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拔罐治療方法

拔罐治療方法

發布時間:2023-04-30 13:34:09

① 拔罐的方法有哪幾種 詳解拔罐的類型

1

拔罐的方法有哪幾種

留罐法

是拔罐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又稱坐罐法,指將罐吸拔在皮膚上留置一段時間的拔罐法。留罐時間為5~20分鍾,視患者和疾病的情況以及季節的不同而定。一般夏季及皮膚薄處留罐時間不宜過長。

留罐法又有兩種形式:

1.一是單罐法,即單罐獨用,適用於病銷畝變范圍小的情況。

2.二是多罐法,即多罐並用,又被稱為排罐法。罐具一般循肌束、神經或經脈走行位置。若身體強壯罐具排列可以緊密些,若身體虛弱,罐具排列應稀疏些。適用於病變范圍較廣泛者。

閃罐法

閃罐法是一手執罐,一手用鑷子夾住酒精棉球或系有棉團的鐵絲,點燃後立即抽出,迅速將罐拔在患者患處,隨後立即取下,反復操作十數次乃至數十次,直至皮膚潮紅出現瘀斑為止。此法適應於肌肉比較鬆弛處。

走罐法

走罐法稱推罐法或拉罐法。選擇罐口較大、罐口壁較厚且光滑無破損的罐具,然後在要拔罐的部位,薄薄塗一層潤滑劑,如液狀石蠟、凡士林或者其他植物油。採用閃火法或投火法將罐吸拔在皮膚上以後,手握罐底,稍傾斜罐體慢慢來回推移。方向是前、後、左、右,還可以做旋轉。反復數次,直至皮膚潮紅出現瘀斑。適用於身體面積大而平坦,肌肉豐厚結實的部位,如背、腰部。

2

拔罐的作用

拔罐器具有活氣血、散寒邪、止痛消腫的治療功效,適用於肩周炎、頸椎病、風濕性關節炎、神經性頭痛、腰腿痛、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等疾病。

3

拔罐後皮膚顏色鑒別

1、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經不暢有血淤現象。

2、罐印發紫並伴有斑塊: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症。

3、罐印呈散在紫點狀,且深淺不一:表示氣滯血淤症。

4、罐印鮮紅而艷:一般表示陰虛,氣血兩虛或陰虛火旺。

5、罐印紅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唯斗前熱邪。

6、罐指清印灰白,觸而不溫:多為虛寒或濕邪。

7、罐印表面有皮紋或微癢:表示風邪或濕症。

8、罐體內壁有水氣:表示該部位有濕氣。

9、罐印出現水泡:說明體內濕氣重,如果水泡內有血水是濕熱毒的反應。

4

拔罐注意事項

1、刮痧拔罐結束兩小時內不能沖涼,喝冷飲,兩小時後沖涼要用熱水。

2、刮痧拔罐過程中不可開空調,風扇,避免空氣對流。

3、過飽過餓過喝不可刮,飯後一小時刮痧、拔罐。

② 拔罐療法是怎樣操作的

拔火罐可以散寒、化淤、止痛,是民間常用的治病方法。具體做法是,取一隻邊緣光滑的玻璃瓶或雪花膏瓶、小陶瓷杯等,當做火罐用。讓病人躺培亂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將蘸酒精的棉花球用夾子夾住點燃,放入罐內,幾秒鍾後迅速抽出遊中殲,隨即將罐子扣在患處,放置10~20分鍾取下。

亦可用一小張薄紙點燃放入罐內,待紙燒滅,立即將火罐扣在患部。啟罐時,只要用神沖手壓一下患部旁的皮膚,使空氣進入罐內,火罐就自然脫離患部。啟罐後,患部皮膚呈紫紅色隆起,患者頓覺輕松。

