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腦中風中醫療法是什麼
你好朋友,腦中風是比較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是可以引起面癱,肢體偏癱,語言功能障礙,肢體乏力,偏癱等不同的臨床症狀,對患者的健康影響很大。
發病前6小時是治療的最佳時機,可以行溶拴,擴管,改善微循環,降顱壓等對症治療,中醫治療可以考慮用點活血化瘀的葯物,配合針灸治療。
B. 常說的中風指的是什麼中醫該如何治療中風
有預防腦中風作用,尤適於口渴、舌苔黃膩屬濕熱內盛及腰酸、乏力屬脾腎虧虛等證型的高脂血症、脂肪肝、血管硬化症等患者。
飲食合理,營養均衡。多吃粗雜糧及新鮮蔬菜,適量吃些魚蝦、肉類、奶製品、雞蛋及豆製品等,少吃或不吃油炸、熏烤、腌制食物,少吃油膩的食物,飲食清淡少鹽。
注意飲食,保持血壓穩定,高血壓是中風的主要誘因,一定要按時服用葯物來控制體內的血壓水平,同時保持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飲食,鹽中含有的鈉成分,會導致血液里的血量變多,從而血壓升高,血管受損堵塞,腦部供血不足引發中風。中風不是突然發生的,大多數的中風患者都擁有著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這就會加速血管堵塞或者破裂,引起疾患。
如果腦子里的血管破了,血液就會從血管沖出來,就像泛濫的洪水一樣。
這時此部分的腦血管沒有了血液,過多的血液流出還會破壞正常的腦子,這也就是臨床上說的腦溢血。
C. 中醫能治好腦中風嗎
中風偏癱以後是可以用中醫的方法來治療的,有助於中風後的肢體和語言功能的恢復。中醫一般採用中葯或者是針灸的方法來治療。中醫講,治痿獨取陽明,所以,針刺的時候一般是選用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的穴位,比如肩髃穴、臂臑穴、曲池穴、手三里、合谷穴、伏兔穴、足三里、豐隆穴、解溪穴、內庭穴等。至於湯葯,主要是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來調理的,中醫一般將其分為風痰瘀阻、氣虛血瘀和肝腎虧虛三個類型。可以分別採用祛風通絡、活血化瘀,益氣養血,滋補肝腎的方法來治療。所以間斷的應用中葯和針灸的方法,再配合康復鍛煉是有可能恢復肢體和語言功能的。
D. 腦中風如何用中醫急救
中葯治療腦中風一般是補陽還五湯為主。要注意這個方劑的精髓,不是活血,而是補氣。補益為主。部分醫生認為腦出血不宜使用,而恰恰相反,腦出血後期已不是出血期,也是血淤為主。活血補氣。效果更佳。當然,以中西醫結合的角度來看,使用活血葯物,最好在腦中風病人血壓穩定的基礎上。
針灸治療腦中風包括頭針,體針,艾灸等,以體針,頭針,效果為好。個人經驗是,早期應用頭針,後期主要是體針為主。很多醫生認為急性期,尤其是腦出血的急性期,不宜針灸。但是個人認為,在病人全身情況良好,尤其是血壓穩定的情況下,針灸治療腦中風越早越好。
風痰瘀血,痹阻脈絡型腦中風患者會出現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言謇或不語,偏身麻木,頭暈目眩,舌質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滑。桃紅四物湯合滌痰湯。方中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通絡;滌痰湯滌痰開竅。瘀血症狀突出,舌質紫暗或有瘀斑,可加重桃仁、紅花等葯物劑量,以增強活血化瘀之力。舌苔黃膩,煩躁不安等有熱象者,加黃芩、山梔以清熱瀉火。頭暈、頭痛加菊花、夏枯草以平肝熄風。若大便不通,可加大黃通腑瀉熱涼血,大黃用量宜輕,以滌除痰熱積滯為度,不可過量。本型也可選用現代經驗方化痰通絡湯,方中半夏、茯苓、白術健脾化濕;膽南星、天竺黃清化痰熱;天麻平肝熄風;香附疏肝理氣,調暢氣機,助脾運化;配丹參活血化瘀;大黃通腑瀉熱涼血。
E. 中醫如何是治療中風的
[配方]
