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胸段脊髓水腫鍛煉方法

胸段脊髓水腫鍛煉方法

發布時間:2023-05-17 09:56:28

Ⅰ 脊髓損傷怎麼鍛煉

脊髓損傷的患者由於損傷的平面不同,可以達到的康復目標也是不同的,運動,感覺,功能的改變也是不盡相同的。需要系統的評估來確定患者的運功和感覺的平面。再做進一步康復方案的制定。下面是脊髓損傷一些常規的訓練方法,僅供參考:
1、肌力訓練: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不同訓練的重點有所不同。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肌力訓練的重點是上肢肌肉,而不完全性脊髓損傷的患者,殘留肌肉要一並訓練。肌力3級的肌肉可以採用主動運動;肌力2級時可以採用助力運動、主動運動;肌力1級和0級時只有採用功能性電刺激的方式進行訓練。肌力訓練的目標是使肌力達到3級以上。脊髓損傷患者為了應用輪椅、拐或助行器,在卧床、坐位時均要重視鍛煉肩帶肌力,包括上肢支撐力訓練、肱三頭肌和肱二頭肌訓練和握力訓練。
2、坐位訓練:此種訓練在墊上或床上進行均可。坐位可分為長坐位(膝關節伸直)和端坐位,(膝關節屈曲90°)。進行坐位訓練前患者的軀干需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或肌力,雙側下肢各關節活動范圍,特別是雙側髖關節活動范圍需接近正常。坐位訓練可分別在長坐位和端坐位兩種姿勢下進行。坐位訓練還包括坐位靜態平衡訓練,及軀干向前、後、左、右側以及旋轉活動時的動態平衡訓練。
3.步行訓練:步行訓練要達到的目標是:①治療性步行:一般適合於胸6-胸12平面損傷患者。②家庭功能性行走:可在室內行走,但行走距離不能達到900m,一般見於腰1-腰3平面損傷患者。③社區功能性行走:腰4以下平面損傷患者穿戴踝足矯形器,能上下樓,能獨立進行日常生活活動。步行訓練分為平行杠內步行訓練和拐杖步行訓練。先在平行杠內練習站立及行走,逐步過渡到平衡訓練和持雙拐行走訓練。行走訓練時要求上體正直、步伐穩定、步速均勻。耐力增強之後可以練習跨越障礙、上下台階、摔倒及摔倒後起立等訓練。
4.輪椅訓練:在患者傷後2-3個月脊柱穩定性良好,坐位訓練已完成,即患者可獨立坐15分鍾以上時,開始進行輪椅訓練。上肢力量及耐力是良好輪椅操縱的前提。輪椅訓練包括向前驅動、向後驅動,左右轉訓練,前輪蹺起行走及旋轉訓練,上斜坡訓練和跨越障礙訓練,上樓梯訓練以及下樓梯訓練,過狹窄門廊的訓練及安全跌倒和重新坐直的訓練。注意每坐30分鍾,必須用上肢撐起軀干,或側傾軀干,使臀部離開椅面減輕壓力,以免坐骨結節發生壓瘡。
5.矯形器的使用:為患者配備適當的下肢矯形器,是很多截癱患者站立步行所必需的。常見的矯形器有膝踝足矯形器、髖膝踝矯形器。
6.心理治療:脊髓損傷給患者的精神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因此,心理治療也是康復鍛煉必不可少的。大多數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治療會勇敢的面對現實。康復的目的是幫助患者重新盡可能正常的回到生活中去。

Ⅱ 脊髓損傷治療方法哪些

1.早期治療
