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耳閉·氣滯血瘀證簡介
ěr bì ·qì zhì xuè yū zhèng
ear block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中醫葯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葯學名詞(2013)]
耳閉·氣滯血瘀證(ear block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氣滯血瘀,以耳內脹悶堵塞感,日久不愈,聽力明顯減退,鼓膜極度內陷,甚則粘連,或鼓膜增厚,有灰白色沉積斑,舌質淡暗,或邊有瘀點,脈細澀等為常見症的耳閉證候[1]。
耳內脹悶堵塞感,日久不愈,聽力明顯減退,鼓膜極度內陷,甚則粘連,或鼓膜增厚,有灰白色沉積斑,舌質淡暗,或邊有瘀點,脈細澀[1]。
耳脹失治或反復發作,以致邪毒滯留耳竅,氣滯血瘀,故耳內堵塞脹悶感明顯,日久不愈,甚則如物阻隔,聽力減退,逐漸加重[2]。
脾腎精氣虧虛,不能上榮耳竅,以致耳膜內陷,失去正常光澤,或見灰白色沉積斑塊[2]。
因耳膜失其正常功能,故聲音傳導受到障礙,聽力減退,日漸加重[2]。
舌質淡暗,或邊有瘀點,脈細澀為氣滯血瘀之象。
宜行氣活血,通竅開閉[2]。
可用《醫林改錯》方通氣散或《醫學准繩六要》方通氣散。兩方葯物雖不相同,但總以行氣活血通竅為宗旨,臨床可以根據病情不同而選用[2]。
通氣散(《醫林改錯》方)[備注]通氣散(《醫林改錯》):柴胡、香附、川芎加赤芍、菖蒲等葯:通氣散中香附、川芎、赤芍行氣活血,柴胡為入少陽經主葯,輕清行氣,配以石菖蒲行氣通竅,使耳竅之氣行血活,故能通竅開閉[2]。
若症情較重,可配合通竅活血湯[備注]通竅活血湯(《醫林改錯》):赤芍、川芎、桃仁、紅花、老蔥、生薑、紅棗、麝香:借麝香芳香走竄之力雄厚而通竅,配合赤芍、川芎、桃仁、紅花、老蔥行氣活血,佐以生薑、紅棗調和營衛而散邪[2]。
《醫林改錯》卷上:「耳孔內小管道通腦,管外有瘀血,靠擠管閉,故耳聾,晚服此方,早服通氣散,一日兩付,三二十年耳聾可愈。」
通氣散(《醫學准繩六要》方)[備注]通氣散(《醫學准繩六要》):茴香、木香、人參、延胡索、陳皮、菖蒲、羌活、僵蠶、川芎、蟬衣謹液、穿山甲、甘草:以茴香、木香、延胡索、石菖蒲、川芎行氣活血通竅,並用人參、甘草、陳皮、僵蠶等健脾益氣,除痰通絡[2]。
若見脾虛症狀,宜健脾益氣配以通竅之法,用補中益氣湯[備注]補中益氣湯(《脾胃論》(《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黃芪、炙甘草、黨參、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白術合通氣散加減;若肝腎陰虛者,宣滋補肝腎配以通竅之法,用耳聾左慈丸[備注]耳聾左慈丸(重訂廣溫熱論):熟地黃、淮山葯、山萸肉、牡丹皮、澤瀉、茯苓、五味子、磁石、石菖蒲合通氣散加減;腎陽虛者,宜溫補腎陽配以通竅之法,用附桂八味丸[備注]附桂八味丸(又名金匱腎氣丸)(《金匱要略方論》):熟地黃、山萸肉、牡丹皮、澤瀉、獲苓、淮山葯、炮附子、肉掛心合通氣散加減[2]。
除在耳周局部取穴外(取聽官、聽會、耳門、翳風、合谷、內關等穴,每次選2~3穴,中強度 *** ,留針10~核山20 min,以達疏通經絡止痛目的),脾虛者,選加足蘭里、中脘、脾俞等;肝腎陽虛者,選配三陰交、關元、肝俞、腎俞等有強壯作用之穴位;虛寒者可用艾灸法,每天1次[2]。
6.3.2 穴位注射取聽官、翳風、耳門等穴,注入丹參注射液、當歸注射液等,每次每穴注入0.3~0.5 ml[2]。
宜常行鼓氣吹張法,即捏鼻、閉唇、鼓氣,使氣進入耳竅內,此時耳膜可有向外膨脹的感覺,若鼓氣吹張失敗時,則無這種感覺。若有鼻塞流涕多者,不宜行此治法[2]。
