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腿風濕艾灸治療方法

腿風濕艾灸治療方法

發布時間:2023-05-11 21:15:46

A. 風濕艾灸什麼部位

需要艾灸傷病位置,以肩膀為例需要艾灸肩膀周邊和患處。

B. 徐願主任談:原來通過艾灸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效果可以這么好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性疾病,患者常會出現關節疼痛、腫脹、僵硬、畸形,最終導致肢體功能嚴重受損。在治療方面,臨床多使用非甾體抗炎葯、糖皮質激素和緩解病抗風濕等西葯,從而達到臨床緩解的效果,但是在長期使用的過程中,嘩凳一些葯物的副反應,使很多患者不能長期堅持,以致病情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而再次復發。

現在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發現,艾灸在類風濕關節炎方面表現不俗。艾葉具有生溫、熟熱、純陽的特性,通過燃燒產生熱力可直接給予軀體以溫熱性刺激,然後通過經絡的傳導,從而發揮溫經散寒、活血通痹、消瘀散結的功效,進而實現抗炎、修復關節滑膜、保護骨及軟骨等作用,由此也成為了眾多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治療新選擇。

下面推薦幾個適合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進行艾灸的穴位:

l 足三里。陽明胃經合穴,具有補中益氣、疏風化濕之效,同時還可以進行免疫機制調節。穴位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

l 膀胱經背部俞穴:脾俞、肝俞、腎俞。其中,脾俞穴位於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可利濕、健脾;肝俞穴位於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可疏肝,與太溪、腎俞配合,可起到補腎、滋陰之效;腎俞穴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門旁開1.5寸,可利水強腎,配合命門,能起到助運化、壯元陽、利水濕之效。

l 太溪穴 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艾灸此穴 能壯陽喊逗、滋陰、補腎;

l 命門穴位於人體的腰部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對此穴進行艾灸,能固本強腎,壯陽溫腎,利於疏通督脈。

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鄭蘆賣擇艾柱灸、艾條灸、溫針灸、溫灸器灸,一般來說,一個穴位做10-15分鍾即可,每天1-2次,堅持十來天,即可感受到明的效果。

徐願主任說:在中醫眼中,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是由於營衛不和、正氣不足、風寒濕邪致經絡、骨節筋脈阻塞而發病,而艾灸治療具有除濕、祛風、祛瘀、通絡的作用,因此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方面具有不錯的療效,進而安全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評分,以及滑膜形態結構。

C. 類風濕性關節炎艾灸

1

阿是穴

位置:關節疼痛的部位即是阿是穴

類風濕局部施灸以阿是穴(即疼痛點)或者紅腫變形部位為主。

方法:讓患者可以平躺在床上,施灸者手持艾灸棒,將艾灸棒的火頭慢慢移近患者疼痛部位,圍著疼痛部位尋找疼痛點。當火頭烤到某一點時,患者感到很舒適,感到熱氣迅速向深處傳導,或有其他異常感覺,這就是最好的治療點。然後在疼痛點周圍滾動艾灸棒,或者移神橡空動艾條熏灸。

2

曲池穴

位置: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完全屈肘時,當肘橫紋外側端處。

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肩肘關節疼痛、上肢癱瘓、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胃腸炎等。用艾條做溫和灸,每穴每次15-20分鍾,10日一個療程。

3

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膝蓋)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功效: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用艾條做溫和灸,每穴每次15-20分鍾,10日一個療程。