脊柱損傷的早期救治包括現場救護、急診救治、早期專科治療等。早期救治措施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脊柱脊髓功能的恢復。
對各種創傷患者進行早期評估應從受傷現場即開始進行。意識減退或昏迷患者往往不能訴說疼痛。對任何有顱腦損傷、嚴重面部或頭皮裂傷、多發傷的患者都要懷疑有脊柱損傷的可能,通過有序的救助和轉運,減少對神經組織進一步損傷。
遵循ABC搶救原則,即維持呼吸道通暢、恢復通氣、維持血循環穩定。要區別神經性休克和失血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而出現的低血壓。神經源性休克是指頸椎或上胸椎脊髓損傷後交感輸出信號阻斷(T1-L2)和迷走神經活動失調,從而導致血管張力過低(低血壓)和心動過緩。低血壓合並心動過速,多由血容量不足引起。不管原因為何,低血壓必須盡快糾正以免引起脊髓進一步缺血。積極輸血和補充血容量,必要時對威脅生命的出血進行急診手術。當血容量擴充後仍有低血壓伴心動過緩,應使用血管升壓葯物和擬交感神經葯物。
2.葯物治療
當脊柱損傷患者復甦滿意後,主要的治療任務是防止已受損的脊髓進一步損傷,並保護正常的脊髓組織。要做到這一點,恢復脊柱序列和穩定脊柱是關鍵的環節。在治療方法上,葯物治療恐怕是對降低脊髓損害程度最為快捷的。
(1)皮質類固醇 甲基強的松龍(MP)是惟一被FDA批準的治療脊髓損傷(SCI)葯物。建議8小時內給葯。推薦甲基強的松龍作為治療的選擇,而不是標准性治療或推薦性治療方法。另外,也有少數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MP治療急性脊髓損傷無效並可造成嚴重的並發症。
MP對脊髓斷裂者無效,脊髓輕微損傷不需要應用MP,可自行恢復,完全脊髓損傷與嚴重不全脊髓損傷是MP治療的對象。但應注意,大劑量MP可能產生肺部及胃腸道並發症,高齡者易引起呼吸系統並發症及感染。總之,在進行MP治療的過程中應注意並發症的預防。也可應用地塞米松,持續應用5天停葯,以免長期大劑量使用激素出現並發症。
(2)神經節苷脂 是廣泛存在於哺乳類動物細胞膜上含糖酯的唾液酸,在中樞神經系統外層細胞膜有較高的濃度,尤其在突觸區含量特別高。用GM-1治療脊髓損傷患者,1年後隨訪較對照組有明顯療效。盡管它們的真正功能還不清楚,實驗證據表明它們能促進神經外生和突觸傳遞介導的軸索再生和發芽,減少損傷後神經潰變,促進神經發育和塑形。研究認為GM-1一般在損傷後48小時給葯,平均持續26天,而甲基強的松龍在損傷後8小時以內應用效果最好。也有學者認為GM-1無法阻止繼發性損傷的進程。目前神經節苷酯治療脊髓損傷雖已在臨床開展,但由於其機制仍不明確,研究仍在繼續,因此其臨床廣泛應用也受到限制。
(3)東莨菪鹼 通過調整微循環、改善脊髓損傷後毛細血管破裂出血和堵塞造成的微循環障礙,減輕脊髓缺血、壞死,有利於脊髓功能恢復。使用越早越好。宜在傷後當日使用。
(4)神經營養葯 甲鈷胺是一種輔酶型B12,具有一個活性甲基結合在中心的鈷原子上,容易吸收,使血清維生素B12濃度升高,並進一步轉移進入神經組織的細胞器內,其主要葯理作用是:增強神經細胞內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促進髓鞘主要成分卵磷脂的合成,有利於受損神經纖維的修復。
