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鏈黴素治療花生的方法

鏈黴素治療花生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3-05-22 15:45:06

① 花生青枯病用什麼葯。

青枯病是細菌性病害,受害後植株頂端葉片萎蔫下垂,晚上可恢復。病莖初期可見水浸狀病斑,逐步變褐色漏擾,病返殲旦莖維管束變色。
防治,初期可用鏈黴素,青枯立克灌根防治,連灌2-3次。也可用腐殖酸銅,氯溴異氰尿酸噴霧防治。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使用,希望對您有用改行
?如果您感覺對您有用,不妨點一下採納,您的認可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② 花生青枯病用什麼葯

花生青枯病發病初期,可以選用20%噻菌銅溶液、72%農用鏈黴素、念段閉20%葉枯唑噴施防治,連續噴2-3次,間隔7-10天噴1次;可以用72%農用鏈黴素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或者14%絡燃察氨銅水劑300倍液灌根,每株使用葯液250毫升,連續使用2-3次仔裂,間隔10天使用1次。

③ 早春地膜花生枯萎病的綜合防治方法有什麼

早春花生枯萎病包括根腐病、白絹病、莖腐病等多種病害,嚴重影響了地膜花生的生產。其發病的共同特徵是花生莖或葉枯萎、變色、壞死。一般土質低的地塊發病嚴重,輪作地塊和肥力高、土質好的土地發病輕。花生開花期高溫多雨,特別是雨後變晴,會使生病的花生秧會迅速枯萎死亡。對於花生枯萎病,最好實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陪鏈法,具體如下:

4、化學防治

葯劑防治是用50%多菌靈濕性粉劑混合或浸泡種子,葯量是種子重量的1%。發芽後,要仔細觀察病株,及時生根,帶到田外集中處理,防止蔓延。同時注射多菌靈膠顯劑和農用鏈黴素,交替注水,各注射約250克葯液,預防病菌和附近未發病的花生。

綜上所述,預防早春地膜花生枯萎病要多舉並措,多頭防治,將危害降到最低。

④ 我這邊花生青枯病特別嚴重,請問如何防治

①將種子浸濕後,用綠亨1號1~2克/kg種子或綠亨2號3~4克/kg種子拌勻即可播種。也可在派神花生苗期、始花期或發純銀病初期用綠亨1 500~2 000倍液噴。發病較重時,可用葯液灌根。②發病初期噴2 500~3 000倍液的農用鏈黴素,或32%克菌溶液1 500~2 000倍液做羨宴,或用14%絡氨銅AS 300倍液噴淋根部,每株灌對好的葯液250ml。隔7~10天 噴 1 次,連噴3~4次。

⑤ 花生苗期根腐病莖腐病用什麼葯治

花生死棵主要是根腐病,莖前差腐病和青枯病造成的,防治根腐病、莖腐病可以用96%天達惡霉靈弊悔配3000倍+天達-2116 600倍租指葉面噴霧或灌根,5-7天一次,連續防治2—3次。防治花生青枯病可以用72%農用硫酸鏈黴素4000倍液+天達2116 600倍液噴霧或灌根。