4

腎俞穴位(腰眼)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

功效:灸腎俞區有強腎的功效。對腎臟、內分泌、骨頭以及免疫系統疾病等都有治療作用。是治療類風濕的首要選擇。

方法:每次游瞎灸治應在30-40分鍾以上,最如雀好能灸到兩個腎發燙。

D. 風濕艾灸什麼穴位

艾灸是傳統的中醫理療方法,對人的身體健康非常有好處,艾灸可以幫助淡化患者身上關節疼痛的現象,因為艾灸有一定的祛濕功效,但是艾灸的穴位很重要,一般來說,要想治療風濕病,我們最好是艾灸患者的三陰交,這是患者身上很重要的一個穴位,艾灸這里可以促進人體內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對於治療風濕病很有好處。
當然除了可以艾灸三陰交之外,患者還可以艾灸足三里,艾灸一般是出現在人的關節上的,二足三里可以疏通患者的筋骨,對於治療風濕病很有好處,所以說如果有必要的話,大家可以對這兩個穴位進行艾灸,當然如果患者找不到穴位的話,也可以身上哪裡疼就艾灸哪裡,效果也是一樣的。
風濕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疾病,對人的身體健康有著很大的危害,風濕病嚴重的話還會引起關節變形,所以說患上了風濕病,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病情,對於風濕病患者來說,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注意保暖,同時如果有需要,可以進行艾灸,艾灸能夠幫助緩解患者身上的不良症狀表現,但是不可以幫助治療風濕病,風濕病是沒有辦法治癒的。

E. 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疼痛用艾灸

風濕寒性關節痛 是指人體感受風寒濕邪所引起的以肌肉、關節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本病中醫辨證常分為風重、濕重、寒重、風濕、寒濕等五種證型,臨床治法較多,多采者坦用理療等方法。

膏肓灸法是中醫針灸學中傳統的特種灸法,某院自1997年以來用傳統膏肓灸法試治本病,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結果如下。 

基本資料

某院收治147例風濕寒性關節痛患者,其中男性61例,女性86例 。

年齡28~72歲 ,平均46、47歲 ;膝關節痛58例,背腰部痛21例,肘關節痛12例,膝關節合並其它關節、部位痛56例 。

艾灸方法

膏肓灸法 :患者平坐床上,屈膝抵胸。前臂交叉,雙手扶膝,低頭,面額抵於手背,使兩肩胛骨充分張開,在平第四胸椎棘突下,肩胛骨內側緣骨縫處按壓,覺胸肋間困痛,傳至手臂,即是膏肓穴。

配穴:氣海、足三里;足背冷痛者加至陰穴。

膏肓穴以大艾炷灸,每次13壯;再使患者平卧,取氣海、足三里3穴,大艾炷各灸7壯 。若需加灸至陰穴,則與灸膏肓穴同時進行。小艾炷兩側各7壯 。每日治療1次 ,15次為1個療程。

結果

近期治癒 :受累關節、肌肉疼痛消失,關節功能恢復正常,ESR降至正常。

顯效 :受累關節、肌肉疼痛大部分消失或明顯減輕,ESR恢復正常,關節疼痛未消失。

有效 :受累關節疼痛或腫痛有好轉。

無效 :經連續治療 1~2個療程以上,受累關節症狀無好轉。 

147例經治療全部獲效,其中近期治癒128例,顯效12例 ,有效7例 。治療時間3次~3個療程。 

案例

姚某,女性,43歲,2000年1月19日初診 。患者膝關節冷痛3年余 ,近日加重,伴後背畏寒,踝以下及足背冰涼曾多方治療效果不佳。檢查局部無紅腫,ESR、ASO、RF均正常。診斷為風濕寒性關節痛,用膏肓灸法治療1次後,背部畏寒症狀明顯減輕,治療3次後獲愈,隨訪2年未復發。

小結

1、結合現代臨床情況,一般灸10壯為宜。本組病例灸13壯。

2、灸完膏肓穴後必須灸氣海、足三里,以防氣火壅盛於上。

3、膏肓穴散嫌喊列於膀胱經,通過艾灸膏肓,並配合氣海等穴,可激發經氣,溫通經絡,補火祛寒,散風逐濕,扶正祛邪,用於治療風濕寒性關節痛臨床療效佳。

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機器,和機器一樣,每個器官、部位都有最初的設計使用壽命,而膝關節的壽命就是70年,那為什麼還常有三四十歲的人,年紀輕輕就膝蓋疼呢?