(5)脫水葯減輕脊髓水腫 常用葯物為甘露醇,有心功能不全、冠心病、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滴速過快可能會導致致命疾病的發生。對老年人或潛在腎功能不全者應密切觀察尿量、尿色及尿常規的變化,如每天尿量少於1500ml要慎用。恰當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以防脫水、血容量不足,並應監測水、電解質與腎功能。
3.並發症治療
脊髓損傷患者的死亡可分早期和晚期兩類。早期死亡發生於傷後1~2周內,多見於頸髓損傷,死亡原因為持續高熱、低溫、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等。晚期死亡則發生於數月或數年之後,多由壓瘡、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營養衰竭等引起,頸髓、胸腰髓損傷均可發生晚期死亡。早期和晚期死亡並無一定界限,絕大多數脊髓損傷患者死亡於並發症。但如能給以防治,又能給以良好的康復治療,則患者非但可以長期存活,並能坐、立、行,甚至參加工作,可見防治並發症的重要性。
(1)排尿障礙及其治療 脊髓損傷以後,治療排尿機能障礙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排尿狀況,減輕日常生活中的不便,使患者在不用導尿管的情況下有規律地排尿,沒有或只有少量的殘余尿,沒有尿失禁,防止泌尿系統感染,恢復膀胱正常機能。
1)持續引流與膀胱鍛煉 脊髓損傷早期患者,膀胱逼尿肌無力,尿液為內括約肌所阻不得排出,治療以留置導尿管引流為好。一般應留置直徑較小的橡皮導管或硅橡膠導尿管,最初任其開放使膀胱保持空虛狀態以利逼尿肌功能的恢復。1~2周後夾管,每四小時開放一次,夜間患者入睡後應保持開放。在導尿管開放期間,訓練患者用雙手按摩膀胱,盡量壓出尿液。
2)預防泌尿道感染和結石 由於膀胱癱瘓,小便瀦留,需長期使用留置導尿管,但容易發生膀胱攣縮和尿路感染與結石。久之,感染將難予控制,嚴重損害腎臟,以致腎功能衰竭。①拍高床頭 有利於尿液從腎臟經輸尿管引流到膀胱,而減少尿液逆流引起腎盂腎炎、腎盂積水、腎盂積膿最終損害腎功能的機會。②多飲水 患者每日飲水量應保持2500m1以上,如此則排尿也多,有機械沖洗作用。夏天還可鼓勵患者多吃西瓜,理由同上。③沖洗膀胱 在嚴格無菌操作下,短期或間斷使用導尿管,使排尿暢通。每日用生理鹽水、3%硼酸液或0.1-0.05%呋喃西林溶液,沖洗膀胱1~2次。④清潔尿道口 留置導尿管以後,由於導尿管的刺激,尿道口處往往可見有分泌物積存,容易滋生細菌,應當每天清除。⑤更換導尿管 導尿管留置過久容易引起感染及形成結石,應當定期更換。普通橡皮導尿管一般每隔1~2周更換一次。若採取刺激性較小、外徑較小、內徑為1.5~2mm的塑料管,則可間隔2~3周更換一次。換管之前應盡量排空尿液,以便於拔管後尿道道可休息數小時。在此期間內可令患者試行排尿。排尿若能成功,則不必再行插管。平日尿液能自行沿導尿管周圍溢出,說明膀胱已經恢復排尿機能,是拔管的指征。
3)葯物療法①尿瀦留 刺激副交感神經使逼尿肌力量增強、內括約肌開放,以恢復排尿機能。抑制交感神經使內括約肌不處於緊張狀態以利排尿,可用腎上腺能受體抑制劑。用抑制尿道和括約肌痙攣葯物。②尿失禁 膀胱逼尿肌痙攣:可用阿托品類葯物等。膀胱內括約肌力弱:可將麻黃素與Ethinyloestrodiol配伍應用。膀胱內括約肌鬆弛:應用西葯效果不佳,可試用中葯縮泉丸或縮泉湯