黃芪、防風、川椒、白術、牛瞎、葛根、炙甘草各60克,山萸肉、秦艽、地黃、當歸、制烏頭、人參各30克,獨活10克,肉桂3克,制附子30克,白酒1500毫升。
[製法]
將前16味共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祛風止痛,活血通絡。
[主治]
產後中風、半身不遂、言語不利、腰腿疼痛等症。
[用法]
口服。不拘時.每次溫服10毫升。
[附記]
引自《普濟方》。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F. 中醫怎麼治療中風
中醫治療中風病的方法很多,可分為葯物治療及非葯物治療,亦可分為內治法和外治法。具體治療方法根據中風病診療規范歸納如下:
1、葯物治療:可辨證選擇口服中葯湯劑以及中成葯,綜合患者證、舌、脈,給出證候診斷,制定治則、治法,最後遣方用葯,辨證施治。在臨床上常用方劑有羚角鉤藤湯、滌痰湯、天麻鉤藤飲、星蔞承氣湯、鎮肝熄風湯、補陽還五湯等,常用的中成葯有傳統中成葯,如安宮牛黃丸、蘇合香丸、中風回春丸、華佗再造丸、人參再造丸等。其中首推安宮牛黃丸,具有清熱化痰、開竅醒神之功效,主治中風、昏迷、痰聲漉漉、躁擾不寧、抽搐、身熱、口臭等,主要用於中風病急救,近年來已成為普通家庭常備急救用品。近年來新研製的中成葯如安腦丸、腦心通膠囊、硝酸通絡膠囊等,工藝可靠,有一定療效。此外,可疑辨證選擇中葯靜脈注射劑。中葯針劑的使用也是要辨證的,一般中臟腑表現為痰蒙神竅的,可用醒腦靜注射液,表現為痰熱內閉的可用清開靈注射液,中經絡可選用具有活血化瘀的葯品,如輸血通注射液,丹紅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等。中風病還可以選擇中葯熏洗治療。中風病後期常見患者一側肢體偏癱不遂、攣縮變形、疼痛、腫脹,可以根據辨證論治原則,以活血化瘀,祛風濕,止痛之品熏洗、熱敷,對緩解患者症狀是有一定療效的;
2、非葯物治療:首推針灸治療。根據經絡理論,可根據中風病不同的分期、不同證候,選擇合理的穴位配伍,經適宜的手法進行治療。治療方法包括體針、頭針、電針、耳針、腕踝針、眼針、腹針、梅花針、耳穴貼敷、灸法、拔罐等。亦可選擇推拿治療。依據辨證論治原則,根據肢體功能缺損程度和狀態進行中醫按摩、循經治療,可使用不同手法,以增強全關節活動度,緩解疼痛,抑制痙攣和被動運動等。按摩手法有揉法、捏法、彈撥、叩擊、擦法等,但要避免對痙攣組肌肉群的強刺激。還有其它的療法,如香療、蠟療等,也具有一定的療效。
G. 老年人中風如何治療
中風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的致殘、致死性疾病,所以,中老年人,特別是平時患有高血壓、肥胖症,當天氣變涼時,要採取有效措施預防中風的發生。飲食也是預防中風的一個重要因素,那麼預防中風該如何飲食呢?在日常生活中,為預防中風,請看下面關於預防中風最基本的飲食建議,對你有好處。
預防中風的飲食建議
1、補鉀
鉀是人體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擔負著維持人體細胞內滲透壓、維持神經肌肉正常興奮性等作用,鉀還參與心肌收縮、舒張,參與人體能量代謝,缺鉀的人容易發生中風。馬鈴薯含鉀豐富,有報道稱,每天吃一個馬鈴薯,就可以使中風危險下降60%,黃豆、青豆、黑豆、紅小豆、綠豆等含鉀也很高,宜常吃。
2、補鎂
鈣和鎂是一對形影不離的親兄弟,又是一對互不相讓的冤家對頭。鈣能促進心肌收縮,增強神經肌肉興奮性,而鎂則能對抗鈣的作用,維持腦細胞內外鈣的平衡,從而保護大腦。一旦鈣與鎂的比例失衡,容易引發中風。常吃玉米、西紅柿、海帶等食品,可以補充豐富的鎂,有助於預防中風的發生。
3、補維生素
預防中風,維生素C和維生素E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這兩種維生素都有強大的抗氧化作用,維生素C能保護血管內皮系統的完整性,防止發生血栓、出血;維生素E能抗氧化,防止有害物質對腦血管的破壞,保持血管彈性,防止中風發生。常吃蔬菜、水果、玉米油等大有好處。
4、降脂
高血脂造成動脈硬化,血管堵塞,是引起中風的危險因素之一,因此應經常吃降血脂的食物,如洋蔥、海帶、捲心菜、深海魚油等,適當飲醋、飲茶大有益處。
