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以肝經濕熱、陰虛陽亢、腎氣不固,心脾虛損為多見,臨床常用的較為有效的偏方、驗方主要如下。適用於陰虛陽亢所致的早泄生地黃10克,山萸肉、山葯、知母、黃柏、澤瀉、丹皮、金櫻子各9克,沙苑蒺藜10克,龍骨、牡蠣各30克。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B. 我得了雞鳴瀉,如何治療急求高名中醫
「五更瀉」,又叫雞鳴瀉、晨瀉、腎瀉。顧名思義,「五更」即是拂曉之前,意即五更時分,病人腹痛腸鳴瀉泄,瀉後則安,大便不成形,呈糊狀,夾有不消化之物,無黏液,無膿血,大便常規化驗並無異常,冷天加重。「五更瀉」多見於中老年人。 中醫認為,「五更瀉」主要是由於脾腎陽虛所致。人到老年,體質衰弱,陽氣日昌蠢中憊,漸漸致腎陽不足。中醫的辨證為命門火衰,命門之火能溫煦脾陽,腐熟水谷,有助於飲食的消化吸收,腎陽衰微後,命門之火就不足,以致脾失溫煦,運化失常而發生腹瀉,加上自然界在黎明之前陽氣未振,陰寒較甚,更致溫煦不足,而腹部作痛,腸鳴泄瀉。同時,病者還可伴有不思飲食、精神疲憊、形寒肢冷、腰膝酸軟等腎陽虛的症狀。
治療「五更瀉」應溫腎健脾、固澀止瀉。方用四神丸加減。四神丸由六味中葯組成:補骨脂、肉豆蔻、吳茱萸、五味子、生薑、大棗,可制丸服用,也可做湯劑用水煎服。方中補骨脂是主葯,善補命門之檔拆火,以溫養脾陽,輔以肉豆蔻暖脾澀腸,佐以吳茱萸、生薑以溫中散寒,五味子斂酸固耐山澀,另加大棗健脾養胃,諸葯合用,成為溫腎暖脾、固腸止澀之劑,用於「五更瀉」每獲良效。若形寒肢冷等腎陽虛症狀較明顯,可酌加附子、炮姜,以增強其溫腎暖脾之力;若久瀉不止,身體虛弱,中氣下陷,宜加黃芪、黨參、白術、升麻等益氣、健脾、升提之葯;小腹疼痛較甚者,可加小茴香、木香以暖腎行氣止痛。
此外,在日常膳食中可多吃一些溫補腎陽的食物,如牛羊肉、狗肉等進行調理,對五更瀉的防治大有裨益。但須注意的是,四神丸主要是針對脾腎陽虛所致的腹瀉,至於腸胃濕熱、下痢以及腸胃積滯未清的泄瀉則禁用該方。因此,當發生腹瀉時,尤其當症狀較重時,應去醫院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不能一味以四神丸施治。
C. 拉肚子的中葯
黃柏 知母 比較寒涼, 酸棗仁、柏子仁果仁類葯物含油脂,起到潤腸作用; 這兩種葯物會引起便溏腹瀉。
D. 雞鳴泄是怎麼回事
五更泄,病證名.見《張氏醫通·大小府門》。又名雞鳴泄,腎泄。病因是由腎陽不足,命門火衰,陰寒內盛所致。 此病多見於中老年人。中醫野派認為,此病主要由於脾腎陽虛所致。患者除應注重腹部保暖、忌食生冷食物外,適當食療亦可收到滿意效果。 病久漸虛,脾病損腎,則見脾腎陽虛。腎陽不足滑岩,命門火衰,不能蒸化致病。黎明之前,陰氣盛,陽氣未復,脾腎陽虛者,胃關不固,隱痛而作,腸鳴即瀉,又稱「五更泄 」、「雞鳴泄」;瀉後腑氣通則安;腎虧則腰膝酸冷,脘腹畏寒,形寒肢冷,四肢不溫;腎陽虛衰,命門火衰,溫煦無力,小便清長,夜間尿頻;舌質淡,舌體胖有齒印,脈沉細無力,均為脾腎陽虛之徵。 證候表現:黎明泄瀉,腸鳴臍痛,瀉後痛減,大便稀薄,混雜不消食物,形寒肢冷,四肢不溫,腰膝酸冷.看頌讓賀一下你的情況符合以上症狀嗎
E. 雞鳴瀉是啥病咋治療
病情分析:雞鳴瀉,又名茄汪世晨瀉、五更瀉,是指發生在黎明前的泄瀉,此時正是公雞打鳴的時候,故名。雞鳴瀉是老年人的常見病。中醫認為,這種慢性腹瀉多由腎陽不足、命門火衰、陰寒內盛所顫肢致。因屬腎虛所致,故本病也有「腎瀉」之稱。 意見建議:中葯里有專門治療雞鳴瀉的葯物陵尺叫四神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