4)手術療法 根據患者不同情況,可以選用下列手術方法:①經尿道內括約肌切開術 下運動元性膀胱排尿障礙,於傷後6個月仍不能自行排尿者;上運動元性排尿障礙,膀胱內括約肌張力增高,排尿阻力增大,長期不得緩解者,均對經尿道行內括約肌切開術。②尿道外括約肌切開術 因有長期排尿困難或尿路感染不能控制,經造影證實排尿障礙的主要阻力來自尿道外括約肌者,可行外道外括約肌切開術。③回腸代膀胱術 由於長期留置導保管或長期慢性尿路感染而發生膀胱攣縮者,可行回腸代膀胱術,以擴大膀肌容量,根除膀胱感染,減少排尿次數。④尿轉流術 因有長期排尿障礙行留置尿管而並發生感染者,可做恥骨上膀胱造瘺術;患者一般情況不佳,尿路有梗阻合並腎盂積水、腎盂積膿、腎功能衰竭者可做腎造瘺術;膀胱攣縮因某種原因不能做回腸代膀胱手術者,可行輸尿管造瘺術。
(2)體溫異常及其治療
1)高熱 高熱須與感染鑒別。由於交感神經已經麻痹,葯物降溫已屬無用。如能有空調設備,可使室溫控制在20~22℃之間。預防和治療以物理降溫為主,採用酒精擦浴或在頸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走行部位放置冰袋。
2)低溫與心力衰竭 存在於頸髓橫斷患者,由於全身交感神經的麻痹,皮下血管網舒張而不能收縮,故若損傷發生在隆冬季節,患者經長途運送而未能很好保暖者,則大量體溫散發體外,體溫下降,可達32℃。此時患者神情淡漠,必率減慢,每分鍾只有50℃余次。若體溫繼續下降至30℃或以下,則將發生心律紊亂,而死於心力衰竭。治療以人工復溫為主,升高室溫、熱水袋法(40℃)、電熱毯法、將輸入的血液和液體預先加熱法等。溫度不宜升得過急過高,要徐徐升溫至34℃後依靠衣被保暖升溫至36℃,以不超過37℃為宜。
4.壓瘡及其治療
壓瘡是截癱患者的常見並發症,最常發生的部位有骶椎、脊柱棘突、肩胛骨、大轉子、跟後、腓骨頭等處。壓瘡嚴重者可深達骨部,引起骨髓炎,面積較大、壞死較深的壓瘡,可使患者丟失大量蛋白質,造成營養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症,還可繼發感染引起高熱,食慾不振、毒血症,甚至發生敗血症,導致患者死亡。
(1)壓瘡的預防 ①翻身 加強護理,勤於翻身,每2小時一次,日夜堅持。要使骨折平面以上部分及以下部分作為一個整體同時翻身,不可使患者身體扭轉。翻身要勤,幅度要小,即左右翻身各45度就可滿足需要。②按摩 為患者翻身時,應在其身體易於受壓的骨性突起部位塗擦50%酒精或其他復方擦劑。邊塗擦邊按摩,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然後,塗以滑石粉或六一散。按摩時,手法宜輕,不可用力過大,以免擦傷皮膚。③防污染 患者的衣被以純棉者為好,防止皮膚被糞便、尿液污染。
(2)壓瘡的治療 ①解除壓迫 床褥要柔軟、平整、清潔、乾燥,使用充氣褥瘡墊。加強護理,勤於翻身,設法使壓瘡部位不再受壓,才能為癒合創造條件。②改善全身狀況 增加蛋白質及維生素的攝入量,適量輸血,調整水與電解質平衡,應用抗生素等。