怎麼拔火罐

好輕松拔罐器由真空罐、有封閉活塞的真空槍及連通器膠管組成(見圖如右)。
適用范圍:好輕松拔罐器具有活氣血、散寒邪、止痛消腫的 治療功效,適用於肩周炎、頸椎病、風濕性關節炎、神經性頭痛、腰腿痛、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等疾病。對美體方面的豐胸、減肥等有良好的幫助作用。
使用方法:選取適當大小的罐具及舒適的體位,將選好的罐具頂部活塞上提一下,以保證通氣,將真空槍口輕輕套住罐具頂部活塞後,垂直快速提拉桿數次,至拔罐部位皮膚隆起,病人可耐受為度,罐具吸附於體表之後,將負壓槍口左右輕輕旋動向後退下,輕按一下罐具活塞以防漏氣;治療結束時提一下罐頂活塞即可,每次治療時間10分鍾。在單人不能直接拔罐的部位(如脊椎、腰部)可使用連接器

P 好輕松拔罐療法的治病機理可以從中醫學與現代醫學兩種角度來解說。中醫認為拔罐可以開泄腠理、扶正祛邪,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人體陰陽的偏盛偏衰,人體氣機升降失常,臟腑氣血功能紊亂,即可導致臟腑功能失調,最終導致種種病症。

拔罐產生的真空負壓有一種較強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經絡穴位上,可將毛孔吸開並使皮膚充血,使體內的病理產物從皮膚毛孔中吸出體外,從而使經絡氣血得以疏通,臟腑功能得以調整,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現代醫學認為,拔罐治療時罐內形成的負壓作用,紅細胞破裂,表皮淤血,出現自體溶血現象,隨即產生一種組胺和類組胺的物質,隨體液周流全身,刺激各個器官,能提高機體的抵抗力;拔罐負壓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充血狀態,加強新陳代謝,改變局部組織營養狀態,增強血管壁通透性及單核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有利於炎症的消散,增強機體體能及人體免疫能力。 罐中負壓通過運動和傳遞的方式,與患者體內負壓相互通透,激活患者體內負壓。在外部負壓的干預下,體內負壓開始活躍,運動和傳遞的速度加快,並趨近於平衡,迫使病變部位或組織器官功能逐步恢復正常。同時患者自動調節體內負壓的能力也會不斷增強,至痊癒後,已增強的自調能力會長期存在。
拔罐內壓對局部部位的吸拔,能加速血液及淋巴液循環,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促進和加快肌肉和臟器對代謝產物的消除排泄。

——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香港好輕松健康誠信創新團隊

④ 拔罐的應用方法有哪些

一、拔罐的方法:拔罐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火罐法 :利用燃燒時的火焰的熱力,排去空氣,使罐內形成負壓,將罐吸著在皮膚上。有下列幾種方法:

(1)投火法: 將薄紙捲成紙卷,或裁成薄紙條,燃著到1/3時,投入罐里,將火罐迅速叩在選定的部位上。投火時,不論使用紙卷和紙條,都必須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燒一寸左右後,紙卷和紙條,都能斜立罐里一邊,火焰不會燒著皮膚。初學投火法,還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層濕紙,或塗點水,讓其吸收熱力,可以保護皮膚。

(2)閃火法: 用7~8號粗鐵絲,一頭纏繞石棉繩或線帶,作好酒精捧。

使用前,將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燈或蠟燭燃著,將帶有火焰的酒精棒一頭,往罐底一閃,迅速撤出,馬上將火罐扣在應拔的部位上,此時罐內已成負壓即可吸住。

閃火法的優點是:當閃動酒精棒時火焰已離開火罐,罐內無火,可避免燙傷,優於投火法。

(3)滴酒法: 向罐子內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將罐子轉動一周,使酒精均勻地附著於罐子的內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後用火柴將酒精燃著,將罐口朝下,迅速將罐子叩在選定的部位上。

(4)貼棉法: 扯取大約0.5公分見方的脫脂棉一小塊,薄蘸酒精,緊貼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著,馬上將罐子扣在選定的部位上。

(5)架火法: 准備一個不易燃燒及傳熱的塊狀物,直徑2-3厘米,放在應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塊酒精棉球,將棉球燃著,馬上將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產生較強的吸力。