⑥ 請問專家,花生有哪些常見病害如何防治

1.花生根結線蟲病的識別與防治花生根結線蟲病又稱花生根瘤線蟲病。俗稱地黃病、地落病、黃秧病等。
(1)症狀 2齡幼蟲侵入花生的幼嫩根尖,形成不規則形根結,線蟲鑽入花生根部中柱造成根液滲流、養分損耗,易引起次生病害。根結線蟲定居取食並刺激根細胞增生,連續危害新根根尖,使次生根結成團(根結團),吸收養分困難。病株生長緩沖念高慢或萎黃不長,植株矮小,始花期葉片變黃瘦小,葉緣焦枯,提早脫落,花小且開花晚,結果少或不結果。線蟲還可侵害果殼、果柄和根,果殼受害形成乳白突起的小瘤,發病後蟲瘤呈褐色瘡痂狀,但較少見。果柄和根莖形成葡萄狀蟲瘤簇。
(2)防治方法①葯劑防治:長效緩釋劑播前可用天達阿維菌素3000倍液噴溝或每畝施用48%毒死蜱200克,拌細土20千克,混勻直接施於溝底後播種。發病初期,用天達阿維菌素3000倍液淋根。
②生散尺物防治:應用淡紫擬青黴和厚垣孢子輪枝菌,能明顯起到降低線蟲群體和消解其卵的作用。
2.花生葉蟎的識別與防治(1)形態特徵 硃砂葉蟎的雌蟎背面觀呈卵圓形,體長0.42~0.56毫米,寬為0.26~0.36毫米,體色呈紅色或淡紅色,俗稱「紅蜘蛛」,體軀兩側各有黑斑1個,其外側3裂,內側接近體軀中部。雄蟎背面觀呈菱形,比雌蟎少。二斑葉蟎與硃砂葉蟎極相似,區別在於二斑葉蟎體色呈淡黃色或黃綠色,無紅色個體,肉眼辨別近白色,俗稱「白蜘蛛」。
(2)發生規律及危害症狀 花生葉蟎在山東招遠市1年發生10~20代,以成蟎在土縫、花生田邊的雜草根際或樹皮下吐絲結網越冬,往往成群團聚潛伏。翌年3月下旬開始活動,4月下旬至5月上旬遷入花生田危害,6、7月間為發生盛期,對春花生可造成局部危害。7月中旬雨季到來,葉蟎發生量迅速減少,8月份若天氣乾旱可再次大發生,在花生莢果期造成危害。9月中下旬花生收獲後遷往冬季寄主,10月下旬開始越冬。
花生葉蟎群集在花生高陵葉的背面刺吸汁液,受害葉片正面初為灰白色,逐漸變黃,受害嚴重的葉片乾枯脫落。在葉蟎發生高峰期,由於成蟎吐絲結網,蟲口密度大的地塊可見花生葉片表面有1層白色絲網,且大片的花生葉被連結在一起,嚴重地影響了花生葉片的光合作用,阻礙了花生的正常生長,使莢果乾癟,大量減產。
(3)防治方法①農業防治:合理輪作,避免葉蟎在寄主間相互轉移危害;花生收獲後及時深翻,既可殺死大量越冬的葉蟎,又可減少雜草等寄主植物;清除田邊雜草,消滅越冬蟲源。
②化學防治:當花生田間發現發病中心或被害蟲率達到20%以上時,要及時噴葯防治,噴葯要均勻,一定要噴到葉背面;另外,對田邊的雜草等寄主植物也要噴葯,防止其擴散。具體方法是:對硃砂葉蟎單一發生地塊可用2%天達阿維菌素3000倍液噴霧防治。
3.花生網斑病識別與防治(1)危害症狀 發病初期,病斑先出現在植株基部的葉片上,逐步在上部葉片表現症狀。侵染初期,呈白網狀。以後,侵染點隨葉脈以放射狀向外擴展,呈星芒狀。病斑繼續擴大,由白色逐步變褐至黑褐色,形成邊緣不清晰的網狀斑。高溫、高濕,可出現大塊斑,直徑可達1~1.5厘米,病斑背面在發病後期出現褐色斑痕,並於表皮下生黑色小突起。在溫濕度降低時,葉表面出現白色至褐色菌絲狀斑痕,有時可布滿葉子表面,或形成黑褐色小斑。
(2)發病特點 病害發生與茬口、栽培方式、溫濕度及降雨有較明顯關系。重茬地發病重,覆膜田重於露栽田,壟種比平種發病輕,麥套花生較夏直播發病也輕。在結莢期高溫、高濕、多雨有利於病害流行發生。
(3)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品種:抗性好的品種(系)有花37、魯花10號和魯花11號、濰花8號、豐花8號、花育26號抗病豐產性好,可因地制宜地採用。
②改進栽培技術:輪作換茬,可與甘薯、玉米、大豆等作物輪作。清除病殘體,減少菌源。深耕深翻,減少土壤表層菌源。合理增施肥料,提高抗病力。
③化學防治:於花生播種後3天內,用25%網路(雙苯三唑醇)可濕性粉劑,或60%多菌靈,均用500倍液地面噴霧,封鎖土壤中菌源,減少初侵染。上述葯劑可與乙草胺除草劑混配噴灑,兼除雜草。
也可於發病開始,葉面噴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均為800倍液,加600倍「天達2116」,每10~14天噴1次,共噴2~3次。
4.花生青枯病的識別及防治(1)發病症狀 花生一般在初花期最易感染此病。病株初始時,主莖頂梢第1、2片葉片先失水萎蔫,早上延遲開葉,午後提前合葉。1~2天後,病株全株或一側葉片從上至下急劇凋萎,色暗淡,呈青污綠色,後期病葉變褐枯焦。病株易拔起,其主根尖端、果柄、果莢呈黑褐色濕腐狀,根瘤墨綠色。病莖縱剖,維管束呈黑褐色,橫切面保濕下稍加擠壓可見白色黏液溢出。
(2)發生規律 病菌隨帶菌土壤、病株殘體、帶菌雜草,以及帶菌土雜肥和糞肥,借雨水、灌溉水、農具、昆蟲媒介傳播,此菌在土壤中可存活14個月至8年。病菌從植株根部傷口及自然傷口侵入,在維管束內繁殖,分泌毒素,造成導管堵塞,植株失水萎蔫,爾後病菌進入皮層與髓部薄壁組織的細胞間隙,使之崩解腐爛,再次散出,重復侵染。據調查,高溫高濕最有利於此病發生,當溫度達25℃以上,降雨的多少與遲早決定此病發生早晚與程度大小。一般時晴時雨、久旱驟雨或久雨驟晴時發生嚴重;土壤溫度與濕度驟變或地塊線蟲增多,造成根部受傷或腐爛時發生嚴重;低窪排水不良地塊較高坡地發生嚴重;砂土、薄土層、保水保肥差的地塊較壤土、肥土發生嚴重;連作田較輪作田發生嚴重;酸性土壤較微鹼性土壤發生嚴重;草害多較草害少地塊發生嚴重。另外,品種間抗性差異顯著。