(3)處理局部傷口 ①一度壓瘡 增加患者翻身次數,保持局部皮膚及床單乾燥,以滑石粉或50%酒精擦拭,並做輕手法按摩。②二度壓瘡 水皰未破者,嚴格消毒後,用空針將水抽吸干凈。水皰破潰已形成創面者於局部塗以1%龍膽紫或10%~20%紅汞酊,每天以紅外線照射。③三度壓瘡 用外科手術方法剪除環死組織,局部換葯以除去殘留的壞死組織,待肉芽生長健康時,可行植皮木。④四度壓瘡 引流不暢者,需要切開傷口擴大引流,並要盡量切除壞死組織包括有骨髓炎的骨質。肉芽已經老化、創緣已有瘢痕形成、創面長期不癒合者,應該將傷口做放射狀切開,以利新鮮肉芽生長。創面清潔但范圍較大者,可做局部皮瓣轉移術
5.呼吸困難與肺部並發症的防治
(1)堅持每2~3小時為患者翻身一次。
(2)為患者口服化痰葯。
(3)選用有效抗生素全身應用或α-糜蛋白酶混合後,霧化吸入。
(4)鼓勵患者咳嗽。可壓住其腹部以幫助咳嗽。
(5)囑患者經常作深呼吸運動。
(6)切開氣管。截癱平面在第四至第五頸椎以上者,呼吸微弱,氣體交換量小。肺活量小於500ml者,可做預防性氣管切開術;截癱平面較低,在觀察過程中患者呼吸變得困難,且有進行性加重,或繼發肺部感染,氣管分泌物增多,影響氣體交換,肺活量下降至1000ml以下者,應盡早做氣管切開術。行氣管切開術可保證呼吸道通暢,使呼吸阻力減少,死腔縮小,吸痰方便,並可經由切口直接給葯。所給葯物一般為稀釋的抗生素、糜蛋白酶和異丙基腎上腺素的混合溶液,它們有抗茵、解痙、化痰和濕潤呼吸道的作用。遇患者呼吸停止時,可經由氣管切開處進行人工呼吸,或使用自動呼吸器輔助呼吸。有肺部感染者,可經由氣管切開處取標木做痰培養,以找出致病菌和有效抗菌葯物。給葯途徑,除重點由靜脈滴注外,尚可經氣管切開處直接滴入。
6.排便障礙及其治療
(1)脊髓損傷患者的排便障礙 當脊髓受到損傷而發生截癱時,肛門外括約肌的隨意控制及直腸的排便反射均消失,腸蠕動減慢,直腸平滑肌鬆弛,故糞便瀦留,日久因水分被吸收而成糞塊,稱為便秘;若有腹瀉,則表現為大便失禁。截癱患者以便秘最為常見。便秘時,由於毒索被吸收,患者可有腹脹、食慾不振、消化功能減退等症狀。
(2)截癱患者便秘的治療 ①飲食和葯物療法 食譜中多含水、蔬菜和水果等,可口服緩瀉劑及大便軟化劑。鎮痛葯和鹼性葯物會抑制胃腸蠕動,應盡量避免使用。②灌腸 可用肥皂水或生理鹽水灌腸。③針灸或刺激扳機點 如錘擊尾骶部。④手掏法 用戴手套的手指伸入肛門,掏出硬結大便。此法對尾骶部之有褥瘡者更適用,因為它可避免大便污染傷口。⑤訓練排便反射對損傷已2、3個月的晚期截癱患者應該每天讓患者坐立,增加腹壓,定時給以適當刺激,如按壓肛門部及下腹部,以訓練其排便反射。
7.痙攣及其治療
痙攣是由損傷脊髓的運端失去中樞指揮而前角細腦與肌肉之間卻保持完整的聯系所致,損傷平面以下反射弧高度興奮,脊髓基本反射(包括牽張反射、屈肌反射、血壓反射、膀胱反射、排便反射、陰莖勃起反射)亢進。脊髓損傷患者經過休剋期,於傷後1~2個月逐漸出現痙攣,而於傷後3~4個月達到中等程度的痙攣。嚴重的痙攣狀態常提示損傷平面以下軀體存在病損,如尿路感染、結石、肛周膿腫、肛裂、壓瘡等。
(1)預防措施 注意脊髓損傷早期癱瘓肢體的位置,促進軀體伸張反射,避免屈曲性痙攣。如頸段、上胸段脊髓損傷採取俯卧位,肢體被動活動和訓練恢復直立位,有利於促進伸張反射。解除患者的精神緊張。積極治療尿路感染、褥瘡等並發症。避免室溫劇變、衣服鞋帽過緊以及膀胱直腸充盈引起的痙攣狀態。幫助患者進行騎車動作鍛煉可明顯減輕痙攣狀態。