2、水罐法: 一般應用竹罐。先將罐子放在鍋內加水煮沸,使用時將罐子傾倒用鑷子夾出,甩去水液,或用折疊的毛巾緊捫罐口,乘熱按在皮膚上,即能吸住。

3、抽氣法: 先將青、鏈黴素等廢瓶磨成的抽氣罐緊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從橡皮塞抽出瓶內空氣,使產生負壓,即能吸住。或用抽氣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將空氣抽出,即能吸著。

二、各種拔罐法的應用:

1、單罐: 用於病變范圍較小或壓痛點。可按病變的或壓痛的范圍大小,選用適當口徑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岡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

2、多罐: 用於病變范圍比較廣泛的疾病。可按病變部位的解剖形態等情況,酌量吸拔數個乃至拾數個。如某一肌束勞損時可按肌束的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個火罐,稱為「排罐法」。治療某些內臟或器官的淤血時,可按臟器的解剖部位的范圍在相應的體表部位縱橫並列吸拔幾個罐子。

3、閃罐: 罐子拔上後,立即起下,反復吸拔多次,至皮膚潮紅為止。多用於局部皮膚麻木或機能減退的虛證病例。

4、留罐: 拔罐後,留置一定的時間,一般留置5-15分鍾。罐大吸拔力強的應適當減少留罐時間,夏季及肌膚薄處,留罐時間也不宜過長,以免損傷皮膚。

5、推罐: 又稱走罐,一般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豐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須選口徑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塗一些潤滑油脂,將罐吸上後,以手握住罐底,稍傾斜,即後半邊著力,前半邊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動,這樣在皮膚表面上下或左右來回推拉移動數次,至皮膚潮紅為止。

6、葯罐: 常用的有二種:

(1)煮葯罐: 將配製成的葯物裝入布袋內,扎緊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適當濃度,再把竹罐投入葯汁內煮15分鍾,使用時,按水罐法吸拔在需要的部位上,多用於風濕痛等病。 常用葯物處方:麻黃、蘄艾、羌活、獨活、防風、秦艽、木瓜、川椒、生烏頭、曼佗羅花、劉寄奴、乳香、沒葯各二錢。

(2)貯葯罐: 在抽氣罐內事先盛貯一定的葯液(約為罐子的2/3-1/2)。常用的為辣椒水、兩面針酊、生薑汁、風濕酒等。然後按抽氣罐操作法,抽去空氣,使吸在皮膚上。也有在玻璃罐內盛貯1/3-1/2的葯液,然後用火罐法吸拔在皮膚上。常用於風濕痛、哮喘、咳嗽、感冒、潰瘍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癬等。

7、針罐: 先在一定的部位施行針刺,待達到一定的刺激量後,將針留在原處,再以針刺處為中心,拔上火罐。如果與葯罐結合,稱為「針葯罐」,多用於風濕病。

8、刺血(刺絡)拔罐法: 用三棱針、陶瓷片、粗毫針、小眉刀、皮膚針、*刺筒等,先按病變部位的大小和出血要求,按刺血法刺破小血管,然後拔以火罐,可以加強刺血法的效果。適用於各種急慢性軟組織損傷、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丹毒、神經衰弱、胃腸神經官能症等。

⑤ 正確的拔罐方法

正確的拔罐方法

正確的拔罐方法,很多人都是會去拔火罐的,拔罐是一種比較傳統的理療方法,拔罐不僅可以保健身體,還可以治療很多的疾病,拔罐在平時對我們身體健康的好處是很多的,以下看看正確的拔罐方法。

正確的拔罐方法1

1、投火法

用小紙條點燃上端,迅速投於罐內,在火旺時立即將罐扣在應拔的部位,即可吸入。

2、貼棉法

將1厘米見方的脫脂棉一塊,浸酒精後貼於罐內壁上中段,點燃後速將罐子扣在選定的部位,即可吸入。

3、閃火法

用止血鉗或鑷子挾干棉球古裹緊,沾95%酒精點燃後,在罐內迅速旋轉一下再抽出,速將罐子罩在應拔的部位,即可吸住。

4、滴酒法

在罐子內壁上中段滴1--2滴酒精,再將罐子橫側翻滾一下,使酒精均勻附於罐壁上,點燃酒精後,速將罐扣在選定的部位,即可吸住。

5、架火法

用不易燃燒及傳熱的塊狀物,直徑約兩厘米左右,放在患處,上置小酒精棉球,點燃後罐子罩上,即可吸入。

拔火罐如何操作才正確:

1、拔火罐前可在患處塗一層薄薄的油質保護皮膚,增加吸附力。

2、拔火罐治療時間一般10--20分鍾,或局部皮膚紅紫後即可起罐。

3、起罐時,先用手按住皮膚,另一手使罐子傾斜,形成一空隙讓空氣進入,火罐即脫落。

4、起罐後用溫熱毛巾或軟紙輕輕擦凈皮膚上的油質,讓病人卧床休息一會。

5、有時拔火罐後,皮膚可發生水泡,較小的可不加處理,較大的應用消毒的針刺放出泡內液體,並塗以龍膽紫,覆蓋消毒敷料固定。

正確的拔罐方法2

拔罐是中醫理療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排出罐內的空氣,造成負壓,使罐能夠依附於腧穴或者是應拔部位的體表,使之局部皮膚出現充血,瘀血的症狀,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的一種方法。古代拔罐多是以竹罐、陶罐作為施術工具。現代常用玻璃罐和抽氣罐,家用多是以抽氣罐為主。

拔罐可以治療什麼疾病?

拔罐療法的使用范圍很廣,可以用來治療風寒濕痹,腰背肩臂疼痛,關節痛,軟組織挫傷,扭傷等骨關節疾病。還可以用來治療傷寒感冒、頭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嘔吐、腹痛、泄瀉、痛經、中風等疾病。此外,對於多種小兒疾病如,小兒咳嗽、小兒感冒、小兒食積等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在使用拔罐治療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拔罐時需要注意拔罐的體位和部位。如果體位不當,或者是拔於骨骼凹凸不平處,以及毛發較多部位,容易導致火罐的脫落。針對不同的拔罐部位,也需要選用不同型號的罐來施治。

2、在使用火罐時應當注意拔罐時間,以免灼傷皮膚,導致水泡出現。

3、在拔罐時,對於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以及心臟、大血管分布部位,均是不適合拔罐的。對於高熱抽搐,以及孕婦腹部、腰骶部位等均是不適合拔罐的。

4、拔罐後不可立即洗澡。拔罐後,皮膚處於一種被「傷害」的狀態,敏感脆弱,此時洗澡非常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等,建議等上兩三個小時。

5、拔罐時應注意保暖,避免有風直吹,防止受涼。

很多朋友在拔罐的'時候,往往是拔很長時間,認為時間越長「毒素」出來的越多,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

拔罐多少分鍾比較合適?

不論是玻璃罐還是抽氣罐,還是留罐法還是刺血拔罐、留針拔罐,拔罐時間均是應當控制在10-15分鍾之間,最長時間不宜超過20分鍾。以皮膚表面出現紫黑或是充血、瘀血等最為合適。在夏季時拔罐時間應當相對縮減,冬季拔罐時間應當有所延長。如果時間過長,就可能會導致皮膚出現灼傷或者是燙傷,導致皮膚水泡的產生。在使用拔罐治療時,應當注意時間。

正確的拔罐方法3

拔罐的好處與功效有哪些

拔罐可以散寒清濕,疏通經絡,也能減少淤滯,起到行氣活血和消腫鎮痛的作用,具有調整陰陽,減少疲勞和增加體質的功能,進而便能起到扶正固本和治療疾病的目的。所以很多疾病都可以實用拔罐療法進行治療。

而且通過拔火罐,可以將身體里的濕寒氣,盡快滲透出來,進而便能排出濕氣。因為身體的經絡和穴位等都是相通的,所以通過外界的吸力,便能刺激皮膚表面的穴位,起到疏通筋骨的作用,也能使人體內的器官得到相應的調理,讓人變得氣血順暢。

一般人到中年,筋骨疼痛是常見的現象,多是因為風濕入骨引起的症狀。而拔罐時罐口卡在患處,可以慢慢吸出其中的濕氣,同時也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起到恢復機能的目的。同時對治療風濕痹痛以及筋骨酸楚等不適症狀也有奇效。