(3)防治方法①農業防治:選用高產抗病品種,合理輪作。有水源的地方,實行水旱輪作,防效較好。旱地可與瓜類、禾本科作物3~5年輪作,避免與茄科、豆科、芝麻等作物連作。旱地花生,播種前進行短期灌水,可使病菌大量死亡。採用高畦栽培,適期播種,合理密植,防止田間蔭蔽與大水漫灌。注意排水防澇,防止田間積水與水流傳播病害。
採用配方施肥技術,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適施氮肥,葉面噴施「天達2116」,促進花生穩長早發。對酸性土壤可施用石灰,降低土壤酸度,減輕病害發生。田間發現病株,應立即拔除,帶出田間深埋,並用石灰消毒。花生收獲時及時清除病株與殘余物,減少土壤病源。
②化學防治:
拌種:播種前,用「天達2116」浸拌種專用型50克,兌水750克拌花生種20千克,切勿悶種。
噴霧:花生出齊苗後,畝用72%農用鏈黴素4000倍液、10%世高2500倍液噴霧,為增加葯效,可與「天達2116」壯苗靈600倍液混合噴霧。
5.花生葉斑病的識別與防治 花生葉斑病是由兩種病菌引起的病害,即花生黑斑病和花生褐斑病。
花生褐斑病發生期較早,在初花期即出現;黑斑病則較遲,在下針期才發生。因此,褐斑病在下部葉片較多,黑斑病多在上部葉片。秋花生以黑斑病較突出,春花生則以褐斑病較普遍。兩病都可危害葉片、葉柄、莖、子房、柄和莢殼,嚴重時造成落葉,植株早枯,影響養分積累而導致莢果不充實,降低出仁率和含油量,收獲時容易落果和種子發芽。花生發生葉斑病的主要原因,與輪作周期短、高溫高濕的環境、品種抗病性弱、砂質土地力差、施肥不足等有密切的關系。
花生葉斑病的有效防治方法如下:
①輪作。花生實行水旱輪作,與水稻輪作更好。旱坡地花生與玉米、地瓜、木薯等旱地作物輪作,2年一輪,可明顯減輕花生葉斑病危害。
②改良土壤。改善栽培條件,增施有機質農家肥,改良土壤,增強花生的抗病能力。
③選用抗病品種。種植花生,要選擇抗葉斑病強的品種。
④葯劑防治。花生葉斑病包括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發生期在莢果膨大期,當田間病葉率達10%時應及時噴葯防治,常用的葯劑有50%多菌靈600倍液,或96%天達惡霉靈3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噴霧。
6.花生根腐病的識別與防治(1)症狀 花生根腐病在花生各生育期皆可發生。花生播後出苗前染病,可引起爛種、爛芽;苗期受害引致根腐、苗枯;成株期受害引致根腐、莖基腐和莢腐,病株地上部表現矮小、生長不良、葉片變黃,終致全株枯萎。由於本病發病部位主要在根部及維管束,使病株根變褐腐爛,維管束變褐,主根皺縮干腐,形似老鼠尾狀,患部表面有黃白色至淡紅色霉層(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2)病原 花生根腐病由半知菌亞門的鐮刀菌屬侵染所引起。包括尖鐮孢菌、茄類鐮孢菌、粉紅色鐮孢菌、三隔鐮孢菌和串珠鐮孢菌5個菌種。它們都可產生無性態的小孢子、大孢子和厚垣孢子。小孢子卵圓形至橢圓形,無色,多為單胞,大小2~3.5微米×5~12微米。大孢子鐮刀形或新月形,具3~5個分隔。厚垣孢子近球形,單生或串生,直徑7~11微米。病菌習居土壤中,在土中能存活數年,屬維管束寄生菌,可堵塞導管和分泌毒素而使植株枯萎。
(3)發病規律 病菌主要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並成為病害主要初侵染源,帶菌的種仁、莢果及混有病殘體的土雜肥也可成為病害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流水、施肥或農事操作而傳播。初侵接種體主要是厚垣孢子,再侵接種體為大、小分生孢子,能從寄主傷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維管束內繁殖蔓延。通常植地連作、地勢低窪、土層淺薄、持續低溫陰雨或大雨驟晴、或少雨乾旱的不良天氣發病較重。
(4)防治方法 應採取耕作栽培防病為主、葯劑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
①把好種子關:做好種子的收、選、曬、藏等項工作;播前翻曬種子,剔除變色、霉爛、破損的種子,並用種子重量0.3%的40%三唑酮、多菌靈可濕粉拌種,密封24小時後播種。
②合理輪作:因地制宜確定輪作方式、作物搭配和輪作年限。
③抓好以肥水為中心的栽培管理:整治排灌系統,提高植地防澇抗旱能力,雨後及時清溝排漬降濕;增肥改土,精細整地,提高播種質量;視天氣條件適期播種;注意施用凈肥,抓好田間衛生。
④及時施葯預防控病:齊苗後加強檢查,發現病株隨即採用噴霧或淋灌辦法施葯封鎖中心病株。可選用96%天達惡霉靈30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靈可濕粉1000倍液。與天達2116混配隔7~15天1次,連噴2次,交替施用,噴足淋透。