5、降壓
高血壓也是引起中風的危險因素之一,而且是更危險的因素。高血壓既可以直接造成出血性中風,又可以間接造成血栓性中風,因此,降低血壓,保持血壓平穩非常重要。可以多吃點芹菜、橄欖油、蘿卜等。
6、降低血液黏稠度
血管里的血液黏稠度增高,導致血液流動緩慢,容易發生堵塞,出現血栓,引發中風。因此,降低血液黏稠度是防治中風的重要內容。為此,可以多吃點黑木耳、韭菜、生菜等。
預防中風的食療方
(一)黑木耳6克,用水泡發,加入菜餚或蒸食。可降血脂、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
(二)芹菜根5個,紅棗10個,水煎服,食棗飲湯,可起到降低血膽固醇的作用。
(三)吃鮮山楂或用山楂泡開水,加適量蜂蜜,冷卻後當茶飲。它能擴張血管,具有降壓和促 進膽固醇排泄的作用。若中風並發糖尿病,不宜加蜂蜜。
(四)生食大蒜或洋蔥10~15克,可降血脂,並有增強纖維蛋白活性和抗血管硬化的作用。
(五)中風病人飯後飲食醋5~10毫升,有軟化血管的作用。
(六)香蕉花飲:香蕉花5克,水煎代茶飲。可預防中風及腦血管意外。
(七)芹菜汁:芹菜適量。將芹菜洗凈去根,搗爛取汁。每日服3次,每次3湯匙,天為一療程。清理內熱,降壓安眠。主治中風、高血壓,對血管硬化亦有較好療效。
(八)小米麻子粥:冬麻子、薄荷葉、荊芥穗各50克,小米150克。將冬麻子炒熟去皮研細;砂鍋內放水先煮薄荷葉、荊芥穗,而後去渣取汁,再將麻子仁、小米同放汁內,加水煮成粥即可。每日1次,空腹食。滋養腎氣,潤腸,清虛熱。可輔治中風以及大腸滯澀。
H. 腦中風的中醫治療方法
應用裂核中醫中葯治療腦中風,需要根據首要的臨床症狀,結合舌苔脈派尺象辨證論治。平時好吸煙飲酒,吃辛辣食品,有頭痛,眩暈,耳鳴,眼花病史,突然發生口眼歪斜,舌強言蹇,手足重滯並半身不遂,舌質紅,脈弦數,屬於肝陽上亢,痰火肆羨掘阻絡型,應用平肝潛陽,化痰通絡的方法進行治療。年老體弱,起病比較緩慢。睡眠時發病,頭昏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語言不清,舌質紫暗,苔薄白,脈象細弱者,屬於氣虛血瘀,瘀血阻絡型,應用益氣活血,逐瘀通絡的方法進行治療。
I. 中醫怎麼針灸治療中風
中風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經昏倒而見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的 疾病 。那如何用 針灸 的方法治療呢中風?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有關資料,希望您喜歡。
中風因本病起病急,證候多,變化快,頗與 自然 界中“風”性善行數變相似]故名“中風”;又因發病突然]又稱“卒中”。因發病輕重不一,故有中臟腑(閉證、脫症)和中經絡之不同。
本病相當於現代 醫學 的腦出血、 腦血栓 形成、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管痙攣、病毒性腦炎、中樞性面 神經 癱瘓等病。
【病因病機】
中風多發生於中老年人,由於身體素虛,加之將息失宜,而使肝、腎、心、脾的功能失調,肝腎陽虧則肝陽偏亢,心陰不足則心火偏亢,脾陽不足則痰濕內生,如遇憂思惱怒,飲酒暴食,勞累過度,風寒外襲等誘因,即可肝陽暴張,引動肝風,心火暴盛,風火相煽,氣血並走於上,挾痰濁,蒙閉清竅,發為閉證;如真元衰微,陰陽離絕則復生脫證;痰濁流竄經脈,則發為偏癱。
【辨證治療】
(一)中臟腑
1、閉證
主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兩手握固,牙關緊閉,面赤氣粗,喉中痰鳴,二便閉塞,舌赤紅苔黃厚或灰黑,脈弦滑有力。
治法:取督脈、足厥陰經及十二井穴為主。毫針瀉法,或點刺出血,以開竅醒神,平肝熄風,清化痰火。
處方:水溝、十二井穴、勞宮、豐隆、百會、太沖、湧泉。
隨證配穴:牙關緊閉:下關、頰車、會谷;舌強不語:啞門、廉泉、通里。