也可採用咽鼓管金屬導管吹張法[2]。
耳脹初起,多有鼻塞流涕等症狀,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潔,適當使用滴鼻葯物,擤鼻涕要有正確方法,防止將鼻涕推入耳竅,加重耳脹痛症狀,或引起染毒,演變為膿耳[2]。
預防耳脹,要注意加強身體鍛煉,增強體質,積極防治傷風感冒及鼻部疾病。「鳴天鼓」導引法對本病有保健預防作用[2]。
耳閉(ear block;chronic nonsuppurative otitis media)為病證名[3]。是指以耳內脹悶堵塞及聽力下降日久為主要表現的耳病[1]。病初起,耳內脹而兼痛者稱為耳脹或耳脹痛。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耳閉不可以聽。」
《景岳全書》卷二十七:「耳聾證,「…其證有五:曰火閉、曰氣閉、曰邪閉、曰竅閉、曰虛閉。」
耳閉與西醫的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相似[2]。
因耳脹、耳閉、每兼耳鳴,妨礙聽覺,故也屬「卒聾」、「風聾」、「氣閉耳聾」范疇。可與「耳鳴、耳聾」互參[2]。
⑵ 耳朵閉氣怎麼快速治療
怎麼治療耳朵閉氣
耳朵閉氣有人叫背氣,是由於耳咽管堵寒引起的。人的鼻腔與中耳腔之間人一條管道叫耳咽管,這條管道的作用在於使中耳腔的壓力與外界大氣壓相平衡,也就是保證鼓膜內外壓力相同,才能發揮鼓膜 的自由振動實現傳音的功能。耳咽管隨著人們的每次吞咽動作而開放一次,這就是為什麼坐飛機時機上要發口香糖的原因,作用就在於讓乘客頻繁地吞咽,避免航空性中耳炎。
當人們在感冒時,或者鼻腔有炎症、腫瘤等情況下,耳咽管由於粘膜水腫或腫瘤而被堵塞,這樣就造成了耳咽管不能頻繁開放,外界的空氣進不了中耳腔,中耳內的壓力就下降,鼓膜被吸向內陷,出現閉氣現象。病因大部分是由於感冒、航空性中草葯耳炎、用力擤鼻涕過猛等造成成的,這種情況初期叫做耳咽管炎,再發展下去就是卡他性中耳炎。
治療主要是用葯物使耳咽管開放,可以使用收縮粘膜 的葯物如麻黃素滴鼻液滴鼻、用抗組織水腫的葯物如特非那定、瑞菲等,也可以用地塞米松。如果合並有細菌感染的可以用抗生素。
耳朵閉氣了用啥方法治療
龔朵閉氣就是耳咽管堵塞。如果是炎症水腫慎歲造成的,可以通過治療消除組織水腫不定期使耳咽管功能得到恢復。一般情況下,耳咽管堵塞是由感冒造成的。如果是這種情況,可以用麻呋液收縮鼻腔粘膜,用抗組織水腫的葯物,加上捏鼻鼓氣,鼓膜 *** 。病程大約需要兩周左右。當然,如果是由於擤鼻涕造成的,會很快恢復的。
耳朵閉氣怎麼快速治療
建議到正規醫院診治。
耳朵閉氣怎麼辦
好多人反映的耳朵閉氣是覺得聽自己或別人說話小,象在水下聽聲樣,可能有聽力損失,最好抽時間到助聽器專賣店或醫院先做個聽力評估或耳科檢查;
最近耳朵老閉氣.用什麼可以消除
看下吞咽會不會有好轉。
耳朵閉氣怎麼辦
造成「閉氣」有幾種情況,一是突發性耳聾,這是一種由上呼吸道炎症、病毒感染或末梢循環供血不足引起的感音神經性耳聾,高血壓、心血管病、高脂血症的老人有可能發生,勞累、情緒不佳也可誘發。另一種是卡他性中耳炎、滲出性中耳炎的表現,這種中耳炎常不完全是細菌感染引起,因而沒有疼痛,其發生多因連接中耳與鼻咽部起平衡中耳與外界大氣壓力作用的咽鼓管不通暢所致。咽鼓管是由肌肉和軟骨組成的寬賀睜軟管,中段為狹窄的峽部,平時處於關閉狀態,吞咽、咀嚼和打哈欠時才張開以通氣和排出中耳粘液。當不通時,中耳內空氣進不去,粘液排不出,鼓膜內陷便產生「閉氣」。上呼吸道炎症,粘膜腫脹或腫物堵塞,咽鼓管就會不通。 可用雙手捫耳撥氣(鼓膜 *** ),使內陷的鼓膜復位,促使咽鼓管通暢。如這些方法還不拍轎能解決耳閉氣時,就應到醫院專科檢查治療。
耳朵閉氣怎麼辦
及時去醫院耳鼻喉科檢查,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及時治療,注意調節自己的睡眠和心情
耳朵閉氣不治會怎樣?