(2)痙攣的治療 ①葯物治療 脊舒、妙納。②功能性電刺激 應用於痙攣肌肉的拮抗肌,每日一次。③閉孔神經切除術及內收肌切斷術 可緩解嚴重的內收肌痙攣。④前根切除術 適用於第十胸脊神經至第一骶脊神經支配范圍內的痙攣。⑤脊髓前聯合切斷術 應限制在第十胸脊髓至第一骶脊髓范圍,並注意保留圓錐及其重要反射功能。
8.康復治療
(1)思想教育 傷者在瞬息間由一個健康人突然成為一個殘疾人,其心理創傷極為嚴重。在治療和康復期間,由於療法不多,見效較慢,療程很長,患者常憂慮重重,悲觀失望。醫護人員須與家屬一起,共作思想工作,發揮患者與殘廢作斗爭的主觀能動性,使殘廢降至最低程度。
(2)物理治療 ①按摩 按摩時手法要輕,由遠及近地對四肢各部位進行按摩,目的是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強直,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淋巴迴流。順胃腸蠕動方向用手掌按摩、揉擦及深壓,可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順結腸蠕動方向按摩,可促進排便;順恥骨上按摩,可促進排尿。對下肢的按摩,操作時由足趾開始,依次為踝關節、膝關節及髖關節的屈伸動作,其次為髖關節的內收、外展及舉高,並使其一側足跟置於對側膝部,然後沿小腿下滑直達踝部。對上肢的按摩,應被動屈伸手指、握拳,並協助做腕、肘、肩諸關節的活動。對痙攣性肢體做被動活動時,要有耐心、要緩慢地進行,切忌粗暴,以免發生軟組織損傷,導致出血及日後的異位生骨。②電療 對弛緩性癱瘓患者,應用感應電治療可防止其肌肉萎縮及纖維變性,並能改善肌肉營養狀況和使肌肉保持功能狀態。因電療對痙攣性癱瘓患者無效,所以不宜採用。③水療 熱水浴有助於肌腱、肌肉、韌帶的伸展,改善關節的活動度,減少痙攣,使組織變得柔軟些。
(3)功能鍛煉 在骨折癒合後,視病情的許可,在床架、支架、拐杖等器械的輔助下,加強鍛煉,使患者可以起坐、站立,甚至步行。
(4)功能性電刺激 功能性電刺激又稱人工脊髓,其基本原理為通過適當劑量的電刺激使肌肉或肢體重現功能活動。刺激可直接作用於肌肉,亦可作用於神經。電刺激可增強肌肉的有氧代謝,釋放更多的活性酶:亦可增加肌肉的橫切面積和提高肌原纖維所佔的百分比,從而增強肌力;還可增快肌肉的收縮速度和增強肌內的耐力。此外,尚可在中樞神經系統與肌肉之間開放更多的通道而加強其控制運動的能力。①刺激股四頭肌 留負極於大腿前面上中交界處,誘導期可見股四頭肌間斷性收縮,而於強化期及站立期則明顯有力。②刺激股神經 置負極於腹股溝股動脈之外側,刺激後可見股四頭肌收縮,雖然強度低但是效果好,能改善排尿功能。③刺激腓總神經 置負極於腓骨小頭下萬,正極於小腿外側伸肌肌腹上,用以糾正足下垂,使踝關節呈足背伸而為站立和步行作準備。④刺激腰背骶棘肌 置電極於感覺平面以下的兩側骶棘肌,使腰背肌收縮,維持人體站立姿勢。⑤刺激正中神經 置負極於肘窩正中,正極於前臂下1/3屈側。⑥刺激尺神經 置負極於肘後內側,正極於前臂中下1/3交界處之屈側。⑦刺激橈神經 置負極於肘窩外側,正極於前臂中下1/3交界處的屈肘穴處。
9.畸形的防治
(1)畸形的預防 患者取卧位時,應保持髖關節及膝關節於輕度屈曲位,並用軟枕或三角架頂住足底和足趾,或者使用小腿護架和石膏托防止被子壓腳及發生足下垂畸形。此外,經常對癱瘓肢體進行按摩,對關節做被動活動也可減少畸形的發生。
(2)畸形的矯治
1)非手術療法 對於輕度畸形者,可採用被動關節活動、皮膚牽引及葯物對症治療。