拔罐對局部皮膚有一定的溫熱刺激作用,而這樣的溫熱刺激能拔毒瀉熱,,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進充血的狀態。同時也能提高新陳代謝的速度,使體內的廢物和毒素加速排出,改變局部組織的營養狀態,並及時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起到溫經散寒和清熱解毒的作用,促使疾病盡快好轉。而且拔罐對組織損傷,腰間盤突出等病症也有療效。如果長期進行拔罐,可以減輕疼痛,緩解症狀。只要持之以恆,並配合治療,就能讓患者盡快恢復,重拾歡顏。

1、拔罐可促吸收與排泄

拔罐促進和改變了血流量,促進了新陳代謝的加快。使機體對氣血等營養物質的需求增加,特別是氧氣和營養物質的補充;同時整個生理代謝產物也加快了排出體外功能,凈化了體內環境。

2、拔罐可祛濕除邪

通過拔火罐,可以將身體里的濕氣、寒氣,通過皮膚組織滲透出來,從而排除邪氣,讓人精神百倍。

3、拔罐可減輕組織疼痛等

對於人體局部的組織損傷、腰間盤突出等症狀,拔火罐也有一定的功效,長期定期進行拔火罐,可以減輕疼痛,緩解症狀。

4、拔罐可強身健體

因為身體的經絡、穴位和五臟六腑都是相連相通,所以通過外接的吸力,會刺激身體表面的穴位,進而通過筋骨經絡,使得人體內部器官得到相應的調理,讓人氣血暢通,強身健體。

5、拔罐可提高抵抗力

火罐作用於皮膚.對皮膚產生一定的刺激,可以使皮膚產生充血或淤血.甚至使局部的毛細血管破裂,紅細胞破裂,導致自家溶血現象。自家溶血現象實際上是個慢性的良件刺激,其可以通過循環系統對機體各個器官,產生刺激和激發,調動其功能活動,使其提高抵抗能力。

6、拔罐可促進機體功能

拔罐屬於物理療法,通過物理性的機械刺激和點火排氣而產生的溫熱刺激,可以通過皮膚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或神經未梢,共同引起神經沖動,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後者調節興奮與抑制過程,使之趨於平衡,加強對身體各部分的調節,促進機體恢復原有功能。

⑥ 拔罐技巧與手法

拔罐可以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拔罐常見的方法有哪些呢?本文是答.案.網 Z~q~N~F.Com小編整理的拔罐常見的方法,歡迎閱讀。
拔罐常見的方法
1、留罐法:是指把罐吸附在相應位置後滯留一定時間的方法。此法適用於治療風濕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嘔吐、腹痛、泄瀉等病症。
2、閃罐法:是指把罐吸附於相應位置後,用一隻手壓住皮膚,另一隻手握住罐體快速拔下的方法。如此反復多次,直至皮膚潮紅、充血或淤血為度。此法適用於治療局部皮膚麻木、疼痛等病症。
3、走罐法:指拔罐時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膚上塗一層凡士林油後,再拔罐。然後,醫者用手握住罐子,在塗有凡士林油的部位上、下或左、右往返推動。當所拔部位的皮膚紅潤、充血、甚至淤血時,將罐起下。此法適用於治療肌肉豐厚,皮膚平坦部位的病症,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風濕痹痛等病症
4、刺絡拔罐法:即將皮膚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或用皮膚針叩打後,再行拔罐,以加強刺血治療的作用。此法多用於治療丹毒、扭傷、乳癰等病症。
5、投火法:將薄紙捲成紙卷,或裁成薄紙條,燃著到1/3時,投入罐里,將火罐迅速叩在選定的部位上。投火時,不論使用紙卷和紙條,都必須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燒一寸左右後,紙卷和紙條,都能斜立罐里一邊,火焰不會燒著皮膚。初學投火法,還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層濕紙,或塗點水,讓其吸收熱力,可以保護皮膚。
6、滴酒法:向罐子內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將罐子轉動一周,使酒精均勻地附著於罐子的內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後用火柴將酒精燃著,將罐口朝下,迅速將罐子叩在選定的部位上。
拔罐後,凡肌體及內臟功能失調者,均會出現不同顏色的火罐印跡,對於診斷和指導保健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那麼拔罐後的皮膚顏色要怎麼鑒別呢?下面的內容會詳細告訴大家拔罐後皮膚顏色鑒別的方法。