嘴巴多做張合動作,緩解中耳內壓不平衡導致的悶脹感。.....
⑶ 耳朵閉氣怎麼辦好急!!!
有的人耳朵「閉氣」。所謂「閉氣」,實是一種脹悶感,覺得外邊的聲音小而遠,甚至一點也聽不見。有的人還會感到頭昏、耳鳴. 據臨床觀察,造成「閉氣」有幾種情況,一是突發性耳聾,這是一種由上呼吸道炎症、病毒感染或末梢循環供血不足引起的感音神經性耳聾,高血壓、心血管病、高脂血症的老人有可能發生,勞累、情緒不佳也可誘發。另一種是卡他性中耳炎、滲出性中耳炎的表現,這種中耳炎常不完全是細菌感染引起,因而沒有疼痛,其發生多因連接中耳與鼻咽部起平衡中耳與外界大氣壓力作用的咽鼓管不通暢所致。咽鼓管是由肌肉和軟骨組成的軟管,中段為狹窄的峽部,平時處於關閉狀態,吞咽、咀嚼和打哈欠時才張開以通氣和排出中耳粘液。當不通時,中耳內空氣進不去,粘液排不出,鼓膜內陷便產生「閉氣」。上呼吸道炎症,粘膜腫脹或腫物堵塞,咽鼓管就會不通。 臨床上以耳閉氣、滲出性中耳炎為首現症狀而查出鼻咽癌的情況並不少見。對老年人的耳「閉氣」絕不可忽視,沒有鼻疾突然發生耳閉氣時,可先做捏鼻閉嘴鼓腮吹氣(瓦氏吹張法)的自我治療,使咽鼓管通暢,也可用雙手捫耳撥氣(鼓膜按摩),使內陷的鼓膜復位,促使咽鼓管通暢。如這些方法還不能解決耳閉氣時,就應到醫院專科檢查治療。 參考資料:網易健康頻道
⑷ 耳朵閉氣了怎麼辦
耳朵閉氣可能指的是耳朵悶,耳朵悶的原因可能是與咽鼓管功能不良有關系。咽鼓管是連接鼻咽部和中耳鼓室之內的管子,主要起到平衡中耳鼓室內外氣壓的作用,咽鼓核螞管功能不良會導致耳朵悶。
咽鼓管功能不良的原因有鼻咽部腫物堵塞住咽鼓管所導致的,如果是鼻咽癌,要以放療為主的綜合治療;也有可能是鼻咽部炎症所導致的咽鼓管粘膜腫脹,這種情況需要用糖皮質激素來噴鼻腔消除咽鼓管粘膜的腫脹,還需要使用抗生素來進行抗感染治療,必要的時候可以做一下捏鼻閉口吹張咽談運鼓改侍埋管來改善咽鼓管的功能,以改善耳悶的情況。
⑸ 耳閉簡介
ěr bì
blocked ear [中醫葯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葯學名詞(2004)]
deafness [中醫葯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葯學名詞(2004)]
deafness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ear block [中醫葯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葯學名詞(2013)]
chronic non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中醫葯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葯學名詞(2013)]
耳閉(ear block;chronic nonsuppurative otitis media)為病證名[1]。是指以耳內脹悶堵塞及聽力下降日久為主要表現的耳病[2]。病初起,耳內脹而兼痛者稱為耳脹或耳脹痛。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耳閉不可以聽。」