方義:水溝醒神清腦;十二井開竅、 清熱 ,點刺出血可交通十二經氣;營宮泄心火;豐隆為胃經絡穴,針之以宣通脾胃氣機,健脾胃以化痰濁;百會、太沖平肝熄風;湧泉滋腎水以平肝潛陽,諸穴共奏開竅醒神,平肝熄風,清化痰火之效;下關、頰車、合谷,疏調上下牙關以開閉;啞門醒腦開竅,配廉泉、通里利舌竅以治不語。
2、脫證
主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目合口開,鼻鼾息微,手撒遺尿,四肢厥冷,如面赤如妝,脈微欲絕或浮大無根。為真陽外越之危侯。
治法:取任脈經穴為主,重用灸法,以回陽固脫。
處方:神闕、關元、氣海、百會。
方義:神闕位於臍中,為生命之根蒂,真氣功所系,關元、氣海為任脈、足三陰經交會穴,位居小腹,關元為三焦元氣所出,系命門真陽,氣海為元氣之海,故隔鹽灸神闕,並灸關元、氣海可大補元陽,回陽以固脫,灸百會以通督脈,醒腦開竅。
(二)中經絡
風痰阻於經脈,未及臟腑,或中臟腑後,臟腑功能逐漸恢復,而經脈仍為風痰阻隔者。
主證:半身不遂,肌膚不仁,手足麻木,口角歪斜,語言不利,或兼見頭痛眩暈,手足抽動,面紅目赤,咽干口渴,煩躁等症,脈多弦滑。
治法:取手足陽明,手足少陽、太陽經穴為主。針刺平補平瀉法,以祛風痰、通經脈、調氣血、平陰陽。
處方:
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支溝、合谷、後溪。
下肢:腎俞、環跳、陽陵泉、足三里、太沖。
頭面:百會、風池、地倉、頰車、啞門、廉泉。
方義: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氣血旺盛,疾病易於恢復,故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地倉、頰車、以通調上肢、下肢及頭面之氣血,祛風化痰;少陽為樞,主持全身之運動,取支溝、風池、環跳、陽陵泉各穴以舒筋通絡,恢復肢體的運動功能;百會、風池、太沖、平肝熄風以治兼證;地倉、頰車治口角歪斜;啞門、廉泉以通舌竅;後溪強刺激可通督脈以解痙攣,為治上肢不遂,手握不開之 經驗 效穴。
【其它療法】
1、頭針
取穴:對側運動區,感覺區,足運感區, 舞蹈 震顫控制區。
方法:常規消毒後,依次針入各有關穴線,要深達骨膜後,進行捻轉手法,每分鍾140-160次左右,連續捻轉2min,邊捻針邊叫患者活動肢體,停針5min,再捻轉2min,如此操作,留針30-40min,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此法對 大腦 中動脈和前動脈分支的血栓形成效果好。
2、耳針
取穴:腦、緣中、肝、三焦、癱瘓部位相應的耳穴。失語加心、脾;吞咽困難加口、耳迷根、咽喉。
方法:隔日一次,15-20次為一療程。耳針適用於腦血管意外後遺症(中經絡),宜在病情穩定,神志清醒後進行。
3、電針
每次上下肢各選1-2穴,進針出現針感後,接通電療機,逐漸加大電流,使有關肌群出現節律收縮,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量為准,每次通電20min,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電針適用於風中經絡。
4、 穴位 注射
選穴:上肝:曲池;下肢:陽陵泉。
方法:選用5%當歸注射液,每穴注入1ml左右,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此法適於中經絡。
5、皮膚針
輕刺頭部督脈,膀胱經線,重刺膽經線,背腰部輕刺,骶部重刺,上肢內側手三陰經輕刺,手三陽及手指端穴重刺,下肢膝以下足三陰經線輕刺,下肢足三陽及趾端穴重刺。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適於中經絡較輕的患者。
【附註】
預防中風:凡年高形盛氣虛,痰多,並有眩暈,心悸等肝陽上亢的患者,若出現舌強,語言不利,嗜睡腿軟,性格改變,指端麻木等現象,這是中風的先兆症狀,宜注意飲食起居,避免勞累,並常灸足三里、懸鍾,以預防中風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