⑦ 拔罐療法有哪些

拔罐療法是一種藉助熱力和外力排出罐內空氣,形成負壓,使罐子在皮膚上面,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以達到通暢氣血,泄熱除毒的一種治療方法。有行氣消腫、活血祛寒的作用。拔罐應根據病情選擇經絡上的穴位或病區,如治療感冒頭痛、結膜炎,可拔太陽穴;治療支氣管炎可拔背部肺俞穴或肩胛間區。而治療腹痛、腹瀉、胃痛,可拔天樞、中脘、氣海、脾俞、胃俞或足三里。

拔罐所使用的工具非常簡單,竹罐、陶罐、玻璃罐、杯子、葯瓶,只要其口光滑,邊緣平整即可以,操作方法只要用鑷子或手捏住燃燒著的一塊或一團酒精棉,點燃後迅速丟入罐內,將罐扣在應拔的部位上,即可吸住,火立即熄滅。

拔罐療法看來溫和,也有所禁忌:全身枯瘦,身體失去彈力者,不宜拔罐;血管多的部位及心尖搏動處不宜拔罐;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拔罐;水腫患者宜慎用;月經期或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作刺血拔罐。

以下介紹幾種腸胃病常見病症的拔罐療法:

慢性胃炎

[取穴]大椎、上脘、脾俞、身柱、胃、俞、中脘。

[做法]取大椎、上脘、脾俞及身柱、胃俞、中脘兩組穴位三個為一組,每穴施行閃罐15~20下,然後留罐15分鍾,隔日治療1次。本法適於各種慢性胃炎。

十二指腸炎

[取穴]脾俞、胃俞、中脘、關元、天樞、足三里。

[做法]以閃火法拔罐,留罐10~15分鍾,隔日1次。7次為1療程。

胃、十二指腸潰瘍

[取穴]脾俞、中脘、氣海、足三里。

[配穴]胃中有振水聲者配陽陵泉;兼食滯腹脹、腹瀉者配天樞。

[做法]採用單純拔罐法,留罐10~15分鍾。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胃下垂

[取穴]脾俞、中脘、氣海、足三里、陽陵泉、天樞。

[做法]患者側卧,採用單純拔罐法,留罐15分鍾,2~3日為1次,10次為1療程。

⑧ 拔罐補瀉的方法

拔罐是現在很時興的一種養生方式!至於拔罐補瀉呢?下面我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拔罐補瀉的 方法 ,歡迎大家的閱讀!

拔罐補瀉的方法
1、罐法補瀉源流

罐法,古稱“角法”,最早記載於長沙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牡痔居竅旁,大者如棗……,方:以小角角之”。後世醫家對此療法的功效、適應證、臨床應用多有論述。隨著罐具製作方法不斷改進,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罐法已成為中醫外治法的重要方法之一。

罐法的補瀉,古籍中論述不多。唐代王燾所著的《外台秘要》中記載:“患歹奄等病必瘦,……又煮筒子重角之,當出黃白赤水,次有膿出……數數如此角之,令惡物出盡,乃即除,當目明身輕也。”此乃言瀉。清代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述:“罐得火氣合於內,即牢不可脫,須待其自落,罐中有水氣出,風寒盡出……,患者但覺有一股暖氣從毛孔透入……”此乃言補。

2、罐法作用機理

現代醫學認為,拔罐療法具有機械刺激和溫熱效應等作用。治療時,罐內枯衫談形成負壓,使局部毛細血管充血、擴張,甚至破裂。由於紅細胞破裂,出現自身溶血現象,使表皮紫黑,隨即產生一種類組織胺物質,隨體液周流全身,刺激各個器官,增強其功能活動,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同時機械刺激可通過皮膚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徑傳達到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其興奮和抑制過程,使之趨於平衡,加強對身體各部分的調節和控制力,使患者皮膚相應的組織代謝旺盛,白細胞吞噬作用增強,機體功能恢復,疾病逐漸痊癒。