《景岳全書》卷二十七:「耳聾證,「…其證有五:曰火閉、曰氣閉、曰邪閉、曰竅閉、曰虛閉。」
耳閉與西醫的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相似[3]。
因耳脹、耳閉、每兼耳鳴,妨礙聽覺,故也屬「卒聾」、「風聾」、「氣閉耳聾」范疇。可與「耳鳴、耳聾」互參[3]。
外感內傷皆可導致耳閉[1]。
耳閉多由耳脹失治,或反復發作,以致邪毒滯留,氣血瘀滯,脈絡受阻,耳竅閉塞而致,或因脾腎虛損,精氣不足,不能上注,耳竅失養或帶前,以致閉塞失用而成[3]。
《醫林繩墨》卷衫清七:「耳閉者,乃屬少陽三焦之經氣之閉也。」
患者耳內脹悶堵塞及聽力下降日久,聞聲不真[1][2]。
患者耳內脹悶堵塞感,日久不愈,甚則如物阻隔,聽力減退,逐漸加重。耳鳴如蟬,或聲音嘈雜[3]。
檢查見耳道干凈,耳膜內陷明顯,甚至粘連,活動度減低,耳膜有灰白色沉積斑塊[3]。
聽力檢查呈傳導性耳聾[3]。
全身症狀不明顯,或有脾虛、腎虛的症狀表現[3]:
脾虛,則飲食減少,腹脹,便溏,疲倦,唇色淡白無華,舌質淡白,脈緩細[3]。
腎虛則腰膝酸軟、耳鳴、耳聾症狀比較明顯,頭暈眼花,失眠多夢,遺泄;以腎陰虛為主者兼見五心煩熱,咽干舌燥,舌紅苔少而干,脈細數;以腎陽虛為主者,兼見面色㿠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3]。
耳閉以耳內脹悶堵塞感為主要症狀,但耳道檢查,並無物堵為其特點[3]。每兼有耳鳴、聽力下降,病變有新久不同[3]。
臨床診斷時,要注意排除其他耳病引起的耳內脹悶症狀[3]:
耳內有耵聹或異物堵塞而出現脹悶堵塞感者,將耵聹或異物取出,耳脹悶堵塞感等症狀便隨之消失或減輕,故容易鑒別[3]。
膿耳耳膜未穿潰時,也有脹悶堵塞感,但膿耳耳內疼痛較劇烈,耳膜紅腫也較明顯,在劇烈耳痛之後,耳膜可以穿潰而流膿,故可以鑒別[3]。
耳閉·氣滯血瘀證(ear block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氣滯血瘀,以耳內脹悶堵塞感,行察日久不愈,聽力明顯減退,鼓膜極度內陷,甚則粘連,或鼓膜增厚,有灰白色沉積斑,舌質淡暗,或邊有瘀點,脈細澀等為常見症的耳閉證候[2]。
耳閉·脾虛濕困證(ear block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dampness retention)是指脾虛濕困,以耳內脹悶堵塞感,日久不愈,聽力漸降,鼓膜內陷、混濁或有積液征,或伴胸悶納呆、腹脹便溏、肢倦乏力、面色不華,舌質淡紅,或舌體胖,邊有齒印,脈細滑或細緩等為常見症的耳閉證候[2]。
耳脹失治或反復發作,以致邪毒滯留耳竅,氣滯血瘀,故耳內堵塞脹悶感明顯,日久不愈,甚則如物阻隔,聽力減退,逐漸加重[3]。
脾腎精氣虧虛,不能上榮耳竅,以致耳膜內陷,失去正常光澤,或見灰白色沉積斑塊[3]。
因耳膜失其正常功能,故聲音傳導受到障礙,聽力減退,日漸加重[3]。
由於有以脾氣虛弱為主,有以腎陰虛或腎陽虛為主,故臨床見症也有不同[3]。
宜行氣活血,通竅開閉[3]。
8.3.2 方葯可用《醫林改錯》方通氣散或《醫學准繩六要》方通氣散。兩方葯物雖不相同,但總以行氣活血通竅為宗旨,臨床可以根據病情不同而選用[3]。
