腐臭病相同。
6、中蜂囊狀幼蟲病
①規律及症狀 南方2~4月與11~12月,北方5~6月,是發病高峰期。由病毒引起,每天上午,可見工蜂從巢內拖出病蟲屍體,散落在巢門前。子脾有插花子,房蓋有穿孔,房內有尖頭死幼蟲,褐色無臭,易從巢房拖出。
②防治 去除病群蜂王,換上健康群成熟王台,新王交尾產子後,蜂群康復快。在斷子間淘汰病脾,讓工蜂密集,多造新脾。用中草葯華千斤藤(海南金不換)干塊根15~20g或半枝蓮的乾草50g,煎湯,可用於20~30框蜂的治療。
7、茶花與油茶花中毒
①規律及症狀 發生在10~11月份茶花、油茶花開花期。茶花、油茶花流蜜不佳,危害蜂群輕;流蜜好,危害蜂群嚴重。蜜蜂在採茶花、油茶花後,引起大批幼蟲死亡,死亡幼蟲散發酸臭味。
②防治 在茶花、油茶花流蜜期不間斷喂飼糖漿(蔗糖與水比2∶3),上午一次,晚上一次,陰雨天不斷,結合分區管理效果更好。
另外,山區放養的蜂群,秋季易受胡蜂侵害,根治辦法要設法找到胡蜂蜂巢徹底毀巢,或捉住胡蜂,粘上毒葯,放其回巢,毒殺蟲子。
❷ 關於蜜蜂囊狀幼蟲,如何診斷和及時防治呢
一、囊狀幼蟲病的症狀
囊狀幼蟲病毒主要侵染2~3日齡幼蟲,潛伏期5~6天,幼蟲會死於封蓋前後,很少能見到化成蛹後死亡的現象,病蟲身體會失去光澤、變成蒼白、頭部離開巢房壁、略有上翹,形狀呈龍船型,用鑷子挑出來後會看到末端有一個透明的小水囊,病蟲顏色也逐漸由蒼白色變為淡褐色、黑褐色,蟲屍不會腐爛,而是干癟無臭味兒、無粘性,容易從巢房裡被清除。由於死蟲不斷被清除,蜂王重新產卵,所以患病蜂群會出現「花子現象」。中蜂發生此病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大片子脾發病,來勢兇猛,很容易造成全群覆滅,稱之為急性型;另一種是發病幼蟲數量不多,病蟲斷斷續續可見,群勢逐漸下降,稱之為慢性型。
❸ 蜜蜂病蟲害防治辦法
1.美洲幼蟲腐臭病防治,美洲幼蟲腐臭病一般來說出現在夏季高溫時,可能造成蜜蜂幼蟲腐爛死亡。染病後患病蜂群表面濕潤,仔細查看會有針頭大的穿孔,蜂房蓋下陷,腐爛之後能夠聞到魚腥味。防治此病,可以在越冬前就對蜂箱進行一次徹底的消毒;蜜蜂所食用的飼料必須要從正規廠家購置;發現此病後第一時間對蜂箱進行更換。 2.歐洲幼蟲腐臭病防治,歐洲幼蟲腐臭病通常在早春和晚秋氣溫相對較低的情況下出現,可能導致蜜蜂幼蟲體腐爛,表面出現黃褐色斑點,腐爛後可聞到酸臭味。預防該2病,一般是通過提升蜂王抵抗力的方式,若使用活力更好的蜂王予以取代,應當投喂具備豐富蛋白質的飼料。 3.囊狀幼蟲病防治,一般出現在春夏之交,傳播性較強,對蜂群具有非常大的毀滅性,同時此病反復性較強,應當進行徹底治療。染病之後蜜蜂頭部上翹,屍體不存在臭味或粘性。防治該病,一般通過促進蜂群抵抗力的提升,或投喂飼料時加強蛋白質的補充。發病後,可選擇清熱解毒的中草葯,或抗病毒862等葯物實施治療。 4.蜜蜂孢子蟲病,一般出現在春夏交際時節,是一種慢性的傳染病,染病之後的狀態不是非常明顯,到中後期會逐漸開始表現為不安、體表瘦小,不再具備飛翔能力。防治此病的方法通常是採用消毒之後的蜂箱以及更加優質綠色的飼料進行投喂,並用4%的福爾馬林進行消毒。孢子蟲對於酸性較為敏感,發病之後需要為蜜蜂投喂酸性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