2)手術療法 對於重度畸形者,可根據情況選用以下幾種手術方法治療。①跟腱切斷術或延長術 治療中度足下垂。②距骨切除術或三關節融合術 治療嚴重足下垂。③趾間關節切除融合術 治療爪形趾。④內收肌腱切斷術或閉孔神經切斷術 治療髖內收畸形。⑤闊筋膜張肌、縫匠肌、髂腰肌松解術 治療髖屈曲畸形。⑥腘繩肌切斷術 治療膝關節屈曲畸形。⑦脊髓瘢痕切除術、神經松解術或前根切斷術 治療嚴重痙攣。
手術後一般需要用石膏及支架保護患肢於功能位,以達到日後能起坐、站立、做短距離行走、生活基本自理的目的。但是,對脊髓損傷平面高、開展功能鍛煉晚,而體質差、意志薄弱缺乏毅力者,治療效果不甚滿意。

Ⅲ 急性脊髓炎高位截癱的康復鍛煉方法有哪些

  對於在家進行恢復功能鍛煉的截癱患者,首先一定要樹立戰勝病魔的勇氣和自信,其次,要在保證安全的同時,勞逸結合地進行最大限度的功能鍛煉。 1、肌肉關節運動法:每日3—4次做癱瘓平面以下的肌肉被運活動,包括揉、搓等按摩手法,促進血液循環,保持肌肉豐滿,同時進行癱瘓平面以下的各關節被動運動,保持關節靈活,以防關節僵化而影響進一步的功能鍛煉。
     2、抵膝抱臀站立法:此法適用於脊髓損傷三個月後的截癱患者,具體順序如下: (1)讓患者雙手扶床邊,雙腳著地,坐於床邊; (2)配合者坐於患者對面,以自己的膝蓋部位抵住患者的膝蓋部位,雙手抱緊患者臀部,並讓患者雙手抱住自己的肩膀。
   (3)配合者雙手用力抱緊患者臀部並往自己的方向牽拉,同時患者雙手用力即可站起。   以上動作完成後,每次可讓患者站立15—30分鍾,依次遞增,如有頭暈、惡心等不適,可坐下休息片刻重新進行,以便患者逐步適應,如站立後患者雙腳腫脹青紫,可在晚上睡覺時將患者雙腳墊高,腫脹即可消退。
   3、扶物行走法:站立一段時間後,可讓患者鍛煉扶物行走。膝關節固定器固定患者膝蓋部位,然後扶雙杠配合者進行邁步、抬腿等功能重建性鍛煉。   以上三種功能鍛煉方式應用時互相結合,對截癱患者的最終恢復大有裨益。

閱讀全文

與胸段脊髓水腫鍛煉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辣燙製作方法步驟詳解 瀏覽:752
什麼方法可以讓綵衣變亮 瀏覽:224
弱視最好的治療方法 瀏覽:99
治療胃病的土方法老胃病怎麼治呢 瀏覽:26
簡單黃豆醬的三種製作方法家庭 瀏覽:989
宮頸癌腺鱗癌治療方法 瀏覽:158
真銀的鑒別方法三個94個九點 瀏覽:852
突然陽痿治療方法 瀏覽:766
如何製作磁場方法 瀏覽:875
注水旗桿的安裝方法 瀏覽:212
直鉤簡化計算方法 瀏覽:921
燙皮的製作方法和配料視頻 瀏覽:347
醉拳訓練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89
果汁伴侶的使用方法 瀏覽:235
改寫人生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980
2014簡單方法防小人 瀏覽:443
小米3流量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42
交通分布預測的常用方法 瀏覽:29
常用焊接成型的工藝方法及應用 瀏覽:57
交流電的計算方法視頻 瀏覽: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