通氣散(《醫林改錯》方)[備注]通氣散(《醫林改錯》):柴胡、香附、川芎加赤芍、菖蒲等葯:通氣散中香附、川芎、赤芍行氣活血,柴胡為入少陽經主葯,輕清行氣,配以石菖蒲行氣通竅,使耳竅之氣行血活,故能通竅開閉[3]。
若症情較重,可配合通竅活血湯[備注]通竅活血湯(《醫林改錯》):赤芍、川芎、桃仁、紅花、老蔥、生薑、紅棗、麝香:借麝香芳香走竄之力雄厚而通竅,配合赤芍、川芎、桃仁、紅花、老蔥行氣活血,佐以生薑、紅棗調和營衛而散邪[3]。
《醫林改錯》卷上:「耳孔內小管道通腦,管外有瘀血,靠擠管閉,故耳聾,晚服此方,早服通氣散,一日兩付,三二十年耳聾可愈。」
通氣散(《醫學准繩六要》方)[備注]通氣散(《醫學准繩六要》):茴香、木香、人參、延胡索、陳皮、菖蒲、羌活、僵蠶、川芎、蟬衣、穿山甲、甘草:以茴香、木香、延胡索、石菖蒲、川芎行氣活血通竅,並用人參、甘草、陳皮、僵蠶等健脾益氣,除痰通絡[3]。
若見脾虛症狀,宜健脾益氣配以通竅之法,用補中益氣湯[備注]補中益氣湯(《脾胃論》):黃芪、炙甘草、黨參、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白術合通氣散加減;若肝腎陰虛者,宣滋補肝腎配以通竅之法,用耳聾左慈丸[備注]耳聾左慈丸(重訂廣溫熱論):熟地黃、淮山葯、山萸肉、牡丹皮、澤瀉、茯苓、五味子、磁石、石菖蒲合通氣散加減;腎陽虛者,宜溫補腎陽配以通竅之法,用附桂八味丸[備注]附桂八味丸(又名金匱腎氣丸)(《金匱要略》):熟地黃、山萸肉、牡丹皮、澤瀉、獲苓、淮山葯、炮附子、肉掛心合通氣散加減[3]。
除在耳周局部取穴外(參考「風邪侵襲,經氣痞塞」型),脾虛者,選加足蘭里、中脘、脾俞等;肝腎陽虛者,選配三陰交、關元、肝俞、腎俞等有強壯作用之穴位;虛寒者可用艾灸法,每天1次[3]。
8.4.2 穴位注射取聽官、翳風、耳門等穴,注入丹參注射液、當歸注射液等,每次每穴注入0.3~0.5 ml[3]。
宜常行鼓氣吹張法,即捏鼻、閉唇、鼓氣,使氣進入耳竅內,此時耳膜可有向外膨脹的感覺,若鼓氣吹張失敗時,則無這種感覺。若有鼻塞流涕多者,不宜行此治法[3]。
也可採用咽鼓管金屬導管吹張法[3]。
耳脹初起,多有鼻塞流涕等症狀,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潔,適當使用滴鼻葯物,擤鼻涕要有正確方法,防止將鼻涕推入耳竅,加重耳脹痛症狀,或引起染毒,演變為膿耳[3]。
預防耳脹,要注意加強身體鍛煉,增強體質,積極防治傷風感冒及鼻部疾病。「鳴天鼓」導引法對本病有保健預防作用[3]。
耳聾(deafness)為病證名[4]。出《五十二病方·陰陽十一脈灸經》。是指以聽覺障礙,輕者聽而不真,重者不聞外聲為主要表現的耳病[2]。先天、後天、外感、內傷、外傷、老年等皆可致耳聾[4]。耳聾是耳病中最常見的病種之一,也像耳鳴一樣,可以作為許多疾病的並發症,也有單獨發作者。
《左傳》:「耳不聽五聲之和,為聾。」
《釋名》解釋為:「聾,籠也。如在蒙蘢之內,聽不察也。」
症狀名耳聾是指不同程度聽力減退的表現[2]。
詳見耳聾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