3、罐法補瀉的操作方法

罐法以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靈樞沒碰·經脈》篇中雲:“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乃其補瀉的基本原則。筆者根據臨床實踐, 總結 出火罐療法補瀉操作手法如下。

(1)罐大火猛快扣,病人自覺氣被吸出為瀉;罐小火弱緩扣,病人可感暖氣透入為補。

(2)多罐久留局部青紫為瀉;閃罐頻拔局部潮紅為補。

(3)刺絡拔罐為瀉;循經走罐為補。

4病案舉例

例1:魏某,女,3歲,初診時間:1994年4月3日。

塌攜家長代訴:左側口眼斜1天。伴額紋消失,露睛,口角流涎。患兒平素易感冒,此次為感受風寒所致。中醫診斷:面癱,證屬風寒阻絡。西醫診斷:左側面神經麻痹。

小兒為純陽之體,稟賦不足,形體未實,氣血不充以致衛外不固,外邪侵襲,絡脈失養而發病。病位在經絡,治以扶正祛邪通絡為法。復因患兒年幼畏針,故在患側施以閃罐療法,隨拔隨取,每次治療15分鍾,其間休息2分鍾~3分鍾,拔至患側面部潮紅而不紫為度。每日上、下午各治療1次,閃罐治療後輔以輕柔按摩。7天後患兒不針而愈。

例2:謝某,男,42歲。初診時間:1995年11月22日。

主訴:腰部強痛,難以站立半天。因天氣突變患者未能及時加蓋棉被,晨起即感腰部強痛,局部發冷,難以站立且逐漸加重,家屬用車載至我院求診。視患者正值壯年,既往無腰痛病史。診斷為腰痛。辨證為寒邪外束,氣血凝滯,經絡不通,不通則痛所致。

治以祛邪通絡為法:選4.5cm口徑竹罐,取雙側腎俞、氣海俞、大腸俞穴,猛火帶扣。5分鍾後患者矢氣頻頻,7分鍾後火罐脫落,患者已能扶椅站立,但左右轉側不利。休息15分鍾後再以原法拔罐,取罐後患者即可自行離去。

5討論

罐法是一種常用的中醫外治法,主要用於治療經絡系統的疾病。罐法臨床治療效果與罐法火力大小的關系密切,因為火力大小所造成的負壓程度是影響或補或瀉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掌握熟練的操作手法至關重要。

罐法的補瀉操作手法應遵循中醫“因人而異”的治則,體壯氣盛者,宜用大罐猛火快扣,留罐時間長的方法;如達到瀉的目的,但未獲得治療效果者,須藉助 其它 治療手段;體弱體虛者,宜用小罐弱火緩扣的手法,以達到補的目的。總之,准確辨證,細心領悟,方能得心應手,為患者解除疾苦。
拔罐的作用機理
1、負壓作用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人體在火罐負壓吸拔的時候,皮膚表面有大量氣泡溢出, 從而加強局部組織的氣體交換。通過檢查,也觀察到:負壓使局部的毛細血管通透性變化和毛細血管破裂,少量血液進入組織間隙,從而產生瘀血,紅細胞受到破壞,血紅蛋白釋出,出現自家溶血現象。在機體自我調整中產生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 起到一種良性刺激,促其恢復正常功能的作用。

2、溫熱作用拔罐法對局部皮膚有溫熱刺激作用,使熱寒得以交換。以大火罐、水罐、葯罐最明顯。溫熱刺激能使血管擴張,促進以局部為主的血液循環,改善充血狀態,加強新陳代謝,使體內的廢物、毒素加速排出,改變局部組織的營養狀態,增強血管壁通透性,增強白細胞和網狀細胞的吞噬活力,增強局部耐受性和機體的抵抗力,起到溫經散寒、清熱解毒等作用,從而達到促使疾病好轉的目的。