膝蓋氣血不足,你就「攤上事兒」了

人到中年,大家發現膝蓋開始出現問題了,比如:有酸痛感、彎曲時「咔咔」作響、靈活度降低等。

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膝蓋發酸,所以,一到休息日,大家都想宅在家裡,能躺著絕不站著,能站著絕不坐著。

其實, 上面那些現象多半都是「上實下虛」之症, 說白了,就是氣血不通了,下不到膝蓋乃至整條腿了。

有些人可能會說:膝蓋氣血不通就不通唄,不就累點兒么,能有多大事兒呀?

別說,膝蓋氣血不通還真能讓你「攤上事兒」,而且是大事兒。

為啥呢?

我們先看看,膝蓋氣血不通說明什麼?說明經絡堵塞了,而氣血要輸送到腳部就必須經過膝蓋,經絡堵得連膝蓋的氣血都供應不上了,又何談它的下一站——腳呢?

神醫扁鵲說過: 兩腳之氣血雍滯不行,則周身之氣血亦不宜通。 就是說,腳部的氣血不通,渾身的氣血就都通暢不了。

氣血是生命的基礎,「氣血調和則五臟安,氣血不和則疾病生」,會產生什麼後果,不用我多說了吧。

所以,膝蓋氣血不通之所以糟糕就在於:它的影響是逐層遞進的,它會直接影響沖野腳部氣血,而後影響全身氣血,讓你「攤上事兒」。



灸膝,有哪些好處?

要想疏通膝蓋經絡、暢通膝蓋氣血,最佳方法莫過於灸膝。

具體來說,灸膝最主要可以帶來兩大好處:

1

引血下行

膝蓋是最易損傷的關節,統計發現,40歲以上的群體,膝蓋損傷的幾率高達3成!很多人甚至同時伴有膝蓋冷痛、積液、水腫、骨刺等症狀。

平白無故地,膝蓋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膝蓋歸根到底是一個關節,我們每天走路、下蹲、跳躍都要用到它,時間長了,它就跟軸承一樣會產生磨損。所以,如果膝蓋不好,還拚命鍛煉,就是「作死」,會讓膝蓋磨損雪上加霜,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會:鍛煉非但沒有收到健身效果,膝蓋卻越來越疼。

軸承磨損了,需要潤滑油, 氣血就是膝蓋的「潤滑油」。 人到中年,氣血開始虧虛,供給膝蓋的「潤滑油」少了,膝蓋就會干磨,損傷就會越來越重。 這就會加劇風寒濕等外邪入侵的機會,冷痛、積液、水腫等就都來了。

艾灸的作用是什麼?就是提高溫度、打通經絡、排出寒濕,同時讓膝蓋收到新鮮血液的供養,這樣一來,寒濕散了、積液消了、腫痛化了。

再來看骨刺,骨刺為什麼疼痛?有人認為是刺戳的,其實並不是這樣, 骨刺本身並不會讓人疼痛,而是骨刺旁邊的瘀血壓迫神經,引起疼痛。 借用艾灸把瘀血都化解掉,膝蓋自然就不疼了。一位灸友就是這樣,艾灸一個冬天,膝蓋再也沒有疼過,但是一拍片子,骨刺還在那裡,並沒有減少。

2

盤活全身

雙腳是距離心臟最遠的地方,心臟負責泵血,把血輸送到腳部算是「長途」。顯然,要一下子把氣血引到雙腳是不容易的。

膝蓋就好比心臟與雙腳之間的「中轉站」, 灸膝可以先將氣血引到膝蓋,膝蓋氣血充足,就能順利下行到雙腳,雙腳氣血暢通了,全身氣血才能暢通。

我們還可以換個角度看, 凡是有窩的地方都比較容易瘀堵, 膝蓋正對膝窩,故而整個膝蓋周邊一圈的氣血都容易瘀堵。 足三陰經都循行經過膝關節,脾統血、肝藏血、腎藏精(精血互生),故而灸好膝蓋,有助於打通足三陰經,暢行一身氣血。