⑦ 花生發生爛果,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要如何防治呢

花生,營養豐富,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也是許多地區重要的經濟作物,是人們日常生活的油料作物之一,特別是在北方的花生主產區,大都以花生油作為日常的主要食用油。

然而種植的花生在生長到結莢成熟期,其莢果常常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而發生爛莢爛果現象,從而導致花生減產,品質下降。

⑧ 花生黑霉病的防治

花生黑霉病從幼苗到成株期均可感病,經幼苗期為重。
症狀識別:
幼苗感病後,起初在靠近表土層的莖稈上出現黃褐色斑,邊緣深褐色,病斑擴展很快,表皮縱裂,呈干腐狀,最後病部只剩下破碎的纖維組織。花生植株上部枝葉對合,無光澤,葉緣微卷。輕者能重新長出根系,但很少結果;重者全株枯萎而死。典型症狀是病株易在根頸部拔斷,髓部及維管束變紫褐色。
防治措施:
重點抓好葯劑拌種。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的0.3%拌種效果很好。
1、合理輪作:可與小麥、玉米輪作2-3年,但不能與芝麻、大豆煙草等輪作。
2、清潔田園:田間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燒毀;秋收後,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防止傳染。
3、葯劑防治: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每株灌葯液0.3-0.5升,隔10天灌葯一次,共3—4次。

閱讀全文

與鏈黴素治療花生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36除以101簡便方法 瀏覽:883
氧氣焊使用方法 瀏覽:406
特殊規定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瀏覽:980
肌肉腿部訓練方法 瀏覽:207
中國電化研究主要研究方法 瀏覽:510
電力管枕圖片施工方法 瀏覽:974
最簡單的眉毛分解方法 瀏覽:940
做葡萄酒的方法視頻 瀏覽:899
學校武當武術教學方法 瀏覽:351
有哪些可以治療囊腫的方法 瀏覽:862
黃梔子鹵肉上色方法視頻 瀏覽:673
三頭龍訓練方法視頻 瀏覽:866
金日飲水機的安裝方法 瀏覽:67
內衣的穿著正確方法 瀏覽:742
mc6航模教練器的連接方法 瀏覽:919
752紫外光度計使用方法 瀏覽:29
如何管理顧客浪費方法 瀏覽:841
消毒傷口正確方法如下 瀏覽:101
丁香理化鑒別方法 瀏覽:927
洋甘菊單方精油的使用方法 瀏覽: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