3、調節作用拔罐法的調節作用是建立在負壓或溫熱作用的基礎之上的,首先是對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由於自家溶血等給予機體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於神經系統末梢感受器,經向心傳導,達到大腦皮層;加之拔罐法對局部皮膚的溫熱刺激,通過皮膚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徑傳到中樞神經系統,從而發生反射性興奮,藉以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使之趨於平衡,並加強大腦皮層對身體各部分的調節功能,使患部皮膚相應的組織代謝旺盛,吞噬作用增強,促使機體恢復功能,陰陽失衡得以調整,使疾病逐漸痊癒。 其次是調節微循環,提高新陳代謝。微循環的主要功能是進行血液與組織間物質的交換,其功能的調節在生理、病理方面都有重要意義。且還能使淋巴循環加強,淋巴細胞的吞噬能力活躍。此外,由於拔罐後自家溶血現象,隨即產生一種類組織胺的物質,隨體液周流全身,刺激各個器官,增強其功能活力,這有助於機體功能的恢復。

⑨ 如何拔罐 正確的拔罐方法

1、首先要注意選材,中醫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傷及皮肉,底部最好寬大呈半圓形。

2、在拔火罐前,應該先將罐洗凈擦乾,再讓病人舒適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後點火入罐。點火時一般用一隻手持罐,另一隻手拿已點著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將著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幾晃後撤出,將罐迅速放在要治療的部位;火還在燃燒時就要將罐口捂緊在患處,不能等火熄,否則太松,不利於吸出濕氣,要有罐口緊緊吸在身上的感覺才好。注意不要把罐口邊緣燒熱以防燙傷。

3、拔15—20分鍾就可將罐取下,取時不要強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轉動,動作要領是一手將罐向一面傾斜,另一手按壓皮膚,使空氣經縫隙進入罐內,罐子自然就會與皮膚脫開。

⑩ 拔罐器的治療方法

(1)留罐法:即將真空罐拔於皮膚後停留10分鍾左右,兒童3分鍾左右,皮膚細嫩者根據人體耐受度為限。待拔罐基指部位皮膚充血、淤血時起罐,若罐大而吸拔力強時,可適當縮短留罐的時間。病重,州鋒橘病灶深深及疼痛者拔罐時間可稍長,病輕或病灶淺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時時間宜短;冬天拔罐時間可稍長,夏天宜短。這是最常用的方法,一般疾病均可採用。
(2)走罐法:亦稱推罐、行罐。即拔罐錢,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膚或罐口上塗一層凡士林等潤滑油,將罐拔住,然後沿著經脈或者需要拔的線路來回推拉真空罐,至所拔部位的皮膚紅潤、充血甚至淤血時將罐起下。此法可起到拔罐與刮痧的雙重作用。適用於面積較大、皮膚平滑、肌肉豐厚的部位,如背部、腰臀、大腿等部位。
(3)閃罐法:即將真空罐拔住後,立即起下,如此反復多次地吸拔起下,直至皮冊團膚潮紅。本法一般多用於不太平整,容易掉罐的部位,以及顏面等不宜留瘀斑的部位。
治療結束時,提一下真空罐尾部的活塞放氣即可起罐。

閱讀全文

與拔罐治療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生發燒有哪些退燒方法 瀏覽:746
提肌訓練方法大全 瀏覽:955
氧化鋁原料檢測方法及儀器 瀏覽:708
先天性畸形治療方法 瀏覽:849
流式細胞儀使用方法 瀏覽:537
哪裡有修煉的方法 瀏覽:804
側方30公分線最佳找點方法 瀏覽:709
夾布條的最佳方法 瀏覽:992
做事方法分析 瀏覽:830
紅石電路密室教學方法 瀏覽:403
地下水滅蟻靈的檢測方法 瀏覽:715
纖維長度測量方法 瀏覽:455
草席上的油漬怎麼去除最快方法 瀏覽:706
碘131治療甲亢方法 瀏覽:415
通草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285
結巴的治療方法 瀏覽:499
電腦虛擬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43
真假紅櫻子鑒別方法 瀏覽:598
改善大腿後側涼的鍛煉方法 瀏覽:302
527加99用簡便方法怎麼算 瀏覽:637