此外,灸透膝蓋,還能補益肝腎, 因為「膝為筋之府」,「肝主筋」, 膝蓋是筋的房子,房子好,筋住著才舒服,肝好,才能筋骨強健,關節硬朗。反之,同樣成立。所以,我們補益肝腎其實有一條捷徑——從筋調治,就從灸膝開始。



膝蓋應該怎麼灸?

重在艾灸5個穴位:膝陽關穴、膝眼穴、鶴頂穴、犢鼻穴、陽陵泉穴,需要注意的是,艾灸時最好能講究順序。

第1步:艾灸膝陽關穴,關,就是關卡的意思, 艾灸膝陽關就是為了打通膝關節的關卡,起到疏利關節的作用。

第2步:膝眼穴:經外奇穴,包括內膝眼穴和外膝眼穴,這一步之所以要艾灸膝眼穴, 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活血通絡利關節, 還能調理膝關節痛、下肢痿軟等問題。

第3步:艾灸鶴頂穴, 鶴頂穴是氣血下行沖開犢鼻穴的必經之路, 鶴頂穴灸透之後,會先被氣血沖開,幫助身體祛風除濕,消除膝蓋的部分疼痛。

第4步:艾灸犢鼻穴, 目的是通經活絡、疏風散寒、理氣消腫,為身體補足氣血, 還能緩解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等。

第5步:陽陵泉:屬膽經,膽屬木,木主生發,故而陽陵泉可生發陽氣,並且,木能生火,木氣一旺,則能生火。陽陵泉是「筋之會」,凡筋病皆可灸陽陵泉。



哪些人群需要灸膝?

1、「上實下虛」、「上熱下寒」的人,比如腿寒、腿酸、腳力差的人;

2、心情煩躁、焦慮不安的人;

3、久坐且運動量不夠的人(容易加重膝關節瘀堵);

4、本身體質虛寒、氣血凝滯、身體乏困的人(灸之,能改善氣血、排出垃圾、提高免疫)。



膝蓋日常保養妙法

日常保養:一揉二按三拍打

如揉膝關節內側的痛點,按足三里、陽陵泉、血海、陰陵泉等穴位,拍打兩邊膝蓋,可以幫助膝蓋氣血運行溫經通絡。

F. 治療腿風濕痛的方法有哪些應該怎麼緩解疼痛

腿風濕痛是很常見的,一般考慮是因為外界的一些刺激或者過度勞累的情況下可能出現腿風濕痛,還有的人是長期在陰冷潮濕的環境下生活,也會導致腿風濕痛反復發作。那麼,治療腿風濕痛的方法有哪些?應該怎麼緩解疼痛?

閱讀全文

與腿風濕艾灸治療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改善羊水少的方法 瀏覽:533
ssww浴缸使用方法 瀏覽:775
毛衣分針計算方法 瀏覽:315
遠程紅點訓練方法 瀏覽:405
疑難雜症的治療方法 瀏覽:729
汽車鍍膜蠟的使用方法 瀏覽:669
幽門螺菌治療方法 瀏覽:362
拉桿上籃鍛煉方法 瀏覽:972
陀螺細胞常用的染色方法 瀏覽:762
錯誤3014解決方法 瀏覽:214
肉粽的食品食用方法 瀏覽:880
芒果汁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785
故障處理方法有哪些 瀏覽:839
門窗鋁材安裝方法 瀏覽:996
牛肉如何做好吃的方法 瀏覽:2
治療骨刺的土方法如下 瀏覽:171
女生後背長痘痘的解決方法 瀏覽:373
家裡喝咖啡有哪些方法 瀏覽:999
擺攤最難研究的方法 瀏覽:848
短棍的使用方法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